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都,魏王宮。


    曹操的頭疾似乎好轉了不少,這幾日裏一連處理了積壓許久的公文也沒見再犯,曹操鬱結許久的心情頓時為之一鬆,不過卻是絕口不提華佗之功。


    不過頭疼雖然好了,但樊城一戰的結果,卻讓曹操愈發心煩意亂。


    “今日征招諸位來此處,原因你們都應該知道了吧,樊城我軍一敗,逆賊聲勢更加浩大,如今兵鋒直抵襄陽。”曹操目光掃過座下的諸人,緩緩道,“你們有何意見都說說吧。”


    “殿下,賊軍勢大,已經逼近襄陽,若是襄陽有失,那麼賊軍度過黃河便可直取許都,屆時中原震動,陛下近賊,乃是臣子的失職,因而屬下建議不若勸陛下遷都以避賊軍鋒芒。”曹操話音一落,便有一人起身說道。


    曹操定睛望去,出言的乃是大司農郎中令王修,他沉吟片刻,追問道:“若是遷都,又往何處去呢?”


    “長安乃前漢國都,是我大漢朝興國安邦之處,當今陛下也曾遷都長安,因此必不會有何抵觸。”王修開口答道。


    曹操眉梢微微一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是他對他人所言頗為意動的表示,沉默了許久的荀彧終究忍不住,出言道:“遷都之策萬萬不可!”


    “文若為何有此一說?”見荀彧出言,曹操當即將目光轉向他,開口問道。


    “遷都萬萬不可,國都乃是國家政權之象徵,社稷宗廟所在,如何能輕易放棄。”荀彧朗聲道,“何況許都初立未久,此時便如此輕易的放棄,教天下人如何看,請主公思之、慎之!”


    聽荀彧依舊是稱呼自己為主公,曹操眼中不自覺的閃過一抹不滿之色,隻聽王修辯道:“遷都並不意味著便要放棄許都,隻是賊軍此時的確聲勢浩大,黃河以南有不少勢利之徒對其回應如雲,一旦讓賊軍踏上中原之地,誰又敢保證陛下的安全?”


    “叔治此言差矣!”荀彧正色道,“我大漢朝帶甲之士不下百萬,人人皆有為陛下效死之心,如何不能保證陛下的安全!”


    “何況,主公莫要忘了...”荀彧站起身來朝曹操拱手道,“那董賊的前車之鑒!”


    聽到這裏,曹操眼中頓時閃過一抹怒意,前日荀彧將他喻為韓信,今日又將他比作董卓,或許這隻是荀彧的無心之失,可是落在曹操耳裏,便似乎成了一種諷刺。


    司馬懿敏銳的捕捉到曹操目中的變化,麵色不變,亦是緩緩站起身來。


    “仲達有話要說?”曹操看見司馬懿站起了身,當即開口道。


    “殿下,屬下以為確如文若軍師所言,遷都之策不可取。”司馬懿徐徐說道。


    “為何不可取?”曹操皺眉道。


    “遷都之事紛繁複雜,千頭百緒,絕無想像中那麼簡單,何況...”司馬懿頓了頓,接著道,“何況如今賊軍危機四伏,絕無可能會踏過黃河一步的。”


    “哦,仲達此話怎講?”聞言,曹操眉頭微微一鬆,趕緊追問道。


    “此時賊軍雖然看似鋒芒畢露、無人可敵,然而所謂勝極則衰,賊軍背後隱憂有三。”司馬懿緩聲道。


    “有哪三點隱憂?”曹操說道。


    “其一,戰線過長。從江陵到襄陽路途遙遠,且如今劉備為與東吳講和,與其平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屬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備。關羽不過隻佔據半個荊州,僅以半州之力欲伐天下,無異於癡心妄想。”司馬懿開口道。


    曹操點了點頭:“仲達你繼續。”


    “其二,兵力不足。關羽不過區區數萬人,而我帶甲之士數十百與他,於禁之敗不過是因其大意而為關羽所乘,此時殿下隻消再派一上將軍將兵南下,必定將賊軍阻在襄陽城下。”司馬懿繼續說道。


    “是啊,於禁之敗究其原因還是在其自身,隻是其人從我隨軍數十年,為何麵臨險境之時,竟還不如一龐德呢?”提起於禁,曹操不免又是一陣希噓,“那仲達你說,派誰人再去為好?”


    “舉賢不避親。”司馬懿瞥了眼另一頭端坐的司馬英,開口道,“屬下舉薦司馬英為將,領兵前往襄陽。”


    曹操亦是望瞭望司馬英,沉吟片刻,點頭道:“關羽武勇天下皆知,我軍之中或許隻有司馬英能與之一戰,那便如此吧,至於其餘的出兵細節,等你將賊軍的三大隱憂說完後再說吧。”


    “諾。”司馬懿拱手接著道,“這其三亦是賊軍麵臨的最大危急,那便是後方不穩,隨時可能有傾覆之危!”


    聽到這裏,屋內的眾人皆是心中一凜,屏氣凝神靜待其下文。


    “之所以屬下敢如此斷言,首先便是樊城未失,樊城乃是襄陽門戶,而如今雖然賊軍已兵臨襄陽,但樊城仍在我軍手中,那麼關羽便不得不分兵駐防,以備曹仁將軍突襲而斷其後路,如此一來本就兵力寡微的賊軍更顯不足;其次,賊軍的最大隱憂便是在江東。”


    “在江東?”聞言,曹操微微一愣,旋即開口道,“仲達莫不是以為那孫權會攻伐劉備?”


    “正是!”司馬懿篤定的點頭道。


    “仲達隻怕是在癡人說夢吧。”那王修卻是笑道,“孫權與劉備訂有盟約,兩家向來共進共退、休戚與共,與我為敵,遠有赤壁之戰時,孫劉兩家聯手抗衡魏王殿下大軍;漢中之戰時,那孫權亦是與劉備遙相呼應,進攻淮南,這亦是近在眼前之事。這兩家可算得上是鐵盟,那孫權如何會去攻伐劉備?”


    司馬懿搖了搖頭,說道,“為何王大人對偌大的半個荊州視而不見?剛才我已經說過了,劉備為與東吳講和,與其平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屬權;南郡、零陵、武陵屬備。當初荊州不過是劉備向孫權相借而來的,如今劉備已得益州卻不肯歸還荊州,那孫權會如何作想?”


    “那仲達以為如何才能讓孫權出兵呢?”曹操自然也已從司馬懿的話語中聽出了幾分門道,當即開口問道。


    “孫劉兩家看似和睦,但孫權豈是善與之輩,為了荊州,兩家必然有一戰。殿下隻需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往江東遊說,那孫權定會應允。”


    “派何人出使江東為好?”曹操問道。


    “屬下不才,願為殿下出使江東。”未想,司馬懿卻是主動請纓。


    “好!孤便如仲達你所願,許你出使江東。”曹操點點頭,瞥了還站在堂內的荀彧一眼,卻是站起身來,朝諸臣朗聲道,“今日所議之事便如仲達所言辦,散了吧。”


    說罷,轉身走入後堂,眾人見曹操離開,亦是紛紛起身離去,唯有荀彧久久的站在那裏,一動也不動......


    “父親,你為何要舉薦孩兒掛帥前往襄陽?”返回自家宅院的路上,司馬英忍不住在馬車內出言對司馬懿問道。


    “怎麼,你不願意?”司馬懿不疾不徐的反問道。


    “這倒不是,隻是...”司馬英一時語塞,他並非不願出征,隻是一想到即將麵對的是關雲長,心中便是不免有些許複雜的滋味。故人相見,卻是在戰場上,如何不教人感慨萬千。


    “我知你與那關羽有舊,但沙場之上決不能心慈手軟,存婦人之仁。”司馬懿正色道,“此話我已與你說過很多遍了,何況殿下如今還未徹底對我父子二人消除懷疑,因此你更加要奮勇殺敵。”


    “什麼?殿下在懷疑我和父親?”聞言,司馬英不禁麵色一變。


    “哼哼,他何嚐真心信任過別人?”司馬懿冷笑兩聲,開口道,“當初漢中之戰,他讓我與荀文若留守許都輔政曹丕便已開始對我有了戒心。而後從漢中撤退之時,荀文若還命人監視我父子二人,這還不明顯麼?”


    “可那不是文若軍師自行決定的麼...”司馬英皺眉道。


    “自行決定?”司馬懿瞥了司馬英一眼,緩緩道,“若不是曹操默許,他如何敢派人監視領兵大將。不過此番因為晉封魏王之事,荀彧也為其所猜疑。”


    司馬英想起剛才荀彧在殿內的模樣,忍不住心中浮起一絲不詳之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臥龍戰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霜明雪and羅冠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霜明雪and羅冠中並收藏臥龍戰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