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彥騎著高頭大馬,遠遠看見自己的妻子楊露出門相迎,闊別三月有餘,又正值新婚燕爾,他又怎能不想,
他快馬奔馳到楊露的身邊,勒住馬匹後,急忙跳下馬背,一把將楊露抱在懷中,高高舉起,轉了好幾圈子,難以抑製心中喜悅之情,
楊賜隨後趕到,看到嶽彥和楊露如此,臉上浮現出來一絲欣慰的笑容,
進入嶽府後,楊賜和嶽彥席地而坐,之前在朝中,楊賜有許多話沒有好意思說出來,現在這裏就隻剩下嶽彥和他兩個人,他自然沒有什麽顧忌了,
“明達,你這次在外討平黃巾,立下了汗馬功勞,你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驃騎大將軍,古來又有幾人,年少英雄,卻身在高位,你知不知道,你的底下,有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你呢。”楊賜道,
嶽彥點了點頭,歎氣道:“高處不勝寒,我知道嶽父的意思,是不是我離開京城的這些日子裏,京城裏又有什麽風吹草動了。”
楊賜道:“最近太傅袁隗和大將軍來往甚密,似乎在密謀著什麽,你需要小心為上。”
“多謝嶽父提醒,我會謹慎小心的。”
“除此之外,劉氏宗族對你當權也頗有意見,加上最近謠言四起,說你之所以能夠爬上如此高位,完全是因為和何太後有染所致……”
楊賜的話說到最後一句時,聲音壓的很低,並且戛然而止,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終在注意著嶽彥臉上的表情,
嶽彥的臉上鐵一般的鎮定,沒有起任何波瀾,聽完楊賜的這番話後,便張嘴問道:“我和何太後有染的事情,嶽父是從何聽來的。”
“道聽途說,不足為信,你也不必上心,我想,一定是有人在故意造謠……”
“嗯,嶽父大人,我剛剛回京,這些事情我會慢慢處理的,任何反對我的人,我都不會讓他們有好日子過的。”
楊賜聽後,眉頭也緊緊皺起,但隨即又鬆開了,對嶽彥道:“我也老了,這官場的爾虞我詐也見識的多了,我最近準備辭去太尉之職,告老還鄉……”
“嶽父大人,你怎麽這個時候……”
“在黃巾之亂之前,我就早有此意,隻是後來你率軍出征,朝中需要有人照應,我這才又安心當了三個多月的太尉,如今你平定黃巾歸來,大功無量,又籠絡了一般文武幕僚,這些人中,有許多都是海內名士,有他們來幫助你,我也可以安心隱退了……”
“可是嶽父大人,我……”
“我意已決,你不必多言,我明日就將辭呈遞上,並推薦你為太尉,這樣你就可以進入內閣,左右朝政了。”
“我年紀輕輕的,而且資曆非常淺,隻怕一登上高位,其餘人未必肯服我,嶽父大人縱橫官場多年,而且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楊氏一族又是名門望族,德高望重,由你總攬朝政,其餘人不會說什麽……”
楊賜道:“你放心,我已經都安排好了,我隱退之後,崔烈在朝中可以全力幫助你,隻要你能夠給他一些好處即可。”
“嶽父大人,崔烈此人……靠得住嗎。”
“崔烈此人雖然有些小貪,但給些甜頭,他就會死心塌地的為你賣命,而且崔烈現在已經和你拴在一條繩上了,他不幫你,他幫誰,如今你手握兵權,在朝廷裏又有大功,隻要對那些劉氏宗族的人不那麽苛刻,他們也不會為難你。”
“這麽說,嶽父大人是執意要隱退了。”
楊賜點了點頭,說道:“如今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時代了,我們這些老頭也該退位讓賢了,你是一個有雄心大誌的人,今後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希望你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夠將大漢引上正途,重新展現一個輝煌的時代。”
第二天早朝,小皇帝劉辯高坐在皇位上,時不時打著哈欠,背後張著一張簾子,何太後坐在簾子後麵,俯瞰整個大殿,
“臣等參見陛下,太後娘娘。”大殿中群臣齊聚,異口同聲的向著劉辯和何太後行跪拜之禮,
“眾位愛卿平身。”何太後朗聲說道,
眾位大臣紛紛起身,不多時,太尉楊賜首先出班,遞上奏折,
太監接過奏折,轉交給何太後,何太後看了一遍後,眉頭也不禁皺了起來,急忙抬起頭來,問道:“楊太尉,你真的這樣決定了。”
“臣年事已高,近日舊疾又犯,實在不宜再操勞國事,怕一時糊塗而耽誤了國家大事,所以提出辭呈,還望太後娘娘準許老臣告老還鄉。”楊賜十分誠懇的說道,
此語一出,在場的文武百官都大驚失色,楊賜突然請辭,讓原本平靜的湖麵再起波瀾,楊賜身為太尉,他一走,那這太尉之職由誰來填充,各人心中都暗自猜度,
一時間,大殿內鴉雀無聲,但無數雙眼睛卻都在四處流動,各個勢力也都各懷鬼胎,之前嶽彥提出的三公九卿入選內閣,舉手表決的事情,在這三個多月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次楊賜請辭,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楊賜身為太尉,又是在三公九卿中德高望重,又是內閣中實際上的首輔,首輔突然提出辭呈,那麽也就意味著有一個人將要入選成為內閣成員,那麽首輔的位置,又會落在誰的身上,
丁宮突然說道:“太尉大人,你怎麽突然在這個時候提出辭呈,嶽將軍剛剛平定黃巾之亂,國家百廢待興,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楊賜急忙打斷了丁宮的話語,朗聲說道:“老夫去意已決,誰也不用再勸我了。”
崔烈道:“太尉大人,你請辭了,我們怎麽辦,誰又來填補太尉大人的空缺,放眼朝野,能比太尉大人德高望重的人還真少之又少……”
何太後道:“諸位大人盡管放心,楊太尉請辭之後,由驃騎大將軍嶽彥填補太尉空缺,率領群臣,重新組建內閣,凡國家大事,今後都由內閣決議。”
此話一出,群臣都為之愕然,無數雙眼睛都集中在了驃騎大將軍嶽彥的身上……
他快馬奔馳到楊露的身邊,勒住馬匹後,急忙跳下馬背,一把將楊露抱在懷中,高高舉起,轉了好幾圈子,難以抑製心中喜悅之情,
楊賜隨後趕到,看到嶽彥和楊露如此,臉上浮現出來一絲欣慰的笑容,
進入嶽府後,楊賜和嶽彥席地而坐,之前在朝中,楊賜有許多話沒有好意思說出來,現在這裏就隻剩下嶽彥和他兩個人,他自然沒有什麽顧忌了,
“明達,你這次在外討平黃巾,立下了汗馬功勞,你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驃騎大將軍,古來又有幾人,年少英雄,卻身在高位,你知不知道,你的底下,有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你呢。”楊賜道,
嶽彥點了點頭,歎氣道:“高處不勝寒,我知道嶽父的意思,是不是我離開京城的這些日子裏,京城裏又有什麽風吹草動了。”
楊賜道:“最近太傅袁隗和大將軍來往甚密,似乎在密謀著什麽,你需要小心為上。”
“多謝嶽父提醒,我會謹慎小心的。”
“除此之外,劉氏宗族對你當權也頗有意見,加上最近謠言四起,說你之所以能夠爬上如此高位,完全是因為和何太後有染所致……”
楊賜的話說到最後一句時,聲音壓的很低,並且戛然而止,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始終在注意著嶽彥臉上的表情,
嶽彥的臉上鐵一般的鎮定,沒有起任何波瀾,聽完楊賜的這番話後,便張嘴問道:“我和何太後有染的事情,嶽父是從何聽來的。”
“道聽途說,不足為信,你也不必上心,我想,一定是有人在故意造謠……”
“嗯,嶽父大人,我剛剛回京,這些事情我會慢慢處理的,任何反對我的人,我都不會讓他們有好日子過的。”
楊賜聽後,眉頭也緊緊皺起,但隨即又鬆開了,對嶽彥道:“我也老了,這官場的爾虞我詐也見識的多了,我最近準備辭去太尉之職,告老還鄉……”
“嶽父大人,你怎麽這個時候……”
“在黃巾之亂之前,我就早有此意,隻是後來你率軍出征,朝中需要有人照應,我這才又安心當了三個多月的太尉,如今你平定黃巾歸來,大功無量,又籠絡了一般文武幕僚,這些人中,有許多都是海內名士,有他們來幫助你,我也可以安心隱退了……”
“可是嶽父大人,我……”
“我意已決,你不必多言,我明日就將辭呈遞上,並推薦你為太尉,這樣你就可以進入內閣,左右朝政了。”
“我年紀輕輕的,而且資曆非常淺,隻怕一登上高位,其餘人未必肯服我,嶽父大人縱橫官場多年,而且門生故吏遍布天下,楊氏一族又是名門望族,德高望重,由你總攬朝政,其餘人不會說什麽……”
楊賜道:“你放心,我已經都安排好了,我隱退之後,崔烈在朝中可以全力幫助你,隻要你能夠給他一些好處即可。”
“嶽父大人,崔烈此人……靠得住嗎。”
“崔烈此人雖然有些小貪,但給些甜頭,他就會死心塌地的為你賣命,而且崔烈現在已經和你拴在一條繩上了,他不幫你,他幫誰,如今你手握兵權,在朝廷裏又有大功,隻要對那些劉氏宗族的人不那麽苛刻,他們也不會為難你。”
“這麽說,嶽父大人是執意要隱退了。”
楊賜點了點頭,說道:“如今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時代了,我們這些老頭也該退位讓賢了,你是一個有雄心大誌的人,今後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希望你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夠將大漢引上正途,重新展現一個輝煌的時代。”
第二天早朝,小皇帝劉辯高坐在皇位上,時不時打著哈欠,背後張著一張簾子,何太後坐在簾子後麵,俯瞰整個大殿,
“臣等參見陛下,太後娘娘。”大殿中群臣齊聚,異口同聲的向著劉辯和何太後行跪拜之禮,
“眾位愛卿平身。”何太後朗聲說道,
眾位大臣紛紛起身,不多時,太尉楊賜首先出班,遞上奏折,
太監接過奏折,轉交給何太後,何太後看了一遍後,眉頭也不禁皺了起來,急忙抬起頭來,問道:“楊太尉,你真的這樣決定了。”
“臣年事已高,近日舊疾又犯,實在不宜再操勞國事,怕一時糊塗而耽誤了國家大事,所以提出辭呈,還望太後娘娘準許老臣告老還鄉。”楊賜十分誠懇的說道,
此語一出,在場的文武百官都大驚失色,楊賜突然請辭,讓原本平靜的湖麵再起波瀾,楊賜身為太尉,他一走,那這太尉之職由誰來填充,各人心中都暗自猜度,
一時間,大殿內鴉雀無聲,但無數雙眼睛卻都在四處流動,各個勢力也都各懷鬼胎,之前嶽彥提出的三公九卿入選內閣,舉手表決的事情,在這三個多月裏,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次楊賜請辭,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楊賜身為太尉,又是在三公九卿中德高望重,又是內閣中實際上的首輔,首輔突然提出辭呈,那麽也就意味著有一個人將要入選成為內閣成員,那麽首輔的位置,又會落在誰的身上,
丁宮突然說道:“太尉大人,你怎麽突然在這個時候提出辭呈,嶽將軍剛剛平定黃巾之亂,國家百廢待興,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楊賜急忙打斷了丁宮的話語,朗聲說道:“老夫去意已決,誰也不用再勸我了。”
崔烈道:“太尉大人,你請辭了,我們怎麽辦,誰又來填補太尉大人的空缺,放眼朝野,能比太尉大人德高望重的人還真少之又少……”
何太後道:“諸位大人盡管放心,楊太尉請辭之後,由驃騎大將軍嶽彥填補太尉空缺,率領群臣,重新組建內閣,凡國家大事,今後都由內閣決議。”
此話一出,群臣都為之愕然,無數雙眼睛都集中在了驃騎大將軍嶽彥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