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章陪同殷汝耕、潘毓桂一行用了三天終於趕到灤平縣城,根據白書傑的命令,熱河省公安廳廳長盛治國率領一個武jing中隊前來迎接,美其名曰:“保護重要貴賓”……
殷汝耕,字亦農。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井上耕二,平陽金鄉人。17歲考進ri本高等預科,專攻ri語,後畢業於鹿兒島第七高等學校造上館,曾加入同盟會,隨黃興參加辛亥革命。
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敗,再赴ri本,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曾兼任孫中山所辦中華政治學校翻譯,號稱“ri本通”。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家夥改名為井上耕二,徹底拋棄了自己的祖宗,成為小鬼子的一條走狗。
1920年,殷汝耕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自己“革命元老”的頭銜,勾結矮矬子的特務在蘇北阜寧一帶,大肆低價收購土地,開設新農墾殖公司,專門為矮矬子進行“移民試驗”。
與此同時,他利用自己的關係,從蘇北到山東為矮矬子定向種植棉花。棉花是生產火藥的基本原料,屬於戰略物資。此時的矮矬子,正在接受國際製裁,島內經濟接近崩潰。殷汝耕的這一番作為,讓他成為矮矬子的最有力地支援。
現如今,殷汝耕為了配合小鬼子全麵執行《塘沽協定》的條款,盡快完成華北“脫離南方zhèngfu”的既定戰略,他聯合冀東各地包括石友三在內的一批漢jiān分子,脅迫宋哲元實行“華北五省自治”。
殷汝耕和潘毓桂,是小鬼子謀取華北的兩條狗。他倆兵分兩路:殷汝耕從行政上入手,正在籌備“華北五省自治zhèngfu”;潘毓桂在軍隊活動,隨時向土肥原賢二的特務機關提供二十九軍的各種情報。
白書傑知道這兩個雜碎對於華北的破壞力,超過了小鬼子的兩個師團,所以才費盡心機把他們誘騙到熱河省境內。
現在盛治國作為公安廳長,親自給他們當jing衛員,讓殷汝耕、潘毓桂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同時也認為白書傑肯定有向ri本人靠攏的意思,對於此次承德之行,兩個雜碎充滿了信心。
這兩個雜碎在灤平縣開發區剛一露麵,《承德前線ri報》就已經發了號外,刊登了兩位重量級人物“視察熱河”的巨幅照片。
三天後,平津地區鋪天蓋地都是這份報紙。何應欽和宋哲元隨即接到了一份殷汝耕和潘毓桂聯名簽發的電報:“承德大有可為,但不宜cāo之過急。”讓很多人開始觀望起來,殷汝耕和潘毓桂卻從此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各方麵帶著不同目的前來承德采訪的記者,因為找不到采訪的對象,最後都湧到熱河省zhèngfu。郵電廳長兼新聞總局局長楊桂華,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耐心解釋“機密協商,暫不對外”的重要xing和必要xing。
外麵喧囂不已,白書傑和趙金喜等人卻忙得足不旋踵。按照時下的話來說,那就是連打屁的時間都沒有!
殷汝耕和潘毓桂的煙幕彈已經放出去了,社會上的視線已經被轉移,所以白書傑利用這個難得的空閑時間做了兩件事情:
首先就是組建“赤寧duli師”:利用民兵duli師一個團、饒安duli團一個營為基本部隊,擴編成為擁有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步兵團、一個防空團的整編師。所部14985人,正式編製就是“熱河jing備第三師”。
師長邵建章,副師長戰金國。jing備第三師指揮部,就設在豐寧縣城大閣鎮。炮兵團作為直屬部隊,自然也在這裏。
步兵團團長,就是鄒寶銀,駐紮赤城縣。騎兵團團長張豹、副團長周挺,駐紮豐寧縣北麵沙灣——小壩子一線。西北方向大灘鎮一個營,韭菜溝一個營和赤城北麵的獨石口長城關隘組成掎角之勢。
獨石口長城,屬於北平西麵方向最遠的一座長城關隘,從這裏出去就是沽源縣,此後就是一馬平川的蒙古大草原。反過來,要想從蒙古高原進入華北,除了西麵的張北縣野狐嶺通道,就剩下獨石口這個地方。
鄒寶銀一到赤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jing衛排派出去偵察周邊情況,同時著手組建自己的步兵團,然後安排防禦。毫無疑問,獨石口鎮就被鄒寶銀安排了自己的第一營。
白書傑同時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一直在做準備的炮兵團。現在新組建的熱河jing備第二師、第三師都有自己的炮兵團,其他的一線主力部隊也到了完善編製的時候。
為了這一次的大動作,甘彤把所有庫存的315門75mm山炮、野炮全部拿出來了。
這些火炮,還是當年在“九一八事變”的混亂中,白書傑和盛治國從奉天軍械廠、東北軍軍械倉庫搶出來的。再加上後來敲詐小鬼子的170門105mm野戰加農炮、180門九二式步兵炮,促成了這一次的大整編。
白書傑的這輛戰車開始新一輪的“大修”,尤其是各部隊的炮兵團先後進入編製,頓時殺氣彌漫,所有的敵人都感覺到了,自然開始坐臥不安起來。
首先被驚動的,就是沽源的李守信!
李守信,小時候叫李義,曾用名李子忠,蒙古族,原籍山東濟南,清光緒十八年生於內蒙古卓索圖盟土特右旗。早年在熱河北部以“信”字為號聚匪為害地方,後被擔任熱河遊擊馬隊統領的張連同收編,後來跟隨張連同投靠奉係張作霖。
從1921年4月開始,李守信在軍中內嶄露頭角,先後擔任營長、團長。1930年,李守信在東北軍十七旅擔任騎兵34團團長的時候,接受小六子的命令進剿嘎達梅林起義隊伍,結果被白書傑打得全軍覆沒,從此就結下了不解的冤仇!
“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後,李守信既不抵抗,也不進入關內接受小六子的命令。而是帶領自己的騎兵團退入蒙古大草原,一路上搜羅東北軍的殘兵敗將和土匪,竟然有了8000餘人的大部隊。經過整編,最後形成四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團,李守信自任沽源城防司令!
李守信原來的目標,就是豐寧、多倫和沽源一線。沒想到白書傑捷足先登,率先亂中取利拿下了多倫。然後進兵灤平縣,兵鋒直指豐寧。
麵對白書傑,李守信覺得自己拿下多倫根本沒有可能,所以就暫時占據了多倫西麵的沽源,準備謀取西麵的集寧。結果他又晚了一步,小鬼子的第六師團繞了一個大圈子占據了集寧一線。至此,李守信就夾在白書傑和阪本政右衛門中間,平時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阪本政右衛門因為沒有完成南下夾擊長城的作戰計劃,小鬼子的關東軍司令部對他進行撤職查辦,香椎浩平中將接過了第六師團的指揮權,也就想到了察東沽源的李守信。現在的李守信已經有了一萬餘人,正在首鼠兩端之際。
經過請示關東軍長官司令部,香椎浩平委任李守信為“察東jing備軍司令”,用下屬的六個團組建了兩個漢族支隊6300多人,每個支隊下轄三個團。另外還有一個蒙古族duli支隊1700多人。同時,小鬼子還給他加強了一個炮兵大隊,共有九二式步兵炮12門,75mm野炮12門。
不過,一直到這個時候,李守信都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徹底投靠ri本人,還是重新投靠南方zhèngfu。至於東麵的白書傑,那是絕對不能考慮的!就這樣一來二去,可就拖下來了。
作為新到任的香椎浩平中將來說,能夠利用李守信作為自己和白書傑之間的緩衝力量,那是再好不過的。因為他來到第六師團之前,就已經研究過熱河方麵軍。他心中十分清楚:僅僅依靠一個第六師團,根本不可能搞定白書傑!
既然搞不定對方,那最好就不要麵對麵。
而這個時候的白書傑,工作的重點是給熱河爭取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間,根本就沒有機會主動找別人的麻煩。正因為如此,李守信夾在一頭猛虎和一頭惡狼中間,竟然平安地度過了三年多時間,也不能說不是奇跡。
今天不行了!
白書傑一口氣吞下了豐寧和赤城,已經直接對沽源形成了南麵和東麵的兩路夾擊態勢。尤其是東麵的大灘鎮、東南麵的韭菜溝和南麵的獨石口長城,距離沽源縣城都隻有30公裏,騎兵部隊隻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打到城下!
最近半個月以來,李守信是坐臥不寧,寢食難安。先後派出去三個偵察排,對多倫、豐寧和赤城一線展開偵察。
隨著情報的不斷匯總,李守信認為自己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原來白書傑已經沒有部隊了,豐寧和赤城的防守部隊,都是臨時拚湊起來的!目前正在駐地整編,而且是一邊整編一邊開赴防禦陣地!
稍微有一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新招進來的新兵根本就不是戰士,沒有半年多時間的艱苦訓練,一點用處都沒有!要想把一支新兵形成戰鬥力,沒有一兩年的磨練,那根本不可能!這樣的隊伍,人數再多也沒用!
有了這樣一種認識,李守信的心思就開始活動起來:豐寧距離灤平縣太近,就算拿下來了也擋不住白書傑的反撲。但是,如果能夠拿下赤城,然後依托長城防禦,就可以和白書傑叫板!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殷汝耕,字亦農。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做井上耕二,平陽金鄉人。17歲考進ri本高等預科,專攻ri語,後畢業於鹿兒島第七高等學校造上館,曾加入同盟會,隨黃興參加辛亥革命。
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敗,再赴ri本,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曾兼任孫中山所辦中華政治學校翻譯,號稱“ri本通”。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家夥改名為井上耕二,徹底拋棄了自己的祖宗,成為小鬼子的一條走狗。
1920年,殷汝耕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自己“革命元老”的頭銜,勾結矮矬子的特務在蘇北阜寧一帶,大肆低價收購土地,開設新農墾殖公司,專門為矮矬子進行“移民試驗”。
與此同時,他利用自己的關係,從蘇北到山東為矮矬子定向種植棉花。棉花是生產火藥的基本原料,屬於戰略物資。此時的矮矬子,正在接受國際製裁,島內經濟接近崩潰。殷汝耕的這一番作為,讓他成為矮矬子的最有力地支援。
現如今,殷汝耕為了配合小鬼子全麵執行《塘沽協定》的條款,盡快完成華北“脫離南方zhèngfu”的既定戰略,他聯合冀東各地包括石友三在內的一批漢jiān分子,脅迫宋哲元實行“華北五省自治”。
殷汝耕和潘毓桂,是小鬼子謀取華北的兩條狗。他倆兵分兩路:殷汝耕從行政上入手,正在籌備“華北五省自治zhèngfu”;潘毓桂在軍隊活動,隨時向土肥原賢二的特務機關提供二十九軍的各種情報。
白書傑知道這兩個雜碎對於華北的破壞力,超過了小鬼子的兩個師團,所以才費盡心機把他們誘騙到熱河省境內。
現在盛治國作為公安廳長,親自給他們當jing衛員,讓殷汝耕、潘毓桂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同時也認為白書傑肯定有向ri本人靠攏的意思,對於此次承德之行,兩個雜碎充滿了信心。
這兩個雜碎在灤平縣開發區剛一露麵,《承德前線ri報》就已經發了號外,刊登了兩位重量級人物“視察熱河”的巨幅照片。
三天後,平津地區鋪天蓋地都是這份報紙。何應欽和宋哲元隨即接到了一份殷汝耕和潘毓桂聯名簽發的電報:“承德大有可為,但不宜cāo之過急。”讓很多人開始觀望起來,殷汝耕和潘毓桂卻從此在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各方麵帶著不同目的前來承德采訪的記者,因為找不到采訪的對象,最後都湧到熱河省zhèngfu。郵電廳長兼新聞總局局長楊桂華,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耐心解釋“機密協商,暫不對外”的重要xing和必要xing。
外麵喧囂不已,白書傑和趙金喜等人卻忙得足不旋踵。按照時下的話來說,那就是連打屁的時間都沒有!
殷汝耕和潘毓桂的煙幕彈已經放出去了,社會上的視線已經被轉移,所以白書傑利用這個難得的空閑時間做了兩件事情:
首先就是組建“赤寧duli師”:利用民兵duli師一個團、饒安duli團一個營為基本部隊,擴編成為擁有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步兵團、一個防空團的整編師。所部14985人,正式編製就是“熱河jing備第三師”。
師長邵建章,副師長戰金國。jing備第三師指揮部,就設在豐寧縣城大閣鎮。炮兵團作為直屬部隊,自然也在這裏。
步兵團團長,就是鄒寶銀,駐紮赤城縣。騎兵團團長張豹、副團長周挺,駐紮豐寧縣北麵沙灣——小壩子一線。西北方向大灘鎮一個營,韭菜溝一個營和赤城北麵的獨石口長城關隘組成掎角之勢。
獨石口長城,屬於北平西麵方向最遠的一座長城關隘,從這裏出去就是沽源縣,此後就是一馬平川的蒙古大草原。反過來,要想從蒙古高原進入華北,除了西麵的張北縣野狐嶺通道,就剩下獨石口這個地方。
鄒寶銀一到赤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jing衛排派出去偵察周邊情況,同時著手組建自己的步兵團,然後安排防禦。毫無疑問,獨石口鎮就被鄒寶銀安排了自己的第一營。
白書傑同時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一直在做準備的炮兵團。現在新組建的熱河jing備第二師、第三師都有自己的炮兵團,其他的一線主力部隊也到了完善編製的時候。
為了這一次的大動作,甘彤把所有庫存的315門75mm山炮、野炮全部拿出來了。
這些火炮,還是當年在“九一八事變”的混亂中,白書傑和盛治國從奉天軍械廠、東北軍軍械倉庫搶出來的。再加上後來敲詐小鬼子的170門105mm野戰加農炮、180門九二式步兵炮,促成了這一次的大整編。
白書傑的這輛戰車開始新一輪的“大修”,尤其是各部隊的炮兵團先後進入編製,頓時殺氣彌漫,所有的敵人都感覺到了,自然開始坐臥不安起來。
首先被驚動的,就是沽源的李守信!
李守信,小時候叫李義,曾用名李子忠,蒙古族,原籍山東濟南,清光緒十八年生於內蒙古卓索圖盟土特右旗。早年在熱河北部以“信”字為號聚匪為害地方,後被擔任熱河遊擊馬隊統領的張連同收編,後來跟隨張連同投靠奉係張作霖。
從1921年4月開始,李守信在軍中內嶄露頭角,先後擔任營長、團長。1930年,李守信在東北軍十七旅擔任騎兵34團團長的時候,接受小六子的命令進剿嘎達梅林起義隊伍,結果被白書傑打得全軍覆沒,從此就結下了不解的冤仇!
“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後,李守信既不抵抗,也不進入關內接受小六子的命令。而是帶領自己的騎兵團退入蒙古大草原,一路上搜羅東北軍的殘兵敗將和土匪,竟然有了8000餘人的大部隊。經過整編,最後形成四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團,李守信自任沽源城防司令!
李守信原來的目標,就是豐寧、多倫和沽源一線。沒想到白書傑捷足先登,率先亂中取利拿下了多倫。然後進兵灤平縣,兵鋒直指豐寧。
麵對白書傑,李守信覺得自己拿下多倫根本沒有可能,所以就暫時占據了多倫西麵的沽源,準備謀取西麵的集寧。結果他又晚了一步,小鬼子的第六師團繞了一個大圈子占據了集寧一線。至此,李守信就夾在白書傑和阪本政右衛門中間,平時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阪本政右衛門因為沒有完成南下夾擊長城的作戰計劃,小鬼子的關東軍司令部對他進行撤職查辦,香椎浩平中將接過了第六師團的指揮權,也就想到了察東沽源的李守信。現在的李守信已經有了一萬餘人,正在首鼠兩端之際。
經過請示關東軍長官司令部,香椎浩平委任李守信為“察東jing備軍司令”,用下屬的六個團組建了兩個漢族支隊6300多人,每個支隊下轄三個團。另外還有一個蒙古族duli支隊1700多人。同時,小鬼子還給他加強了一個炮兵大隊,共有九二式步兵炮12門,75mm野炮12門。
不過,一直到這個時候,李守信都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徹底投靠ri本人,還是重新投靠南方zhèngfu。至於東麵的白書傑,那是絕對不能考慮的!就這樣一來二去,可就拖下來了。
作為新到任的香椎浩平中將來說,能夠利用李守信作為自己和白書傑之間的緩衝力量,那是再好不過的。因為他來到第六師團之前,就已經研究過熱河方麵軍。他心中十分清楚:僅僅依靠一個第六師團,根本不可能搞定白書傑!
既然搞不定對方,那最好就不要麵對麵。
而這個時候的白書傑,工作的重點是給熱河爭取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間,根本就沒有機會主動找別人的麻煩。正因為如此,李守信夾在一頭猛虎和一頭惡狼中間,竟然平安地度過了三年多時間,也不能說不是奇跡。
今天不行了!
白書傑一口氣吞下了豐寧和赤城,已經直接對沽源形成了南麵和東麵的兩路夾擊態勢。尤其是東麵的大灘鎮、東南麵的韭菜溝和南麵的獨石口長城,距離沽源縣城都隻有30公裏,騎兵部隊隻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打到城下!
最近半個月以來,李守信是坐臥不寧,寢食難安。先後派出去三個偵察排,對多倫、豐寧和赤城一線展開偵察。
隨著情報的不斷匯總,李守信認為自己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原來白書傑已經沒有部隊了,豐寧和赤城的防守部隊,都是臨時拚湊起來的!目前正在駐地整編,而且是一邊整編一邊開赴防禦陣地!
稍微有一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新招進來的新兵根本就不是戰士,沒有半年多時間的艱苦訓練,一點用處都沒有!要想把一支新兵形成戰鬥力,沒有一兩年的磨練,那根本不可能!這樣的隊伍,人數再多也沒用!
有了這樣一種認識,李守信的心思就開始活動起來:豐寧距離灤平縣太近,就算拿下來了也擋不住白書傑的反撲。但是,如果能夠拿下赤城,然後依托長城防禦,就可以和白書傑叫板!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