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4-10
洛陽城郊,張讓別院。
“你這消息準確與否?”後院的密室中,黑龍使幽邃的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神色,開口問道。
“上使明鑒,屬下所言確是事情。河東太守前日上書,說是在轄境發現一具無名男屍,神似前任北中郎將盧植,朝廷便派了盧植的家人前去辨別,確認的確是盧植。據說死因時為流寇所害...”
“流寇?哼,你也以為盧植這樣的人會死在流寇手中麽?”卻不想,那黑龍使冷哼一聲,打斷了張讓的話。
“屬下也認為盧植必不會這麽容易為流寇所害...”張讓敏銳的感覺到黑龍使自聽到盧植之死後,言語中多出了幾分隱隱的惱怒,隻是他不知這股惱怒從何而來,因此也隻能低頭答道,“而且京畿重地,鮮有大股流寇出沒...”
“盧植是否是你暗中派人所殺?”黑龍使忽然厲聲開口問道。
張讓一怔,顯然不知黑龍使此問何來,旋即跪倒在地,惶恐的連連擺手道:“屬下拿性命擔保這盧植之死與我無關,還請上使明鑒!”
“起來吧。”黑龍使深知張讓性格絕不敢有這麽大的膽子瞞著自己私下行事,剛才那一問也隻是試探而已。
黑龍使蹙著眉,沉思有頃,卻始終摸不著頭緒,不禁喃喃自語:“此事到底是何人所為呢?”
“上使為何如此在意這盧植之死呢?”張讓見狀不禁開口問道。
“此事自然是要搞清楚。”黑龍使沉聲道,“無論是誰都必須要在我們的掌握中,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大人的計劃中絕不容有未知的環節。”
“喏。”聞言,張讓也不禁肅然答道,俄而他似乎又想到了什麽,輕聲開口說,“那河東太守已經派人將盧植的屍首護送回京,上使是否要...”
“河東太守?”黑龍使聞言卻像是發現了什麽,開口打斷張讓的說,“董卓董仲穎?”
“莫不是上使你懷疑此事是董卓所為?”張讓見狀,輕聲問道。
“此事我自會調查清楚,你隻需時刻關注那董卓的動向,雖是回報於我便是。”黑龍使把手一揮,開口道。
“喏。”張讓拱手答道。
“好了,說說這些時日裏朝廷中有何異動吧?”黑龍使暫時撇過盧植之死的事,開口問道。
聞言,張讓卻是苦笑兩聲:“何太後雖然念及昔日之恩,對我還算信賴有加,可是朝政卻是對其兄何屠夫言聽計從,如今朝中權柄盡為何屠夫所掌握,雖然他依照宮變那夜的誓言對我等敬而遠之,隻是他身邊圍繞著的那些士人...”
說到這裏,張讓不禁頓了一頓,拿眼看了看身邊的男子,低聲說道:“上使,殺掉那個人當真做對了麽?”
“怎麽,你敢質疑大人之令?”黑龍使冷冷說道。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聽到“大人”二字,張讓忍不住渾身一顫,連聲辯解道,“隻是我以為如今我們對朝政的掌控遠不如昔,是否應該要想些辦法來扭轉才是?”
“你所言倒也不無道理。”黑龍使微微頷首,“正巧大人也有令傳來,需要你去辦。”
“大人有令,張讓莫敢不從。”張讓聞言,當下跪倒在地,高聲說道。
“罷了,你先起來,到近前來說話。”黑龍使擺擺手,讓張讓到自己跟前來,然後附耳低聲對他說了幾句。
“此事...”聽了黑龍使所言,張讓卻是有了幾分遲疑。
“怎麽,你不敢?”黑龍使望著張讓緩緩說道,“皇帝都殺得,難道還殺不得他了麽?”
“殺是殺得,可是...”張讓頓了頓,接著說道,“隻是殺了他會不會引得軍中大亂。”
“軍中大亂豈不是更好,你等正好收了他的兵權,日後便再無一人能威脅到你在朝中的地位!”黑龍使淡淡的說道。
張讓沉吟片刻,臉上卻是閃過一絲狠戾,當下點頭道:“好,我這就去聯係眾人布置此事!”
**********************************************************
何進府,議事廳。
自新帝劉辯即位之後,何進將自己的府邸又擴建了一倍有餘,不僅新添了數間宅院,連原有的一些房間也擴大了不少。而今日,偌大的議事廳中稀稀拉拉的坐著數人,看上去顯得有些稀疏和冷清,不過眾人討論事情的氛圍卻是頗為熱烈。
“大將軍,張讓、段珪等人四處散布流言,說是大人您為了獨攬朝政而鴆殺了董太後,這些人居心叵測,隻怕要對大將軍你不利,若不乘此時誅滅閹宦,以後必將招來大禍。昔日竇武等人欲謀誅內豎,然而卻因謀劃不周密,反而被閹宦所害...”大堂中,袁紹端坐於案邊,慷慨激昂的對堂上的何進朗聲進言道,“如今大將軍所率的部署和士卒皆是精銳之士,隻要我們同心戮力,何愁大事不成,此乃天賜良機,一旦錯失,機不再來,還請大將軍三思!”
旬月之前,何進聯合袁隗等人上了份奏章,奏章上說:“董太後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宮中,仍應遷於河間安置。”
可憐董太後身為先帝劉宏生母,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群臣之中無一人為她爭辯,到頭來她隻能帶著十數個服侍了自己十數年的宮娥內侍踏上前往河間之路。
然而前幾日董太後的死訊卻是驀然傳入了京中,讓天下之人一時盡皆嘩然。
望著聲色激烈的袁紹,何進心中卻是有些不耐,這些士人天天都在自己耳邊聒噪閹宦之害,鼓噪自己早些動手,先發製人誅滅宦官,聽得多了,任誰也會煩。何進略一皺眉,不過他還沒說話,堂下另一人已然開了口。
“本初此言差矣。”出言的是何進之弟,車騎將軍何苗,“黃巾之亂初定,天下黎民無不希望休養生息,而大將軍如今輔佐新君,自當修德政,行仁慈之舉,如何你卻反勸將軍專務殺戮?何況十常侍為宮中之人,平日謹小慎微,並未行亂舉,若是無端殺之,隻怕是為取亂之道吧。”
“哼,十常侍狼狽為奸、橫征暴斂、賣/官鬻爵,使得民怨沸騰,百姓無不欲生啖其肉,車騎將軍如何卻說他們未行亂舉呢?”然而,何苗話音剛落,堂下卻有一人冷哼一聲,毫不客氣的開口說道。眾人循聲望去,開口的竟是剛從荊州歸來的童英,隻見他昂首闊步走到大堂正中央,朝何進拱手道,“十常侍皆是外表忠厚,實乃十惡不赦之人,童英願率一虎狼之師,為大將軍蕩平奸佞!”
童英此言一出,舉座皆驚,這童英一向是不顯山不露水,平日裏大家聚商朝事他也從未出言,今天為何又如此迫不及待的進諫何進誅殺十常侍呢?
連曹操和袁紹都是大惑不解,目光皆是不約而同的投向堂中的童英,目光在空中短暫的交錯,兩人都看出對方眼裏的詫異。
而童英如此旗幟鮮明的站出來自然也是有他自己的一番考慮,盧植待他如師如父,盧植的仇童英終是要報的,而若是以童英以往的性格,他必定是回到洛陽後便孤身一人殺入宮中尋那張讓報仇雪恨。但是現在的童英卻已經沒有那麽衝動,他早已不再是不知進退的愣頭青,畢竟他心中也清楚,且不說禁宮中高手如雲,他想要殺死張讓實在難上加難,更何況即便殺得了張讓,接下來又將如何?刺殺禁宮官員,他必定會淪為太尉府四處通緝的罪犯,到那時師父和大師兄的仇,又讓誰人來報呢?
所以童英仍舊需要這典軍校尉的職務來查訪殺害師父和大師兄的仇人究竟是誰,所以這張讓是要殺的,但是怎麽殺也要想個萬全之策。若是能借重大將軍,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而何苗被童英這一番義正言辭的駁斥說得臉紅一陣白一陣,思慮半晌卻無言以對,隻得轉頭看向何進,拱手道:“大將軍難道忘了,太後曾有言在先:‘內侍管理禁省,乃祖宗留下來的法度,不能說變就變。況且,先皇屍骨未寒,新皇年幼,張讓等人皆先皇近臣,先皇大行未久,你這就殺他的近臣,豈不是讓先皇寒心?’”
何進聞言,麵色一沉,這確是宮變之夜何太後當著眾人的麵所說的話,如今何苗舊事重提,顯然是想要用太後來壓眾人。
“如今太後輔政,此事她不允,又為之奈何?”不過對於誅殺宦官,何進心中本就十分猶豫,如今有了太後之言來堵這些士人的悠悠之口,倒也不失為他尋了個拖延時間的借口。
“大將軍明鑒。”袁紹見狀,心知何進猶豫不決的原因何在,當下便將叔父和荀爽等人議定之策,向何進娓娓道來,“若是大將軍向四方藩鎮發一檄文,召他們率軍共赴京師,盡誅宮中閹宦,到了那時事權從急,即便是太後也不得不從。”
聞言,何進腦海中飛快的計算起此計的得失來,因為董太後莫名其妙的暴斃,世人皆將矛頭指向了他,畢竟誰人都知道那董太後是被他趕出京城的,甚至連董太後出殯,何進也借口身體抱恙而沒有出席。
但是何進心中清楚,董太後之死與自己絕無幹係,他當初不過是隻想將那碎女子趕出京城而已,甚至當董太後的死訊傳來了,他也覺得驚詫莫名。
而他雖有誅閹宦之意,但卻一直下不定決心,顧忌的也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而袁紹此計召藩鎮之軍進京鏟奸,一則是可以讓自己完全撇清幹係,二則自己還可以伺機吞並一些藩鎮的兵力,壯大自身實力,這一舉兩得之計似乎或可為之。
思慮及此,他臉色稍霽,頷首道:“本初此計甚佳...”
“不可!大將軍三思啊!”孰知他話音未落,座下卻又一人大呼不可,何進投眼望去,這次開口的是主簿陳琳,此人才思敏捷、文才頗佳,所以為何進征召為主簿一職,專門負責處理公文。
隻聽陳琳此時高聲說道:“大將軍此計萬萬不可!如今大將軍您皇威正隆,掌管京城所有精銳之師,若是想要誅滅宦官,不過輕而易舉。隻要行動迅速,當機立斷,便可輕易的一舉功成,贏得天下人的順應,但若是反其道而行,發檄文召邊關藩鎮來京,到時候四方英雄聚會,各懷一心,這便是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隻怕到時不但大事難成,反而平添禍亂啊!”
“孔璋此乃懦夫之見,殺這麽區區幾個閹宦,如何又會有禍亂?”何進搖了搖頭,當下說道,“我意已決,就按本初所言罷。”
座下一直沒有開口的曹操微微仰起頭,望向春風得意的何進,嘴角卻是不自覺的泛起一抹無奈的苦笑......
洛陽城郊,張讓別院。
“你這消息準確與否?”後院的密室中,黑龍使幽邃的眼中閃過一抹複雜的神色,開口問道。
“上使明鑒,屬下所言確是事情。河東太守前日上書,說是在轄境發現一具無名男屍,神似前任北中郎將盧植,朝廷便派了盧植的家人前去辨別,確認的確是盧植。據說死因時為流寇所害...”
“流寇?哼,你也以為盧植這樣的人會死在流寇手中麽?”卻不想,那黑龍使冷哼一聲,打斷了張讓的話。
“屬下也認為盧植必不會這麽容易為流寇所害...”張讓敏銳的感覺到黑龍使自聽到盧植之死後,言語中多出了幾分隱隱的惱怒,隻是他不知這股惱怒從何而來,因此也隻能低頭答道,“而且京畿重地,鮮有大股流寇出沒...”
“盧植是否是你暗中派人所殺?”黑龍使忽然厲聲開口問道。
張讓一怔,顯然不知黑龍使此問何來,旋即跪倒在地,惶恐的連連擺手道:“屬下拿性命擔保這盧植之死與我無關,還請上使明鑒!”
“起來吧。”黑龍使深知張讓性格絕不敢有這麽大的膽子瞞著自己私下行事,剛才那一問也隻是試探而已。
黑龍使蹙著眉,沉思有頃,卻始終摸不著頭緒,不禁喃喃自語:“此事到底是何人所為呢?”
“上使為何如此在意這盧植之死呢?”張讓見狀不禁開口問道。
“此事自然是要搞清楚。”黑龍使沉聲道,“無論是誰都必須要在我們的掌握中,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大人的計劃中絕不容有未知的環節。”
“喏。”聞言,張讓也不禁肅然答道,俄而他似乎又想到了什麽,輕聲開口說,“那河東太守已經派人將盧植的屍首護送回京,上使是否要...”
“河東太守?”黑龍使聞言卻像是發現了什麽,開口打斷張讓的說,“董卓董仲穎?”
“莫不是上使你懷疑此事是董卓所為?”張讓見狀,輕聲問道。
“此事我自會調查清楚,你隻需時刻關注那董卓的動向,雖是回報於我便是。”黑龍使把手一揮,開口道。
“喏。”張讓拱手答道。
“好了,說說這些時日裏朝廷中有何異動吧?”黑龍使暫時撇過盧植之死的事,開口問道。
聞言,張讓卻是苦笑兩聲:“何太後雖然念及昔日之恩,對我還算信賴有加,可是朝政卻是對其兄何屠夫言聽計從,如今朝中權柄盡為何屠夫所掌握,雖然他依照宮變那夜的誓言對我等敬而遠之,隻是他身邊圍繞著的那些士人...”
說到這裏,張讓不禁頓了一頓,拿眼看了看身邊的男子,低聲說道:“上使,殺掉那個人當真做對了麽?”
“怎麽,你敢質疑大人之令?”黑龍使冷冷說道。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聽到“大人”二字,張讓忍不住渾身一顫,連聲辯解道,“隻是我以為如今我們對朝政的掌控遠不如昔,是否應該要想些辦法來扭轉才是?”
“你所言倒也不無道理。”黑龍使微微頷首,“正巧大人也有令傳來,需要你去辦。”
“大人有令,張讓莫敢不從。”張讓聞言,當下跪倒在地,高聲說道。
“罷了,你先起來,到近前來說話。”黑龍使擺擺手,讓張讓到自己跟前來,然後附耳低聲對他說了幾句。
“此事...”聽了黑龍使所言,張讓卻是有了幾分遲疑。
“怎麽,你不敢?”黑龍使望著張讓緩緩說道,“皇帝都殺得,難道還殺不得他了麽?”
“殺是殺得,可是...”張讓頓了頓,接著說道,“隻是殺了他會不會引得軍中大亂。”
“軍中大亂豈不是更好,你等正好收了他的兵權,日後便再無一人能威脅到你在朝中的地位!”黑龍使淡淡的說道。
張讓沉吟片刻,臉上卻是閃過一絲狠戾,當下點頭道:“好,我這就去聯係眾人布置此事!”
**********************************************************
何進府,議事廳。
自新帝劉辯即位之後,何進將自己的府邸又擴建了一倍有餘,不僅新添了數間宅院,連原有的一些房間也擴大了不少。而今日,偌大的議事廳中稀稀拉拉的坐著數人,看上去顯得有些稀疏和冷清,不過眾人討論事情的氛圍卻是頗為熱烈。
“大將軍,張讓、段珪等人四處散布流言,說是大人您為了獨攬朝政而鴆殺了董太後,這些人居心叵測,隻怕要對大將軍你不利,若不乘此時誅滅閹宦,以後必將招來大禍。昔日竇武等人欲謀誅內豎,然而卻因謀劃不周密,反而被閹宦所害...”大堂中,袁紹端坐於案邊,慷慨激昂的對堂上的何進朗聲進言道,“如今大將軍所率的部署和士卒皆是精銳之士,隻要我們同心戮力,何愁大事不成,此乃天賜良機,一旦錯失,機不再來,還請大將軍三思!”
旬月之前,何進聯合袁隗等人上了份奏章,奏章上說:“董太後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宮中,仍應遷於河間安置。”
可憐董太後身為先帝劉宏生母,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群臣之中無一人為她爭辯,到頭來她隻能帶著十數個服侍了自己十數年的宮娥內侍踏上前往河間之路。
然而前幾日董太後的死訊卻是驀然傳入了京中,讓天下之人一時盡皆嘩然。
望著聲色激烈的袁紹,何進心中卻是有些不耐,這些士人天天都在自己耳邊聒噪閹宦之害,鼓噪自己早些動手,先發製人誅滅宦官,聽得多了,任誰也會煩。何進略一皺眉,不過他還沒說話,堂下另一人已然開了口。
“本初此言差矣。”出言的是何進之弟,車騎將軍何苗,“黃巾之亂初定,天下黎民無不希望休養生息,而大將軍如今輔佐新君,自當修德政,行仁慈之舉,如何你卻反勸將軍專務殺戮?何況十常侍為宮中之人,平日謹小慎微,並未行亂舉,若是無端殺之,隻怕是為取亂之道吧。”
“哼,十常侍狼狽為奸、橫征暴斂、賣/官鬻爵,使得民怨沸騰,百姓無不欲生啖其肉,車騎將軍如何卻說他們未行亂舉呢?”然而,何苗話音剛落,堂下卻有一人冷哼一聲,毫不客氣的開口說道。眾人循聲望去,開口的竟是剛從荊州歸來的童英,隻見他昂首闊步走到大堂正中央,朝何進拱手道,“十常侍皆是外表忠厚,實乃十惡不赦之人,童英願率一虎狼之師,為大將軍蕩平奸佞!”
童英此言一出,舉座皆驚,這童英一向是不顯山不露水,平日裏大家聚商朝事他也從未出言,今天為何又如此迫不及待的進諫何進誅殺十常侍呢?
連曹操和袁紹都是大惑不解,目光皆是不約而同的投向堂中的童英,目光在空中短暫的交錯,兩人都看出對方眼裏的詫異。
而童英如此旗幟鮮明的站出來自然也是有他自己的一番考慮,盧植待他如師如父,盧植的仇童英終是要報的,而若是以童英以往的性格,他必定是回到洛陽後便孤身一人殺入宮中尋那張讓報仇雪恨。但是現在的童英卻已經沒有那麽衝動,他早已不再是不知進退的愣頭青,畢竟他心中也清楚,且不說禁宮中高手如雲,他想要殺死張讓實在難上加難,更何況即便殺得了張讓,接下來又將如何?刺殺禁宮官員,他必定會淪為太尉府四處通緝的罪犯,到那時師父和大師兄的仇,又讓誰人來報呢?
所以童英仍舊需要這典軍校尉的職務來查訪殺害師父和大師兄的仇人究竟是誰,所以這張讓是要殺的,但是怎麽殺也要想個萬全之策。若是能借重大將軍,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而何苗被童英這一番義正言辭的駁斥說得臉紅一陣白一陣,思慮半晌卻無言以對,隻得轉頭看向何進,拱手道:“大將軍難道忘了,太後曾有言在先:‘內侍管理禁省,乃祖宗留下來的法度,不能說變就變。況且,先皇屍骨未寒,新皇年幼,張讓等人皆先皇近臣,先皇大行未久,你這就殺他的近臣,豈不是讓先皇寒心?’”
何進聞言,麵色一沉,這確是宮變之夜何太後當著眾人的麵所說的話,如今何苗舊事重提,顯然是想要用太後來壓眾人。
“如今太後輔政,此事她不允,又為之奈何?”不過對於誅殺宦官,何進心中本就十分猶豫,如今有了太後之言來堵這些士人的悠悠之口,倒也不失為他尋了個拖延時間的借口。
“大將軍明鑒。”袁紹見狀,心知何進猶豫不決的原因何在,當下便將叔父和荀爽等人議定之策,向何進娓娓道來,“若是大將軍向四方藩鎮發一檄文,召他們率軍共赴京師,盡誅宮中閹宦,到了那時事權從急,即便是太後也不得不從。”
聞言,何進腦海中飛快的計算起此計的得失來,因為董太後莫名其妙的暴斃,世人皆將矛頭指向了他,畢竟誰人都知道那董太後是被他趕出京城的,甚至連董太後出殯,何進也借口身體抱恙而沒有出席。
但是何進心中清楚,董太後之死與自己絕無幹係,他當初不過是隻想將那碎女子趕出京城而已,甚至當董太後的死訊傳來了,他也覺得驚詫莫名。
而他雖有誅閹宦之意,但卻一直下不定決心,顧忌的也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而袁紹此計召藩鎮之軍進京鏟奸,一則是可以讓自己完全撇清幹係,二則自己還可以伺機吞並一些藩鎮的兵力,壯大自身實力,這一舉兩得之計似乎或可為之。
思慮及此,他臉色稍霽,頷首道:“本初此計甚佳...”
“不可!大將軍三思啊!”孰知他話音未落,座下卻又一人大呼不可,何進投眼望去,這次開口的是主簿陳琳,此人才思敏捷、文才頗佳,所以為何進征召為主簿一職,專門負責處理公文。
隻聽陳琳此時高聲說道:“大將軍此計萬萬不可!如今大將軍您皇威正隆,掌管京城所有精銳之師,若是想要誅滅宦官,不過輕而易舉。隻要行動迅速,當機立斷,便可輕易的一舉功成,贏得天下人的順應,但若是反其道而行,發檄文召邊關藩鎮來京,到時候四方英雄聚會,各懷一心,這便是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隻怕到時不但大事難成,反而平添禍亂啊!”
“孔璋此乃懦夫之見,殺這麽區區幾個閹宦,如何又會有禍亂?”何進搖了搖頭,當下說道,“我意已決,就按本初所言罷。”
座下一直沒有開口的曹操微微仰起頭,望向春風得意的何進,嘴角卻是不自覺的泛起一抹無奈的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