外丹派:以煉製外丹黃白為修煉方術的道派統稱外丹派。外丹相對內丹而言,起源較早,由秦漢方仙道中精於煉金術和煉丹術的方士承傳而來。
道教中的外丹派在魏晉神仙道教中較興盛,葛洪的金丹道實際上便是外丹派。
唐代外丹派發展到高峰,由於柳泌的鉛汞說傳入宮廷,毒死了不少官僚的皇帝,因之敗落,但未失傳。
宋元以來,外丹派作為地元丹法,仍為仙家所研習。
內丹派:以修煉內丹為承傳的道派。
相對外丹派而言。
內丹派采用外丹黃白術語,但含義根本不同。
內丹派以人身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呼吸為風,意念為火。
運用意念和呼吸的程度為火候,以精氣神的凝合體為還丹。
由於內丹方法的不同,內丹派道教又分成不同流派,如文始派、少陽派等。
清淨派:內丹功法類別。
清淨丹法反對男女雙修的陰陽栽接之術,稱陰陽全在自已身中,修煉自身的精氣神即可結丹。
清淨派源於古代的行氣之術,後來和服氣、存思等功法結合,唐代又受禪宗影響,並和老、莊的坐忘、心齋等功夫融會貫通。
元代邱處機創龍門派,倡清淨孤修的丹法,斥陰陽丹法為已求人。
而後又有伍柳派,將清淨派丹法發展成熟,習清淨丹法的道派亦稱清淨派。
陰陽派:內丹功法類別。
即雙修派。
《參同契》雲:“物無陰陽,違天背元”
。
丹家以天下萬物皆須陰陽配合才能成丹的道理,認為內丹的人體修煉工程也須男女雙修,陰陽配合才能結丹。
女子外陰而內陽,如坎囗卦;男子外陽而內陰,為離囗卦。
內丹家利用陰陽栽接的功夫將女子的先天真陽(即水中金)采回來,補入男子離卦中間陰爻的位置,稱為取坎填離,是陰陽派丹法的基本功夫。
孤修派:即清淨派。
參見“清淨派”
條。
少陽派:內丹流派。
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
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
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
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
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
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流派。
創於南宋時期原北方金人統治地區長安一帶,該派尊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海蟾、王囗為“五祖”
,實際創始人為王囗。
王囗(1112—1170),號重陽子。
本為鹹陽名門,善屬文也習武。
48歲時出遊,在甘河鎮遇仙人得內修真訣,遂“盡斷諸緣,同塵萬有”
,潛修於終南山下,並開始收徒傳道,以“忍恥含垢,苦已利人”
為傳道宗旨。
金大定七年(1167)遠遊山東,在膠東半島度化七位弟子,即馬鈺丹陽(1122—1183)、譚處端長真(1122—1185)、劉處玄長生(1146—1203)、丘處機長春(1147—1227)、王處一玉陽(1142—1207)、郝大通廣宇(1140—1203)、孫不二清淨(1118—1182),號為“七真”
,其中邱處機所創的龍門派影響最大。
“七真”
再傳有趙玄悟、尹誌平、李誌常、於善慶、宋德方、綦誌遠、李誌遠、趙道寬,以至於元代的陳致虛,明清時期的伍守陽、柳華陽,乃至劉一明、閔小艮等也屬該派支流。
該派追求“全真而仙”
,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性”
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王重陽說:“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
(《重陽全真集》卷一第一)這是把“識心見性”
的煉心與“知汞通鉛”
的煉氣作為“全真”
的兩個基本內容。
相對於南宗“先命後性”
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後命”
為特征。
關於清淨煉性,北宗各家皆以此為上乘丹法,不二法門。
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饑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坐,莫學道,隻要塵冗事屏除,隻要心中清淨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
(《重陽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馬鈺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淨其囗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囗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是以澄心如澄水,養囗如養兒,囗秀則神靈,神靈則囗變,乃清淨所致也。”
(《丹陽真人語錄》)丘處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
(《長春真人語錄》)北宗之所以重視煉性煉已,一來由於該派本身即是道釋儒合流的產物,受佛教“明心見性”
的影響至深。
二來由於該派在性命關係的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
如在丘處機看來,形體有生有滅,神性卻無生無滅,故“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隻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
(《長春真人語錄》)因而修煉在根本意義上來說,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圓明,本命方能徹達。
但是,重性功並非不講命功,該派也講求神與氣的結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關於煉氣,王重陽對精神有著不同前人的理解。
他認精為性,認血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
。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既然精血不離,性命相關,因而煉性不能不煉真氣。
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予以說明:“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頂中之性者,鉛也,虎也,水也,金也,......臍中之命者,汞也,龍也,火也,根也。”
所以說,北宗各內修大師,亦無不“知鉛通汞”
,無不通曉“降龍伏虎”
。
南北二宗之分本不於哪一派單修性或命,實際上,兩派都兼修性命,隻是在先後、主次以及下手功夫上有所區別而已。
南宗“言命者多,方性者少”
,北宗則“三分命功,七分性學”
;南宗主張以實腹煉命下手,北宗則主張虛心煉性下手,如明伍守陽《丹道九篇》便把“煉已還虛”
作為下手功夫。
南北二宗在運用修煉手段促進神氣凝結而成仙胎這一關健問題上是一致的。
北宗和南宗在元代經陳致虛的大力會通實現了合流,從此成為全真教內部的兩宗。
這種合流所以能實現,除政治上的考慮及宗教事業的發展的需要外,還在於南北兩宗的丹道思想皆承繼鍾呂的丹道思想。
另外北宗龍門派的清修丹法與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在吸收佛教內容促進修煉仙胎等問題上,有許多的共同點。
北宗也有習陰陽丹法的的支派,如劉處玄、馬玨,馬玨傳宋德方,宋傳李雙玉,李傳張紫陽,張傳趙友軟(緣督子),趙傳陳致虛(上陽子),即陰陽雙修派。
但北宗以邱處機的龍門派最盛,傳清淨孤修丹法,為北宗丹法正宗。
北宗的主要著作有:王囗的《重陽全真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馬玨的《神光燦》、《丹陽真人語錄》(靈隱子王頤中集)、《洞玄金玉集》;丘處機的《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噃(口字應為石字旁)溪集》、《清天歌注》(王道淵注)、《長春真人語錄》;孫不二的《孫不二元君語錄》;陳致虛的《金丹大成集》、《上陽子金丹大要圖》、《悟真篇三注》等。
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
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
該派以“先命後性”
修煉方式著稱。
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
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張伯瑞(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
浙江天台人。
“少業進士”
不第,後為胥吏,因觸犯“火焚文書律”
“坐累謫嶺南兵籍”
。
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授真訣,於是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依次傳於薛道光、陳楠、白玉蟾。
這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
。
因張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為道士,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且白玉蟾著述最豐,弘揚法門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談》認為南宗形成於白氏。
實際上,白氏一係所傳丹法乃是《悟真篇》中清修思想的發揮,此一宗脈下傳夏宗禹、俞琰等,史稱南宗“清修派”
。
除此以外,南宗還有發揮《悟真篇》陰陽思想的“陰陽派”
。
陰陽派始於張伯瑞之徒劉永年(《三乘秘要》稱張伯瑞有兩個嫡傳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劉永年。
)劉傳翁葆光,翁傳若一子,再傳陸墅、戴起宗、陳致虛,以至於明清時期的陸潛虛、彭好古、甄淑、陶素囗、仇兆鼇等。
其實石泰、薛道光亦習陰陽丹法。
故南宗以陰陽雙修為正宗。
南宗修丹講求“先天後性”
,張伯端《悟真篇》;“虛心實腹義俱深,隻為虛心要識心,不若煉鉛先實腹,且教收取滿堂金。”
明彭好古解注說:“虛心為性功上事,實腹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義。然人心浮動,如何得虛?不若煉鉛服氣,先實其腹,使金精之氣充溢於身,然後行抱一之功,以虛其心,則性命雙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畢矣。”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蘊。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說;“《悟真篇》中,言命處多,言性處少。”
又說:凡解注《悟真篇》者“大都詳於命而略於性”
。
南北二宗雖然皆主張雙修性命,但在具體修煉過程中處理性命關係時,南宗明顯的則重於煉形煉氣。
如石泰說:“真精與元氣,此是大丹基。”
(《還源篇》)南宗陰陽丹法分為七個步驟:凝神定息、運氣開關、保精煉劍、采藥築基、還丹結胎、火符溫養、抱元守一。
按其修煉階次實際分為四層:築基、煉精化囗、煉囗化神、煉神還虛。
其中始終不離火候、藥物之妙用,對火候法度、溫養指歸的闡述比北宗都細密一些。
同北宗一樣,南宗也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其言修煉常常仙佛參半,也極重視煉心煉已,但不像北宗那樣下手處即求煉心煉已,而是放在修煉的第四層上,亦即是以命功起始,性功了終。
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主張獨身清修,認為一已之身就是一完整天地,乾坤、陰陽二性俱足,無須外求,無謂“自耕自種自烹煉,一日一粒如黍然”
,(《道藏輯要?
白真人集》)俞琰認為,丹經中的夫妻等實指陰陽二性,而這些又皆為已身所有;又說:“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則往來不窮之妙,隻在吾身而不必索之高遠矣。”
(《易外別傳》)陰陽派發揮《悟真篇》中陰陽交媾的思想,主張男女雙修,即采取同類坎中真陽,以接補已身離中之陽。
[..tw超多好看小說]這種采補式修丹法又分三乘。
中、下乘行“體交法”
;上乘則行“神交法”
,即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男女對坐,性情相交,氣化感應,從而雙修雙補,利已不損人,雙方皆獲采補之益,與采戰禦女之術有分別。
鑒於此術有被人誤解而步入歧途的危險,陰陽派大師皆不肯輕傳。
南北二宗在元代實現合流,其分殊限於全真教派內部。
南宗之“祖”
降為“真人”
,原來的“五祖”
加上劉永年、彭囗成為“南七真”
。
陰陽與清修兩派在丹法上雖仍保持獨立發展,卻也有滲透融通的情形。
如陳致虛的丹法就有會通南北二宗、清修與陰陽二派的特點。
南宗的主要金丹著作有:張伯瑞的《悟真篇》、《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奇經八脈考》;石泰的《還源篇》;薛道光的《還丹複命篇》;陳楠的《翠虛篇》;白玉蟾的《海瓊問道集》、《海瓊傳道集》、《金華衝碧丹經秘旨》、《海瓊白真人語入》;夏宗禹的《人物鏡箋》、《陰符經講義》、《悟真篇講義》;俞琰的《周易參同契發揮》、《易外別傳》、《玄牝之門賦》;翁葆光《悟真篇注釋》、《悟真直指詳說三乘秘要》,《悟真篇注疏》(戴起宗疏);陸西星《悟真篇小序》;彭好古《悟真篇注》;甄淑的《悟真篇翼注》;仇兆鼇的《悟真篇集注》等。
中派:道教內丹學的一逐步形成門派。
始於元代。
由李道純開創。
原本無宗名,因其丹法以“守中”
為要,有別於南北東西丹派,故名。
李道純(生卒年不詳),號清庵,別號瑩蟾子。
活動於元初,出自南宗白玉蟾門人黃金蟾的門下,但他自稱其宗脈為“全真”
,故為江南最早的全真道士。
其丹法源於張伯瑞的《悟真篇》,但更具全真教道派道儒釋三教融合的特色。
明尹真人弟子、清黃元吉等也被視為中派。
這一派不像別的丹派,它既無立宗,又無明確的宗教承緒,李、尹、黃等人隻是在丹法上具有一致的傾向性,才被視為同一派別。
該派在丹法上特點是:糅合道儒釋思想,將清修理論集中於一個“中”
字上。
李道純《中和集》開宗明義:“《禮記》雲:‘喜怒衰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未發謂靜定,中謹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無體,故為天下之大本。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發無不中,故為天下之達道。誠能致中和於一身,則本然之體虛靜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能應天下無窮之變也”
。
這是把儒家“致中和”
思想融於道教的修煉論,這個“中”
也就是道教修煉所欲達到的目標,即致中和於一身,就可以成應變無窮的“仙”
了。
這個“中”
又是修丹過程中所要體認的的“玄關一竅”
。
他說:“夫玄關一竅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泯於形體,……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隻出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憑麽時,那個是自已本來麵目,此釋家之中也。儒曰:喜怒衰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仍三教所用之中也。”
(同前)這個“中”
既是先天之有,卻要通過後天的修煉才能成就,此即守中之功法。
明尹真人師弟《性命圭旨》同樣把守中看作守“性命之根”
,這個中又叫“真中”
,他們說:“無極者,真中也,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允執之中,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通理之中,度人經之中理五囗之中,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然中字有二義,若曰中有定存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真中也”
。
真中也就是李道純所說的“玄關一竅”
。
清黃元吉則把所有內煉性功、命功功法歸結為守功一法,他說:“昔論吾道,始終隻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煉精而化氣;終而守無形之中,以煉虛而合道。”
(《道門語要》)這種守中之法又叫做“中黃直透”
,即不用後升前降,不用開合,不用麵壁,就能升仙。
清代閔小艮,亦傳中黃直透功夫。
由於中派皆以儒說道,故被視為“教外別傳”
。
中派的主要著作有:李道純的《中和集》、《瑩蟾子語錄》、《三天易髓》;尹真人弟子的《性命圭旨》;黃元吉的《樂育堂語錄》、《老子道德經精義》、《道門語要》等。
東派:道教內丹修煉的重要派別。
開派於明嘉靖、隆慶年間。
創始人陸西星,字長庚,號潛虛,又號方壺外史。
揚州人。
少習儒術,九次參加鄉試未中,遂棄儒服,著裝道衣,抗跡塵外。
自稱呂祖純陽降臨其所居“北海草堂”
,親授丹法要訣,即著說立說,開丹法新門派,因其活動於浙江一帶,故稱東派。
明末孫汝忠、清人傅金銓等為此派之支流。
此派雖稱上緒呂純陽,然而不立宗門,其修丹法門實承南宗一係,從《悟真篇》中開出新意,力主陰陽同類雙修。
陸西星認為傳統丹經中所說的“陰陽”
,也就是指男女,他說:“金丹之道,必資同類相合而成。陰陽者,一男一女也,一離一坎也,一鉛一汞也,此大丹之藥物也。夫坎之真囗謂之鉛,離之真精謂之汞。先天之精積於我,先天之囗取於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陰而內陽,於象為水為月,其於人也為女。我,離也,外陽而內陰,於象為火為日,其於人也為男。故夫男女陰陽之道,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
(《金丹就成篇》)在他看來,仙胎大藥須有先天之精與先天之囗的交媾和合,這在《周易》中就已闡明:“精氣為物,遊魂為交”
。
然而作為陰中之陽的先天之囗產自女方,作為陽中之陰的先天之精產自男方,男女各自皆不足鉛汞二物,因此需要取坎女之陽,補離男之陰。
“陰陽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獨修者”
。
(《玄膚論》)但是,陸氏在此又強調說,這種取坎填離的主要作用在:取坎以“補其既破之離也,填其既虛之畫也,複其純陽之體也”
。
(《金丹就正篇》)因而這種陰陽雙修法尤其適用於破體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修持,竹破竹補,人破人補;虛而補之實,弱而補之強,損而補之盈。
至於“童初之子皆胎也”
,不必依雙修法行持。
此派雖主陰陽男女雙修,但與禦女采戰之單補修法不同,此派主張用鼎而不采戰,鑄劍而不入爐,補鉛而不傷彼,利已而不損人,其實際修持過程集中在“凝神聚氣”
一法上,促成神交氣交,雙修雙補。
明末樸真道人在所著《玄寥子》中對此派丹法評價尤高,認為“較印度瑜珈術與密宗雙修法所用者,尤為上乘而簡妙”
。
此派的著作主要有:陸西星的《金丹就正篇》、《方壺外史叢編》、《悟真篇注》、《周易參同契測疏》、《紫陽金丹四百字測疏》、《玄膚論》、《七破論》;孫汝忠的《金丹真傳》;傅金銓的《證道秘書十七種》等。
西派:道教內丹修煉的重要派別,開創於清嘉慶鹹豐年間。
創始人李西月(初名李元植),字涵虛,號團陽。
四川樂山長乙山人。
自稱曾遇張三豐,從事三豐派丹法,編訂《張三豐全集》。
後遇純陽呂祖於禪院,得傳真旨,修成仙徑。
自開西派,以別江、浙之東派。
其丹法特點是清淨與陰陽合用。
該派修丹基本上分為兩步,第一步主清淨自然,第二步主陰陽互用。
清淨自然為修丹的基本功夫,李西月說:“心為一身之主,神為三品之上乘。惟心與神,是二是一,是不可不辨也。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陸潛虛曰;‘調息之法,自調心始;凝神之法,自調息始’。此是聖賢仙佛之梯航,吾人人德之路也。下手學道者,必攝念歸靜,行、住、坐、臥,皆在腔子裏,則守靜始能篤也。蓋有念為妄心,無念為真心,人能收念於平日,而還其所止之地,乃能專心於臨時,而堅其入定之基”
。
(《道竅談》)這是明確的把靜定煉心作為煉丹的下手功夫。
據此,他提出了個九層煉心法。
李氏認為,清靜煉心功夫做的好,就能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氣自然會,風自然正,車自然行,抽自然抽,添自然添,退自然退。
一旦做到了清靜自然,就要“資同類而補真身”
,即行陰陽雙修法。
他說:“內煉已者,將彼家之鉛,煉我家之汞,使其相生相克也;內養已者,亦用彼家之鉛,養我家之汞,使其相資相守也”
。
(《道竅談》)彼家之鉛為陽鉛,為外藥;我家之汞為陰汞,為內藥。
因而采煉即是“采彼家陽鉛,煉我家子珠之氣”
。
同東派一樣,西派也將陰陽雙修法限定在破體之中老年男女,因為本元走漏,精氣神落於後天,自身不能俱足鉛汞二物,才求之於彼。
童子先天未破,自我俱足,隻用清養即能得仙胎。
西派的陰陽雙修法也是氣交神交法,不同於下乘泥水丹法,所謂“犯淫喪失長生寶,灑肉穿腸道在心”
。
(張三豐《無根樹》)此派功法層次多,顯的繁瑣複雜,如築基分為小築基、大築基,煉已分為內煉己、外煉己;築基又分為養己一層,養己又分為自養、相養,並發明內養己、外煉己罰心傳工訣;煉心法分為九層,藥物分作三層,煉功分為五關。
因而不及東派明了簡易,易於為人所把握。
西派傳代大江西派九字:“西通道、大江東、海天空”
。
西派的主要著作有:李西月的《道竅談》、《三車秘旨》、《九層煉心法》、《後天串述》、《無根樹道情注釋》、《文終經》、《太上十三經》;汪啟囗的《性命要旨》、《教外心法》;柯懷經的《養生篇》等。
伍柳派:道教內丹修煉的流派。
伍真人為北宗龍門嫡嗣,自署龍門第八代弟子。
此派由明末清初的伍守陽、柳華陽所開創。
伍守陽(1574—1644),號衝虛子,江西吉安人。
“十齡奮誌明經學,得遇重陽祖七篇。十三歲初生異誌,念念尋真求出世。十六許可批其文,不向橋門爭二試。廿齡名利便休心,儒衣敝履幡然棄”
。
(《仙佛合宗語錄?
伍真人修真歌》)遇曹還陽得授“仙佛合宗全旨”
,又遍考仙聖之書,參悟真諦,著《天仙正理直論》,又著《仙佛合宗語錄》。
柳華陽(1736—?
),本為儒生,起家科第,後棄儒入禪,又出佛皈道,“凡三教之師靡不參”
,竟未了徹慧命之旨。
幸遇合伍衝虛師傳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來之靈物”
。
遂著《慧命經》、《金仙證論》。
此派修丹力主清靜修持,仙佛合宗。
(..tw無彈窗廣告)伍、柳皆不言陰陽男女,強調修丹隻用先天,忌用後天,尤重“一點真陽”
之先天祖囗的煉養,認為內藥、外藥皆原本先天祖氣,所謂外藥,是指“祖囗從生身時,雖隱藏於丹田,卻有向外發生之時,即取此發生於外者,複返還於丹,是以雖從內生,卻從外來,故謂之外藥”
。
(《天仙正理直論?
藥物直論》)所謂內藥,是指采外藥煉成還丹大藥,“全不著於外,隻動於發生之地,因其不離於內,故謂內藥”
。
(同前)外藥為生而後采,內藥為采而後生,“實止此一囗而已”
。
又如對於“鼎爐”
,陰陽家多以男女為喻,伍守陽則明言外鼎指丹田之形,內鼎指丹田中之氣。
伍守陽在《天仙正理直論》中開宗明義地講:“是囗也,神也,仙道之所以為雙修性命者也。且謂今也以二囗為論,所以明人生仙佛之理也》。”
伍、柳既以仙道為宗,又參佛法為用;既證論《黃庭經》、《胎息經》、《坐忘論》,又征引《楞嚴經》、《大般若經》、《華嚴經》,仙佛合為一體。
與北宗比較,伍柳派丹法繁瑣一些,不像北宗丹法簡易,其於煉己、藥物、鼎器、火候、效驗、任督、防危,以及伏氣、胎息、真意、大小周天等無不敘說詳明。
因其說理淺近,指點顯明,加上仙佛共用,因而影響遍及國內外。
但由於道佛兩門之上乘精義,卻猶有未盡之處,故而此派功法更合於養生卻病之修為。
三豐派:道教內丹修煉的派別。
由元、明時期的張三豐開創。
張三豐,生卒年及出生地皆不詳。
清李西月考定張三豐名全一,字三豐,遼陽人。
清汪錫齡認為他生於元代定宗年間。
三豐丹法融會文始丹法與少陽丹法的特長,以清靜陰陽,雙修雙成為顯著特點。
三豐丹法下手即講求清靜煉心養性,《玄機直講》:“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金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
《玄要簡?
道情歌》:“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自,性清自然藥材生。”
張三豐強調修丹過程中有為與無為的並用,但無為是指“得丹之道,脫胎神化之功”
,有為“非采戰提吸之術、九一動搖之法,乃安靜虛無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
(《大道論》)可以說,張三豐的《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等主要論著大都講的是清靜丹法。
隻是在《無根樹》及後人綴合的《全集》中才有陰陽修法。
《無根樹道情》:“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鉛,陽寡陰孤各一邊。世上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隻在中間顛倒顛。”
又說:“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歎迷徒,太模糊,靜坐孤修氣轉枯。”
這是是明確主張逆修陰陽,栽接互攝。
但《無根樹》又主張雙修而不“犯淫”
,“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
。
這雖一種雙修派的上乘丹法,合清淨與雙修為一體,與所稱“三峰”
下乘丹法有別。
張三豐著述甚多,清李西月輯刊成《張三豐全集》,然而真偽難辨。
一般認為《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等幾部較真。
三峰派:道教內丹修煉流派。
由房中術發展而來。
由樸陽子《三峰丹訣》而得名,曾盛極於明代。
此派修煉主禦女采戰,行采人精氣之泥水丹法,向來被人認為是旁門邪術。
此派修丹始於築基煉己,煨爐鑄劍;中經提采而攝補,煉化以周天;終默運而柔用,得藥以抽添。
行動時步驟則複雜,有踵息煉氣、聚氣開關、金玉兩煉、抱元養虛;又有擇地選鼎、擇時用鼎(其中又有用破鼎、中鼎、老鼎、以及九鼎法之不同)、降龍伏虎、妙用神劍、追攝氣血、擒住真鉛、轉化陰陽;還有顛倒造化、玉液接命、金液還丹,麵壁、脫胎、出神等等。
還配有整套訣法,如封精訣、回精訣、煉精訣、大鎖金闕訣、倒吸西江水訣、過關服食訣、內鑄訣、外鑄訣、大灌頂訣、小灌頂訣、煨爐訣、吹笛訣、開洞天渠訣、神用訣等等。
乃秘傳男女雙修之功法。
青城派:道教內丹修煉的派別。
相傳起始於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習傳之。
薛道光《悟真篇三注》:“張紫陽仙翁遇青城丈人,授金液還丹之妙道。”
意謂張伯瑞曾師事青城丈人。
此派論著有《青城秘錄》、《大道玄指》。
其功法綜合南北陰陽與雙修的長處,又上肇關尹子,形成以虛無為體、以簡要為用、心平實為功的基本特點。
由於此派功法習傳多為“密符”
,“授受均極不易”
,故知者甚少。
近人蕭天石自稱得覽《青城秘錄》、《青城玉房訣》等,了悉其旨歸,在其《道家養生學概要》、《道海玄微》中作了闡述。
青城派修煉最重一個“無”
字,自“虛無”
二字去體認參證。
因而主張,功法下手即從最上乘起,修得上乘,中下乘之效驗可兼得,無為而有為,無作而有作。
該派認為無修而有修,斯為大修;無成而成,斯為大成;無德而德,斯為大德;無有而有,斯為大有。
在“清靜無為”
中突出地講求心無為,即心性清靜無為,反對隻知求清靜於外,不知求清靜於內。
因此,心性清靜無為,便生有為,心清靜無功,便生有功。
同時,在靜觀止念過程中切忌沉思冥想,切忌妄生意象與心象,從而與禪宗的參悟法相區別。
青城丹法的“無為”
修持集中體現在曆代的口訣上,即“守無致虛”
。
其中分三個層次:初步入手功夫為“守中致和”
;第二步為“了一化萬”
,第三步為“萬化歸一,一歸虛無”
。
然而其“訣中訣”
久已不傳,故修持者通常難以把握見驗。
青城功法雖采南派陰陽雙修法,但僅限於上乘雙修法,即男不寬衣,女不解帶,“千裏神交,萬裏心通”
,相傳青城丈人說:“采補之道,非房中采陰補陽之事。而係采天地之氣以補我之氣,采天地之精以補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補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續我之命;天地之氣不息,則我之氣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則我之化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壞,則我命亦不不壞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則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亦常新矣。”
(引自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這種雙修法實際上是心交形不交,情交貌不交,氣交身不交,神交體不交。
因而青城派之雙修法可稱為“清修中主雙修者”
。
據蕭天石介紹,《青城秘錄》中對陰陽逆用法、乾坤返還法、大灌頂法、小灌頂法、闔辟天機法、鉤提秘術、鑄劍九法、三溫鼎法、九溫鼎法、采攝秘要、火候詳指、煉藥九訣、龍虎丹法別傳、出神還虛指等均有詳實闡釋。
尤其對女子修煉法有詳盡論述。
猶龍派:又稱隱派或隱仙派,為元明間張三豐真人所創。
據說張三豐之丹法出自陳摶,陳摶傳麻衣道者李和,麻衣道者傳火龍真人,火龍真人傳張三豐。
張三豐名全一,一名君寶,號張邋遢,有超常的人體潛能,性格灑脫不羈。
此派以高蹈隱逸為宗風,故稱隱仙派。
又由於此派稱兼得老子門下文始、少陽二派丹法之傳,又稱猶龍派。
參見“隱仙派”
條。
千峰派:內丹流派。
為清末千峰老人趙避塵所創。
趙避塵,道號順一子,晚年稱千峰老人,北京昌平縣人,約生於清鹹豐十年(1860),自稱於光緒初年曾因得便血之病隨祖母至千峰山桃源觀拜劉明瑞為師,得南無派丹法真傳。
後又於光緒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4月)至金山寺拜了然、了空禪師,求得柳華陽丹法全訣,至民國九年(1920)開始收徒傳法,創立千峰派。
約於1937年羽化。
他著有《性命法訣明指》,入手功夫先觀兩眉之間的祖竅,並看鼻準,其丹法吸收禪宗功夫,為北宗清靜丹法。
千峰派至今尚有傳人。
此派丹法正宗,師傳清楚,為後世學者研究傳統內丹功夫留下了可靠的根據。
女子內丹流派女子內丹功法,世間絕少傳授,丹書中亦一鱗半爪而已。
綜其源流。
(1)南嶽魏(華存)夫人派。
亦稱存思派。
奉《黃庭經》為宗,存思身神積氣成真,男女皆可煉。
其功法見於陳櫻寧《黃庭經講義》。
(2)諶姆派。
亦稱外金丹派。
由諶姆傳許遜、吳猛。
以許遜《石函記》、吳猛《銅符鐵券文》為主經,傳天元神丹之燒煉與服食,兼以符咒修煉。
(3)中條山老姆派。
亦稱劍術派。
《呂祖全書》記其源流,以劍術風煉鋼成道,分“法劍”
與“道劍”
兩般作用。
(4)謝仙姑派。
仙姑名謝自然,十餘歲童女即修道,故亦名童女派。
童女未行經。
身中元氣充滿,可免去築基功夫,以辟穀休糧、服氣、安神、靜坐入手,以清靜無為法得道,傳《太清中黃真經》功法。
(5)曹文逸真人派。
以《靈源大道歌》為祖經,以清心寡欲、神不馳外、專氣致柔、元和內運為要訣。
此派為女子清修派功夫,男女皆可用,功法純正,陳櫻寧《靈源大道歌白話解》述之甚詳。
(6)孫不二元君派。
亦稱清靜派,傳太陰煉形之法,從斬赤龍入手,有《孫不二元君法語》、《坤道功夫次第詩》等傳世。
陳櫻寧有《孫不二女丹詩注》記其功法。
(7)女子雙修法。
此派功法繁雜,有上中下三乘,下乘為房中秘訣,有養陰駐顏之方;中乘有采陽補陰之術;上乘有雙修雙成之訣。
其中有玄女、素女、采女派所傳合陰陽之術,有夏姬調和巽艮駐顏留春之方,有趙飛燕內視之法。
女子雙修派稱其丹法為呂祖親傳,亦稱呂祖派。
有《真金訣》、《女丹要言》等丹書。
另有《西池集》,亦載女丹秘傳。
其丹法要知庚甲、辨有無、坐寶龜、著甘露,去濁留香、月照寒潭、騎牛赴月撞金鍾、捉的金精鎖毒龍,最終達到“救人兼救己,內外兩功收”
的目的。
《悟真篇》“大小無傷兩國全”
,實亦雙修派功夫。
升玄派:升玄為靈寶支派。
以信奉《太上洞玄靈寶升玄內教經》而得名。
道士授升玄五戒後成為升玄內教弟子,逐次晉級,授以相應的經戒和法籙,直至升玄派最高一級的無上登天畢券,唐代後升玄派融入靈寶派。
重玄派:道教哲學流派。
重(音蟲chong),為重複之義。
其意從《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而來,該派以重玄之義解《老子》,認為老學要義在於“玄之又玄”
,以達到哲學思想上的無滯。
重玄哲學,始於東晉孫登,後來梁道士孟知周、藏矜,陳道士諸柔,隋道士劉進喜,唐道士成玄英、李榮、蔡子晃、黃玄頤、車玄弼、張惠超、黎元興、杜光庭、王玄覽,皆闡發重玄之義。
重玄家融匯佛學的的“雙遣法”
,以《莊子》“無為”
、“忘心”
說為基礎,采佛教破除妄執意,力圖超越玄學,又稱越佛學,將道教哲學深化為一種“重玄”
哲學,這就是道教的向老莊哲學複歸且深入發展的標誌。
道教重玄學既遣有、無,又遣非有非無;有無雙遣,本跡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方入重玄之境。
重玄哲在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思維、修持理論上融會貫通,為內丹學哲學支柱之一。
該派盛行於唐,以成玄英最為突出,後杜光庭、陳景元亦繼承其學說,影響甚大。
老華山派:宗祖北宋道士陳摶的一個道教派別。
據《宋史?
陳摶傳》稱: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
毫州真源人(或謂四川安嶽人)。
少業儒,後唐長興(930—933)中,舉進士不第,遂隱居武當山九室岩,後移居華山雲台觀和少華石室修道。
與隱士李淇、呂洞賓等為友。
後周顯德三年(956)被召至京,問飛升黃白之術。
世宗命為諫議大夫,固辭不受。
宋太宗太平興國(976—984)間,又奉召至京,甚得太宗尊崇,賜號“希夷先生”
。
相傳年百餘歲而卒。
陳摶好《易》,曾著《無極圖》、《先天圖》、《易龍圖》等,其《易》學思想對宋代理學家有很在影響。
他又是內丹術的實踐者和理論家,其內丹學說為宋元內丹各派理論奠定了基礎。
他傳有弟子,但卻沒有開啟道派。
《諸真宗派總簿》載有以他為宗祖的道派,名老華山派,係後世所創,始創於何時,已難稽考。
清微派:宋代出現的新符籙派。
該派自稱出於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為名。
又謂其教在元始天尊傳法後衍而為真元、太華、關令、正一四派,至十傳乃由祖舒元君會四派而為一,始立清微宗派。
下遞傳郭玉隆、傅央囗、姚莊、……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黃舜申。
(見《清微仙譜》、《清微齋法》)據此其創始人為祖舒(據《萬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祖舒傳》稱其為唐人),此說是否可信,尚待研究。
從現存資料看,從祖舒到南畢道幾代,事跡簡略、傳達室徒也少,那時是否形成有影響力的道派,實難斷定。
至黃舜申時,清微派始顯名於世。
據陳采《清微仙譜》,黃舜申(1224—?
),名應炎。
福建建寧人。
幼穎悟,經史百家,靡不貫通。
年十六,待父於廣西幕府,遇官於廣西的南畢道,授以清微雷法。
宋寶佑(亻字應為礻字旁)(1253—1258)中曾任檢閱,以雷法名世。
宋理宗召見,賜號雷淵真人。
至元丙戌(1286)應召赴闕,未幾,乞請還山,製授雷淵廣福普化真人。
他是清微派的著述大師,“覃思著述,闡揚宗旨,而其書始大備”
。
現《道藏》所收清微派著作,大多出於黃舜申及其門人之手。
清微派主要修持清微雷法。
與神霄派一樣,主張將雷法與丹法相結合,而以內煉為主,符籙為輔。
《清微齋法》卷上:“蓋行持以正心誠意為主。心不正,則不足以感物;意不誠,則不足通神。神運於此,物應於彼,故雖萬裏,可呼吸於咫尺之間。”
又說:“將吏隻在身中,神明不離方寸。”
將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時所劾召的鬼神,意謂能劾召他們,全憑作法者有深厚的內煉工夫。
故該派著《清微內訣》,專言內丹修煉之道。
《清微仙譜》謂黃舜申有弟子近百人。
《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
黃雷淵傳》稱:“其所度弟子,皆立石題名,立石之前者三十人,立石之後者五人而已”
。
此五人分為兩支向南、北傳播:一支以福建建寧為中心,傳行於南。
此支由其弟子熊道輝(號真息)所傳,始傳安城彭汝勵,彭傳曾貴寬(號塵外),曾傳浚儀趙宜真(號元陽),而入於明。
另一支以湖北武當山為中心,傳行於北,由黃舜申傳武當山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再由此三人傳張守清。
張守清弟子甚眾,後形成與全真、正一相結合的清微支派,又稱新武當派,傳衍不絕。
明清時期,除張守清所創的新武當派繼續傳衍於武當地區外,北京東嶽廟又有另一清微支派在傳衍。
據日人小柳司氣太《白雲觀誌》卷五《東嶽廟誌》,該廟靈濟先祠所供之方丈牌位,除祀有東嶽廟創建人張留孫、吳全節外,主要供奉明清民國時期住持該廟的曆代清微派祖師。
其中一牌位書“明朝清微派第一代禹祖諱貴黌神位”
,另一牌位書“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諱守誼劉公霞靈之位”
(第二、三代缺祀)。
所尊之第一代禹貴黌(曾任南京朝天宮道錄司右玄義),當為此派之開祖,約為明中後期人。
第四代之後,依次立牌,直至第二十一代。
從所列名中,可看出四至二十一代的派字依次為:守、全、真、道、正、德、存、誠、傳、尚、賢……。
葉郭立誠在1939年作過一次東嶽廟調查,獲該廟一首宗派詩雲:“貴崇應守全真道,正德存誠傳尚賢,源潔宜良明化吉,洞中清泰幕紅顏”
。
(載《民俗叢書》之《北平東嶽廟調查》)此詩與上述牌位所記之派字完全吻合,證明至民國時,該派仍在此廟承傳不絕。
《諸真宗派總簿》又收有派字各異的另外八個清微支派,表明至民國時,清微派所衍的支派很多。
另外,據《金蓋心燈》,龍門派第八代呂守璞和第十二代費陽得都曾兼傳清微法,《呂雲隱律師傳》:呂守璞“於清微為二十四代,於龍門為八代律師。”
表明清微派自元初傳達室入武當時起,即與全真相融合的傳統,至清代仍相沿未變。
東華派:南宋初出現的新符籙派。
該派經書述其傳授源流為:玉清元始天尊、道君靈寶天尊、太華天帝、……徐來勒、葛玄、鄭思遠、葛洪、高斂之、陸修靜、……王古、田思真、寧全真、……林靈真、董處謙、張嗣成。
(《道法會元》卷二四四《玉清靈寶無量度全書》)表明該派由靈寶派分衍而來。
據《靈寶領教濟度全書》前《寧全真傳》看,該派在王古、田思真的推動下,由南宋初道士寧全真所創。
據載:寧全真(1101—1181),原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
開封府人。
幼養於裴氏家,長猶從裴姓。
資稟純異,敏於記憶。
“凡諸子百家,醫藥卜筮之書,無不該貫融會。善察天文躔度,猶工於風角鳥占卜術”
。
家貧,無以自給。
年少時,尚書王古檄充史椽。
據說,王古嗣丹元真人東華嫡傳,聞田靈虛(名思真)遇陸簡寂(陸修靜)得道,延請於家,命寧全真典侍抄錄。
寧全真心與道契,對經籙秘文,一見輒悟,“一日,靈虛言於尚書曰:裴氏子(指寧全真)根器深厚,骨相合仙,異日當負大名,然振起吾東華教者,必此人也。欲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書亦欣然曰:此吾誌也。遂授焉。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達靈,飛神謁帝,名振京師”
。
後遭靖康之變,奉母到南方,得楊司命所遺靈寶玄範四十九品、五府玉冊符文,從此道業大進。
母死,複為寧姓。
紹興中,以齋醮祈禳之功,被賜號“洞微高士”
,繼進“讚化”
。
孝宗朝,遭左街道錄劉能真陷害,被囚十餘日後黥隸軍籍。
此後,即晦跡深遁,益勤修煉,士庶歸之者如市,從其學道者益眾。
晚年住弟子何淳真家,南宋孝宗淳熙辛醜(1181)將教務付趙義夫後逝去。
東華派主修齋醮祭煉,但已融進不少內丹、雷法,表現出與舊符籙派不同的特點。
如寧全真授、王契真編之《上清靈寶大法》卷四雲:行靈寶法禱禳煉度者,須常修“大定之法”
。
於每日清晨“靜坐寂定,存心端謹,無內外想”
,澄心絕慮,繼而“運降宮(心)赤囗下降,玄泉(腎水)上升,心血腎精二囗交合,放丹田中孕生嬰兒”
,次則存想嬰兒“自夾脊大度橋直上泥丸”
,行周天運轉。
此法實際是將內丹法與上清、靈寶傳統之存思想融全,以之作為行持符籙之根本。
據《道法會元》卷二四四《玉清靈寶無量度人上道?
靈寶源流》載,在寧全真之後,依次為王欲(欠字應為共字邊)、趙德真、宋存真、張洞真、孔敬真、盧諶真、薛熙真、林靈真。
前數代活動曆史不詳,直至薛熙真(東華先生)將教事付林靈真(南宋末)後,東華派又盛行一時。
據《靈寶領教濟度全書》前《水南林先生傳》載,林靈真(1239—1302),原名偉夫,字君昭,靈真乃法名。
浙江平陽人。
因屢試不第,乃棄儒從道,舍宅為觀,投禮提點戴煨。
後承東華先生薛熙真,“乃紹開東華之教,蔚為一代真師”
。
入元後,被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命為溫州路玄學講師,後升本路道錄。
他以溫州為傳教中心,收受弟子,“在州裏不下百人”
,“天師門下高閑董公(董處謙)、宗師堂下閑閑吳公(吳全節)”
等,亦曾受其學,“從遊參妙,肩摩踵接,……可謂一時授受之盛”
。
據《道法會元》卷二四四《靈寶源流》所列名代祖師名單,在林靈真之後,為龍虎宗的董處謙,再後為第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
既然此兩代宗師皆由龍虎宗道士擔任,似可證明它在元代後期已遂漸合並於正一道。
天心派:宋代出現的新符籙派。
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自漢天師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當其受印劍於玉局,蕩妖異於寰區,法之濟時,厥勳盛矣。”
認為天心派由張陵所創,自是托古之辭,但可證明天心派由正一龍虎宗派生而來,鄧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稱: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臨川縣吏饒洞天受神人指點,掘地得“玉篆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
。
“然未識訣目玉格行用之由,複遇神人指令,師於譚先生名紫霄,授得其道”
。
饒洞天遂被稱為“天心初祖”
。
掘地得書,自是神話,它表明饒洞天寫了一部天心正法之書。
但天心派是否由他建成,尚難斷定。
至“紹興之初,路真官再編天心法”
。
(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天心道法由此盛行起來。
路真官,名時中,曾作《無上三天玉堂大法》、《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內景玉書》行於世,成為南宋行天心道法最著名的道士。
方勺《泊宅編》卷七:“朝散侍郎路時中行天心正法,於驅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
天心正法原重符印,傳至路時中,亦汲取新說,強調作法者須重內煉,以內煉為本。
《無上三天玉堂大法》卷一:“道在我身,修之久則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將有餘而補不足,所以莫非法也。”
該書卷三十論煉度亡魂須先自己成就玄功,作法時,隻要“使內囗以合外囗,外神以符內神,則一瞬之間報應如響矣”
。
南宋時,又有廖守真傳天心正法,形成一個天心支派。
《道法會元》卷二四六《天心地司大法》載彭元泰《法序》:“昔宗師廖真人(廖守真)修大洞法,誦《度人經》,北帝遣殷郊護助真人修煉大丹,所到則瘟疫消滅。”
《道法會元》卷二四七記其傳係為:廖守真傳蕭安國,安國傳彭元泰,元泰傳史白雲,白雲傳費文亨,文亨傳陳一中。
陳一中是元延祐時人,說明該係從南宋傳至元代。
元代,雷時中傳天心正法。
據《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雷默庵》傳,雷時中(1121—1295),字可漢,號默庵。
其先豫章人,後家於湖北武昌金牛鎮。
幼習詞賦,通詩經,三領鄉薦。
後傾心道教。
據說,庚午年(1270)三月三日,漢其在道壇誦《度人經》時,蒙路真官下降,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
,教他“大興吾教”
。
並稱此教由太上老君所授,“專以《度人經》為主”
。
(他與廖守真一係皆強調調《度人經》,與金允中所說天心出於正一天師似有不同。
)此後,“四方聞其道行卓異,及其門者日眾。弟子數千人,分布東南、西蜀二派。首度盧、李於宗師,及南康查泰宇,由是盧、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東南。混元之教,大行於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發揚混元通化之妙”
。
據此,雷時中所傳之天心派,似又可稱為混元派,為天心派各支流傳最盛者。
明清活動情況不見記載,是否在元末已合流於正一?
有待進一步研究。
雙修派:內丹功法類別。
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為宗旨。
秦漢時房中家和神仙家結合,將房中術和行氣術結合升華,發展為男女雙修的陰陽派丹法。
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的內丹家稱雙修派。
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傳開雙修派丹法秘術。
而後呂洞賓、張伯端、劉永年、陳致虛、陸潛虛、張三豐、李涵虛、仇兆鼇等人,皆精於雙修派丹法。
雙修派丹法要用女鼎,但不同於房中禦女之術,其目標不是追求性高潮的房中之樂,而是采取先天一囗結丹長生。
文始派:道教內丹修煉派別。
祖述文始真人關尹子,以《文始真經》為丹法要旨。
此派功法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為丹法中最上一乘。
修煉下手即以最上一層煉神還虛做起,主張修一已真陽之囗,以接天地真陽之囗;盜天地虛無之機,以補我神囗之真機。
教人無所有,無所為,無所執,虛之極而無極,從而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一無所見,則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同於大通,“渾人我,同天地”
。
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徑。
由於此派隻主張以神禦囗,不講求精煉囗,更不講火候藥物,因而是一種直指大道的頓修法。
少陽派:內丹流派。
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
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
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
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
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
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流派。
創於南宋時期原北方金人統治地區長安一帶,該派尊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海蟾、王囗為“五祖”
,實際創始人為王囗。
王囗(1112—1170),號重陽子。
本為鹹陽名門,善屬文也習武。
48歲時出遊,在甘河鎮遇仙人得內修真訣,遂“盡斷諸緣,同塵萬有”
,潛修於終南山下,並開始收徒傳道,以“忍恥含垢,苦已利人”
為傳道宗旨。
金大定七年(1167)遠遊山東,在膠東半島度化七位弟子,即馬鈺丹陽(1122—1183)、譚處端長真(1122—1185)、劉處玄長生(1146—1203)、丘處機長春(1147—1227)、王處一玉陽(1142—1207)、郝大通廣宇(1140—1203)、孫不二清淨(1118—1182),號為“七真”
,其中邱處機所創的龍門派影響最大。
“七真”
再傳有趙玄悟、尹誌平、李誌常、於善慶、宋德方、綦誌遠、李誌遠、趙道寬,以至於元代的陳致虛,明清時期的伍守陽、柳華陽,乃至劉一明、閔小艮等也屬該派支流。
該派追求“全真而仙”
,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性”
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王重陽說:“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
(《重陽全真集》卷一第一)這是把“識心見性”
的煉心與“知汞通鉛”
的煉氣作為“全真”
的兩個基本內容。
相對於南宗“先命後性”
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後命”
為特征。
關於清淨煉性,北宗各家皆以此為上乘丹法,不二法門。
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饑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坐,莫學道,隻要塵冗事屏除,隻要心中清淨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
(《重陽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馬鈺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淨其囗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囗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是以澄心如澄水,養囗如養兒,囗秀則神靈,神靈則囗變,乃清淨所致也。”
(《丹陽真人語錄》)丘處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
(《長春真人語錄》)北宗之所以重視煉性煉已,一來由於該派本身即是道釋儒合流的產物,受佛教“明心見性”
的影響至深。
二來由於該派在性命關係的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
如在丘處機看來,形體有生有滅,神性卻無生無滅,故“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隻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
(《長春真人語錄》)因而修煉在根本意義上來說,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圓明,本命方能徹達。
但是,重性功並非不講命功,該派也講求神與氣的結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關於煉氣,王重陽對精神有著不同前人的理解。
他認精為性,認血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
。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既然精血不離,性命相關,因而煉性不能不煉真氣。
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予以說明:“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頂中之性者,鉛也,虎也,水也,金也,......臍中之命者,汞也,龍也,火也,根也。”
所以說,北宗各內修大師,亦無不“知鉛通汞”
,無不通曉“降龍伏虎”
。
南北二宗之分本不於哪一派單修性或命,實際上,兩派都兼修性命,隻是在先後、主次以及下手功夫上有所區別而已。
南宗“言命者多,方性者少”
,北宗則“三分命功,七分性學”
;南宗主張以實腹煉命下手,北宗則主張虛心煉性下手,如明伍守陽《丹道九篇》便把“煉已還虛”
作為下手功夫。
南北二宗在運用修煉手段促進神氣凝結而成仙胎這一關健問題上是一致的。
北宗和南宗在元代經陳致虛的大力會通實現了合流,從此成為全真教內部的兩宗。
這種合流所以能實現,除政治上的考慮及宗教事業的發展的需要外,還在於南北兩宗的丹道思想皆承繼鍾呂的丹道思想。
另外北宗龍門派的清修丹法與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在吸收佛教內容促進修煉仙胎等問題上,有許多的共同點。
北宗也有習陰陽丹法的的支派,如劉處玄、馬玨,馬玨傳宋德方,宋傳李雙玉,李傳張紫陽,張傳趙友軟(緣督子),趙傳陳致虛(上陽子),即陰陽雙修派。
但北宗以邱處機的龍門派最盛,傳清淨孤修丹法,為北宗丹法正宗。
北宗的主要著作有:王囗的《重陽全真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馬玨的《神光燦》、《丹陽真人語錄》(靈隱子王頤中集)、《洞玄金玉集》;丘處機的《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噃(口字應為石字旁)溪集》、《清天歌注》(王道淵注)、《長春真人語錄》;孫不二的《孫不二元君語錄》;陳致虛的《金丹大成集》、《上陽子金丹大要圖》、《悟真篇三注》等。
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
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
該派以“先命後性”
修煉方式著稱。
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
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張伯瑞(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
浙江天台人。
“少業進士”
不第,後為胥吏,因觸犯“火焚文書律”
“坐累謫嶺南兵籍”
。
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授真訣,於是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依次傳於薛道光、陳楠、白玉蟾。
這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
。
因張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為道士,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且白玉蟾著述最豐,弘揚法門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談》認為南宗形成於白氏。
實際上,白氏一係所傳丹法乃是《悟真篇》中清修思想的發揮,此一宗脈下傳夏宗禹、俞琰等,史稱南宗“清修派”
。
除此以外,南宗還有發揮《悟真篇》陰陽思想的“陰陽派”
。
陰陽派始於張伯瑞之徒劉永年(《三乘秘要》稱張伯瑞有兩個嫡傳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劉永年。
)劉傳翁葆光,翁傳若一子,再傳陸墅、戴起宗、陳致虛,以至於明清時期的陸潛虛、彭好古、甄淑、陶素囗、仇兆鼇等。
其實石泰、薛道光亦習陰陽丹法。
故南宗以陰陽雙修為正宗。
南宗修丹講求“先天後性”
,張伯端《悟真篇》;“虛心實腹義俱深,隻為虛心要識心,不若煉鉛先實腹,且教收取滿堂金。”
明彭好古解注說:“虛心為性功上事,實腹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義。然人心浮動,如何得虛?不若煉鉛服氣,先實其腹,使金精之氣充溢於身,然後行抱一之功,以虛其心,則性命雙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畢矣。”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蘊。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說;“《悟真篇》中,言命處多,言性處少。”
又說:凡解注少陽派:內丹流派。
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
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
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
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
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
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道教中的外丹派在魏晉神仙道教中較興盛,葛洪的金丹道實際上便是外丹派。
唐代外丹派發展到高峰,由於柳泌的鉛汞說傳入宮廷,毒死了不少官僚的皇帝,因之敗落,但未失傳。
宋元以來,外丹派作為地元丹法,仍為仙家所研習。
內丹派:以修煉內丹為承傳的道派。
相對外丹派而言。
內丹派采用外丹黃白術語,但含義根本不同。
內丹派以人身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呼吸為風,意念為火。
運用意念和呼吸的程度為火候,以精氣神的凝合體為還丹。
由於內丹方法的不同,內丹派道教又分成不同流派,如文始派、少陽派等。
清淨派:內丹功法類別。
清淨丹法反對男女雙修的陰陽栽接之術,稱陰陽全在自已身中,修煉自身的精氣神即可結丹。
清淨派源於古代的行氣之術,後來和服氣、存思等功法結合,唐代又受禪宗影響,並和老、莊的坐忘、心齋等功夫融會貫通。
元代邱處機創龍門派,倡清淨孤修的丹法,斥陰陽丹法為已求人。
而後又有伍柳派,將清淨派丹法發展成熟,習清淨丹法的道派亦稱清淨派。
陰陽派:內丹功法類別。
即雙修派。
《參同契》雲:“物無陰陽,違天背元”
。
丹家以天下萬物皆須陰陽配合才能成丹的道理,認為內丹的人體修煉工程也須男女雙修,陰陽配合才能結丹。
女子外陰而內陽,如坎囗卦;男子外陽而內陰,為離囗卦。
內丹家利用陰陽栽接的功夫將女子的先天真陽(即水中金)采回來,補入男子離卦中間陰爻的位置,稱為取坎填離,是陰陽派丹法的基本功夫。
孤修派:即清淨派。
參見“清淨派”
條。
少陽派:內丹流派。
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
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
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
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
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
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流派。
創於南宋時期原北方金人統治地區長安一帶,該派尊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海蟾、王囗為“五祖”
,實際創始人為王囗。
王囗(1112—1170),號重陽子。
本為鹹陽名門,善屬文也習武。
48歲時出遊,在甘河鎮遇仙人得內修真訣,遂“盡斷諸緣,同塵萬有”
,潛修於終南山下,並開始收徒傳道,以“忍恥含垢,苦已利人”
為傳道宗旨。
金大定七年(1167)遠遊山東,在膠東半島度化七位弟子,即馬鈺丹陽(1122—1183)、譚處端長真(1122—1185)、劉處玄長生(1146—1203)、丘處機長春(1147—1227)、王處一玉陽(1142—1207)、郝大通廣宇(1140—1203)、孫不二清淨(1118—1182),號為“七真”
,其中邱處機所創的龍門派影響最大。
“七真”
再傳有趙玄悟、尹誌平、李誌常、於善慶、宋德方、綦誌遠、李誌遠、趙道寬,以至於元代的陳致虛,明清時期的伍守陽、柳華陽,乃至劉一明、閔小艮等也屬該派支流。
該派追求“全真而仙”
,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性”
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王重陽說:“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
(《重陽全真集》卷一第一)這是把“識心見性”
的煉心與“知汞通鉛”
的煉氣作為“全真”
的兩個基本內容。
相對於南宗“先命後性”
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後命”
為特征。
關於清淨煉性,北宗各家皆以此為上乘丹法,不二法門。
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饑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坐,莫學道,隻要塵冗事屏除,隻要心中清淨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
(《重陽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馬鈺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淨其囗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囗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是以澄心如澄水,養囗如養兒,囗秀則神靈,神靈則囗變,乃清淨所致也。”
(《丹陽真人語錄》)丘處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
(《長春真人語錄》)北宗之所以重視煉性煉已,一來由於該派本身即是道釋儒合流的產物,受佛教“明心見性”
的影響至深。
二來由於該派在性命關係的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
如在丘處機看來,形體有生有滅,神性卻無生無滅,故“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隻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
(《長春真人語錄》)因而修煉在根本意義上來說,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圓明,本命方能徹達。
但是,重性功並非不講命功,該派也講求神與氣的結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關於煉氣,王重陽對精神有著不同前人的理解。
他認精為性,認血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
。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既然精血不離,性命相關,因而煉性不能不煉真氣。
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予以說明:“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頂中之性者,鉛也,虎也,水也,金也,......臍中之命者,汞也,龍也,火也,根也。”
所以說,北宗各內修大師,亦無不“知鉛通汞”
,無不通曉“降龍伏虎”
。
南北二宗之分本不於哪一派單修性或命,實際上,兩派都兼修性命,隻是在先後、主次以及下手功夫上有所區別而已。
南宗“言命者多,方性者少”
,北宗則“三分命功,七分性學”
;南宗主張以實腹煉命下手,北宗則主張虛心煉性下手,如明伍守陽《丹道九篇》便把“煉已還虛”
作為下手功夫。
南北二宗在運用修煉手段促進神氣凝結而成仙胎這一關健問題上是一致的。
北宗和南宗在元代經陳致虛的大力會通實現了合流,從此成為全真教內部的兩宗。
這種合流所以能實現,除政治上的考慮及宗教事業的發展的需要外,還在於南北兩宗的丹道思想皆承繼鍾呂的丹道思想。
另外北宗龍門派的清修丹法與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在吸收佛教內容促進修煉仙胎等問題上,有許多的共同點。
北宗也有習陰陽丹法的的支派,如劉處玄、馬玨,馬玨傳宋德方,宋傳李雙玉,李傳張紫陽,張傳趙友軟(緣督子),趙傳陳致虛(上陽子),即陰陽雙修派。
但北宗以邱處機的龍門派最盛,傳清淨孤修丹法,為北宗丹法正宗。
北宗的主要著作有:王囗的《重陽全真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馬玨的《神光燦》、《丹陽真人語錄》(靈隱子王頤中集)、《洞玄金玉集》;丘處機的《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噃(口字應為石字旁)溪集》、《清天歌注》(王道淵注)、《長春真人語錄》;孫不二的《孫不二元君語錄》;陳致虛的《金丹大成集》、《上陽子金丹大要圖》、《悟真篇三注》等。
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
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
該派以“先命後性”
修煉方式著稱。
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
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張伯瑞(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
浙江天台人。
“少業進士”
不第,後為胥吏,因觸犯“火焚文書律”
“坐累謫嶺南兵籍”
。
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授真訣,於是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依次傳於薛道光、陳楠、白玉蟾。
這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
。
因張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為道士,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且白玉蟾著述最豐,弘揚法門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談》認為南宗形成於白氏。
實際上,白氏一係所傳丹法乃是《悟真篇》中清修思想的發揮,此一宗脈下傳夏宗禹、俞琰等,史稱南宗“清修派”
。
除此以外,南宗還有發揮《悟真篇》陰陽思想的“陰陽派”
。
陰陽派始於張伯瑞之徒劉永年(《三乘秘要》稱張伯瑞有兩個嫡傳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劉永年。
)劉傳翁葆光,翁傳若一子,再傳陸墅、戴起宗、陳致虛,以至於明清時期的陸潛虛、彭好古、甄淑、陶素囗、仇兆鼇等。
其實石泰、薛道光亦習陰陽丹法。
故南宗以陰陽雙修為正宗。
南宗修丹講求“先天後性”
,張伯端《悟真篇》;“虛心實腹義俱深,隻為虛心要識心,不若煉鉛先實腹,且教收取滿堂金。”
明彭好古解注說:“虛心為性功上事,實腹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義。然人心浮動,如何得虛?不若煉鉛服氣,先實其腹,使金精之氣充溢於身,然後行抱一之功,以虛其心,則性命雙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畢矣。”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蘊。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說;“《悟真篇》中,言命處多,言性處少。”
又說:凡解注《悟真篇》者“大都詳於命而略於性”
。
南北二宗雖然皆主張雙修性命,但在具體修煉過程中處理性命關係時,南宗明顯的則重於煉形煉氣。
如石泰說:“真精與元氣,此是大丹基。”
(《還源篇》)南宗陰陽丹法分為七個步驟:凝神定息、運氣開關、保精煉劍、采藥築基、還丹結胎、火符溫養、抱元守一。
按其修煉階次實際分為四層:築基、煉精化囗、煉囗化神、煉神還虛。
其中始終不離火候、藥物之妙用,對火候法度、溫養指歸的闡述比北宗都細密一些。
同北宗一樣,南宗也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其言修煉常常仙佛參半,也極重視煉心煉已,但不像北宗那樣下手處即求煉心煉已,而是放在修煉的第四層上,亦即是以命功起始,性功了終。
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主張獨身清修,認為一已之身就是一完整天地,乾坤、陰陽二性俱足,無須外求,無謂“自耕自種自烹煉,一日一粒如黍然”
,(《道藏輯要?
白真人集》)俞琰認為,丹經中的夫妻等實指陰陽二性,而這些又皆為已身所有;又說:“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則往來不窮之妙,隻在吾身而不必索之高遠矣。”
(《易外別傳》)陰陽派發揮《悟真篇》中陰陽交媾的思想,主張男女雙修,即采取同類坎中真陽,以接補已身離中之陽。
[..tw超多好看小說]這種采補式修丹法又分三乘。
中、下乘行“體交法”
;上乘則行“神交法”
,即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男女對坐,性情相交,氣化感應,從而雙修雙補,利已不損人,雙方皆獲采補之益,與采戰禦女之術有分別。
鑒於此術有被人誤解而步入歧途的危險,陰陽派大師皆不肯輕傳。
南北二宗在元代實現合流,其分殊限於全真教派內部。
南宗之“祖”
降為“真人”
,原來的“五祖”
加上劉永年、彭囗成為“南七真”
。
陰陽與清修兩派在丹法上雖仍保持獨立發展,卻也有滲透融通的情形。
如陳致虛的丹法就有會通南北二宗、清修與陰陽二派的特點。
南宗的主要金丹著作有:張伯瑞的《悟真篇》、《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奇經八脈考》;石泰的《還源篇》;薛道光的《還丹複命篇》;陳楠的《翠虛篇》;白玉蟾的《海瓊問道集》、《海瓊傳道集》、《金華衝碧丹經秘旨》、《海瓊白真人語入》;夏宗禹的《人物鏡箋》、《陰符經講義》、《悟真篇講義》;俞琰的《周易參同契發揮》、《易外別傳》、《玄牝之門賦》;翁葆光《悟真篇注釋》、《悟真直指詳說三乘秘要》,《悟真篇注疏》(戴起宗疏);陸西星《悟真篇小序》;彭好古《悟真篇注》;甄淑的《悟真篇翼注》;仇兆鼇的《悟真篇集注》等。
中派:道教內丹學的一逐步形成門派。
始於元代。
由李道純開創。
原本無宗名,因其丹法以“守中”
為要,有別於南北東西丹派,故名。
李道純(生卒年不詳),號清庵,別號瑩蟾子。
活動於元初,出自南宗白玉蟾門人黃金蟾的門下,但他自稱其宗脈為“全真”
,故為江南最早的全真道士。
其丹法源於張伯瑞的《悟真篇》,但更具全真教道派道儒釋三教融合的特色。
明尹真人弟子、清黃元吉等也被視為中派。
這一派不像別的丹派,它既無立宗,又無明確的宗教承緒,李、尹、黃等人隻是在丹法上具有一致的傾向性,才被視為同一派別。
該派在丹法上特點是:糅合道儒釋思想,將清修理論集中於一個“中”
字上。
李道純《中和集》開宗明義:“《禮記》雲:‘喜怒衰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未發謂靜定,中謹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無體,故為天下之大本。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發無不中,故為天下之達道。誠能致中和於一身,則本然之體虛靜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能應天下無窮之變也”
。
這是把儒家“致中和”
思想融於道教的修煉論,這個“中”
也就是道教修煉所欲達到的目標,即致中和於一身,就可以成應變無窮的“仙”
了。
這個“中”
又是修丹過程中所要體認的的“玄關一竅”
。
他說:“夫玄關一竅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泯於形體,……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隻出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憑麽時,那個是自已本來麵目,此釋家之中也。儒曰:喜怒衰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仍三教所用之中也。”
(同前)這個“中”
既是先天之有,卻要通過後天的修煉才能成就,此即守中之功法。
明尹真人師弟《性命圭旨》同樣把守中看作守“性命之根”
,這個中又叫“真中”
,他們說:“無極者,真中也,故曰聖聖相傳在此中。此中就是堯舜允執之中,孔子時中之中,子思未發之中,易之黃中通理之中,度人經之中理五囗之中,釋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然中字有二義,若曰中有定存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無定在者,乾坤合處,乃真中也”
。
真中也就是李道純所說的“玄關一竅”
。
清黃元吉則把所有內煉性功、命功功法歸結為守功一法,他說:“昔論吾道,始終隻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煉精而化氣;終而守無形之中,以煉虛而合道。”
(《道門語要》)這種守中之法又叫做“中黃直透”
,即不用後升前降,不用開合,不用麵壁,就能升仙。
清代閔小艮,亦傳中黃直透功夫。
由於中派皆以儒說道,故被視為“教外別傳”
。
中派的主要著作有:李道純的《中和集》、《瑩蟾子語錄》、《三天易髓》;尹真人弟子的《性命圭旨》;黃元吉的《樂育堂語錄》、《老子道德經精義》、《道門語要》等。
東派:道教內丹修煉的重要派別。
開派於明嘉靖、隆慶年間。
創始人陸西星,字長庚,號潛虛,又號方壺外史。
揚州人。
少習儒術,九次參加鄉試未中,遂棄儒服,著裝道衣,抗跡塵外。
自稱呂祖純陽降臨其所居“北海草堂”
,親授丹法要訣,即著說立說,開丹法新門派,因其活動於浙江一帶,故稱東派。
明末孫汝忠、清人傅金銓等為此派之支流。
此派雖稱上緒呂純陽,然而不立宗門,其修丹法門實承南宗一係,從《悟真篇》中開出新意,力主陰陽同類雙修。
陸西星認為傳統丹經中所說的“陰陽”
,也就是指男女,他說:“金丹之道,必資同類相合而成。陰陽者,一男一女也,一離一坎也,一鉛一汞也,此大丹之藥物也。夫坎之真囗謂之鉛,離之真精謂之汞。先天之精積於我,先天之囗取於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陰而內陽,於象為水為月,其於人也為女。我,離也,外陽而內陰,於象為火為日,其於人也為男。故夫男女陰陽之道,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
(《金丹就成篇》)在他看來,仙胎大藥須有先天之精與先天之囗的交媾和合,這在《周易》中就已闡明:“精氣為物,遊魂為交”
。
然而作為陰中之陽的先天之囗產自女方,作為陽中之陰的先天之精產自男方,男女各自皆不足鉛汞二物,因此需要取坎女之陽,補離男之陰。
“陰陽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獨修者”
。
(《玄膚論》)但是,陸氏在此又強調說,這種取坎填離的主要作用在:取坎以“補其既破之離也,填其既虛之畫也,複其純陽之體也”
。
(《金丹就正篇》)因而這種陰陽雙修法尤其適用於破體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修持,竹破竹補,人破人補;虛而補之實,弱而補之強,損而補之盈。
至於“童初之子皆胎也”
,不必依雙修法行持。
此派雖主陰陽男女雙修,但與禦女采戰之單補修法不同,此派主張用鼎而不采戰,鑄劍而不入爐,補鉛而不傷彼,利已而不損人,其實際修持過程集中在“凝神聚氣”
一法上,促成神交氣交,雙修雙補。
明末樸真道人在所著《玄寥子》中對此派丹法評價尤高,認為“較印度瑜珈術與密宗雙修法所用者,尤為上乘而簡妙”
。
此派的著作主要有:陸西星的《金丹就正篇》、《方壺外史叢編》、《悟真篇注》、《周易參同契測疏》、《紫陽金丹四百字測疏》、《玄膚論》、《七破論》;孫汝忠的《金丹真傳》;傅金銓的《證道秘書十七種》等。
西派:道教內丹修煉的重要派別,開創於清嘉慶鹹豐年間。
創始人李西月(初名李元植),字涵虛,號團陽。
四川樂山長乙山人。
自稱曾遇張三豐,從事三豐派丹法,編訂《張三豐全集》。
後遇純陽呂祖於禪院,得傳真旨,修成仙徑。
自開西派,以別江、浙之東派。
其丹法特點是清淨與陰陽合用。
該派修丹基本上分為兩步,第一步主清淨自然,第二步主陰陽互用。
清淨自然為修丹的基本功夫,李西月說:“心為一身之主,神為三品之上乘。惟心與神,是二是一,是不可不辨也。老君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故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陸潛虛曰;‘調息之法,自調心始;凝神之法,自調息始’。此是聖賢仙佛之梯航,吾人人德之路也。下手學道者,必攝念歸靜,行、住、坐、臥,皆在腔子裏,則守靜始能篤也。蓋有念為妄心,無念為真心,人能收念於平日,而還其所止之地,乃能專心於臨時,而堅其入定之基”
。
(《道竅談》)這是明確的把靜定煉心作為煉丹的下手功夫。
據此,他提出了個九層煉心法。
李氏認為,清靜煉心功夫做的好,就能水自然清,火自然生,神自然交,氣自然會,風自然正,車自然行,抽自然抽,添自然添,退自然退。
一旦做到了清靜自然,就要“資同類而補真身”
,即行陰陽雙修法。
他說:“內煉已者,將彼家之鉛,煉我家之汞,使其相生相克也;內養已者,亦用彼家之鉛,養我家之汞,使其相資相守也”
。
(《道竅談》)彼家之鉛為陽鉛,為外藥;我家之汞為陰汞,為內藥。
因而采煉即是“采彼家陽鉛,煉我家子珠之氣”
。
同東派一樣,西派也將陰陽雙修法限定在破體之中老年男女,因為本元走漏,精氣神落於後天,自身不能俱足鉛汞二物,才求之於彼。
童子先天未破,自我俱足,隻用清養即能得仙胎。
西派的陰陽雙修法也是氣交神交法,不同於下乘泥水丹法,所謂“犯淫喪失長生寶,灑肉穿腸道在心”
。
(張三豐《無根樹》)此派功法層次多,顯的繁瑣複雜,如築基分為小築基、大築基,煉已分為內煉己、外煉己;築基又分為養己一層,養己又分為自養、相養,並發明內養己、外煉己罰心傳工訣;煉心法分為九層,藥物分作三層,煉功分為五關。
因而不及東派明了簡易,易於為人所把握。
西派傳代大江西派九字:“西通道、大江東、海天空”
。
西派的主要著作有:李西月的《道竅談》、《三車秘旨》、《九層煉心法》、《後天串述》、《無根樹道情注釋》、《文終經》、《太上十三經》;汪啟囗的《性命要旨》、《教外心法》;柯懷經的《養生篇》等。
伍柳派:道教內丹修煉的流派。
伍真人為北宗龍門嫡嗣,自署龍門第八代弟子。
此派由明末清初的伍守陽、柳華陽所開創。
伍守陽(1574—1644),號衝虛子,江西吉安人。
“十齡奮誌明經學,得遇重陽祖七篇。十三歲初生異誌,念念尋真求出世。十六許可批其文,不向橋門爭二試。廿齡名利便休心,儒衣敝履幡然棄”
。
(《仙佛合宗語錄?
伍真人修真歌》)遇曹還陽得授“仙佛合宗全旨”
,又遍考仙聖之書,參悟真諦,著《天仙正理直論》,又著《仙佛合宗語錄》。
柳華陽(1736—?
),本為儒生,起家科第,後棄儒入禪,又出佛皈道,“凡三教之師靡不參”
,竟未了徹慧命之旨。
幸遇合伍衝虛師傳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來之靈物”
。
遂著《慧命經》、《金仙證論》。
此派修丹力主清靜修持,仙佛合宗。
(..tw無彈窗廣告)伍、柳皆不言陰陽男女,強調修丹隻用先天,忌用後天,尤重“一點真陽”
之先天祖囗的煉養,認為內藥、外藥皆原本先天祖氣,所謂外藥,是指“祖囗從生身時,雖隱藏於丹田,卻有向外發生之時,即取此發生於外者,複返還於丹,是以雖從內生,卻從外來,故謂之外藥”
。
(《天仙正理直論?
藥物直論》)所謂內藥,是指采外藥煉成還丹大藥,“全不著於外,隻動於發生之地,因其不離於內,故謂內藥”
。
(同前)外藥為生而後采,內藥為采而後生,“實止此一囗而已”
。
又如對於“鼎爐”
,陰陽家多以男女為喻,伍守陽則明言外鼎指丹田之形,內鼎指丹田中之氣。
伍守陽在《天仙正理直論》中開宗明義地講:“是囗也,神也,仙道之所以為雙修性命者也。且謂今也以二囗為論,所以明人生仙佛之理也》。”
伍、柳既以仙道為宗,又參佛法為用;既證論《黃庭經》、《胎息經》、《坐忘論》,又征引《楞嚴經》、《大般若經》、《華嚴經》,仙佛合為一體。
與北宗比較,伍柳派丹法繁瑣一些,不像北宗丹法簡易,其於煉己、藥物、鼎器、火候、效驗、任督、防危,以及伏氣、胎息、真意、大小周天等無不敘說詳明。
因其說理淺近,指點顯明,加上仙佛共用,因而影響遍及國內外。
但由於道佛兩門之上乘精義,卻猶有未盡之處,故而此派功法更合於養生卻病之修為。
三豐派:道教內丹修煉的派別。
由元、明時期的張三豐開創。
張三豐,生卒年及出生地皆不詳。
清李西月考定張三豐名全一,字三豐,遼陽人。
清汪錫齡認為他生於元代定宗年間。
三豐丹法融會文始丹法與少陽丹法的特長,以清靜陰陽,雙修雙成為顯著特點。
三豐丹法下手即講求清靜煉心養性,《玄機直講》:“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金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初功在寂滅情緣,掃除雜念,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
《玄要簡?
道情歌》:“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自,性清自然藥材生。”
張三豐強調修丹過程中有為與無為的並用,但無為是指“得丹之道,脫胎神化之功”
,有為“非采戰提吸之術、九一動搖之法,乃安靜虛無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
(《大道論》)可以說,張三豐的《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等主要論著大都講的是清靜丹法。
隻是在《無根樹》及後人綴合的《全集》中才有陰陽修法。
《無根樹道情》:“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鉛,陽寡陰孤各一邊。世上陰陽男配女,生子生孫代代傳。順為凡。逆為仙,隻在中間顛倒顛。”
又說:“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是曠夫。歎迷徒,太模糊,靜坐孤修氣轉枯。”
這是是明確主張逆修陰陽,栽接互攝。
但《無根樹》又主張雙修而不“犯淫”
,“犯淫喪失長生寶,酒肉穿腸道在心”
。
這雖一種雙修派的上乘丹法,合清淨與雙修為一體,與所稱“三峰”
下乘丹法有別。
張三豐著述甚多,清李西月輯刊成《張三豐全集》,然而真偽難辨。
一般認為《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篇》等幾部較真。
三峰派:道教內丹修煉流派。
由房中術發展而來。
由樸陽子《三峰丹訣》而得名,曾盛極於明代。
此派修煉主禦女采戰,行采人精氣之泥水丹法,向來被人認為是旁門邪術。
此派修丹始於築基煉己,煨爐鑄劍;中經提采而攝補,煉化以周天;終默運而柔用,得藥以抽添。
行動時步驟則複雜,有踵息煉氣、聚氣開關、金玉兩煉、抱元養虛;又有擇地選鼎、擇時用鼎(其中又有用破鼎、中鼎、老鼎、以及九鼎法之不同)、降龍伏虎、妙用神劍、追攝氣血、擒住真鉛、轉化陰陽;還有顛倒造化、玉液接命、金液還丹,麵壁、脫胎、出神等等。
還配有整套訣法,如封精訣、回精訣、煉精訣、大鎖金闕訣、倒吸西江水訣、過關服食訣、內鑄訣、外鑄訣、大灌頂訣、小灌頂訣、煨爐訣、吹笛訣、開洞天渠訣、神用訣等等。
乃秘傳男女雙修之功法。
青城派:道教內丹修煉的派別。
相傳起始於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習傳之。
薛道光《悟真篇三注》:“張紫陽仙翁遇青城丈人,授金液還丹之妙道。”
意謂張伯瑞曾師事青城丈人。
此派論著有《青城秘錄》、《大道玄指》。
其功法綜合南北陰陽與雙修的長處,又上肇關尹子,形成以虛無為體、以簡要為用、心平實為功的基本特點。
由於此派功法習傳多為“密符”
,“授受均極不易”
,故知者甚少。
近人蕭天石自稱得覽《青城秘錄》、《青城玉房訣》等,了悉其旨歸,在其《道家養生學概要》、《道海玄微》中作了闡述。
青城派修煉最重一個“無”
字,自“虛無”
二字去體認參證。
因而主張,功法下手即從最上乘起,修得上乘,中下乘之效驗可兼得,無為而有為,無作而有作。
該派認為無修而有修,斯為大修;無成而成,斯為大成;無德而德,斯為大德;無有而有,斯為大有。
在“清靜無為”
中突出地講求心無為,即心性清靜無為,反對隻知求清靜於外,不知求清靜於內。
因此,心性清靜無為,便生有為,心清靜無功,便生有功。
同時,在靜觀止念過程中切忌沉思冥想,切忌妄生意象與心象,從而與禪宗的參悟法相區別。
青城丹法的“無為”
修持集中體現在曆代的口訣上,即“守無致虛”
。
其中分三個層次:初步入手功夫為“守中致和”
;第二步為“了一化萬”
,第三步為“萬化歸一,一歸虛無”
。
然而其“訣中訣”
久已不傳,故修持者通常難以把握見驗。
青城功法雖采南派陰陽雙修法,但僅限於上乘雙修法,即男不寬衣,女不解帶,“千裏神交,萬裏心通”
,相傳青城丈人說:“采補之道,非房中采陰補陽之事。而係采天地之氣以補我之氣,采天地之精以補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補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續我之命;天地之氣不息,則我之氣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則我之化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壞,則我命亦不不壞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則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亦常新矣。”
(引自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這種雙修法實際上是心交形不交,情交貌不交,氣交身不交,神交體不交。
因而青城派之雙修法可稱為“清修中主雙修者”
。
據蕭天石介紹,《青城秘錄》中對陰陽逆用法、乾坤返還法、大灌頂法、小灌頂法、闔辟天機法、鉤提秘術、鑄劍九法、三溫鼎法、九溫鼎法、采攝秘要、火候詳指、煉藥九訣、龍虎丹法別傳、出神還虛指等均有詳實闡釋。
尤其對女子修煉法有詳盡論述。
猶龍派:又稱隱派或隱仙派,為元明間張三豐真人所創。
據說張三豐之丹法出自陳摶,陳摶傳麻衣道者李和,麻衣道者傳火龍真人,火龍真人傳張三豐。
張三豐名全一,一名君寶,號張邋遢,有超常的人體潛能,性格灑脫不羈。
此派以高蹈隱逸為宗風,故稱隱仙派。
又由於此派稱兼得老子門下文始、少陽二派丹法之傳,又稱猶龍派。
參見“隱仙派”
條。
千峰派:內丹流派。
為清末千峰老人趙避塵所創。
趙避塵,道號順一子,晚年稱千峰老人,北京昌平縣人,約生於清鹹豐十年(1860),自稱於光緒初年曾因得便血之病隨祖母至千峰山桃源觀拜劉明瑞為師,得南無派丹法真傳。
後又於光緒二十一年三月(1895年4月)至金山寺拜了然、了空禪師,求得柳華陽丹法全訣,至民國九年(1920)開始收徒傳法,創立千峰派。
約於1937年羽化。
他著有《性命法訣明指》,入手功夫先觀兩眉之間的祖竅,並看鼻準,其丹法吸收禪宗功夫,為北宗清靜丹法。
千峰派至今尚有傳人。
此派丹法正宗,師傳清楚,為後世學者研究傳統內丹功夫留下了可靠的根據。
女子內丹流派女子內丹功法,世間絕少傳授,丹書中亦一鱗半爪而已。
綜其源流。
(1)南嶽魏(華存)夫人派。
亦稱存思派。
奉《黃庭經》為宗,存思身神積氣成真,男女皆可煉。
其功法見於陳櫻寧《黃庭經講義》。
(2)諶姆派。
亦稱外金丹派。
由諶姆傳許遜、吳猛。
以許遜《石函記》、吳猛《銅符鐵券文》為主經,傳天元神丹之燒煉與服食,兼以符咒修煉。
(3)中條山老姆派。
亦稱劍術派。
《呂祖全書》記其源流,以劍術風煉鋼成道,分“法劍”
與“道劍”
兩般作用。
(4)謝仙姑派。
仙姑名謝自然,十餘歲童女即修道,故亦名童女派。
童女未行經。
身中元氣充滿,可免去築基功夫,以辟穀休糧、服氣、安神、靜坐入手,以清靜無為法得道,傳《太清中黃真經》功法。
(5)曹文逸真人派。
以《靈源大道歌》為祖經,以清心寡欲、神不馳外、專氣致柔、元和內運為要訣。
此派為女子清修派功夫,男女皆可用,功法純正,陳櫻寧《靈源大道歌白話解》述之甚詳。
(6)孫不二元君派。
亦稱清靜派,傳太陰煉形之法,從斬赤龍入手,有《孫不二元君法語》、《坤道功夫次第詩》等傳世。
陳櫻寧有《孫不二女丹詩注》記其功法。
(7)女子雙修法。
此派功法繁雜,有上中下三乘,下乘為房中秘訣,有養陰駐顏之方;中乘有采陽補陰之術;上乘有雙修雙成之訣。
其中有玄女、素女、采女派所傳合陰陽之術,有夏姬調和巽艮駐顏留春之方,有趙飛燕內視之法。
女子雙修派稱其丹法為呂祖親傳,亦稱呂祖派。
有《真金訣》、《女丹要言》等丹書。
另有《西池集》,亦載女丹秘傳。
其丹法要知庚甲、辨有無、坐寶龜、著甘露,去濁留香、月照寒潭、騎牛赴月撞金鍾、捉的金精鎖毒龍,最終達到“救人兼救己,內外兩功收”
的目的。
《悟真篇》“大小無傷兩國全”
,實亦雙修派功夫。
升玄派:升玄為靈寶支派。
以信奉《太上洞玄靈寶升玄內教經》而得名。
道士授升玄五戒後成為升玄內教弟子,逐次晉級,授以相應的經戒和法籙,直至升玄派最高一級的無上登天畢券,唐代後升玄派融入靈寶派。
重玄派:道教哲學流派。
重(音蟲chong),為重複之義。
其意從《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而來,該派以重玄之義解《老子》,認為老學要義在於“玄之又玄”
,以達到哲學思想上的無滯。
重玄哲學,始於東晉孫登,後來梁道士孟知周、藏矜,陳道士諸柔,隋道士劉進喜,唐道士成玄英、李榮、蔡子晃、黃玄頤、車玄弼、張惠超、黎元興、杜光庭、王玄覽,皆闡發重玄之義。
重玄家融匯佛學的的“雙遣法”
,以《莊子》“無為”
、“忘心”
說為基礎,采佛教破除妄執意,力圖超越玄學,又稱越佛學,將道教哲學深化為一種“重玄”
哲學,這就是道教的向老莊哲學複歸且深入發展的標誌。
道教重玄學既遣有、無,又遣非有非無;有無雙遣,本跡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方入重玄之境。
重玄哲在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思維、修持理論上融會貫通,為內丹學哲學支柱之一。
該派盛行於唐,以成玄英最為突出,後杜光庭、陳景元亦繼承其學說,影響甚大。
老華山派:宗祖北宋道士陳摶的一個道教派別。
據《宋史?
陳摶傳》稱: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
毫州真源人(或謂四川安嶽人)。
少業儒,後唐長興(930—933)中,舉進士不第,遂隱居武當山九室岩,後移居華山雲台觀和少華石室修道。
與隱士李淇、呂洞賓等為友。
後周顯德三年(956)被召至京,問飛升黃白之術。
世宗命為諫議大夫,固辭不受。
宋太宗太平興國(976—984)間,又奉召至京,甚得太宗尊崇,賜號“希夷先生”
。
相傳年百餘歲而卒。
陳摶好《易》,曾著《無極圖》、《先天圖》、《易龍圖》等,其《易》學思想對宋代理學家有很在影響。
他又是內丹術的實踐者和理論家,其內丹學說為宋元內丹各派理論奠定了基礎。
他傳有弟子,但卻沒有開啟道派。
《諸真宗派總簿》載有以他為宗祖的道派,名老華山派,係後世所創,始創於何時,已難稽考。
清微派:宋代出現的新符籙派。
該派自稱出於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為名。
又謂其教在元始天尊傳法後衍而為真元、太華、關令、正一四派,至十傳乃由祖舒元君會四派而為一,始立清微宗派。
下遞傳郭玉隆、傅央囗、姚莊、……朱洞元、李少微、南畢道、黃舜申。
(見《清微仙譜》、《清微齋法》)據此其創始人為祖舒(據《萬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祖舒傳》稱其為唐人),此說是否可信,尚待研究。
從現存資料看,從祖舒到南畢道幾代,事跡簡略、傳達室徒也少,那時是否形成有影響力的道派,實難斷定。
至黃舜申時,清微派始顯名於世。
據陳采《清微仙譜》,黃舜申(1224—?
),名應炎。
福建建寧人。
幼穎悟,經史百家,靡不貫通。
年十六,待父於廣西幕府,遇官於廣西的南畢道,授以清微雷法。
宋寶佑(亻字應為礻字旁)(1253—1258)中曾任檢閱,以雷法名世。
宋理宗召見,賜號雷淵真人。
至元丙戌(1286)應召赴闕,未幾,乞請還山,製授雷淵廣福普化真人。
他是清微派的著述大師,“覃思著述,闡揚宗旨,而其書始大備”
。
現《道藏》所收清微派著作,大多出於黃舜申及其門人之手。
清微派主要修持清微雷法。
與神霄派一樣,主張將雷法與丹法相結合,而以內煉為主,符籙為輔。
《清微齋法》卷上:“蓋行持以正心誠意為主。心不正,則不足以感物;意不誠,則不足通神。神運於此,物應於彼,故雖萬裏,可呼吸於咫尺之間。”
又說:“將吏隻在身中,神明不離方寸。”
將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時所劾召的鬼神,意謂能劾召他們,全憑作法者有深厚的內煉工夫。
故該派著《清微內訣》,專言內丹修煉之道。
《清微仙譜》謂黃舜申有弟子近百人。
《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
黃雷淵傳》稱:“其所度弟子,皆立石題名,立石之前者三十人,立石之後者五人而已”
。
此五人分為兩支向南、北傳播:一支以福建建寧為中心,傳行於南。
此支由其弟子熊道輝(號真息)所傳,始傳安城彭汝勵,彭傳曾貴寬(號塵外),曾傳浚儀趙宜真(號元陽),而入於明。
另一支以湖北武當山為中心,傳行於北,由黃舜申傳武當山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再由此三人傳張守清。
張守清弟子甚眾,後形成與全真、正一相結合的清微支派,又稱新武當派,傳衍不絕。
明清時期,除張守清所創的新武當派繼續傳衍於武當地區外,北京東嶽廟又有另一清微支派在傳衍。
據日人小柳司氣太《白雲觀誌》卷五《東嶽廟誌》,該廟靈濟先祠所供之方丈牌位,除祀有東嶽廟創建人張留孫、吳全節外,主要供奉明清民國時期住持該廟的曆代清微派祖師。
其中一牌位書“明朝清微派第一代禹祖諱貴黌神位”
,另一牌位書“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諱守誼劉公霞靈之位”
(第二、三代缺祀)。
所尊之第一代禹貴黌(曾任南京朝天宮道錄司右玄義),當為此派之開祖,約為明中後期人。
第四代之後,依次立牌,直至第二十一代。
從所列名中,可看出四至二十一代的派字依次為:守、全、真、道、正、德、存、誠、傳、尚、賢……。
葉郭立誠在1939年作過一次東嶽廟調查,獲該廟一首宗派詩雲:“貴崇應守全真道,正德存誠傳尚賢,源潔宜良明化吉,洞中清泰幕紅顏”
。
(載《民俗叢書》之《北平東嶽廟調查》)此詩與上述牌位所記之派字完全吻合,證明至民國時,該派仍在此廟承傳不絕。
《諸真宗派總簿》又收有派字各異的另外八個清微支派,表明至民國時,清微派所衍的支派很多。
另外,據《金蓋心燈》,龍門派第八代呂守璞和第十二代費陽得都曾兼傳清微法,《呂雲隱律師傳》:呂守璞“於清微為二十四代,於龍門為八代律師。”
表明清微派自元初傳達室入武當時起,即與全真相融合的傳統,至清代仍相沿未變。
東華派:南宋初出現的新符籙派。
該派經書述其傳授源流為:玉清元始天尊、道君靈寶天尊、太華天帝、……徐來勒、葛玄、鄭思遠、葛洪、高斂之、陸修靜、……王古、田思真、寧全真、……林靈真、董處謙、張嗣成。
(《道法會元》卷二四四《玉清靈寶無量度全書》)表明該派由靈寶派分衍而來。
據《靈寶領教濟度全書》前《寧全真傳》看,該派在王古、田思真的推動下,由南宋初道士寧全真所創。
據載:寧全真(1101—1181),原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
開封府人。
幼養於裴氏家,長猶從裴姓。
資稟純異,敏於記憶。
“凡諸子百家,醫藥卜筮之書,無不該貫融會。善察天文躔度,猶工於風角鳥占卜術”
。
家貧,無以自給。
年少時,尚書王古檄充史椽。
據說,王古嗣丹元真人東華嫡傳,聞田靈虛(名思真)遇陸簡寂(陸修靜)得道,延請於家,命寧全真典侍抄錄。
寧全真心與道契,對經籙秘文,一見輒悟,“一日,靈虛言於尚書曰:裴氏子(指寧全真)根器深厚,骨相合仙,異日當負大名,然振起吾東華教者,必此人也。欲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書亦欣然曰:此吾誌也。遂授焉。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達靈,飛神謁帝,名振京師”
。
後遭靖康之變,奉母到南方,得楊司命所遺靈寶玄範四十九品、五府玉冊符文,從此道業大進。
母死,複為寧姓。
紹興中,以齋醮祈禳之功,被賜號“洞微高士”
,繼進“讚化”
。
孝宗朝,遭左街道錄劉能真陷害,被囚十餘日後黥隸軍籍。
此後,即晦跡深遁,益勤修煉,士庶歸之者如市,從其學道者益眾。
晚年住弟子何淳真家,南宋孝宗淳熙辛醜(1181)將教務付趙義夫後逝去。
東華派主修齋醮祭煉,但已融進不少內丹、雷法,表現出與舊符籙派不同的特點。
如寧全真授、王契真編之《上清靈寶大法》卷四雲:行靈寶法禱禳煉度者,須常修“大定之法”
。
於每日清晨“靜坐寂定,存心端謹,無內外想”
,澄心絕慮,繼而“運降宮(心)赤囗下降,玄泉(腎水)上升,心血腎精二囗交合,放丹田中孕生嬰兒”
,次則存想嬰兒“自夾脊大度橋直上泥丸”
,行周天運轉。
此法實際是將內丹法與上清、靈寶傳統之存思想融全,以之作為行持符籙之根本。
據《道法會元》卷二四四《玉清靈寶無量度人上道?
靈寶源流》載,在寧全真之後,依次為王欲(欠字應為共字邊)、趙德真、宋存真、張洞真、孔敬真、盧諶真、薛熙真、林靈真。
前數代活動曆史不詳,直至薛熙真(東華先生)將教事付林靈真(南宋末)後,東華派又盛行一時。
據《靈寶領教濟度全書》前《水南林先生傳》載,林靈真(1239—1302),原名偉夫,字君昭,靈真乃法名。
浙江平陽人。
因屢試不第,乃棄儒從道,舍宅為觀,投禮提點戴煨。
後承東華先生薛熙真,“乃紹開東華之教,蔚為一代真師”
。
入元後,被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命為溫州路玄學講師,後升本路道錄。
他以溫州為傳教中心,收受弟子,“在州裏不下百人”
,“天師門下高閑董公(董處謙)、宗師堂下閑閑吳公(吳全節)”
等,亦曾受其學,“從遊參妙,肩摩踵接,……可謂一時授受之盛”
。
據《道法會元》卷二四四《靈寶源流》所列名代祖師名單,在林靈真之後,為龍虎宗的董處謙,再後為第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
既然此兩代宗師皆由龍虎宗道士擔任,似可證明它在元代後期已遂漸合並於正一道。
天心派:宋代出現的新符籙派。
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自漢天師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當其受印劍於玉局,蕩妖異於寰區,法之濟時,厥勳盛矣。”
認為天心派由張陵所創,自是托古之辭,但可證明天心派由正一龍虎宗派生而來,鄧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稱: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臨川縣吏饒洞天受神人指點,掘地得“玉篆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
。
“然未識訣目玉格行用之由,複遇神人指令,師於譚先生名紫霄,授得其道”
。
饒洞天遂被稱為“天心初祖”
。
掘地得書,自是神話,它表明饒洞天寫了一部天心正法之書。
但天心派是否由他建成,尚難斷定。
至“紹興之初,路真官再編天心法”
。
(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天心道法由此盛行起來。
路真官,名時中,曾作《無上三天玉堂大法》、《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內景玉書》行於世,成為南宋行天心道法最著名的道士。
方勺《泊宅編》卷七:“朝散侍郎路時中行天心正法,於驅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
天心正法原重符印,傳至路時中,亦汲取新說,強調作法者須重內煉,以內煉為本。
《無上三天玉堂大法》卷一:“道在我身,修之久則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將有餘而補不足,所以莫非法也。”
該書卷三十論煉度亡魂須先自己成就玄功,作法時,隻要“使內囗以合外囗,外神以符內神,則一瞬之間報應如響矣”
。
南宋時,又有廖守真傳天心正法,形成一個天心支派。
《道法會元》卷二四六《天心地司大法》載彭元泰《法序》:“昔宗師廖真人(廖守真)修大洞法,誦《度人經》,北帝遣殷郊護助真人修煉大丹,所到則瘟疫消滅。”
《道法會元》卷二四七記其傳係為:廖守真傳蕭安國,安國傳彭元泰,元泰傳史白雲,白雲傳費文亨,文亨傳陳一中。
陳一中是元延祐時人,說明該係從南宋傳至元代。
元代,雷時中傳天心正法。
據《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雷默庵》傳,雷時中(1121—1295),字可漢,號默庵。
其先豫章人,後家於湖北武昌金牛鎮。
幼習詞賦,通詩經,三領鄉薦。
後傾心道教。
據說,庚午年(1270)三月三日,漢其在道壇誦《度人經》時,蒙路真官下降,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
,教他“大興吾教”
。
並稱此教由太上老君所授,“專以《度人經》為主”
。
(他與廖守真一係皆強調調《度人經》,與金允中所說天心出於正一天師似有不同。
)此後,“四方聞其道行卓異,及其門者日眾。弟子數千人,分布東南、西蜀二派。首度盧、李於宗師,及南康查泰宇,由是盧、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東南。混元之教,大行於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發揚混元通化之妙”
。
據此,雷時中所傳之天心派,似又可稱為混元派,為天心派各支流傳最盛者。
明清活動情況不見記載,是否在元末已合流於正一?
有待進一步研究。
雙修派:內丹功法類別。
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為宗旨。
秦漢時房中家和神仙家結合,將房中術和行氣術結合升華,發展為男女雙修的陰陽派丹法。
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的內丹家稱雙修派。
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傳開雙修派丹法秘術。
而後呂洞賓、張伯端、劉永年、陳致虛、陸潛虛、張三豐、李涵虛、仇兆鼇等人,皆精於雙修派丹法。
雙修派丹法要用女鼎,但不同於房中禦女之術,其目標不是追求性高潮的房中之樂,而是采取先天一囗結丹長生。
文始派:道教內丹修煉派別。
祖述文始真人關尹子,以《文始真經》為丹法要旨。
此派功法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為丹法中最上一乘。
修煉下手即以最上一層煉神還虛做起,主張修一已真陽之囗,以接天地真陽之囗;盜天地虛無之機,以補我神囗之真機。
教人無所有,無所為,無所執,虛之極而無極,從而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一無所見,則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同於大通,“渾人我,同天地”
。
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徑。
由於此派隻主張以神禦囗,不講求精煉囗,更不講火候藥物,因而是一種直指大道的頓修法。
少陽派:內丹流派。
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
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
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
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
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
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
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流派。
創於南宋時期原北方金人統治地區長安一帶,該派尊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海蟾、王囗為“五祖”
,實際創始人為王囗。
王囗(1112—1170),號重陽子。
本為鹹陽名門,善屬文也習武。
48歲時出遊,在甘河鎮遇仙人得內修真訣,遂“盡斷諸緣,同塵萬有”
,潛修於終南山下,並開始收徒傳道,以“忍恥含垢,苦已利人”
為傳道宗旨。
金大定七年(1167)遠遊山東,在膠東半島度化七位弟子,即馬鈺丹陽(1122—1183)、譚處端長真(1122—1185)、劉處玄長生(1146—1203)、丘處機長春(1147—1227)、王處一玉陽(1142—1207)、郝大通廣宇(1140—1203)、孫不二清淨(1118—1182),號為“七真”
,其中邱處機所創的龍門派影響最大。
“七真”
再傳有趙玄悟、尹誌平、李誌常、於善慶、宋德方、綦誌遠、李誌遠、趙道寬,以至於元代的陳致虛,明清時期的伍守陽、柳華陽,乃至劉一明、閔小艮等也屬該派支流。
該派追求“全真而仙”
,其修煉以清淨為主,即以“識心見性”
為首要,以煉心煉已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的修煉,王重陽說:“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
(《重陽全真集》卷一第一)這是把“識心見性”
的煉心與“知汞通鉛”
的煉氣作為“全真”
的兩個基本內容。
相對於南宗“先命後性”
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後命”
為特征。
關於清淨煉性,北宗各家皆以此為上乘丹法,不二法門。
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饑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坐,莫學道,隻要塵冗事屏除,隻要心中清淨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
(《重陽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馬鈺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淨為淨其囗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囗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是以澄心如澄水,養囗如養兒,囗秀則神靈,神靈則囗變,乃清淨所致也。”
(《丹陽真人語錄》)丘處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
(《長春真人語錄》)北宗之所以重視煉性煉已,一來由於該派本身即是道釋儒合流的產物,受佛教“明心見性”
的影響至深。
二來由於該派在性命關係的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
如在丘處機看來,形體有生有滅,神性卻無生無滅,故“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隻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
(《長春真人語錄》)因而修煉在根本意義上來說,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圓明,本命方能徹達。
但是,重性功並非不講命功,該派也講求神與氣的結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關於煉氣,王重陽對精神有著不同前人的理解。
他認精為性,認血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
。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既然精血不離,性命相關,因而煉性不能不煉真氣。
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予以說明:“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頂中之性者,鉛也,虎也,水也,金也,......臍中之命者,汞也,龍也,火也,根也。”
所以說,北宗各內修大師,亦無不“知鉛通汞”
,無不通曉“降龍伏虎”
。
南北二宗之分本不於哪一派單修性或命,實際上,兩派都兼修性命,隻是在先後、主次以及下手功夫上有所區別而已。
南宗“言命者多,方性者少”
,北宗則“三分命功,七分性學”
;南宗主張以實腹煉命下手,北宗則主張虛心煉性下手,如明伍守陽《丹道九篇》便把“煉已還虛”
作為下手功夫。
南北二宗在運用修煉手段促進神氣凝結而成仙胎這一關健問題上是一致的。
北宗和南宗在元代經陳致虛的大力會通實現了合流,從此成為全真教內部的兩宗。
這種合流所以能實現,除政治上的考慮及宗教事業的發展的需要外,還在於南北兩宗的丹道思想皆承繼鍾呂的丹道思想。
另外北宗龍門派的清修丹法與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在吸收佛教內容促進修煉仙胎等問題上,有許多的共同點。
北宗也有習陰陽丹法的的支派,如劉處玄、馬玨,馬玨傳宋德方,宋傳李雙玉,李傳張紫陽,張傳趙友軟(緣督子),趙傳陳致虛(上陽子),即陰陽雙修派。
但北宗以邱處機的龍門派最盛,傳清淨孤修丹法,為北宗丹法正宗。
北宗的主要著作有:王囗的《重陽全真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馬玨的《神光燦》、《丹陽真人語錄》(靈隱子王頤中集)、《洞玄金玉集》;丘處機的《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噃(口字應為石字旁)溪集》、《清天歌注》(王道淵注)、《長春真人語錄》;孫不二的《孫不二元君語錄》;陳致虛的《金丹大成集》、《上陽子金丹大要圖》、《悟真篇三注》等。
南宗: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
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
該派以“先命後性”
修煉方式著稱。
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
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張伯瑞(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
浙江天台人。
“少業進士”
不第,後為胥吏,因觸犯“火焚文書律”
“坐累謫嶺南兵籍”
。
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授真訣,於是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依次傳於薛道光、陳楠、白玉蟾。
這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
。
因張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為道士,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且白玉蟾著述最豐,弘揚法門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談》認為南宗形成於白氏。
實際上,白氏一係所傳丹法乃是《悟真篇》中清修思想的發揮,此一宗脈下傳夏宗禹、俞琰等,史稱南宗“清修派”
。
除此以外,南宗還有發揮《悟真篇》陰陽思想的“陰陽派”
。
陰陽派始於張伯瑞之徒劉永年(《三乘秘要》稱張伯瑞有兩個嫡傳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劉永年。
)劉傳翁葆光,翁傳若一子,再傳陸墅、戴起宗、陳致虛,以至於明清時期的陸潛虛、彭好古、甄淑、陶素囗、仇兆鼇等。
其實石泰、薛道光亦習陰陽丹法。
故南宗以陰陽雙修為正宗。
南宗修丹講求“先天後性”
,張伯端《悟真篇》;“虛心實腹義俱深,隻為虛心要識心,不若煉鉛先實腹,且教收取滿堂金。”
明彭好古解注說:“虛心為性功上事,實腹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義。然人心浮動,如何得虛?不若煉鉛服氣,先實其腹,使金精之氣充溢於身,然後行抱一之功,以虛其心,則性命雙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畢矣。”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蘊。
仇兆鼇《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說;“《悟真篇》中,言命處多,言性處少。”
又說:凡解注少陽派:內丹流派。
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
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
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
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
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弟分明,流傳甚廣。
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為最高,以少陽派為最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