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美國瘸子羅斯福最開始的想法,就是讓日本鬼子首先和白書傑幹一場,最好是兩個敵人一死一殘。然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這個美妙的設計沒有成功。


    危急關頭,瘸子又想利用白書傑對日本猴子的極度憎惡,“鼓勵他”去解救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少將,這個“驅虎吞狼”之計仍然沒有發揮作用。


    該想的辦法都想過了,結果沒有半條魚上鉤,美妙的設計全部變成了幻想。


    美國瘸子已經無計可施,隻好自己赤膊上陣,讓自己的國民上陣流血,全力解救英國小兄弟,實現自己對人家的承諾。


    美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根據總統的命令,很快就拿出了這次戰役的計劃,取名為“奇襲行動”並親自指揮。


    為此,出動了包括美國第5艦隊、第58航母特混艦隊,一共640餘艘各種序列的軍艦,包括1000餘架艦載機,620架陸基飛機。登陸兵力為3個陸戰師、2個步兵師、1個陸戰旅共12.8萬人。


    關島是馬裏亞納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是美國人1898年從西班牙殖民者手中搶回來的,曾經號稱“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但是在1941年12月10日,珍珠港慘敗之後的第三天被日本小鬼子占領了,島上美國喬治總督、麥克納爾蒂中校當了俘虜,這是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的第二次慘敗。


    時隔兩年半,美國人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把這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奪回來,建立一個進攻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


    關島長30英裏(48公裏),寬9英裏(14公裏),被暗礁、懸崖及大型岩石包圍著,因而對進攻部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為了節省時間,盡可能減少自己的傷亡,同時也希望能夠一勞永逸,美軍決定繞過加羅林群島直取馬裏亞納群島。


    其戰術目的,是要首先攻克塞班島、天寧島。掃清外圍之後,再把關島奪回來,從而突破日本的內線防禦圈,打開進攻日本本土的缺口。


    作為日本太平洋戰略劃定的“絕對國防圈”,關島及其周邊的島嶼處於這個“絕對國防圈”的核心地區,在防禦部署上自然不敢粗心大意。


    此時,關島及其周邊島嶼的守軍,是陸軍第31軍,最高司令官是小畑英良中將。


    包括步兵第29師團、第48獨立混成旅團、第10獨立混成聯隊、第52高炮大隊以及海軍第54警備隊、第一航空艦隊共三萬餘人。


    第一航空艦隊:第22航空戰隊、第26航空戰隊、第61航空戰隊、第62航空戰隊。


    關島守軍是第29師團,支援火力包括第52高炮大隊的20餘門火炮,坦克40餘輛,陸基戰鬥轟炸機36架,魚雷攻擊機12架。


    這些部隊大概一萬餘人,由第29師團高品彪中將師團長統一指揮。


    防守關島的主力部隊是第29師團,老底子原是關東軍,和俄國人血戰過。可謂訓練有素,裝備還行,戰鬥力較強。


    防守天寧島的主力部隊,是第29師團第50聯隊第135聯隊的第1大隊,一個坦克中隊12輛95式戰車、第48獨立混成旅團、海軍第56警備隊,第一航空艦隊第1021航空隊、第121航空隊。


    陸軍為3929人,海軍航空隊為4110人,一共八千餘人,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角田覺治中將擔任司令官。


    防守塞班島的主力部隊,是第10獨立混成聯隊、海軍第54警備隊,總人數三千餘人。


    可惜,東條英機為了把印度一棍子打死,抽調了一切可以抽調的重裝備,導致關島守軍的火炮數量太少,尤其是防空火力幾乎等於零。


    有限的幾門高射炮,對付美軍的近兩千架飛機輪番轟炸,不是等於零,而是趨近於負數。因為這些高射炮不僅不管用,還需要很多人陪葬。


    美軍的戰役展開從天寧島開始。


    美海軍一次就出動3艘戰列艦5艘巡洋艦和16艘驅逐艦炮轟天寧島,另外加上358架飛機進行了十八小時的炮火準備。


    可是,小鬼子的戰鬥忍耐力遠遠超出了美軍的想象,在如此猛烈的轟炸之下,科羅拉多號戰列艦厄運當頭,被小鬼子當場擊沉,一千多美軍葬身大海。


    作為試探性進攻的陸戰第4師首波登陸,就遭到了致命打擊,重複了此前在瓜島戰役的黴運,一個營根本沒有看見敵人在什麽地方就跟隨上帝度假去了。


    為了減輕陸戰第4師的傷亡,美軍臨時調整計劃,第2陸戰師在防禦最嚴密的西南海灘當麵進行了假登陸.


    對暴露的日軍火力點進行了精確炮擊,並吸引日軍兵力,掩護第4陸戰師在北麵的真正登陸。


    不僅日軍沒有想到,美軍更是沒有想到雙方一接觸,戰鬥就進行到了白熱化。


    美軍的優勢就是炮火猛烈,所謂的海軍陸戰隊根本沒有絲毫戰鬥意誌。


    日軍的弱點是活力不夠猛,日軍每個人都充滿了死戰到底的戰鬥意誌。


    三天血戰下來,美國人連灘頭陣地都沒有建立起來,就已經傷亡了三千餘人。


    上一次的瓜島之戰,是因為白書傑派出去武裝直升機助戰,所以很快打開了僵局。


    但是麥克阿瑟提出購買武裝直升機,白書傑不置可否,最後不了了之。


    雖然這些島嶼以前都是美國人的,但是美國人根本沒有想到日本人都屬耗子的,對於修建要塞工事,那都是天才。


    在瓜島吃了美軍的大虧,人家小鬼子最善於學習和總結,現在構建了三層要塞。


    第一層、第二層都是用來抵擋火炮,而且防震。


    結果美軍看見敵人的岸防工事已經底朝天了,沒想到廢墟裏麵還有完好無損的要塞工事。


    敵我雙方交纏在一起,美軍強大的空中力量、海軍力量全部變成了廢物。


    小鬼子的這一招,就是學習八路軍、新四軍總結出來的戰術:老子先當鴕鳥,忍受你猛烈炮火的摧殘。然後進行貼身肉搏,以命換命找回來。


    步兵單打獨鬥,沒有絲毫戰鬥意誌的三個美軍,也幹不過一個根本不把死亡當回事的小日本鬼子,傷亡人數頓時急速上升。


    原本是作為牽製力量進行佯攻的美軍陸戰第2師,最後也被迫逐步增加兵力,打成了膠著狀態。


    添油戰術,就是人肉消耗戰。


    這是小鬼子最擅長的,也是最笨拙的一種戰法,但卻是最有效的戰法。


    當年的日俄戰爭,小鬼子就是采用這種戰術,徹底擊垮了俄軍的戰鬥意誌。


    小鬼子血戰多年,當然也在不斷總結,自然就有自己的陰謀詭計。


    總是大量殺傷登陸美軍的主力之後,把一小部分困在那裏,讓你隻能不斷添油。


    美軍陸戰第2師根本沒想到戰鬥會打成這個樣子,嚴重缺乏思想和戰術準備,自然就陷入到了不得不拚命添油的惡性循環之中。


    美軍雖然有十二萬多人,但是狹窄的戰場根本施展不開。如果添加的人員密度太大,除了增加更大的傷亡之外,根本不能發揮作用。


    再說了,美軍的這十二萬人,還準備一路打進日本本島變成最後的占領軍。後麵還有數千海裏的廣闊戰場,自然不可能全部消耗在這裏。


    血肉橫飛的劇戰,一口氣就不眠不休打了七天,雙方損失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一萬人,都是精疲力盡。


    小鬼子在島上還有一些補給,但是被小鬼子故意困在海灘上、叢林裏麵的殘留美軍可就糟透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國之間的技術實力、工業實力,終於體現出了影響戰爭進程的巨大作用力。


    戰鬥進行到第十七天,美國本土緊急研製的最新式火焰噴射器,經過升級改造的肩扛式火箭筒,也就是名噪一時的巴祖卡終於送到了前線。


    關島一戰的殘酷性,讓美國海軍官兵終於認識到迫擊炮在叢林裏麵基本上就是廢物,沒有直瞄火力根本就無法打仗了。


    巴祖卡本來是用來攻擊坦克的,但也是步兵最合適的直瞄火力,攻打堡壘、洞穴最好不過。


    與此同時,美軍艦隊所屬的潛艇部隊,徹底切斷了日軍的海上補給線,戰爭的天平終於開始向美軍傾斜。


    真正導致關島攻防戰分出勝負的因素,就是原本到孟加拉灣指揮對英國海戰的山本五**將,聽到關島已經岌岌可危的消息,乘坐專機緊急返回的時候,被蕭臘梅的電台監聽小組截獲了電報,並且破譯出來。


    白書傑得到消息以後,第一次沒有派出飛機攔截,而是給龍城導彈團下達了試驗地空導彈的命令。


    為了這一次實彈試驗,龍城、古晉、沙巴一線的六十四座大型雷達,全部聯動起來對整個空域進行無縫掃描。


    在白書傑的印象中,山本五**將的座機,應該是g4m型中型轟炸機,有六架戰鬥護航。


    g4m型中型轟炸機翼展24.3米,機長20.2米,乘員7人,雙引擎,最高時速436公裏,升限9100米,航程可達3640公裏,裝備3挺7.7mm機槍、1門20mm航炮,可載炸彈1噸炸彈。


    白書傑沒有動用空軍,就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插手關島之戰。免得日本小鬼子一怒之下又要和自己拚命,反而給美國鬼子解圍,這不是白書傑喜歡看到的結局。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山本五十六和他的機隊編組突然失蹤。


    不管這個懸念能夠隱瞞多久,現在關島那邊的好戲才開始,隻要日本小鬼子暫時不把矛頭對準自己,首先和美國人繼續拚命就行了。


    1944年6月29日上午十點三十六分,雷達首先發現目標:“泰國灣上空出現一個機群,初步判定有七架飛機,平飛時速385公裏,高度7500米。”


    “雷達保持跟蹤,導彈團全部二十四枚導彈進入發射狀態,然後分組跟蹤。敵機進入在萬安灘上空就立即發射,爭取第一輪就摧毀目標。”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萬人坑殺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苕麵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苕麵窩並收藏從萬人坑殺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