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位於長江和沱江的匯合處,東南臨長江、北倚沱江,西有龍頭關作屏障,南與藍田壩隔長江相望,地勢險要,素有“鐵打瀘州”之稱。


    陳宦得知劉存厚附義,瀘州危急,急調已經抵渝的北洋軍第三師第六旅和駐綦*江的北洋軍李柄之第十三混成旅兼程赴援。


    瀘州戒備森嚴,劉存厚,以及護國軍先行抵達的董鴻勳支隊見按原計劃襲取瀘州無望,便改為強攻。一度攻占藍田壩,月亮岩等要點。不過隨著北洋軍援軍紛至踏來,董鴻勳支隊與劉存厚一部被逐回了長江南岸,藍田壩失守。此時與顧品珍部不得不退守納溪。


    也許是注定蔡鍔有此一劫,在攻占敘州之後,蔡鍔趕往納溪途中生了場大病,沿途耽擱了幾天。到現在方才略有好轉。


    “不會真如同曆史上的蔡鍔一樣,做個短命督軍吧。”此時的蔡鍔仍然還沙啞著喉嚨,對於自己的命運不無揣測。


    “卑職等戰作不力,請總司令責罰!”趙又新,董鴻勳一眾將領站在麵色浮白的蔡鍔身前,一臉慚態。倒是劉存厚,表麵上雖然有些慚色,但眼神平靜,並沒有多少拘束。


    “勝敗乃兵家常事,你們不必過於掛懷,”蔡鍔擺了擺手,轉向劉存厚道,“積之,素年未見,沒想到現在我們仍然還能並肩作戰。”


    “學長自入京之日起,存厚便掛念異常,如今北洋軍大軍南來,大有一舉殲滅我軍之企圖,北洋軍驍勇,學長以為該如何化解其攻勢?”劉存厚對蔡鍔的態度極為恭敬。


    “熔軒,你們以為該如何抵擋北洋軍的進攻?”蔡鍔轉過頭看向羅佩金,韓鳳樓等人道。對於劉存厚的稱呼不以為意,此時蔡鍔為護國軍征川總司令,劉存厚投靠護國軍,如果尊蔡,由理應稱長官,不過現在除了敘州劉雲峰梯團之外,蔡鍔能調到納溪的也不過趙又新,顧品珍兩個梯團兩千戰兵。劉存厚之前是川軍第二師師長,雖然一個旅在瀘州給弄沒了,但另外一旅也有三千餘士兵,新近又獲得了成都補給過來的一批槍彈,在軍力和彈藥上並不比蔡鍔遜色半分,手裏有槍,心裏不慌,此時的劉存厚已經不是民國初年的劉存厚了。此時的蔡鍔也不如當年意氣風發的雲南督軍。


    “總司令,最近除了李柄之的第十三混成旅,在瀘熊祥生一旅,又有張敬堯第七師全部,吳佩孚所領第三師六旅,如今在瀘北洋軍累計不下兩萬,兵精械利,彈藥充足。我護國軍雖有死戰之誌,但兵力相差懸殊,且彈藥補給甚為困難,進攻難以持久。不如構建陣地,堅守壁壘,與敵相持,待國內反袁形勢發生變化,再全力反擊。”


    韓鳳樓點頭道,“熔軒兄所非不錯,北洋軍勢強,難以正麵力敵,不如暫時後撤誘敵深入,利用有利地形,將其圍殲。”


    劉存厚在一旁隻是點頭,沒有發表別的意見。


    “你們說得不錯,北洋軍人多槍多,暫時宜避其鋒芒。”蔡鍔豁然站起身來,環視一周道,“但是,這不是我們畏懼的理由,前番進攻瀘州失敗,不能失了膽氣,就算要撤,也要打一兩個漂亮仗,給北洋軍一點教訓再撤,北洋軍在瀘州前線的總指揮張敬堯不是說要一個月之內平定四川戰事嗎?張敬堯狂,我就要把他摁下來扇兩耳光。”


    劉存厚點頭道,“學長說得對,就算要撤,也要讓別人認為我們不是吃了敗仗。而是戰場上的策略!”


    後世一些人指責百年之前的護國戰爭,認為蔡鍔等人在戰爭中沒有利用四川的複雜地形與北洋軍打遊擊,使得護國軍損失不小。但身在局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蔡鍔是穿越者,此時身臨其境,越發能感受到肩上的壓力。打遊擊能最大程度減少護國軍的損失。但戰爭不能光算戰場上的勝負,還有政治上的較量。明知損失大,卻也有不得不打的理由。打仗打到現在,起兵反袁的尚且隻有雲南,貴州兩省,陸榮廷等一大批實權人物都在觀望。


    如果此時的護國軍態度不強硬,不打得猛一點,便會讓其他人覺得北洋軍太過強橫。雲南雖然起兵,但根本無法正麵與北洋軍抗衡。使得他們原本就不堅定的態度更加易變。


    “學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略敘州,這次也定能將瀘州方麵的北洋軍打得狼奔鼠突。”劉存厚恭維道。


    “不過是敘州方麵的敵人過於輕敵,才讓我有機可趁。”蔡鍔擺了擺手將地圖拉了過來道,“北洋軍勢強無人否認,若用之得當,張敬堯揚言一個月內平定四川戰事並非虛言。以張敬堯的性格和手裏的籌碼,必定會主動進攻納溪。積之,棉花坡為藍田壩至納溪之間的要點,北軍若得棉花坡,納溪保衛戰我們也就不用打了,你率本部兵馬,我再把董鴻勳一個支隊調給你,務必保住棉花坡和瀘納本道,有沒有問題?”


    “沒有問題,學長放心,隻要存厚還有一口氣,必定不讓北洋打過棉花坡和瀘納本道。”劉存厚保證道。


    “好,有你的保證,我便可以放手與張敬堯的主力做一場。”蔡鍔點頭,雖然不記得劉存厚在護國戰爭中起了多大作用,不過他手裏有三千將士,號稱四千,自己又給了他一個支隊。蔡鍔可供直接指揮的力量也降到了一千五百餘人,再加上第三梯團出發得相對晚一點,實際上蔡鍔手上可直接利用的兵力還要少些。雖然棉花坡難守,但蔡鍔給了劉存厚一副相對較好的牌,也不算為難了他。


    “另外還有一事,北洋南來渡江,可選擇的登陸點有幾處,積之是這裏的地主,派本地熟悉的士兵帶我這些雲南兵認認路吧。”蔡鍔道。


    “理應如此。”


    是夜,張敬堯在瀘州前線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兵分三路,進攻納溪,自熊祥生在瀘州擊退護國軍之後,北軍率先發動反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是蔡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丫力很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丫力很大並收藏重生之我是蔡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