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間生出一塊高約三尺的島嶼,佛塔立於島嶼中心,形成了一個林中水,水中島,島中塔的格局,神秘非凡。塔是典型的藏式白塔,塔座、塔瓶和塔刹俱全,塔身沒有任何裝飾,自進入康區馬丙篤等人就見了無數佛塔,哪怕最偏遠的山區村頭也會立著一座精美的佛塔,繪有佛像蓮台等等,而這座塔四麵及棱角砌築規整,錯縫嚴密,外表粉白,除塔刹鎏金外,其他部分樸素無華。塔座側麵有處半人高的拱型門洞,門洞內十分幽黑,由於角度原因,馬丙篤沒有正對,隻看到門洞內探出一角紅色長袍,長袍下似是包著頭的喇嘛,從紅袍的輪廓看出,喇嘛麵龐十分瘦小,但有一雙碩大的眼睛,半隱身在門洞內,這應該就是黑頭所發現的人。


    望遠鏡進了水霧看不清楚,馬丙篤讓迷糊和黑頭瞄準監視,自己收起槍走到湖邊,雙手攏在嘴邊對著佛塔大喊了一聲:“有人嗎?”看看沒有反應又用剛學的藏話喊了:“古蘇德波?”那個披著紅袍的身影卻慢慢退進門洞,馬丙篤又喊了兩聲:“紮西德勒!”門洞內依然毫無反應。


    馬丙篤無奈轉身叫起迷糊和黑頭,說道:“裏麵可能是藏人喇嘛,聽不懂漢語,或者害怕我們,迷糊,你去叫兩個藏族隊員來,讓他們喊話。”迷糊領命而去,很快,兩個藏族隊員持槍跟來,按照馬丙篤的吩咐分別喊話,可是門洞中仍無動靜,整個林間湖也悄無聲息,場麵十分詭異。


    眼見下午時分,黑霧不久又要來襲,佛塔處地勢平坦較高利於安營,馬丙篤索性下令全隊開進湖邊,自己和白先生掩護,小道士、迷糊和黑頭強渡,其他隊員砍樹紮筏準備轉移上島。命令下達後眾人動作起來,小道士與迷糊黑頭脫衣負槍,三人拉開距離從不同方向同時下水,緩緩向島上遊去,馬丙篤拿了長槍和白先生伏地掩護,一麵觀察佛塔,一麵觀察正在遊泳的三個人。


    快接近小島時眾人以為強渡就要成功,小道士突然喊了聲:“小心!水底下有漩渦!”喊完後整個人就被水流帶動偏離方向,另外兩人發覺已晚,同被卷入旋渦中,這下都是拚命劃水意欲脫離。岸上眾人聽到動靜知道不妙,但一時苦無救援良策,馬丙篤大吼催促紮筏,握槍的手不住出汗,隻見水流把三個掙紮的人轉到島的另一端,眾人視線被高出的地勢所擋,失去了蹤影。


    馬丙篤大急就要解衣下水,被趙如琢和曲珍、葛鳳蘭拖住,伍泰西勸道:“至信,萬不可失了方寸,唯今之計隻有乘筏營救,你下水也是枉然啊!”


    馬丙篤剛才隻是情急之舉,其實心裏明白再有人下水也是白搭,後悔沒有偵察清楚就下令強渡,而且一折就是三人,痛失手足,恨意衝上心頭,揮拳照著身邊大樹狠狠擂去,樹隻輕搖一下,手卻皮開肉綻,鮮血立時淌了出來。


    曲珍驚呼雙手抱住馬丙篤的手腕,馬丙篤揮臂拋開曲珍的手,不料曲珍瘧疾未複,體弱無力,一下就倒在地上,旁邊葛鳳蘭趕快扶起曲珍。紮筏的隊員此時更是玩了命的砍樹,一個個虎口震裂,但想要在短時間紮好也是奢望。


    馬丙篤沮喪的離開人群,黯然站在水中,手背上的血墜進湖裏瞬間散開,心中翻江倒海,這三個人沒有死在戰場,居然死在了這小小的湖中,而死因全在自己,想著想著,絕望之意慢慢浮起,右手向腰間槍套摸去,但剛才擊樹傷及手指,摳了幾下竟打不開槍套。


    趙如琢發現馬丙篤情緒不對趕快撲了上來,嘴裏大喝:“三哥你要幹什麽?!”


    兩人正在扭打間,島上卻傳來了小道士的聲音:“我們沒事!都上島了!”


    趙如琢和馬丙篤互相鬆開,瞪大眼睛望著島上三人,這三人確實狼狽,渾身精濕不說,隻有小道士站著,迷糊和黑頭都趴在草地上吐水喘氣,但還是向岸邊揮了一下手表示自己沒事。


    在與小道士的大聲呼喊間,馬丙篤等人才明白了水中的漩渦是怎麽回事。原來,這湖水靠近島嶼之處,有一圈環形水流繞島旋轉,十分隱蔽,在岸邊根本無法發現,三人接觸到水流時都有一股向下的力量扯著,奮力劃水也無法掙脫,三人以為就要喪命於此時,卻被旋轉的水流帶到島的後麵,一條從林中伸向島嶼的銅鏈首先攔住了小道士,小道士抓緊銅鏈後繼而抱住了嗆水過多就要昏迷的黑頭,迷糊還好些,自己伸抓住了銅鏈,緩了片刻後三人恢複些力氣,於是一起攀著銅鏈上了島。


    馬丙篤眼角一濕,和趙如琢跌坐在水裏,相對無言而笑。驚險過去,馬丙篤命島上三人就地展開偵察,三人雖然遇險,但槍支是牢牢背在身上未失,小道士在前,迷糊黑頭在後,散開掩護著向佛塔處摸去。


    小道士在佛塔門洞處向裏麵瞧了瞧,伸出左手向後麵的兩人比劃了一、二、三,突然騰身竄入,動作快如鬼魅,眾人隻覺得呼吸了幾次,小道士又從佛塔中鑽出來了,左手提著紅袍的殘片,右手提前一隻活物,看上去象兔子又象猴子,還有幾分狐狸模樣,被小道士倒提在空中,也不掙紮,慢吞吞左搖右晃,然後就放棄。


    小道士衝著岸邊大喊:“洞裏沒有情況!隻有這個家夥披著這塊紅布!”


    馬丙篤這次徹底放心,組織隊員轉移到湖的另一端,準備乘木筏上島。水邊樹林略為稀疏,穿行便利,不久眾人就來到了銅鏈處,這是一條手腕粗細的銅鏈,自密林裏的一處巨石上生出,延伸至佛塔前的草地上,堪堪高過水麵一尺。伍泰西和趙如琢判斷這條銅鏈與進入台地時渡過的銅吊橋環形花紋相同,均是青銅所鑄,估計是同一年代之人所為。


    馬丙篤問趙如琢:“硯磨,這也是青銅所鑄?青銅不是綠色的麽,怎麽通體金光?”


    趙如琢笑笑:“三哥啊,你看到的青銅器都是在墓裏埋了千年以上的,土侵水漬鏽成綠色,新的青銅應當是金黃色,就象你的彈殼一樣。”


    馬丙篤還是搖搖頭:“這道理我知道,你不是說銅鏈和吊橋同是漢朝所建,為什麽吊橋生鏽銅鏈還是全新?”


    趙如琢也不知就裏,隻能猜測說這條銅鏈不知用了什麽方法鑄造保養,在這水汽彌漫的地方卻無一絲鏽跡,值得好好研究。


    此時三名藏族隊員也沿著湖邊將兩隻紮好的木筏劃來,即有銅鏈渡湖就方便許多,眾人用繩索把木筏係在銅鏈上,係個寬鬆扣以防脫出,站上人後手拉銅鏈,木筏即向島上移去,在過環形漩渦水帶時加了小心,饒是如此,水流將木筏衝出,係木筏係的繩索繃的筆直,再不能前行,眾人正思對策間,和小道士在康定比過溜索的那個瘦小藏族隊員延著繩索攀上了銅鏈,雙腳掛在銅鏈上,兩手將繩索扯動,木筏上的兩個人用力劃水,終於到達島邊。


    第二隻木筏也如此通過,這個瘦小隊員沒有離開,一直等在銅鏈上鬆動繩索,直到兩隻木筏往返三次渡過所有人員和物資後,才抓著銅鏈上島,小道士看得佩服,連豎大拇指,這才是攀援登渡的高手!


    眾人各依分工支帳安營,此地較為開闊,遠望西邊白雲有變黑之態,都不想如昨天那樣硬挺凍雨,所以忍著疲勞加快動作,小道士、黑頭和迷糊又扯著木筏到林中多砍了兩次樹枝,隻要火堆旺起就不懼降溫。


    馬丙篤幾人來到佛塔下的門洞外,那個被小道士捉住的動物正盤身縮成一團,脖子上被小道士係根繩子,拴在門洞口的一塊石頭上,不到兩尺長,全身棕黃,露出兩隻不成比例的大眼,望著天空不住發抖。


    曲珍叫道:“知解!知解!”


    看幾人不懂,情急之下作了一個猴子樣,說:“我們波密山裏,知解多多的有了,不動不跑,好打給!”


    知解一詞無法翻譯,幾人隻能猜測是某種未見過的猴子。葛鳳蘭看著這家夥一對三角形眼眶天生發愁樣,動作緩慢輕悠憨態可掬,就起了喜愛之心,俯身摸去,這小家夥竟似知道葛鳳蘭沒有敵意,側過頭受了這一摸,葛鳳蘭解開繩索,小家夥卻不跑,慢步走到門洞裏盤身而臥,把那塊紅布殘片用雙爪抱在頭上,閉目不動了。


    馬丙篤把那塊紅袍扯過來細看,小家夥眼睛一翻也不爭搶,繼續抱頭閉目。


    這塊絳紅袍是典型的喇嘛僧衣無疑,看上去飽受風味日曬,雖然紅色未變但已失了光彩,表麵有些水漬,馬丙篤放在鼻下聞了聞,全是猴子的腥騷味,估計在這小家夥的手中已經有些時日。


    這島隻有一畝見方,除了佛塔再無他物,僧衣殘片會是誰的呢?僧衣的主人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馬丙篤把紅布殘片扔在地下,這小家夥發覺後又揀起蓋在頭上,趙如琢笑道:“這好地方,連個不知名的猴子都要出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魔國領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措並收藏魔國領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