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元年,從司州流出一道榜文,榜文上昭告天下,曆數董卓惡行,令天下諸侯震動。
榜文迅速流傳,自司州向冀、青、兗、徐、豫等各地擴散,一時間隻讓這大漢的天空之下,彌漫起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之氣。各地諸侯,紛紛響應,秣兵厲馬,準備合討董賊。
冀州,鄴城。
鄴城始建於chun秋齊桓公時期,戰國時,魏文侯封於鄴,他將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名臣西門豹曾為鄴城令,他留下的投巫治河的故事,天下婦孺皆知。
袁紹出兵三萬,自渤海東渡黃河來到鄴城,準備在酸棗會盟天下諸侯。冀州刺史韓馥親自將袁紹引入城中歇息。
袁紹並未謝絕韓馥的好意,下榻在韓馥選定一間豪宅中,不過舟車勞頓的他並未著急休息,而是在屋內皺眉思慮著什麽。
“主公。”門外忽然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
“是元皓麽?速速請進。”袁紹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喜se,當下起身將門外的男子迎進來。
那名叫元皓的男子年過不惑,一身青衫,麵se清矍。此人姓田名豐,冀州巨鹿人,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禦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袁紹在渤海招兵買馬之時,聽聞田豐多智的聲名,特意修書一封延請其出任自己的別駕。
“主公雙眉緊鎖、麵有憂se,是有何難事?”田豐一進屋,望見袁紹的臉se,不由開口問道。
“不瞞元皓,我確是有一事擔憂,不知何解。”袁紹坐定,緩緩開口說道。
“哦,主公不妨說出來,讓元皓為你參詳一下。”田豐淡淡的說道。
“我等起事在即,然而我家叔父卻依舊在洛陽城中,我擔心董賊會對其不利。”袁紹歎道。
“原來是此事。”田豐微微一笑,開口道,“主公大可不必擔心。”
“哦,元皓為何有此一說?”袁紹不解的問道。
“董賊雖殘暴不仁,然並非不識時務之人。此人想要如王莽一般,篡位得天下,就必須要得到天下士人的支持。而隗公為當今士人一黨的領袖,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董賊斷然不會傷害隗公的。”田豐緩緩開口道。
“話雖如此,但我還是有些擔心。”袁紹搖頭道,“畢竟董賊不能以常理度之...”
“既然如此,若要保隗公平安,那麽主公便要徹底中斷與隗公的聯係,隻要主公表麵與隗公做出毫無瓜葛的樣子,那麽董賊便找不到對隗公下手的理由。”田豐見狀,開口說道。
“那我依元皓所言便是。”袁紹點頭應道,“不知元皓來找我又有何事?”
“城外大軍已經分營駐紮下去,後續糧草輜重也在慢慢從渤海運轉過來,韓大人也應允會提供軍需物資。”田豐緩緩說道。
“如此甚好。”袁紹聞言不禁喜道。
“還有兗州刺史劉岱、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青州刺史焦和、後將軍袁術、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谘、長沙太守孫堅、西河太守崔均、河內太守王匡等各地諸侯皆發檄文,決意共討董賊。若是算上主公你和韓大人,一共是十三路人馬,兵員更是不下十萬。”
“這董賊倒行逆施,引得人神共怒,天下有誌之士何其多也,何愁不能平定此獠!”聽到田豐說天下有如此多的刺史、太守回應討董之舉,袁紹不由亦是熱血沸騰,朗聲說道。
不過,田豐卻依舊是一臉淡定從容的模樣,睿智的雙眸中閃過一抹異se,緩緩開口道:“主公以為光憑人多便能成功麽?”
“唔...元皓你的意思是?”袁紹皺眉道。
“人心齊,才能泰山移,但若是人心不齊,那便萬事不成。不瞞主公,我隻怕這十三路諸侯中真心討董的並不多,大部分不過是為了博取名望而已,屆時會盟之後,這些人各自心懷鬼胎,隻怕討董不成,反而讓天下愈發糜爛、漢室威嚴不存。”田豐搖頭說道。
“既是如此,依元皓之見,我又當如何?”袁紹問道。
“以主公的家世、才智、威望以及如今的實力,非其他諸侯可以相比,因此此次酸棗會盟,這盟主之位主公應當仁不讓!”田豐篤定的說道,“如此一來,無論此次討董成與不成,對於主公你,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好,便依元皓所言,我倒要看看這誰人敢與我來爭這盟主之位。”袁紹大笑一聲,豪邁的說道。
兩人又商議了許久,將會盟之事準備的差不多了,田豐卻是詭異的一笑,望著袁紹輕聲說道:“主公以為這冀州之地如何?”
“冀州地大物博,人力和物力皆是冠絕天下。”袁紹緩聲說道,“元皓此言是何意?”
田豐笑而不答,接著追問道:“那比之渤海呢?”
“渤海地寡人少...”袁紹才說了一句,忽然閉口望向田豐,眼底閃過一抹亮se。
“正如主公所言,這冀州之地物產冠絕天下,然而如今的冀州刺史卻是一個胸無大誌、平庸無能之人。天下大亂在即,若是主公你能以此處為根基,那麽ri後何愁不能...”
袁紹與田豐相視一笑,臉上皆是一切盡在掌握的神se......
(.)s
榜文迅速流傳,自司州向冀、青、兗、徐、豫等各地擴散,一時間隻讓這大漢的天空之下,彌漫起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之氣。各地諸侯,紛紛響應,秣兵厲馬,準備合討董賊。
冀州,鄴城。
鄴城始建於chun秋齊桓公時期,戰國時,魏文侯封於鄴,他將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名臣西門豹曾為鄴城令,他留下的投巫治河的故事,天下婦孺皆知。
袁紹出兵三萬,自渤海東渡黃河來到鄴城,準備在酸棗會盟天下諸侯。冀州刺史韓馥親自將袁紹引入城中歇息。
袁紹並未謝絕韓馥的好意,下榻在韓馥選定一間豪宅中,不過舟車勞頓的他並未著急休息,而是在屋內皺眉思慮著什麽。
“主公。”門外忽然傳來一個男子的聲音。
“是元皓麽?速速請進。”袁紹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喜se,當下起身將門外的男子迎進來。
那名叫元皓的男子年過不惑,一身青衫,麵se清矍。此人姓田名豐,冀州巨鹿人,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禦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袁紹在渤海招兵買馬之時,聽聞田豐多智的聲名,特意修書一封延請其出任自己的別駕。
“主公雙眉緊鎖、麵有憂se,是有何難事?”田豐一進屋,望見袁紹的臉se,不由開口問道。
“不瞞元皓,我確是有一事擔憂,不知何解。”袁紹坐定,緩緩開口說道。
“哦,主公不妨說出來,讓元皓為你參詳一下。”田豐淡淡的說道。
“我等起事在即,然而我家叔父卻依舊在洛陽城中,我擔心董賊會對其不利。”袁紹歎道。
“原來是此事。”田豐微微一笑,開口道,“主公大可不必擔心。”
“哦,元皓為何有此一說?”袁紹不解的問道。
“董賊雖殘暴不仁,然並非不識時務之人。此人想要如王莽一般,篡位得天下,就必須要得到天下士人的支持。而隗公為當今士人一黨的領袖,門生故吏遍布朝野,董賊斷然不會傷害隗公的。”田豐緩緩開口道。
“話雖如此,但我還是有些擔心。”袁紹搖頭道,“畢竟董賊不能以常理度之...”
“既然如此,若要保隗公平安,那麽主公便要徹底中斷與隗公的聯係,隻要主公表麵與隗公做出毫無瓜葛的樣子,那麽董賊便找不到對隗公下手的理由。”田豐見狀,開口說道。
“那我依元皓所言便是。”袁紹點頭應道,“不知元皓來找我又有何事?”
“城外大軍已經分營駐紮下去,後續糧草輜重也在慢慢從渤海運轉過來,韓大人也應允會提供軍需物資。”田豐緩緩說道。
“如此甚好。”袁紹聞言不禁喜道。
“還有兗州刺史劉岱、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青州刺史焦和、後將軍袁術、荊州刺史王睿、南陽太守張谘、長沙太守孫堅、西河太守崔均、河內太守王匡等各地諸侯皆發檄文,決意共討董賊。若是算上主公你和韓大人,一共是十三路人馬,兵員更是不下十萬。”
“這董賊倒行逆施,引得人神共怒,天下有誌之士何其多也,何愁不能平定此獠!”聽到田豐說天下有如此多的刺史、太守回應討董之舉,袁紹不由亦是熱血沸騰,朗聲說道。
不過,田豐卻依舊是一臉淡定從容的模樣,睿智的雙眸中閃過一抹異se,緩緩開口道:“主公以為光憑人多便能成功麽?”
“唔...元皓你的意思是?”袁紹皺眉道。
“人心齊,才能泰山移,但若是人心不齊,那便萬事不成。不瞞主公,我隻怕這十三路諸侯中真心討董的並不多,大部分不過是為了博取名望而已,屆時會盟之後,這些人各自心懷鬼胎,隻怕討董不成,反而讓天下愈發糜爛、漢室威嚴不存。”田豐搖頭說道。
“既是如此,依元皓之見,我又當如何?”袁紹問道。
“以主公的家世、才智、威望以及如今的實力,非其他諸侯可以相比,因此此次酸棗會盟,這盟主之位主公應當仁不讓!”田豐篤定的說道,“如此一來,無論此次討董成與不成,對於主公你,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好,便依元皓所言,我倒要看看這誰人敢與我來爭這盟主之位。”袁紹大笑一聲,豪邁的說道。
兩人又商議了許久,將會盟之事準備的差不多了,田豐卻是詭異的一笑,望著袁紹輕聲說道:“主公以為這冀州之地如何?”
“冀州地大物博,人力和物力皆是冠絕天下。”袁紹緩聲說道,“元皓此言是何意?”
田豐笑而不答,接著追問道:“那比之渤海呢?”
“渤海地寡人少...”袁紹才說了一句,忽然閉口望向田豐,眼底閃過一抹亮se。
“正如主公所言,這冀州之地物產冠絕天下,然而如今的冀州刺史卻是一個胸無大誌、平庸無能之人。天下大亂在即,若是主公你能以此處為根基,那麽ri後何愁不能...”
袁紹與田豐相視一笑,臉上皆是一切盡在掌握的神s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