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智囊們的一番商議之後,曹cao決定將大軍本營移至宛城,並盡快攻占湖陽。這恰恰是劉琮所預料的。而抵達宛城之後,甘寧迅速領兵退入鄧縣。並不與曹cao大軍接觸。不過曹cao也並沒有主機甘寧。他現在的首要目標是湖陽。


    湖陽就像劉琮伸出的額一個拳頭一樣,與新野、鄧縣成形成對宛城的三角包圍。又同時與比陽、複陽對汝南形成一個三角包圍。湖陽不除,曹cao就如魚鯁在喉十分難受!


    思量再三,曹cao決定啟用司馬懿!因為目前在宛城這些大將或多或少都吃過劉琮的虧。


    不說有心理yin影,一定程度上的心裏暗示還是有的。手下那些將士對於誰領兵做先鋒也是很好奇。第一次曹cao南征,夏侯惇折了五千虎豹騎。然後曹仁還不吸取教訓被劉琮一把火,再來一場水,三萬先鋒步兵灰飛煙滅。然後就導致士氣低落,以至於久攻不下,瘟疫爆發!曹cao大敗而退。..


    這一次更離譜,先鋒曹丕可是帶著兩萬虎豹騎,居然被荊州的步兵打敗了!包括夏侯惇、曹仁在內的諸多武將,曹cao不說他們也不願意再擔任這個先鋒。


    而說起這司馬懿。曹cao也是鬱悶不已,司馬懿有才曹cao自然看得出來。但作為曹丕的軍師,他居然眼睜睜的看著曹丕大敗,連原因都沒搞明白。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司馬懿。


    司馬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曆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周朝,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柏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昂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以為家。


    司馬懿的高祖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司馬懿為司馬防次子。“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


    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馬懿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後立刻涉險尋找,在崤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掾。時曹cao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cao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曹cao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曹cao為丞相以後,使用強製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cao對使者說,“若複盤桓,便收之”。司馬懿懼之,隻得就職。曹cao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曆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曹cao手下可是一直不缺人才,尤其是智謀。從戲誌才,到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劉曄、賈詡……


    能夠讓曹cao用強非要請出司馬懿,這就說明曹cao也十分看重司馬懿的才華,同時不希望他背其他諸侯辟用。這一次讓其擔任曹丕軍師,也是為了培養曹丕建功立業。可是司馬懿出工不出力!曹cao認為他是沒有的到足夠的重視,或者是沒有獨擋一麵,所以這一次他決定啟用司馬懿為先鋒。


    可司馬懿被曹cao單獨叫到軍帳之後,司馬懿頭搖的跟撥浪鼓一樣:“主公,非懿推辭。而是實在此戰是不可為也?”這司馬懿居然拒絕了曹cao的命令,不願意作為先鋒去攻打湖陽。


    曹cao強忍著心中的怒火問道:“仲達,何出此言?”


    “主公久經沙場,緣何此時卻要逆天而行?主公,此番與劉琮會戰,主公天時、地利、均不占優啊……”


    “那麽依仲達之意呢?”曹cao南征備戰這麽多年,還鮮有人敢如此直接了當的指出曹cao的問題。不過曹cao細想一下也對,自己五十出頭,手下這些智囊、猛將大多是跟隨了自己十幾、二十年的人。


    他們要麽和曹cao同仇敵愾,要追回天子,要麽變得圓滑世故,不願意反駁曹cao。尤其是那些文人,荀彧的下場讓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觀而不語。尤其是新近劉曄給曹cao出了一策,結果失算了,他們就更加保守了。可這司馬懿不一樣,我不想當官,你曹cao非要逼我,我可不能把自己這一世英名,稀裏糊塗的葬送在這湖陽戰場上。


    司馬懿清楚的認識到,天時地利,曹cao都處於劣勢。自己雖然統兵能力的自信還是有的的。但那駐守湖陽的是文聘、關羽。司馬懿是多麽謹慎的人,自己本來在曹cao軍團就是後生之輩。年齡比這些人年輕十幾、二十來歲。如果初戰失利,下場比現在堅決不領命可是要慘得多。不但可能失去曹cao的信任,更是會被曹丕和其他人看輕。


    “主公,恕懿直言。我們不如撤軍回許昌,然後派出使者聯絡孫權和張魯……”


    “撤軍?”曹cao一愣,這個想法他還真沒有。其他人也從沒跟他說起:“仲達,莫非我軍真的一點勝算都沒有嗎?”


    這就是曹cao的有點,雖然他很自負,但冷靜下來還是聽得進建議的。因為自負,他不能容忍劉琮這個矛頭小子在背後偷襲他,搶走了漢天子不說,還拐走了他想賜死的荀彧。這簡直是對他曹cao的侮辱。這種做法無疑想其他諸侯證明,這華夏,劉琮已經可以與他分庭抗禮。


    所以曹cao舍棄了孫權,火速調集兵馬準備圍剿劉琮。孰料出師一來屢次不順。曹cao當然知道司馬懿之才。也相信他是因為沒有勝算而拒絕做先鋒。但曹cao扔不死心。接著對司馬說道:“仲達,你先前說天時、地利、人和,我方都不占優,願聞其詳!”


    “主公,您熟讀兵書,又何故要考懿?”司馬懿也有點鬱悶,你曹cao不是大軍事家麽?這天時、地利、人和還要我解釋給你聽?


    誰知道曹cao不死心,繼續追問道:“但說無妨!”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ri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今我軍遠離許昌,而劉琮在新野以逸待勞,糧草充裕,士氣高漲。我軍此時定要避其鋒芒。而久拖則更加對我軍不利……況如今漢天子已經入荊州,若劉琮以宗室身份號召天下諸侯和百姓起來對抗主公,主公將會更加被動……


    司馬懿引用孫子兵法將敵我雙方的利益說得很透徹。


    要興兵作戰,需做的物資準備有,輕車千輛,重車千輛,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並向千裏之外運送糧食。那麽前後方的軍內外開支,招待使節、策士的用度,用於武器維修的膠漆等材料費用,保養戰車、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這樣的標準準備之後,十萬大軍才可出發上戰場。


    因此,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如果拖的很久則軍隊必然疲憊,挫失銳氣。一旦攻城,則兵力將耗盡,長期在外作戰還必然導致國家財用不足。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物資枯竭,其他諸侯必定趁火打劫。這樣,即使足智多謀之士也無良策來挽救危亡了。


    所以,在實際作戰中,隻聽說將領缺少高招難以速勝,卻沒有見過指揮高明巧於持久作戰的。戰爭曠ri持久而有利於國家的事,從來沒有過。所以,不能詳盡地了解用兵的害處,就不能全麵地了解用兵的益處。


    這樣的道理,司馬懿能夠明白,曹cao豈會不明白。


    但他身處高位,考慮的問題就不是司馬懿這樣簡單的一場勝負。聽完司馬懿的分析,曹cao微微皺了皺眉頭。無疑司馬懿分析的確實有道理。但此時撤軍是萬萬不能的,這不僅是麵子的問題。他曹cao已經貴為魏公,漢天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如果聽任劉琮劫走天子而不聞不問,肯定會被天下人恥笑,也會讓軍中將士覺得窩囊。所以這場仗無論輸贏,劉琮已經挑起,就牽著曹cao必定要應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魔力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魔力鳥並收藏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