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華在劉永和款待的名義下被“請”到縣衙後麵的一間房間裏麵。房間裏麵有床有被,有吃有喝,有桌有椅,但是房間的門卻被一把大鎖牢牢的從外麵鎖著。朱振華自己心裏也明鏡一般——自己被軟禁了。
逃?這個主意隻是在朱振華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但隨即被他自己否定,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別人的地盤上想全身而退,可能嗎?
再者,就算逃了,自己又能去哪裏呢?剛才聽他們兄妹三人說話中仿佛知道,如今俄國鬼子要來攻打通化城了,就算逃出了城去,能躲得過這場戰爭嗎?此時此刻,朱振華十分後悔救了劉翠和那個死妮子,不救她雖說自己不知道該去哪裏安身,但是總比被關在這裏等死要好得多吧。
正當朱振華心中又悔又怕的時候,忽然聽見“哢”的一聲開鎖聲,接著房門開了,朱振華應聲望去,隻見房門前站著一個秀發披肩,發間的眸波明媚的如同天上璀璨的星辰的妙齡少女,不是劉翠和又是誰!
劉翠和走進房間來,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飯菜根本就沒有動,嬌柔的問道:“怎麽,飯菜不合大哥口味嗎?”
朱振華心想,我堂堂一名解放軍特種兵戰士,就算是真要我死,我也不能在你們這些古人麵前跌份啊,於是問道:“妹子,難道你們東北人感謝別人的救命之恩,都是將救命恩人鎖起來吃飯嗎?”
劉翠和聽了朱振華這話,知道他心中不悅,微微一笑,無奈的道:“朱大哥,你別怪我大哥這樣對你,如今這世道,我們忠義軍現在的處境,我大哥他不得不防一手啊。”
朱振華相信劉翠和說的是真話,他話鋒一轉,問道:“那你現在來這裏做什麽?你大哥派你來送我上刑場?”
“朱大哥,你誤會了,我大哥請你去議事。”
“議事?請我議什麽事?”
“朱大哥別多問了,去了自然就知道了。”
*******************************************************************
忠義軍雖然已經稱之為“軍”,但他們的內部組織結構卻依舊是東北胡子的那一套。
頭領叫“大當家的”,如有副頭領則是“二當家的”,下麵分為“裏四梁”、“外四梁”。“裏四梁”,一是“炮頭”,即帶隊打仗、衝鋒陷陣的人,要身手好,槍法好,生死不懼;二是“糧台”,管理胡子吃喝得頭目;三是“水香”,掌管紀律和站崗放哨的;四是“翻垛的”,即軍師,有文化,會掐算,胡子行動行動都由他推算黃道吉日,奔哪個方向吉利。“外四梁”,一是“秧子房”,胡子的主要活動方式和進財之道就是綁票,因而秧子房掌櫃的權力非常大。忠義軍的“秧子房”主要是綁架朝廷的官員和外國人,以俄國人、日本人和為日本人做事的朝鮮人;二是“花舌子”,即能言善辯、在票主和胡子之間往來周旋的人,當然是為後者盡力了;三是“探千的”,搶劫前負責偵查、打探消息的人;四是“字匠”,幫到票後,給票主寫信,陳說厲害,讓其拿錢贖人,由花舌子送去。
當劉翠和剛領著朱振華到了劉永和的議事廳——過去縣衙大堂如今成了忠義軍的議事大廳——的門前,隻聽見議事廳內有人嚷道:“大當家的,如今俄國老毛子大兵壓境,咱們得早想對策啊,不然一旦老毛子兵臨城下了,那可就晚了。”
又聽另一個人道:“大當家的,馬糧台說得有理啊,前番咱們兄弟能夠打進通化,那是因為老毛子在通化隻有三百毛子兵,可是這次不一樣了,老毛子要來一萬多人,就算咱們聯合了王和達與楊玉麟,恐怕和老毛子比起來也不是個啊!老毛子的火器兄弟我是見過一次,那大炮一響,管你是多厚的城牆,人家隻一炮就給你幹塌咯,還有那噴統(機槍),突突起來,不停的噴著火舌子,那人就像收割的莊稼,都是成片成片的倒,就算咱們這通化的城牆比別處的城牆厚實,那又能經得住老毛子幾炮?如今咱們就這麽點弟兄,就這麽點兵馬,經得起老毛子的噴統突突幾回?打,怕是打不過,打不過啊!”那人一麵說著一麵連連搖頭。
那人正說著,劉翠和已經和朱振華進了議事廳,劉翠和對方才那說話的漢子道:“李炮頭,你啥時候變的怕死了?你把老毛子的火器吹得這麽的邪乎,如今你咋的盡說些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啊?”
朱振華見方才誇讚俄國人火槍火炮厲害的漢子約莫三十五六歲,一臉的橫肉,一臉的凶相。此人正是忠義軍的炮頭李聚奎。
李聚奎見劉翠和突然帶著一個漢子進了議事廳,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劉永和右手邊的一個五十出頭的,儒士裝扮的老先生。那老先生正是劉永和花了重金請來的翻跺的先生,名叫張文表。
張文表對李聚奎使了個眼色,李聚奎對劉翠和道:“三當家的,咱李炮頭啥時候怕過死啊?可是不怕死不能說咱們就得去送死啊?過去咱們和官軍打仗的時候,隻要有個閃失,兄弟不都是像趕鴨子似的被官軍趕得沒處蹽,如今這官軍被老毛子都趕到關內去了,就憑咱們這幾個鳥人,幾杆破槍,那能和老毛子做個對頭?——張先生,您老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劉翠和正要再反駁李聚奎的話,忽然隻聽劉秉和突然問道:“那照李炮頭的話說,那咱忠義軍就此服軟認熊了?”
“該服軟的時候咱就得服軟,該認熊的時候咱就得認熊。”李聚奎長歎了一口氣道:“這不也是沒法子的事嘛!”
劉秉和的臉原本就黑,現在更是黑的怕人:“那依李炮頭的意思,那咱們下一步該咋辦才好呢?”
李聚奎又看了一眼張文表,又看了看再坐的眾人,清了清嗓子,道:“依俺的意思啊,俺有個舊年的弟兄,如今在老毛子的隊伍裏做傳譯,要不俺去趟吉林,看看能不能找著他,找著了,讓他再老毛子那裏疏通疏通,讓咱們大當家的也能在老毛子的隊伍裏謀個一官半職,到時候弟兄們都跟著大當家的吃香的喝辣的,那不比窩在這小小的通化城裏麵,每日裏提心吊膽來的快活?”
李聚奎這話一出,全場頓時鴉雀無聲,氣氛陡然緊繃。
一直默不作聲的劉永和看著李聚奎,不急不緩的道:“聚奎兄弟的意思是說讓咱們忠義軍向老毛子投降?”
李聚奎一聽大當家的說話,忙陪著笑臉道:“不是投降,是招安。”
“哦,不是投降,是招安——”劉永和一邊一遍又一遍的複述著招安兩個字,一邊微微頷首。
逃?這個主意隻是在朱振華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但隨即被他自己否定,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別人的地盤上想全身而退,可能嗎?
再者,就算逃了,自己又能去哪裏呢?剛才聽他們兄妹三人說話中仿佛知道,如今俄國鬼子要來攻打通化城了,就算逃出了城去,能躲得過這場戰爭嗎?此時此刻,朱振華十分後悔救了劉翠和那個死妮子,不救她雖說自己不知道該去哪裏安身,但是總比被關在這裏等死要好得多吧。
正當朱振華心中又悔又怕的時候,忽然聽見“哢”的一聲開鎖聲,接著房門開了,朱振華應聲望去,隻見房門前站著一個秀發披肩,發間的眸波明媚的如同天上璀璨的星辰的妙齡少女,不是劉翠和又是誰!
劉翠和走進房間來,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飯菜根本就沒有動,嬌柔的問道:“怎麽,飯菜不合大哥口味嗎?”
朱振華心想,我堂堂一名解放軍特種兵戰士,就算是真要我死,我也不能在你們這些古人麵前跌份啊,於是問道:“妹子,難道你們東北人感謝別人的救命之恩,都是將救命恩人鎖起來吃飯嗎?”
劉翠和聽了朱振華這話,知道他心中不悅,微微一笑,無奈的道:“朱大哥,你別怪我大哥這樣對你,如今這世道,我們忠義軍現在的處境,我大哥他不得不防一手啊。”
朱振華相信劉翠和說的是真話,他話鋒一轉,問道:“那你現在來這裏做什麽?你大哥派你來送我上刑場?”
“朱大哥,你誤會了,我大哥請你去議事。”
“議事?請我議什麽事?”
“朱大哥別多問了,去了自然就知道了。”
*******************************************************************
忠義軍雖然已經稱之為“軍”,但他們的內部組織結構卻依舊是東北胡子的那一套。
頭領叫“大當家的”,如有副頭領則是“二當家的”,下麵分為“裏四梁”、“外四梁”。“裏四梁”,一是“炮頭”,即帶隊打仗、衝鋒陷陣的人,要身手好,槍法好,生死不懼;二是“糧台”,管理胡子吃喝得頭目;三是“水香”,掌管紀律和站崗放哨的;四是“翻垛的”,即軍師,有文化,會掐算,胡子行動行動都由他推算黃道吉日,奔哪個方向吉利。“外四梁”,一是“秧子房”,胡子的主要活動方式和進財之道就是綁票,因而秧子房掌櫃的權力非常大。忠義軍的“秧子房”主要是綁架朝廷的官員和外國人,以俄國人、日本人和為日本人做事的朝鮮人;二是“花舌子”,即能言善辯、在票主和胡子之間往來周旋的人,當然是為後者盡力了;三是“探千的”,搶劫前負責偵查、打探消息的人;四是“字匠”,幫到票後,給票主寫信,陳說厲害,讓其拿錢贖人,由花舌子送去。
當劉翠和剛領著朱振華到了劉永和的議事廳——過去縣衙大堂如今成了忠義軍的議事大廳——的門前,隻聽見議事廳內有人嚷道:“大當家的,如今俄國老毛子大兵壓境,咱們得早想對策啊,不然一旦老毛子兵臨城下了,那可就晚了。”
又聽另一個人道:“大當家的,馬糧台說得有理啊,前番咱們兄弟能夠打進通化,那是因為老毛子在通化隻有三百毛子兵,可是這次不一樣了,老毛子要來一萬多人,就算咱們聯合了王和達與楊玉麟,恐怕和老毛子比起來也不是個啊!老毛子的火器兄弟我是見過一次,那大炮一響,管你是多厚的城牆,人家隻一炮就給你幹塌咯,還有那噴統(機槍),突突起來,不停的噴著火舌子,那人就像收割的莊稼,都是成片成片的倒,就算咱們這通化的城牆比別處的城牆厚實,那又能經得住老毛子幾炮?如今咱們就這麽點弟兄,就這麽點兵馬,經得起老毛子的噴統突突幾回?打,怕是打不過,打不過啊!”那人一麵說著一麵連連搖頭。
那人正說著,劉翠和已經和朱振華進了議事廳,劉翠和對方才那說話的漢子道:“李炮頭,你啥時候變的怕死了?你把老毛子的火器吹得這麽的邪乎,如今你咋的盡說些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啊?”
朱振華見方才誇讚俄國人火槍火炮厲害的漢子約莫三十五六歲,一臉的橫肉,一臉的凶相。此人正是忠義軍的炮頭李聚奎。
李聚奎見劉翠和突然帶著一個漢子進了議事廳,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坐在劉永和右手邊的一個五十出頭的,儒士裝扮的老先生。那老先生正是劉永和花了重金請來的翻跺的先生,名叫張文表。
張文表對李聚奎使了個眼色,李聚奎對劉翠和道:“三當家的,咱李炮頭啥時候怕過死啊?可是不怕死不能說咱們就得去送死啊?過去咱們和官軍打仗的時候,隻要有個閃失,兄弟不都是像趕鴨子似的被官軍趕得沒處蹽,如今這官軍被老毛子都趕到關內去了,就憑咱們這幾個鳥人,幾杆破槍,那能和老毛子做個對頭?——張先生,您老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劉翠和正要再反駁李聚奎的話,忽然隻聽劉秉和突然問道:“那照李炮頭的話說,那咱忠義軍就此服軟認熊了?”
“該服軟的時候咱就得服軟,該認熊的時候咱就得認熊。”李聚奎長歎了一口氣道:“這不也是沒法子的事嘛!”
劉秉和的臉原本就黑,現在更是黑的怕人:“那依李炮頭的意思,那咱們下一步該咋辦才好呢?”
李聚奎又看了一眼張文表,又看了看再坐的眾人,清了清嗓子,道:“依俺的意思啊,俺有個舊年的弟兄,如今在老毛子的隊伍裏做傳譯,要不俺去趟吉林,看看能不能找著他,找著了,讓他再老毛子那裏疏通疏通,讓咱們大當家的也能在老毛子的隊伍裏謀個一官半職,到時候弟兄們都跟著大當家的吃香的喝辣的,那不比窩在這小小的通化城裏麵,每日裏提心吊膽來的快活?”
李聚奎這話一出,全場頓時鴉雀無聲,氣氛陡然緊繃。
一直默不作聲的劉永和看著李聚奎,不急不緩的道:“聚奎兄弟的意思是說讓咱們忠義軍向老毛子投降?”
李聚奎一聽大當家的說話,忙陪著笑臉道:“不是投降,是招安。”
“哦,不是投降,是招安——”劉永和一邊一遍又一遍的複述著招安兩個字,一邊微微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