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大內,自從崇禎因鳳陽皇陵被焚而告罪太廟,戴罪省愆後,隻數天功夫,整個人就瘦了一圈,周皇後看著著實心疼,可丈夫心性強得很,她根本勸不動,隻能暗自吩咐王承恩想著法子變變皇帝的素膳,不然這人再這樣熬下去,等不到流寇平定,皇帝自個身體就要垮了。
得了皇後娘娘囑咐,王承恩便與尚膳監的掌印商量著在皇爺的素膳中摻進雞湯,並用名貴佐料烹調,這樣就素中有葷,不致讓皇爺身子因為不進葷腥而虛弱下去。
結果那雞湯的味道沒瞞得過崇禎,年輕的天子知道這也是下麵的奴才一番好心,但卻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伴了雞湯的膳,冷臉責罵前來送膳的王承恩:“朕齋戒愆居,不茹葷腥,為的是化解上蒼之怒,減輕祖宗之怨。你這混賬狗才,枉跟了朕多年,卻不曉朕的苦衷,掛羊頭賣狗肉,專事欺蒙,誘朕破戒,是何居心!”
王承恩給罵得灰頭土臉,滿腹的委屈卻不知何處訴說,垂頭喪氣地繞過文華殿宮院的高牆,沿著西夾道慢慢往回走,卻見田貴妃乘著肩輿從那座白石橋上下來,忙上前請安:“老奴見過貴妃娘娘!”
田貴妃見是王承恩,便命停了肩輿,詢問道:“皇上今天吃了多少?”
王承恩搖頭道:“隻喝半碗白米粥,其餘的菜肴都命撤了。”
一聽丈夫仍是和前些日子一樣,尚膳監做的葷中有素也沒吃,田貴妃頓時蹙眉道:“皇上怎麽說?”
王承恩苦著臉道:“皇爺說葷腥乃是對祖宗和神靈的大不敬,將老奴大罵了一頓。”
“該,你是活該!明知道皇上不好欺瞞,你們還做了這些素中有葷的膳食,不是討打麽!”
“老奴頭暈腦脹的,想不出個好法子,總不能教萬歲爺這麽餓著吧!再說皇後娘娘也有吩咐,老奴總得試一試吧。”說完,王承恩歎了口氣,眼看著皇爺這麽折磨自己,他這老奴心裏著實難受。
田貴妃想了想,丈夫再這樣下去也真是不成,得想個法子才行,便對王承恩道:“我有個法子,你不妨試試。”
一聽貴妃娘娘有辦法,王承恩忙道:“娘娘明示。”
田貴妃沒好氣的道:“你們呀!就是不動腦子,東抄西湊的,全不懂得變通出新,隻守著個渾羊歿忽混日子,怎能長進?”
“娘娘訓誡的是。”王承恩不迭點頭。
“你這人太老實,就這麽明明白白地將雞湯混在青菜裏,顯什麽本事?就是三歲的孩童也吃得出來,能交得了差?要我教你也行,但你總得給本宮盡些力吧。”
王承恩久經曆練,哪裏聽不出田貴妃話中的意思,急忙道:“娘娘的恩德,老奴記在心裏。若有老奴出力的地方,但憑娘娘一句話。”
田貴妃嫣然一笑,說道:“你是司禮監的秉筆,又是皇上潛宅的老人,我可輕易不敢勞動你,隻是煥兒春冬之時最易上火,若有時鮮蔬果調養才好。”
“定王爺是萬歲爺的心頭肉,此事包在奴婢身上。”王承恩以為多大的事,一聽是定王爺要吃些新鮮果蔬,當下就放下心來。
見王承恩答應了,田貴妃不由笑了起來:“好,好!其實尚膳監做的素中有葷並非無理,隻是沒有遮住腥味。”
“腥味如何遮得住?除非不見半點兒的肉。”王承恩有些苦惱。
田貴妃卻道:“這個不難。將一隻生鵝退毛,從尾穴掏去肝腸等穢物,再將蔬菜塞進,放入鍋裏大火煮沸,即刻將菜取出,鵝肉的滋味便浸入到菜裏。不等菜涼,用酒洗淨,腥味就去得差不多了,再用麻油烹製一遍,這才是素中有葷呢!”
聽了這個法子,王承恩大喜道:“多謝娘娘提點,老奴這就叫尚膳監去預備。”
田貴妃笑道:“明日備好了菜,我給皇上送去。”
...........
午後未時,首輔溫體仁帶領眾位閣臣跪請皇上回宮,崇禎絲毫不為所動,隻命他們盡心任事。閣臣們見狀,也隻能無奈回去。
天色近晚,陰雲低垂,霜風淒厲,幾個太監挑著宮燈從遠處而來,管事太監馬元程等人在寒風中哆嗦著,等宮燈近了,才看出來人竟是承乾宮的田貴妃,慌忙叩拜。
田貴妃不等他開口,便向屋內稟道:“皇上,臣妾做了幾味小菜,請皇上品嚐。”
屋內傳來崇禎的聲音,“進來吧,難為你有心了。”
田貴妃進屋後,看到自己的丈夫臉頰一天比一天消瘦憔悴,眼窩塌陷,麵色青白烏暗,不由心酸得眼圈一紅,低頭從食盒內流水價取出菜肴。
崇禎看也沒看那些菜,隻問道:“煥兒可好?”
“好著呢!他吵著要來看父皇,臣妾怕他聒噪,害皇上不能安心。”田貴妃一邊答著,一邊將菜肴擺好。
崇禎輕歎一聲:“朕平常焦勞國事,無瑕顧及幾個小兒女,等四方太平了,朕帶他們下江南,好生看看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
“臣妾也盼著那一天,江南可是臣妾的老家呢!皇上,這青菜是臣妾親手摘的,你嚐嚐看。”
崇禎聽是愛妃親自摘的,不忍拂她的興,便拿起筷子夾了一棵放進嘴裏。見狀,田貴妃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笑意。
“好滋味!”崇禎一嚐之下,這青菜果然好滋味,頓時有了胃口,又連著夾了幾筷,讚不絕口。
田貴妃見崇禎吃得頗有興致,也不打攪他,而是焚上龍涎香,擺好大聖遺音琴,調弦和韻,略略一撫,悲涼之氣登時彌散開來。
琴音蒼涼淒惋,悱惻纏綿,仿佛窮蹇困頓的遊子,黃昏日暮,鄉關難覓,悲愁交加。又似春閨深鎖的少女,哀怨感傷。
崇禎聽得忘情,曲調奏罷多時,耳畔依稀尚有風雨之聲,口中吟詠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始則抑鬱,繼則豪爽,令人心神為之一振,不愧名譜妙曲。你這是琴諫呀!”
“臣妾當不得諫字,隻要皇上努力加餐飯,大明中興就有望,列祖列宗也會轉怒為喜,不計較一時得失了。”
崇禎聽後,點了點頭,旋即又咬牙恨恨道:“朕定要用流賊的人頭祭告太廟!”他放下玉箸,起身踱步徘徊,心下不住發狠:不雪洗此辱,此生決不回宮!
.............
陝西,西安。
接替練國事出任陝西新任巡撫的孫傳庭不等西安大小官員在城外迎接,單人獨騎就進了巡撫衙門,啟用了卸任巡撫練國事封存的印信,即刻貼出告示:撫台大人路上偶然風寒,凡官員來見的一概道乏,三日後再坐堂公幹。
出過告示,孫傳庭即命人將陝西及周圍省、府地圖、書籍送到內簽押房,親手製作成一個碩大的沙盤,三秦山川關隘等地形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三日一到,大小官員一大早趕到巡撫衙門外,等候參拜新撫台,過了卯時,一個衙役出來說大人病體未愈,參拜之期拖後,各回衙門辦差聽信兒,眾人聽了無奈隻能一哄而散。
孫傳庭在衙門內正盯著沙盤發呆,忽聽門外侍衛稟報:“李大人來探老爺的病情。”
李大人?
孫傳庭正奇怪哪個李大人,卻聽門外有人呼著自己的表字道:“百雅兄,可有工夫兒撥冗接見?”
“啊呀!原來是李兄到了,小弟正想著登門拜會呢,卻等到了大駕!快請快請!”
孫傳庭急步上前,親熱地挽住因練國事之事牽連卸任的陝西布政使李秉常的手臂,謙讓著落了座,拱手道:“剛到了西安,兩眼一抹黑兒,諸事都尚未措手,終日忙亂,未得一刻閑暇。你我有同年之誼,愚弟該去拜見,隻是皇命在身,不可因私廢公。再說未交割前,你我之間大有幹係,深恐汙了李兄的清譽,實在有些兩不相宜,是以躊躇未決。”
李秉常瘦小微須,身上罩著一襲青衣道袍,臉上堆著笑容,卻掩不住眉宇間隱隱的焦急沮喪之色,聽孫傳庭說得圓滑,有些惺惺作態,心頭火起,他與孫傳庭是萬曆四十七年的同榜進士,都在三甲,孫傳庭名列四十一,高出他四十二個名次,相識十幾年了,但平日天南地北的,各居一處,往來不多,談不上什麽交情,自己才遭消籍,二人一升一退,運勢自有雲泥之別,便覺英雄氣短,逞不得強了,幹笑道:“百雅兄恁客套了,於公於私都該是年弟來的。”
孫傳庭一時想不出於私二字何意,斟了一杯酒,遞上道:“吃一盞愚弟老家的黃酒。”
李秉常笑道:“古人說寒夜客來茶當酒,年兄反其道而用之,足見相與甚厚!年弟有什麽不情之請,想必年兄會費心周全了。”
“你我都為朝廷出力,豈有什麽不情之請?”
李秉常卻不理會,端杯一嗅,讚道:“好酒!金波沉醉雁門州,這酒色金黃,氣味醇厚,與江南黃酒不相伯仲呐!”
“金波沉醉雁門州,端有人間六月秋”,乃是金代名士禮部尚書趙秉文盛讚代州黃酒的詩句,李秉常家鄉遠在巴蜀,在北地為官多年,竟也知道不少風俗。
“年兄好博學!”孫傳庭翹指道:“這北芪黃酒是用黍米精釀而成的,雖比不得用鑒湖水釀造的花雕諸酒知名天下,卻一如愚弟待故人的樸拙之情。”
李秉常起身一揖到地,說道:“百雅呼一聲故人,而不以廢員見棄怠慢,我有話就明言了。”
“有何吩咐,請直講。”
“放我走!”李秉常一字一頓地說,語調甚是急迫。
“弟何曾阻攔?”
“好!我還有一事相求,借三五十個兵丁,護送我入川。”
孫傳庭詫異道:“年兄不是貪官,箱籠並不沉重,何須這麽多人護送?”
“我宦海一生,自信沒有做什麽傷天害理的事,不怕殺人越貨的蟊賊。”
“那年兄怕什麽?”
“你心裏明白。”
“這話怎麽說?”
“不必瞞我了,你想必早已接到了洪軍門的緊急文書,流寇高迎祥取道潼關,進逼陝西,我如今離任了,不必再與西安城共存亡。”
“你急著要走,原來是為此事?”孫傳庭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袖中的文書,他擔心消息泄露出去,全城軍民人心惶惶,局麵無法收拾。
“不錯。”
孫傳庭開門見山地問道:“年兄準備何時啟程回鄉?”
“越快越好。”
“交割之事怕沒那麽容易!”孫傳庭沉了臉,兩眼緊盯著李秉常。
“我一沒貪墨,二沒賄賂上司,那些官文書冊都封存在值房裏,請幾個師爺清理移交就行了,我不必在此耽擱,先回老家等著,你若查出什麽蛛絲馬跡,自可上折子參奏,我甘願領罪,決不抵賴!”
“賬目清楚有什麽用?我要得是現用的銀子。流寇來勢凶猛,若取了潼關,西安便無險可據,必會首當其衝,但陝西兵馬多已給洪軍門帶入了河南,隻留了不足五千,怎麽守城?我打算征集民夫在城外加築起一道土城牆,隻設東長樂、西安定、南永寧、北安遠四個城門。每門築三重門樓:閘樓、箭樓、正樓。閘樓在外,箭樓在中,正樓在裏,箭樓與正樓之間再築一道圍牆以為甕城,城外深挖一道寬闊的護城河。這麽大的工程,藩庫裏那幾萬兩銀子怎麽夠用?”
“那是你的事,我管不著,陝西連年歉收,這幾萬兩銀子還是皇上恩賜的內帑,不敢動用,不然藩庫早空空如洗了。”
孫傳庭見嚇不住他,登時換作笑臉道:“哎呀!年兄歸心似箭,派幾十個兵丁護送,也屬小事一樁,伸伸手兒而已。可你我情在同年,總得喝杯送別酒吧!可你也看到了,軍情緊急,一時怕是顧不上呀!”
“這杯權作送行了。”李秉常仰頭一飲而盡。
“那就怠慢了。”孫傳庭又斟上一杯道:“年兄方才將兩件事示下,愚弟也有一事相求,萬望恩允。”
“不該是教我捐銀子吧?”李秉常漠然的看著孫傳庭。
“怎麽會!那些銀子都是朝廷的俸祿,無人敢動分毫。愚弟怎會是兩眼隻盯著銀子的人?是想請年兄在逗留幾天。”
李秉常霍地站起身來,拍著扶手厲聲道:“你這是何意?要拉個墊背的麽?”
“哈哈哈……”孫傳庭一聲長笑,咬牙道:“你莫把咱看扁了,別人怕流寇,咱可不怕!暫留你,為的是看我破賊。賊人要進犯西安,必要穿越秦嶺。秦嶺入漢中自東而西有五條要道:武關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散關道。賊人怕官軍追趕,必不走武關道。散關道要多走幾百裏的路,他們也不會走這條道。褒斜道、子午道多年失修,早已荒廢,他們要走的隻有儻駱道。我在此設伏,賊人一鼓可取。”
李秉常打躬道:“多謝盛情,此地入川,關山阻隔,可禁不住鴻雁傳書,我在家中靜候捷報便了。”
“你一定要走?”
“斷無逗留之意。”
“你要亂我民心?”
“顧不了許多了。”
“來人!”孫傳庭森然一笑,喝道:“我給足了你麵子,可你一意孤行,怪不得我心狠。將李大人仔細看管,不可委屈了。再到他府上,找些值錢的物件充公助軍,就說甘大人捐資守城。”
“你……”李秉常看著進來的幾個武弁,氣得渾身哆嗦。
崇禎八年二月,陝西巡撫孫傳庭勒令西安大小官員、士紳大戶捐銀助餉,計得銀十七萬兩。
..............
這一章本是後麵的故事內容,不過為了衝淡一下前麵幾章有關回回的內容,故而改到前麵來,算是個不得已的注水吧。
得了皇後娘娘囑咐,王承恩便與尚膳監的掌印商量著在皇爺的素膳中摻進雞湯,並用名貴佐料烹調,這樣就素中有葷,不致讓皇爺身子因為不進葷腥而虛弱下去。
結果那雞湯的味道沒瞞得過崇禎,年輕的天子知道這也是下麵的奴才一番好心,但卻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伴了雞湯的膳,冷臉責罵前來送膳的王承恩:“朕齋戒愆居,不茹葷腥,為的是化解上蒼之怒,減輕祖宗之怨。你這混賬狗才,枉跟了朕多年,卻不曉朕的苦衷,掛羊頭賣狗肉,專事欺蒙,誘朕破戒,是何居心!”
王承恩給罵得灰頭土臉,滿腹的委屈卻不知何處訴說,垂頭喪氣地繞過文華殿宮院的高牆,沿著西夾道慢慢往回走,卻見田貴妃乘著肩輿從那座白石橋上下來,忙上前請安:“老奴見過貴妃娘娘!”
田貴妃見是王承恩,便命停了肩輿,詢問道:“皇上今天吃了多少?”
王承恩搖頭道:“隻喝半碗白米粥,其餘的菜肴都命撤了。”
一聽丈夫仍是和前些日子一樣,尚膳監做的葷中有素也沒吃,田貴妃頓時蹙眉道:“皇上怎麽說?”
王承恩苦著臉道:“皇爺說葷腥乃是對祖宗和神靈的大不敬,將老奴大罵了一頓。”
“該,你是活該!明知道皇上不好欺瞞,你們還做了這些素中有葷的膳食,不是討打麽!”
“老奴頭暈腦脹的,想不出個好法子,總不能教萬歲爺這麽餓著吧!再說皇後娘娘也有吩咐,老奴總得試一試吧。”說完,王承恩歎了口氣,眼看著皇爺這麽折磨自己,他這老奴心裏著實難受。
田貴妃想了想,丈夫再這樣下去也真是不成,得想個法子才行,便對王承恩道:“我有個法子,你不妨試試。”
一聽貴妃娘娘有辦法,王承恩忙道:“娘娘明示。”
田貴妃沒好氣的道:“你們呀!就是不動腦子,東抄西湊的,全不懂得變通出新,隻守著個渾羊歿忽混日子,怎能長進?”
“娘娘訓誡的是。”王承恩不迭點頭。
“你這人太老實,就這麽明明白白地將雞湯混在青菜裏,顯什麽本事?就是三歲的孩童也吃得出來,能交得了差?要我教你也行,但你總得給本宮盡些力吧。”
王承恩久經曆練,哪裏聽不出田貴妃話中的意思,急忙道:“娘娘的恩德,老奴記在心裏。若有老奴出力的地方,但憑娘娘一句話。”
田貴妃嫣然一笑,說道:“你是司禮監的秉筆,又是皇上潛宅的老人,我可輕易不敢勞動你,隻是煥兒春冬之時最易上火,若有時鮮蔬果調養才好。”
“定王爺是萬歲爺的心頭肉,此事包在奴婢身上。”王承恩以為多大的事,一聽是定王爺要吃些新鮮果蔬,當下就放下心來。
見王承恩答應了,田貴妃不由笑了起來:“好,好!其實尚膳監做的素中有葷並非無理,隻是沒有遮住腥味。”
“腥味如何遮得住?除非不見半點兒的肉。”王承恩有些苦惱。
田貴妃卻道:“這個不難。將一隻生鵝退毛,從尾穴掏去肝腸等穢物,再將蔬菜塞進,放入鍋裏大火煮沸,即刻將菜取出,鵝肉的滋味便浸入到菜裏。不等菜涼,用酒洗淨,腥味就去得差不多了,再用麻油烹製一遍,這才是素中有葷呢!”
聽了這個法子,王承恩大喜道:“多謝娘娘提點,老奴這就叫尚膳監去預備。”
田貴妃笑道:“明日備好了菜,我給皇上送去。”
...........
午後未時,首輔溫體仁帶領眾位閣臣跪請皇上回宮,崇禎絲毫不為所動,隻命他們盡心任事。閣臣們見狀,也隻能無奈回去。
天色近晚,陰雲低垂,霜風淒厲,幾個太監挑著宮燈從遠處而來,管事太監馬元程等人在寒風中哆嗦著,等宮燈近了,才看出來人竟是承乾宮的田貴妃,慌忙叩拜。
田貴妃不等他開口,便向屋內稟道:“皇上,臣妾做了幾味小菜,請皇上品嚐。”
屋內傳來崇禎的聲音,“進來吧,難為你有心了。”
田貴妃進屋後,看到自己的丈夫臉頰一天比一天消瘦憔悴,眼窩塌陷,麵色青白烏暗,不由心酸得眼圈一紅,低頭從食盒內流水價取出菜肴。
崇禎看也沒看那些菜,隻問道:“煥兒可好?”
“好著呢!他吵著要來看父皇,臣妾怕他聒噪,害皇上不能安心。”田貴妃一邊答著,一邊將菜肴擺好。
崇禎輕歎一聲:“朕平常焦勞國事,無瑕顧及幾個小兒女,等四方太平了,朕帶他們下江南,好生看看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
“臣妾也盼著那一天,江南可是臣妾的老家呢!皇上,這青菜是臣妾親手摘的,你嚐嚐看。”
崇禎聽是愛妃親自摘的,不忍拂她的興,便拿起筷子夾了一棵放進嘴裏。見狀,田貴妃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笑意。
“好滋味!”崇禎一嚐之下,這青菜果然好滋味,頓時有了胃口,又連著夾了幾筷,讚不絕口。
田貴妃見崇禎吃得頗有興致,也不打攪他,而是焚上龍涎香,擺好大聖遺音琴,調弦和韻,略略一撫,悲涼之氣登時彌散開來。
琴音蒼涼淒惋,悱惻纏綿,仿佛窮蹇困頓的遊子,黃昏日暮,鄉關難覓,悲愁交加。又似春閨深鎖的少女,哀怨感傷。
崇禎聽得忘情,曲調奏罷多時,耳畔依稀尚有風雨之聲,口中吟詠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始則抑鬱,繼則豪爽,令人心神為之一振,不愧名譜妙曲。你這是琴諫呀!”
“臣妾當不得諫字,隻要皇上努力加餐飯,大明中興就有望,列祖列宗也會轉怒為喜,不計較一時得失了。”
崇禎聽後,點了點頭,旋即又咬牙恨恨道:“朕定要用流賊的人頭祭告太廟!”他放下玉箸,起身踱步徘徊,心下不住發狠:不雪洗此辱,此生決不回宮!
.............
陝西,西安。
接替練國事出任陝西新任巡撫的孫傳庭不等西安大小官員在城外迎接,單人獨騎就進了巡撫衙門,啟用了卸任巡撫練國事封存的印信,即刻貼出告示:撫台大人路上偶然風寒,凡官員來見的一概道乏,三日後再坐堂公幹。
出過告示,孫傳庭即命人將陝西及周圍省、府地圖、書籍送到內簽押房,親手製作成一個碩大的沙盤,三秦山川關隘等地形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三日一到,大小官員一大早趕到巡撫衙門外,等候參拜新撫台,過了卯時,一個衙役出來說大人病體未愈,參拜之期拖後,各回衙門辦差聽信兒,眾人聽了無奈隻能一哄而散。
孫傳庭在衙門內正盯著沙盤發呆,忽聽門外侍衛稟報:“李大人來探老爺的病情。”
李大人?
孫傳庭正奇怪哪個李大人,卻聽門外有人呼著自己的表字道:“百雅兄,可有工夫兒撥冗接見?”
“啊呀!原來是李兄到了,小弟正想著登門拜會呢,卻等到了大駕!快請快請!”
孫傳庭急步上前,親熱地挽住因練國事之事牽連卸任的陝西布政使李秉常的手臂,謙讓著落了座,拱手道:“剛到了西安,兩眼一抹黑兒,諸事都尚未措手,終日忙亂,未得一刻閑暇。你我有同年之誼,愚弟該去拜見,隻是皇命在身,不可因私廢公。再說未交割前,你我之間大有幹係,深恐汙了李兄的清譽,實在有些兩不相宜,是以躊躇未決。”
李秉常瘦小微須,身上罩著一襲青衣道袍,臉上堆著笑容,卻掩不住眉宇間隱隱的焦急沮喪之色,聽孫傳庭說得圓滑,有些惺惺作態,心頭火起,他與孫傳庭是萬曆四十七年的同榜進士,都在三甲,孫傳庭名列四十一,高出他四十二個名次,相識十幾年了,但平日天南地北的,各居一處,往來不多,談不上什麽交情,自己才遭消籍,二人一升一退,運勢自有雲泥之別,便覺英雄氣短,逞不得強了,幹笑道:“百雅兄恁客套了,於公於私都該是年弟來的。”
孫傳庭一時想不出於私二字何意,斟了一杯酒,遞上道:“吃一盞愚弟老家的黃酒。”
李秉常笑道:“古人說寒夜客來茶當酒,年兄反其道而用之,足見相與甚厚!年弟有什麽不情之請,想必年兄會費心周全了。”
“你我都為朝廷出力,豈有什麽不情之請?”
李秉常卻不理會,端杯一嗅,讚道:“好酒!金波沉醉雁門州,這酒色金黃,氣味醇厚,與江南黃酒不相伯仲呐!”
“金波沉醉雁門州,端有人間六月秋”,乃是金代名士禮部尚書趙秉文盛讚代州黃酒的詩句,李秉常家鄉遠在巴蜀,在北地為官多年,竟也知道不少風俗。
“年兄好博學!”孫傳庭翹指道:“這北芪黃酒是用黍米精釀而成的,雖比不得用鑒湖水釀造的花雕諸酒知名天下,卻一如愚弟待故人的樸拙之情。”
李秉常起身一揖到地,說道:“百雅呼一聲故人,而不以廢員見棄怠慢,我有話就明言了。”
“有何吩咐,請直講。”
“放我走!”李秉常一字一頓地說,語調甚是急迫。
“弟何曾阻攔?”
“好!我還有一事相求,借三五十個兵丁,護送我入川。”
孫傳庭詫異道:“年兄不是貪官,箱籠並不沉重,何須這麽多人護送?”
“我宦海一生,自信沒有做什麽傷天害理的事,不怕殺人越貨的蟊賊。”
“那年兄怕什麽?”
“你心裏明白。”
“這話怎麽說?”
“不必瞞我了,你想必早已接到了洪軍門的緊急文書,流寇高迎祥取道潼關,進逼陝西,我如今離任了,不必再與西安城共存亡。”
“你急著要走,原來是為此事?”孫傳庭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袖中的文書,他擔心消息泄露出去,全城軍民人心惶惶,局麵無法收拾。
“不錯。”
孫傳庭開門見山地問道:“年兄準備何時啟程回鄉?”
“越快越好。”
“交割之事怕沒那麽容易!”孫傳庭沉了臉,兩眼緊盯著李秉常。
“我一沒貪墨,二沒賄賂上司,那些官文書冊都封存在值房裏,請幾個師爺清理移交就行了,我不必在此耽擱,先回老家等著,你若查出什麽蛛絲馬跡,自可上折子參奏,我甘願領罪,決不抵賴!”
“賬目清楚有什麽用?我要得是現用的銀子。流寇來勢凶猛,若取了潼關,西安便無險可據,必會首當其衝,但陝西兵馬多已給洪軍門帶入了河南,隻留了不足五千,怎麽守城?我打算征集民夫在城外加築起一道土城牆,隻設東長樂、西安定、南永寧、北安遠四個城門。每門築三重門樓:閘樓、箭樓、正樓。閘樓在外,箭樓在中,正樓在裏,箭樓與正樓之間再築一道圍牆以為甕城,城外深挖一道寬闊的護城河。這麽大的工程,藩庫裏那幾萬兩銀子怎麽夠用?”
“那是你的事,我管不著,陝西連年歉收,這幾萬兩銀子還是皇上恩賜的內帑,不敢動用,不然藩庫早空空如洗了。”
孫傳庭見嚇不住他,登時換作笑臉道:“哎呀!年兄歸心似箭,派幾十個兵丁護送,也屬小事一樁,伸伸手兒而已。可你我情在同年,總得喝杯送別酒吧!可你也看到了,軍情緊急,一時怕是顧不上呀!”
“這杯權作送行了。”李秉常仰頭一飲而盡。
“那就怠慢了。”孫傳庭又斟上一杯道:“年兄方才將兩件事示下,愚弟也有一事相求,萬望恩允。”
“不該是教我捐銀子吧?”李秉常漠然的看著孫傳庭。
“怎麽會!那些銀子都是朝廷的俸祿,無人敢動分毫。愚弟怎會是兩眼隻盯著銀子的人?是想請年兄在逗留幾天。”
李秉常霍地站起身來,拍著扶手厲聲道:“你這是何意?要拉個墊背的麽?”
“哈哈哈……”孫傳庭一聲長笑,咬牙道:“你莫把咱看扁了,別人怕流寇,咱可不怕!暫留你,為的是看我破賊。賊人要進犯西安,必要穿越秦嶺。秦嶺入漢中自東而西有五條要道:武關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散關道。賊人怕官軍追趕,必不走武關道。散關道要多走幾百裏的路,他們也不會走這條道。褒斜道、子午道多年失修,早已荒廢,他們要走的隻有儻駱道。我在此設伏,賊人一鼓可取。”
李秉常打躬道:“多謝盛情,此地入川,關山阻隔,可禁不住鴻雁傳書,我在家中靜候捷報便了。”
“你一定要走?”
“斷無逗留之意。”
“你要亂我民心?”
“顧不了許多了。”
“來人!”孫傳庭森然一笑,喝道:“我給足了你麵子,可你一意孤行,怪不得我心狠。將李大人仔細看管,不可委屈了。再到他府上,找些值錢的物件充公助軍,就說甘大人捐資守城。”
“你……”李秉常看著進來的幾個武弁,氣得渾身哆嗦。
崇禎八年二月,陝西巡撫孫傳庭勒令西安大小官員、士紳大戶捐銀助餉,計得銀十七萬兩。
..............
這一章本是後麵的故事內容,不過為了衝淡一下前麵幾章有關回回的內容,故而改到前麵來,算是個不得已的注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