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鴻鈞在造化那裏品茶論道,這邊的洪荒大地之上的格局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麒麟以及白虎族的動亂,直接的導致白虎族被全滅,從此在洪荒大地除名(他們不知道白虎一族剩餘的族人被造化帶走,不過事實上,白虎一族跟全滅已經沒有什麽區別了。)


    而麒麟一族也在此戰之中傷亡慘重,麒雲身受重傷,族內高手隻剩一半,從此退出了洪荒大地霸主職位的爭鬥中,投靠了鳳凰一族。


    而鳳凰一族的族長鳳天也是欣然接受了,畢竟自己等人都是在為鴻鈞做事,沒有必要做的那麽絕。


    而祖龍也接到了鴻鈞的命令,選擇了跟玄龜一族聯姻,龍族成了名符其實的洪荒第一大族。


    卻說這祖龍,也的確很悲哀,自己最喜愛的幾個兒子,不是死了,就是殘了,所以也娶了幾個老婆。


    像是海蛇一族的公主,嘯月天狼一族的族長等等,也生下了幾個龍子,不過他們卻傳承了龍族以及他們母親的優良血統,顯得不倫不類,不是純正的龍族。


    分別是生下了五位龍子——囚牛、睚眥、嘲諷、蒲牢、狻猊。五子雖然血脈很好,資質更是不差,但是卻因為血脈太過於好了,導致都不顯龍形,得不到祖龍喜愛,用帝江的話說,就是雜交的太成功了。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它不嗜殺不逞狠,專好音律。傳說,龍頭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萬物聲音,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這位富有音樂天賦的龍子,不僅出現在漢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著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


    睚眥是老二,傳說生得龍首豺身,平生性格剛烈、好鬥喜殺,是龍子的戰神。睚眥發怒時瞪起的凶惡眼神,也被古人用來描述“怒目而視”,《史記》司馬遷對“範雎報仇”一段的評價,便是“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於是,誕生了“睚眥必報”這個成語。睚眥好殺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劍刃身與手柄接合的吞口處,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因為帝王們都相信睚眥能克煞一切邪惡。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麵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嘲風便是第二位。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製度,隻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這10隻神獸,取意“十全十美”,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征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但是嘲風本身是災難的集合體。地震,海嘯,天炎都是嘲風的力量。傳說嘲風為盤古的心。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淵鑒類函?鱗介?龍》四引(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龍生九子,……嘲風好險,形殿角上。”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妄以借此趕走鯨。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如今,在全國大地,幾乎每一口古鍾上,都有蒲牢的身影。


    狻猊,又名金猊、靈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雖然相貌凶悍,但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狻猊也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如今,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還留著古人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排行第五,這座廟又名“五爺廟”。


    而這次與玄龜一族的聯姻,祖龍自然不是無能之輩,百年之後,便傳出了玄龜一族族長玄雨懷孕的消息,喜得貴子的祖龍可是很高興,但是萬年過後,誕下一子,祖龍的心徹底的碎了。


    卻見此子正是那龍之六子,霸下,這霸下生的也是奇特,與眾不同。


    隻見霸下,又名贔屭,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第一種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裏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麵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紮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第二種傳說,龍子們曾下凡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可當它們要回天庭複命時,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不想放它們走,便對霸下說:“你若能馱動太祖皇帝的功德碑,我便讓你回去。”霸下不知是計便答應下來,那知馱上後再也無力彈動--因為功德是無量的霸下從此被壓在功德碑之下。


    之後萬年,洪荒並無大事發生,可是帝江卻清楚地感覺到,有一種緊張的氣氛在蔓延,就像是第一大劫之時那樣,很讓人心煩,修煉都靜不下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與鴻鈞爭洪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妖之師鯤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妖之師鯤鵬並收藏重生之我與鴻鈞爭洪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