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宮中的年輕天子為陝西傳來的捷報歡喜,報捷的洪承疇此時在他榆林的延綏巡撫衙門裏,卻是一點喜色也沒有。<-》
去年楊鶴因神一魁複叛而被朝廷派來中使鎖京問罪,洪承疇方以延綏巡撫升任三邊總督,好景不長卻因“擁兵不前,致使流賊在中原大鬧”的罪名奪三邊總督一職,仍任延綏巡撫一職。而他的老上司楊鶴之子、原巡撫山海關的楊嗣昌卻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一躍而起接替了自己三邊總督一職,這不能不讓洪承疇頗是鬱悶。更讓他覺得心堵得則是那新任五省總督的陳奇瑜,自己升任三邊總督時,接他延綏巡撫位子的便是這陳奇瑜。
爾今,不但老上司之子成了自己的上司,老部下也成了自己的上司,這不能不使得洪承疇胸悶心慌。他倒也知恥奮進,旬月來平定大小匪亂十七處,還於十天前一舉斬殺匪首王嘉胤,使得陝西大半府治安定下來,不可謂是一樁大功。
既立下大功,替自己一洗前恥,洪承疇理應高興,可是他卻沒有一點喜色,反而是下麵的人都歡呼鼓舞得很。
“給撫台大人道喜了,捷報至京,聖上必會龍顏大悅,到時大人之功當有重賞才是。”進屋的是參軍記事楊憲,當年洪為陝西參政時,他隻是縣中一介儒生,學得前人班仲升棄文從武,幾年來倒也是曆練出來。其為人多智,在一眾僚屬中頗得洪承疇看中。<h1></h1>
“本官隻是盡臣子本份,但能替君父分憂,本官便心願足矣,朝廷有何封賞,本官並不放在心上的。”洪承疇淡淡幾句話,氣度從容,抬手示意秦憲坐下說話。
秦憲坐下後,由衷讚道:“大人高風亮節,屬下自愧不如。”頓了一頓,卻道:“但卻不是人人都如大人這般氣度,有些人巴不得大人屢被詔斥才好,哪裏肯見得大人的好。”
秦憲話中有話,洪承疇如何不知道,但卻不願多說什麽,隻問道:“楊軍門現在如何?”
“大人何須問他?”秦憲怔了一下,帶有恨色道:“楊鶴養寇成患,塗炭生靈,朝廷治他罪過乃是其報應,怪得了誰?”
洪承疇聽了默然,歎口氣道:“神一魁複叛,楊軍門也盡了力的…”抬眼看向秦憲,“杜總兵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杜總兵指的是固原總兵官杜文煥,在河套之地多和北虜交手,屢有斬獲,天啟年間曾率部參於平定“奢安之亂”。西北民亂後,也率部東征西討,以右都督,固原總兵節製延鎮事,是洪承疇麾下大將之一,爾今正率固原兵馬圍困逃至寧塞城中的流賊。
“寧塞城中存糧不多,將城圍困,斷了內外交通,等糧草吃光了,不愁神一魁不束手就擒。杜總兵也是沙場老將了,兵馬又勝賊甚多,倒不須多慮。”
“固原那邊,本官還是得去一趟,親眼看到諸賊授首方能心安。”
秦憲雖說得極是有信心,但洪承疇仍是有點放心不下,在榆林也休整了幾日,是時候動身去固原了。
聽洪承疇要去寧塞,秦憲忙提醒道:“大人要是去了固原,那陳奇瑜這邊?”
五省總督陳奇瑜數日前發來公文,要到榆林點將調兵,延綏巡撫歸五省總督管轄,洪承疇自然不能輕離。
洪承疇卻不在乎的笑了笑,吩咐秦憲:“叫王承恩帶著本部人馬駐守榆林便是,陳大人若是來了,聽他差遣就是。”
這王承恩可不是天子身邊的那位大襠,而是榆林總兵官王承恩,同名同姓卻不同人。
“屬下這就去安排。”秦憲見洪承疇計意已定,當下便奉聲出去安排。
下人端來晚飯,洪承疇草草吃過後,便連夜替楊鶴寫了一個長長的求情奏疏,謄寫已畢,細查一遍,看到結尾不由默念出聲:“楊鶴蒞任以來,小心謹慎,盡日俱為地方籌畫,隨事皆從封疆起見。即有一二招撫,亦剿撫並用,時勢不得不然。惟是窮荒益甚,盜賊愈繁,東撲西生,此滅彼起。神一魁之變,實在是時勢非常,出乎意料之外。楊鶴在係,臣心萬不自安,懇請陛下從寬發落。”
看看沒有疏漏筆誤違製之處,一齊拜發。這楊鶴畢竟是自己的老上司,且其子楊嗣昌現在是三邊總督,於公於私,洪承疇覺得自己都應該替楊鶴求個情。便是求情不得,那楊嗣昌將來總要賣自己的情份,日後相見處事亦不會有為難之事。
四更時分,洪承疇便帶了貼身侍衛蔡統、金求德等人,另召來秦憲一幹僚屬,領著三千洪兵起身趕往固原寧塞城
正在寧塞城下的固原總兵官杜文煥可是與城內的賊首神一魁有殺兄之仇的,自將寧塞城圍困後,想到兄長一家老小慘死在這城內賊人之手,便忍不住強攻城池。急切難下,反而損傷了不少士卒,等到洪承疇領著本家洪兵趕來後,忙出營相見。見麵之後,便自請領罪。
洪承疇卻沒有怪罪他的意思,反而將他扶起,寬慰道:“此等賊人最好智取,不然將他們逼得走投無路,必要死戰,那便棘手了。困獸之鬥,可不是好相易的,沒有死傷,才是叫人qiguai了。來,且前頭領路,本官要會一會那神一魁。”<h1></h1>
杜文煥心中感動,忙當先帶路,領著洪承疇到了一高處,果見賊首神一魁在城頭堅守,黃友才、張孟金、劉金、徐鴻儒等人跟在左右。
洪承疇看了片刻,突然遠遠喝問道:“神一魁,你設計殺茹成名時,發誓賭咒歸順朝廷,怎麽轉眼間又反了?如今大兵已到,你還要殺哪個兄弟來應急?似你這無信無義的鼠輩,竟還會有人追隨你,當真qiguai!”
洪承疇點頭道:“不錯。”<h1></h1>
“
“
“
““
“
“
““
去年楊鶴因神一魁複叛而被朝廷派來中使鎖京問罪,洪承疇方以延綏巡撫升任三邊總督,好景不長卻因“擁兵不前,致使流賊在中原大鬧”的罪名奪三邊總督一職,仍任延綏巡撫一職。而他的老上司楊鶴之子、原巡撫山海關的楊嗣昌卻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一躍而起接替了自己三邊總督一職,這不能不讓洪承疇頗是鬱悶。更讓他覺得心堵得則是那新任五省總督的陳奇瑜,自己升任三邊總督時,接他延綏巡撫位子的便是這陳奇瑜。
爾今,不但老上司之子成了自己的上司,老部下也成了自己的上司,這不能不使得洪承疇胸悶心慌。他倒也知恥奮進,旬月來平定大小匪亂十七處,還於十天前一舉斬殺匪首王嘉胤,使得陝西大半府治安定下來,不可謂是一樁大功。
既立下大功,替自己一洗前恥,洪承疇理應高興,可是他卻沒有一點喜色,反而是下麵的人都歡呼鼓舞得很。
“給撫台大人道喜了,捷報至京,聖上必會龍顏大悅,到時大人之功當有重賞才是。”進屋的是參軍記事楊憲,當年洪為陝西參政時,他隻是縣中一介儒生,學得前人班仲升棄文從武,幾年來倒也是曆練出來。其為人多智,在一眾僚屬中頗得洪承疇看中。<h1></h1>
“本官隻是盡臣子本份,但能替君父分憂,本官便心願足矣,朝廷有何封賞,本官並不放在心上的。”洪承疇淡淡幾句話,氣度從容,抬手示意秦憲坐下說話。
秦憲坐下後,由衷讚道:“大人高風亮節,屬下自愧不如。”頓了一頓,卻道:“但卻不是人人都如大人這般氣度,有些人巴不得大人屢被詔斥才好,哪裏肯見得大人的好。”
秦憲話中有話,洪承疇如何不知道,但卻不願多說什麽,隻問道:“楊軍門現在如何?”
“大人何須問他?”秦憲怔了一下,帶有恨色道:“楊鶴養寇成患,塗炭生靈,朝廷治他罪過乃是其報應,怪得了誰?”
洪承疇聽了默然,歎口氣道:“神一魁複叛,楊軍門也盡了力的…”抬眼看向秦憲,“杜總兵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杜總兵指的是固原總兵官杜文煥,在河套之地多和北虜交手,屢有斬獲,天啟年間曾率部參於平定“奢安之亂”。西北民亂後,也率部東征西討,以右都督,固原總兵節製延鎮事,是洪承疇麾下大將之一,爾今正率固原兵馬圍困逃至寧塞城中的流賊。
“寧塞城中存糧不多,將城圍困,斷了內外交通,等糧草吃光了,不愁神一魁不束手就擒。杜總兵也是沙場老將了,兵馬又勝賊甚多,倒不須多慮。”
“固原那邊,本官還是得去一趟,親眼看到諸賊授首方能心安。”
秦憲雖說得極是有信心,但洪承疇仍是有點放心不下,在榆林也休整了幾日,是時候動身去固原了。
聽洪承疇要去寧塞,秦憲忙提醒道:“大人要是去了固原,那陳奇瑜這邊?”
五省總督陳奇瑜數日前發來公文,要到榆林點將調兵,延綏巡撫歸五省總督管轄,洪承疇自然不能輕離。
洪承疇卻不在乎的笑了笑,吩咐秦憲:“叫王承恩帶著本部人馬駐守榆林便是,陳大人若是來了,聽他差遣就是。”
這王承恩可不是天子身邊的那位大襠,而是榆林總兵官王承恩,同名同姓卻不同人。
“屬下這就去安排。”秦憲見洪承疇計意已定,當下便奉聲出去安排。
下人端來晚飯,洪承疇草草吃過後,便連夜替楊鶴寫了一個長長的求情奏疏,謄寫已畢,細查一遍,看到結尾不由默念出聲:“楊鶴蒞任以來,小心謹慎,盡日俱為地方籌畫,隨事皆從封疆起見。即有一二招撫,亦剿撫並用,時勢不得不然。惟是窮荒益甚,盜賊愈繁,東撲西生,此滅彼起。神一魁之變,實在是時勢非常,出乎意料之外。楊鶴在係,臣心萬不自安,懇請陛下從寬發落。”
看看沒有疏漏筆誤違製之處,一齊拜發。這楊鶴畢竟是自己的老上司,且其子楊嗣昌現在是三邊總督,於公於私,洪承疇覺得自己都應該替楊鶴求個情。便是求情不得,那楊嗣昌將來總要賣自己的情份,日後相見處事亦不會有為難之事。
四更時分,洪承疇便帶了貼身侍衛蔡統、金求德等人,另召來秦憲一幹僚屬,領著三千洪兵起身趕往固原寧塞城
正在寧塞城下的固原總兵官杜文煥可是與城內的賊首神一魁有殺兄之仇的,自將寧塞城圍困後,想到兄長一家老小慘死在這城內賊人之手,便忍不住強攻城池。急切難下,反而損傷了不少士卒,等到洪承疇領著本家洪兵趕來後,忙出營相見。見麵之後,便自請領罪。
洪承疇卻沒有怪罪他的意思,反而將他扶起,寬慰道:“此等賊人最好智取,不然將他們逼得走投無路,必要死戰,那便棘手了。困獸之鬥,可不是好相易的,沒有死傷,才是叫人qiguai了。來,且前頭領路,本官要會一會那神一魁。”<h1></h1>
杜文煥心中感動,忙當先帶路,領著洪承疇到了一高處,果見賊首神一魁在城頭堅守,黃友才、張孟金、劉金、徐鴻儒等人跟在左右。
洪承疇看了片刻,突然遠遠喝問道:“神一魁,你設計殺茹成名時,發誓賭咒歸順朝廷,怎麽轉眼間又反了?如今大兵已到,你還要殺哪個兄弟來應急?似你這無信無義的鼠輩,竟還會有人追隨你,當真qiguai!”
洪承疇點頭道:“不錯。”<h1></h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