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他娘的是什麽鬼地方啊?”朱振華背著行李已經在大雪覆蓋的白茫茫的樹林裏麵轉了一天了。他原本是一名國際抗暴組織雇傭軍的特種兵,在一次推翻一個殘暴政權的戰鬥中,因為屢立戰功,受到組織領導人的嘉獎,特批了他一個月的假,允許他回家探親。本來是要滿懷喜悅的回家與家人團聚,可是當他在火車上一覺醒來後——準確的說是凍醒之後,他發現自己竟然躺在了一片積雪覆蓋的茫茫樹林之中。
天色漸漸的黑了下來,四周不見一點光亮,天空又飄飄灑灑的下起了雪來。“這是他娘的什麽天氣啊,我上火車的時候明明是六月天,烈日當頭,能曬下人的一層皮來,怎麽這裏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這不會是在做夢吧?不好,過去常聽老人說,如果夢見下雪,那主家中有喪事,哎呀,我還是趕緊醒來的好。”
“啪”想到這裏,朱振華輕輕的扇了自己一耳光,可是眼前卻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沒做夢啊?我這到底是在那裏啊?”
凍得瑟瑟發抖的朱振華搓了搓手,往手上和哈了口熱氣,從行李中取出一件軍棉衣套在身上。
他的父親是做魚貨生意的,每天晚上騎著輛摩托車去進貨。夏天騎著摩托車倒還涼快,可是一到冬天,那味兒可就不好受了。這領軍棉衣他便是要帶回家去送給父親冬天進貨的時候穿的。
忽然,朱振華隱約看見前麵有火光:有火光的地方就應該有人,我去前麵問問,看我這到底是到那裏來了。
再往前走,聽見了許多的呻吟聲、抱怨聲與歎息聲。當朱振華再往前時,展現在他麵前的是一幕悲慘的景象:一二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個個麵黃肌瘦,都緊緊的擠在一起。他們的麵前生著幾堆火。有的三塊石頭架著煮白薯刺菜,有的燒幹苞米棒子,女人們小聲的呼著老天爺,哀哀哭泣。孩子們伏在母親懷裏,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聲聲撕裂著大人們的心。人群旁邊一領草席直挺挺裹著一具屍體,隻兩隻腳露在外頭。
朱振華看到了這一幕,驚訝的嘴都合不攏:“我......我這是在那裏啊?伊拉克?阿富汗?還是約旦河西岸?不對,看他的服裝發式,應該是清朝人啊?咦,這裏是不是在拍電影?”想到這裏,朱振華的心情輕鬆了許多,笑著走過去,看著一個老頭兒問道:“大爺,你們這是在拍什麽片子啊?你們做群眾演員也挺辛苦的,一天能賺多少錢啊?”
那老頭兒眼皮微微一掀,瞄了瞄朱振華,又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你是從東洋那旮旯來的吧?”
“東洋?東洋好像指的是小日本吧。”朱振華正要解釋自己不是日本人,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的時候,忽然想起來,貌似現代人稱呼日本人很少用“東洋”這個詞了,隻在一些古裝電視劇裏麵聽到過“東洋”這個詞,難道自己......朱振華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於是問道:“大爺,您能告訴我,這是什麽地方嗎?”
“哎——什麽地方都一樣,俺們這些窮人一旦遭了災,無論到那裏也隻有死路一條......”那老頭兒一麵說著,一麵搖頭,一副無可奈何。
朱振華是個軍人,講究的是幹淨利落,這老頭兒答非所問,真是要急死他了:“大爺,我是問您這是什麽地方。”
“這裏叫夾皮子溝,從這裏南走三十裏路就到了通化縣城了,往西走可以到海龍那旮旯。”
“通化?通化是哪裏?我明明是在去武漢的路上,怎麽莫名其妙的到了通化了?”朱振華他看了看周圍,沒看見拍電影的器材,心裏越發奇怪,又問那老頭兒道:“大爺,現在是公元多少年啊?”
“公元?公元是啥年號啊?現在的年號是光緒,大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那裏是什麽公元年號。”
“啊!大清朝!?不會吧?我......我不會是穿越了吧!”朱振華又盯著看了那老大爺一會兒,見他臉上沒有化過妝的痕跡或者是開玩笑的樣子。
“老毛子來了!老毛子來了!快蹽(跑)啊——”當朱振華還在為自己莫名其妙的遭遇揣揣不安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槍響
霎時間,朱振華麵前的一二百多難民猶如受驚了的羊群,一派哭聲,攜兒拖女,覓母尋爺,亂糟糟的一片,分頭逃難。
“老毛子!?”朱振華雖然是二十一世紀的軍人,但是見到麵前人們四處逃難的樣子,軍人的職責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可惜手上沒有槍,他正在尋找武器的時候,忽然摸到棉衣口袋裏麵有東西,取出來一看,原來隻是一把軍用匕首。
“哎——”朱振華失望的歎了口氣:“原來隻是一把匕首,如果是手槍該多好啊!”
這時,借著火光,朱振華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頭戴獨特的西伯利亞papaha式羊皮長絨帽,身穿著厚實的深灰色呢子軍大衣士兵騎著高頭大馬,端著槍,正在向難民射擊。
一個難民在槍響以後,背上血花迸起,然後一頭栽倒下去。
“這......這不是真的吧!”
當又有幾個難民被那些騎兵射殺以後,朱振華確定眼前的這一幕是真的,不是在拍戲。
他穩定住了心神,閃身到一顆樹的後麵,當那騎兵到了離他不遠的地方的時候,躲在樹後麵的朱振華猛得一下將手中的匕首投擲了出去,正中那騎馬黃毛白皮士兵的咽喉,那士兵“啊”的慘叫一聲,仰麵“嘭”的一聲墜下馬去。
朱振華一個箭步衝到屍體旁,這才看清楚這士兵是個外國人。
那外國士兵還沒有死透,嘴中發出微弱的“呃呃”聲,手腳不停的抽搐。此時朱振華已經顧不得許這多,奪過屍體手中的步槍——一支帶刺刀的步槍。
很慶幸,朱振華認識這支步槍,這是一支m1891納甘特龍騎兵步槍,照門後方的槍管上有俄羅斯帝國的雙頭鷹徽記——作為一個骨灰級的軍事曆史發燒友,朱振華當然認識這個徽記,也知道這個徽記意味著什麽——顯然,被殺的這個士兵是個俄羅斯帝國的士兵。雖說這支老式的步槍在朱振華的眼中早就應該進曆史博物館了,但好在這槍的特點就是使用簡單,性能穩定,最關鍵的是朱振華會使用它。
朱振華先從屍體上搜出了子彈,然後又猛得一下從那俄軍的屍體的喉嚨上將匕首拔出,當匕首從喉嚨上拔起的同時,一股鮮血噴到了他的臉上,血還是熱的。
或許軍人有著嗜血的本能。朱振華伸出舌頭,在嘴角舔了舔,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一絲冷笑。
“啊——”
“救......命......”
“嗚......嗚......老毛子老爺放了我吧,放了......啊——”
難民的慘叫聲使得朱振華心中更充滿了殺人的欲望,並且給了他一個殺人的正當理由:我殺的是比土匪還壞的老毛子兵,我是在救人!救這些難民!
此時的朱振華已經變成了一隻野狼,一隻充斥著喝血吃**望的野狼。
當下,朱振華不再猶豫,將一顆子彈摁進槍膛,瞄準,扣動扳機,一氣嗬成!“把扣——”一聲猶如水珠濺落的脆響後,一個俄軍士兵應聲落馬......
正是因為這款步槍的槍聲猶如水珠濺落,故而這款步槍又名“水連珠”。
當那俄軍士兵落馬的瞬間,朱振華的槍已經瞄準了第二個目標,同時食指扣動,“把扣——”又一滴水珠濺落了......
天色漸漸的黑了下來,四周不見一點光亮,天空又飄飄灑灑的下起了雪來。“這是他娘的什麽天氣啊,我上火車的時候明明是六月天,烈日當頭,能曬下人的一層皮來,怎麽這裏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我這不會是在做夢吧?不好,過去常聽老人說,如果夢見下雪,那主家中有喪事,哎呀,我還是趕緊醒來的好。”
“啪”想到這裏,朱振華輕輕的扇了自己一耳光,可是眼前卻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沒做夢啊?我這到底是在那裏啊?”
凍得瑟瑟發抖的朱振華搓了搓手,往手上和哈了口熱氣,從行李中取出一件軍棉衣套在身上。
他的父親是做魚貨生意的,每天晚上騎著輛摩托車去進貨。夏天騎著摩托車倒還涼快,可是一到冬天,那味兒可就不好受了。這領軍棉衣他便是要帶回家去送給父親冬天進貨的時候穿的。
忽然,朱振華隱約看見前麵有火光:有火光的地方就應該有人,我去前麵問問,看我這到底是到那裏來了。
再往前走,聽見了許多的呻吟聲、抱怨聲與歎息聲。當朱振華再往前時,展現在他麵前的是一幕悲慘的景象:一二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個個麵黃肌瘦,都緊緊的擠在一起。他們的麵前生著幾堆火。有的三塊石頭架著煮白薯刺菜,有的燒幹苞米棒子,女人們小聲的呼著老天爺,哀哀哭泣。孩子們伏在母親懷裏,縮做一團,哭著喊冷叫餓,聲聲撕裂著大人們的心。人群旁邊一領草席直挺挺裹著一具屍體,隻兩隻腳露在外頭。
朱振華看到了這一幕,驚訝的嘴都合不攏:“我......我這是在那裏啊?伊拉克?阿富汗?還是約旦河西岸?不對,看他的服裝發式,應該是清朝人啊?咦,這裏是不是在拍電影?”想到這裏,朱振華的心情輕鬆了許多,笑著走過去,看著一個老頭兒問道:“大爺,你們這是在拍什麽片子啊?你們做群眾演員也挺辛苦的,一天能賺多少錢啊?”
那老頭兒眼皮微微一掀,瞄了瞄朱振華,又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你是從東洋那旮旯來的吧?”
“東洋?東洋好像指的是小日本吧。”朱振華正要解釋自己不是日本人,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的時候,忽然想起來,貌似現代人稱呼日本人很少用“東洋”這個詞了,隻在一些古裝電視劇裏麵聽到過“東洋”這個詞,難道自己......朱振華不相信自己的判斷,於是問道:“大爺,您能告訴我,這是什麽地方嗎?”
“哎——什麽地方都一樣,俺們這些窮人一旦遭了災,無論到那裏也隻有死路一條......”那老頭兒一麵說著,一麵搖頭,一副無可奈何。
朱振華是個軍人,講究的是幹淨利落,這老頭兒答非所問,真是要急死他了:“大爺,我是問您這是什麽地方。”
“這裏叫夾皮子溝,從這裏南走三十裏路就到了通化縣城了,往西走可以到海龍那旮旯。”
“通化?通化是哪裏?我明明是在去武漢的路上,怎麽莫名其妙的到了通化了?”朱振華他看了看周圍,沒看見拍電影的器材,心裏越發奇怪,又問那老頭兒道:“大爺,現在是公元多少年啊?”
“公元?公元是啥年號啊?現在的年號是光緒,大清朝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那裏是什麽公元年號。”
“啊!大清朝!?不會吧?我......我不會是穿越了吧!”朱振華又盯著看了那老大爺一會兒,見他臉上沒有化過妝的痕跡或者是開玩笑的樣子。
“老毛子來了!老毛子來了!快蹽(跑)啊——”當朱振華還在為自己莫名其妙的遭遇揣揣不安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槍響
霎時間,朱振華麵前的一二百多難民猶如受驚了的羊群,一派哭聲,攜兒拖女,覓母尋爺,亂糟糟的一片,分頭逃難。
“老毛子!?”朱振華雖然是二十一世紀的軍人,但是見到麵前人們四處逃難的樣子,軍人的職責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可惜手上沒有槍,他正在尋找武器的時候,忽然摸到棉衣口袋裏麵有東西,取出來一看,原來隻是一把軍用匕首。
“哎——”朱振華失望的歎了口氣:“原來隻是一把匕首,如果是手槍該多好啊!”
這時,借著火光,朱振華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頭戴獨特的西伯利亞papaha式羊皮長絨帽,身穿著厚實的深灰色呢子軍大衣士兵騎著高頭大馬,端著槍,正在向難民射擊。
一個難民在槍響以後,背上血花迸起,然後一頭栽倒下去。
“這......這不是真的吧!”
當又有幾個難民被那些騎兵射殺以後,朱振華確定眼前的這一幕是真的,不是在拍戲。
他穩定住了心神,閃身到一顆樹的後麵,當那騎兵到了離他不遠的地方的時候,躲在樹後麵的朱振華猛得一下將手中的匕首投擲了出去,正中那騎馬黃毛白皮士兵的咽喉,那士兵“啊”的慘叫一聲,仰麵“嘭”的一聲墜下馬去。
朱振華一個箭步衝到屍體旁,這才看清楚這士兵是個外國人。
那外國士兵還沒有死透,嘴中發出微弱的“呃呃”聲,手腳不停的抽搐。此時朱振華已經顧不得許這多,奪過屍體手中的步槍——一支帶刺刀的步槍。
很慶幸,朱振華認識這支步槍,這是一支m1891納甘特龍騎兵步槍,照門後方的槍管上有俄羅斯帝國的雙頭鷹徽記——作為一個骨灰級的軍事曆史發燒友,朱振華當然認識這個徽記,也知道這個徽記意味著什麽——顯然,被殺的這個士兵是個俄羅斯帝國的士兵。雖說這支老式的步槍在朱振華的眼中早就應該進曆史博物館了,但好在這槍的特點就是使用簡單,性能穩定,最關鍵的是朱振華會使用它。
朱振華先從屍體上搜出了子彈,然後又猛得一下從那俄軍的屍體的喉嚨上將匕首拔出,當匕首從喉嚨上拔起的同時,一股鮮血噴到了他的臉上,血還是熱的。
或許軍人有著嗜血的本能。朱振華伸出舌頭,在嘴角舔了舔,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一絲冷笑。
“啊——”
“救......命......”
“嗚......嗚......老毛子老爺放了我吧,放了......啊——”
難民的慘叫聲使得朱振華心中更充滿了殺人的欲望,並且給了他一個殺人的正當理由:我殺的是比土匪還壞的老毛子兵,我是在救人!救這些難民!
此時的朱振華已經變成了一隻野狼,一隻充斥著喝血吃**望的野狼。
當下,朱振華不再猶豫,將一顆子彈摁進槍膛,瞄準,扣動扳機,一氣嗬成!“把扣——”一聲猶如水珠濺落的脆響後,一個俄軍士兵應聲落馬......
正是因為這款步槍的槍聲猶如水珠濺落,故而這款步槍又名“水連珠”。
當那俄軍士兵落馬的瞬間,朱振華的槍已經瞄準了第二個目標,同時食指扣動,“把扣——”又一滴水珠濺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