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的防衛建設還隻是初具雛形。另一邊,這邊出現新村落的消息卻隨著流民在附近地界內傳播開了。


    而對於這種消息最為敏感的還要數官府和**兩股勢力了。


    當地縣府是奇怪何時這窮鄉僻壤出現了一個村子?關心的是這村子有沒有油水。而當地大小山賊們則琢磨起這村子裏能有多少油水?當地人凶悍與否?


    可以說,惦記上這小村子的人就沒什麽好的想法。


    當然,對於這一切唐業是毫不知情的。


    此時,他正趁著發展的間歇不斷摸索村莊周圍的情況呢!如今,他正打算帶著捕快們去做那“抓舌頭”的勾當!


    ……


    村莊位於山中,又是在山崗之上。雖然根本談不上地勢險峻,但這穿兩三裏路的上坡山路的事情也不是常人會去做的。


    而在流民夜襲事件後,唐業將那些流民的屍體掛在山路上震懾宵小的行為更是讓這條僻靜山路上人蹤罕至。


    想要抓舌頭,了解當下是明朝具體哪個時代,村莊周邊具體情況的唐業不得不帶人一路下山才能實施計劃。


    抓人,唐業沒有過實踐。


    不過好歹也是來自21世紀,保受各類‘普法節目’熏陶的一代人。這警察抓賊的場麵簡直是見過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


    帶著一眾捕快頻頻出手,撿著路人截了三次。便抓了五個看起來身份地位各有不同的舌頭。


    用準備好的繩子捆了,唐業這才滿意的帶人撤回了村中。


    一路上倒是頗有些山賊劫道抓著“肉票”滿載而歸的感覺。


    回到村裏,將幾人關進捕快房中間的監牢當中。


    先是提審一人到了屋外,除了幾名捕快和村民外,莊士敦也聞訊趕來,摸著黑坐到了一邊旁聽。


    “嗯……咳咳。”唐業整理了下思緒,然後開始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被提審的這人之前帶著書童,穿一身藏青書生長衫,在這個時代讀書識字的人很少。想要問出些什麽,自然是這些讀書識字的書生好一些,所以唐業這才第一個提審他。


    不成想,這書生卻忒也不給力了。


    見到自己被擄上山,這些人有持刀拎棍,一腦袋的墨水頓時全化作了漿糊。站在原地哆哆嗦嗦就是說不出話來!


    “我擦!”唐業翻了翻白眼,不耐煩的揮了揮手:“下一個!”。


    兩個棒壯的村民拖著書生進了捕快房,不一會兒便將這書生的書童拎了出來。


    “叫什麽?”唐業問到。


    “小、小的沒名字。”看上去不過十二三歲的書童戰戰兢兢的答道。


    “沒名字?”唐業一愣。


    雖然有聽到什麽“張二毛”、“王二狗”之類名字的心理準備。但這大明朝好歹也算是天朝上國吧?怎地連個名字都不曾有?!


    似乎是看出了唐業的想法,書童戰戰兢兢的補充道:“小的是孤兒。自小被買入夏姥爺家,都隻叫俺在家仆裏的順序——小六。”。


    唐業才不在乎這個路人甲叫什麽,隨意的問到:“小六啊……我問你的問題你可都要好好回答啊!要是哪句不對……小心的你的腦袋!”。


    “老爺饒命啊!小的、小的一定全都說!”不愧是大戶人家的家仆,從受慣了管束,此時答應起來如同小雞啄米一般。


    “今年是什麽年份了?”唐業裝作漫不經心的問到。其實,這卻是他最重要的問題——隻要知道了年代,其他許多東西都可以結合自己腦子裏那點曆史知識去套入。到時候不說鑽些空子,至少也能先知先覺不少。


    “啊?!今、今年是……天啟三年。”書童愣了愣後說到,顯然他將這個問題當做是唐業的隨口試驗了。


    “天啟?”唐業心中一動,不由回憶起來……‘明朝的皇帝順序……我擦,肯定記不全了。但這個天啟似乎是比較靠後了,明朝已經開始衰落了不假。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明代的年號是洪武、建文、永樂……後麵是什麽來著?’。


    “景泰、弘治……正德?那個不明不白淹死的勇猛皇帝?然後是……哦,對了!”唐業一拍腦門,將這個天啟皇帝和腦海中的印象結合了起來。


    “這不是萬曆後麵隔了一個什麽的皇帝嗎?在位好像沒超過十年就完蛋了!後麵讓弟弟接了班,成了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唐業這下將‘天啟’的身份大致想了起來。


    如果說名號可能還對不上號。


    但這個天啟皇帝可是有一個曆史上比較著名的稱呼——“木匠皇帝”!!!


    天啟皇帝很有木匠天份,十分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的工作。史載“又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為之。性又急躁,有所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棄;棄而又成,不厭倦也。且不愛成器,不惜改毀,唯快一時之意。”。


    “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劉若愚《酌中誌》“又極好作水戲,用大木桶大銅缸之類,鑿孔創機,啟閉灌輸,或湧瀉如噴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機於下,借水力衝擁園木球如核桃大者,於水湧之,大小盤旋宛轉,隨高隨下,久而不墮,視為嬉笑,皆出人意表。”。


    他還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


    可以說,這天啟皇帝朱由校不僅愛好木匠活,甚至還幹的極好。


    若是放在平民百姓家中,這還是一份相當不錯的手藝呢!


    可惜,放在了一位九五之尊身上卻成了一個悲劇。


    唐業無意品評這個二十出頭便服用“仙藥”而死的皇帝生平如何。就在眼下來說,這個應該還是十七八歲的少年卻是這片土地的統治者。


    自己這點基業甚至連對方吹口氣都抗不過去!談何去品評考慮別人?!


    在唐業看來,有這個功夫還不如仔細思考下未來的發展或者鍛煉一會兒身體呢!


    不過,雖然直到了眼下處於哪一個皇帝的在位時期,但這對於唐業眼下的幫助卻是不大——若是朱棣、萬曆、甚至崇禎這些大事件十分明顯的時期還好。


    可這木匠皇帝的名聲雖大,但實際上任上發生的事情卻不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


    當然,唐業的這種記憶偏向可能也與男人偏好戰爭的習性有關。


    像朱棣那般起兵造反,甚至於派鄭和下西洋的存在,或者萬曆這等有萬曆三大征事件的皇帝自然記憶的比較清楚。


    即便是崇禎沒打過什麽漂亮仗,但好歹也是被李自成滅了後,清軍緊接著又入了關的存在啊!


    多少也有些印象。


    可偏偏這木匠皇帝雖然名氣極大,但任上似乎真的沒什麽值得一提的戰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