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這句話說的不光是妖孽,還有妖孽幹出來的妖孽事情。
擊潰了明軍四個百戶所,並且將其百戶全部擊殺的唐業甚至做好了帶人跑進深山老林打遊擊的準備。
可預想中的圍剿卻遲遲未到。
月底,村莊人口突破一千五百,山崗頂部完全飽和。雖然靠著高產的水田再養活幾倍的人口也不成問題。當唐業仍然決定分村。
於是,以漁獵為主要營生,建設在四裏地外一條小河邊的新村建立。
同日,唐業在人物抽獎係統中得到蒙古騎兵1名。
被這名蒙古騎兵的來去如風和實用性極高的射術驚呆的唐業當即拍板決定以神田換取馬匹,幾日後便草草的組建起了一支幾十人的騎兵隊伍。
初期因為人多馬少而暫且隻訓練,並不全員參加行動。
兔走烏飛,又是一月。
遲到的圍剿依然未到。
可能是因為《帝國與文明》中越到後期,勢力越大對人口的吸引速度也就越快的原則。分成兩村,並且得到了充足的蔬菜、肉類、魚類供應的村莊人口突破3000之數!初級工業建築幾乎全部解鎖。
唐業以兩百畝神田的價格從濟南府那位礦監那裏換取到了一處鐵礦的開采權。
鐵礦場和幾座煉鐵高爐建設完備,很快大批生鐵便流出了兩個村落的鐵匠鋪中,不斷化作農具或武器裝備給村民。
自覺力量不足的唐業還頒布了‘一畝換一丁’的策略,向周邊十裏八鄉征召青壯年入伍。
即,家中一名適齡男子參加包圍天父教的軍隊,即發放一畝神田作為酬勞的政策。
此令一出,頓時掀起了一股參軍熱潮。
無數男子為了讓家人吃飽,不再挨餓的理想毅然參加了至今看來有些像是邪教,並且隨時可能招來朝廷大軍圍剿的天父教。
對於這些普通村民,唐業也不指望自己如同某些穿越者那般靠著後世軍訓的規矩便將其訓練成一支什麽強軍。
長矛、麻衣便是這支民兵軍隊的主要裝備。除此之外,其他武器裝備全部自備。
好在……
神田的存在讓這些士兵的家庭寬裕了起來。
沒人會想要自己的兒子、丈夫死在戰場上。所以,幾乎每家每戶都用賣了餘糧的錢和家底給自家男丁製備其鎧甲武器來。
雖然已是明末,但畢竟天啟年間還未形成國家敗亡之勢。
所以,這些村民置辦武器鎧甲也隻能私下裏自己動手。
有人將斧頭打造的扁平一些,刃口長而鋒利,斧身卻輕薄了許多倍。加上一個堅固的木柄便形成了一把簡易的戰斧。
有人托人買到一塊好鐵,在熟識的鐵匠那裏打造成刀。自己回家製作刀柄,再細細的纏上防滑防汗的麻繩就製成了一把把鋒利的戰刀。
還有人家資實在貧窮,於是找來一塊廢鐵,拎上一隻自己從沒吃過的肥雞到鐵匠家裏求人製成有刺有棱,如同小拳頭或者香瓜一般的鐵疙瘩。
再固定到堅固木棍的頂端,就形成了一柄威力十足的鐵骨朵或者類似的重武器。
還有人將波鐵片用堅固的繩索反複串聯,形成簡易的鐵甲……有人親手製作出弩機、弓箭等家什……
一月以後,這上萬的民兵便被徹底武裝了起來。
而且沒有消耗唐業一點資源。
在此期間,唐業又抽取到了《殺破狼》中的王寶、《毒戰》中的張雷兩名人物。而第三、第四座村莊也幾乎同時發展為擁有數百人的村子。
……
圍剿命令依舊未到。
當然,唐業並不知道自己這點事情恰好出在東林黨與閹黨攻伐不休的時候,整個朝堂上的諸臣正忙著互相傾軋,勾心鬥角當中……哪裏還顧得上幾個小百戶自己的私自行為導致的覆滅?!
而另一方麵,原本曆史上應在去年,也就是天啟二年起兵造反的山東人徐鴻儒也並未帶領白蓮教走上前台。
連帶著,明朝難得的一位能臣張居正也就還未被朝廷重新啟用。
曆史上的微小細節決定了如今的局勢。
在原本的天啟二年,本來約定在天啟二年八月起事白蓮教在當年春天便被舉報,導致大批骨幹還未行動便被捕殺害。
準備不足的白蓮教不得不倉促起義,在席卷大半個山東,攻陷諸多城池後被明朝從山東、北直隸等地區大量官軍圍攻。
起義軍被突然出賣導致準備不足,前期大量骨幹被捕,起義未能形成規模。最終以寡敵眾而敗亡。
徐鴻儒這位潛伏傳教二十多年,在被出賣的條件下仍然組織起起超過十萬人的大軍造反的一代梟雄就這樣還未來得及展露出自己的鋒芒便淹沒在明軍的人海當中。
最終,徐鴻儒突圍失敗,全家於十二月在北京被殺。
而在如今,可能是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總之那位舉報白蓮教的人沒有出現。徐鴻儒也取消了定在去年八月的起義計劃。
這位被山東、南直隸、北直隸、河南、山西等地推舉為教主的白蓮教梟雄並未起義,更沒有兵敗身死。
如今,隱藏更深的白蓮教正在暗處不斷活動,與曆史上被人舉報,倉促造反的形勢完全不同!
或者說,這位梟雄看出了明朝如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本質。所以暫時偃旗息鼓,想要等那出頭鳥將局勢攪亂後再享那漁翁之利?
總之,不管如何。
在這個時空當中,白蓮教的繼續潛伏給了還在爭鬥不休中的大明朝廷一個“四海之內,歌舞升平”的假象。
連帶著張居正也未重新掌權,東林黨對其他官員的進一步壓迫也導致了依附魏忠賢的閹黨的壯大。
兩黨之間正在朝堂當中頻頻鬥法,大明的國力卻在無形中逐漸消弱。
可以說,白蓮教的蟄伏讓大明的局勢比曆史上更加撲朔迷離起來……原本應該在天啟二年被徐鴻儒起義而刺激的重新振奮一番的大明朝也並非展現出最後的餘威。
而無論是遼東的**哈赤、山東的白蓮教徐鴻儒、還是山西等因為土地兼並而悄然醞釀出的流民問題都在慢慢發酵,等待著爆發的時機……
擊潰了明軍四個百戶所,並且將其百戶全部擊殺的唐業甚至做好了帶人跑進深山老林打遊擊的準備。
可預想中的圍剿卻遲遲未到。
月底,村莊人口突破一千五百,山崗頂部完全飽和。雖然靠著高產的水田再養活幾倍的人口也不成問題。當唐業仍然決定分村。
於是,以漁獵為主要營生,建設在四裏地外一條小河邊的新村建立。
同日,唐業在人物抽獎係統中得到蒙古騎兵1名。
被這名蒙古騎兵的來去如風和實用性極高的射術驚呆的唐業當即拍板決定以神田換取馬匹,幾日後便草草的組建起了一支幾十人的騎兵隊伍。
初期因為人多馬少而暫且隻訓練,並不全員參加行動。
兔走烏飛,又是一月。
遲到的圍剿依然未到。
可能是因為《帝國與文明》中越到後期,勢力越大對人口的吸引速度也就越快的原則。分成兩村,並且得到了充足的蔬菜、肉類、魚類供應的村莊人口突破3000之數!初級工業建築幾乎全部解鎖。
唐業以兩百畝神田的價格從濟南府那位礦監那裏換取到了一處鐵礦的開采權。
鐵礦場和幾座煉鐵高爐建設完備,很快大批生鐵便流出了兩個村落的鐵匠鋪中,不斷化作農具或武器裝備給村民。
自覺力量不足的唐業還頒布了‘一畝換一丁’的策略,向周邊十裏八鄉征召青壯年入伍。
即,家中一名適齡男子參加包圍天父教的軍隊,即發放一畝神田作為酬勞的政策。
此令一出,頓時掀起了一股參軍熱潮。
無數男子為了讓家人吃飽,不再挨餓的理想毅然參加了至今看來有些像是邪教,並且隨時可能招來朝廷大軍圍剿的天父教。
對於這些普通村民,唐業也不指望自己如同某些穿越者那般靠著後世軍訓的規矩便將其訓練成一支什麽強軍。
長矛、麻衣便是這支民兵軍隊的主要裝備。除此之外,其他武器裝備全部自備。
好在……
神田的存在讓這些士兵的家庭寬裕了起來。
沒人會想要自己的兒子、丈夫死在戰場上。所以,幾乎每家每戶都用賣了餘糧的錢和家底給自家男丁製備其鎧甲武器來。
雖然已是明末,但畢竟天啟年間還未形成國家敗亡之勢。
所以,這些村民置辦武器鎧甲也隻能私下裏自己動手。
有人將斧頭打造的扁平一些,刃口長而鋒利,斧身卻輕薄了許多倍。加上一個堅固的木柄便形成了一把簡易的戰斧。
有人托人買到一塊好鐵,在熟識的鐵匠那裏打造成刀。自己回家製作刀柄,再細細的纏上防滑防汗的麻繩就製成了一把把鋒利的戰刀。
還有人家資實在貧窮,於是找來一塊廢鐵,拎上一隻自己從沒吃過的肥雞到鐵匠家裏求人製成有刺有棱,如同小拳頭或者香瓜一般的鐵疙瘩。
再固定到堅固木棍的頂端,就形成了一柄威力十足的鐵骨朵或者類似的重武器。
還有人將波鐵片用堅固的繩索反複串聯,形成簡易的鐵甲……有人親手製作出弩機、弓箭等家什……
一月以後,這上萬的民兵便被徹底武裝了起來。
而且沒有消耗唐業一點資源。
在此期間,唐業又抽取到了《殺破狼》中的王寶、《毒戰》中的張雷兩名人物。而第三、第四座村莊也幾乎同時發展為擁有數百人的村子。
……
圍剿命令依舊未到。
當然,唐業並不知道自己這點事情恰好出在東林黨與閹黨攻伐不休的時候,整個朝堂上的諸臣正忙著互相傾軋,勾心鬥角當中……哪裏還顧得上幾個小百戶自己的私自行為導致的覆滅?!
而另一方麵,原本曆史上應在去年,也就是天啟二年起兵造反的山東人徐鴻儒也並未帶領白蓮教走上前台。
連帶著,明朝難得的一位能臣張居正也就還未被朝廷重新啟用。
曆史上的微小細節決定了如今的局勢。
在原本的天啟二年,本來約定在天啟二年八月起事白蓮教在當年春天便被舉報,導致大批骨幹還未行動便被捕殺害。
準備不足的白蓮教不得不倉促起義,在席卷大半個山東,攻陷諸多城池後被明朝從山東、北直隸等地區大量官軍圍攻。
起義軍被突然出賣導致準備不足,前期大量骨幹被捕,起義未能形成規模。最終以寡敵眾而敗亡。
徐鴻儒這位潛伏傳教二十多年,在被出賣的條件下仍然組織起起超過十萬人的大軍造反的一代梟雄就這樣還未來得及展露出自己的鋒芒便淹沒在明軍的人海當中。
最終,徐鴻儒突圍失敗,全家於十二月在北京被殺。
而在如今,可能是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總之那位舉報白蓮教的人沒有出現。徐鴻儒也取消了定在去年八月的起義計劃。
這位被山東、南直隸、北直隸、河南、山西等地推舉為教主的白蓮教梟雄並未起義,更沒有兵敗身死。
如今,隱藏更深的白蓮教正在暗處不斷活動,與曆史上被人舉報,倉促造反的形勢完全不同!
或者說,這位梟雄看出了明朝如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本質。所以暫時偃旗息鼓,想要等那出頭鳥將局勢攪亂後再享那漁翁之利?
總之,不管如何。
在這個時空當中,白蓮教的繼續潛伏給了還在爭鬥不休中的大明朝廷一個“四海之內,歌舞升平”的假象。
連帶著張居正也未重新掌權,東林黨對其他官員的進一步壓迫也導致了依附魏忠賢的閹黨的壯大。
兩黨之間正在朝堂當中頻頻鬥法,大明的國力卻在無形中逐漸消弱。
可以說,白蓮教的蟄伏讓大明的局勢比曆史上更加撲朔迷離起來……原本應該在天啟二年被徐鴻儒起義而刺激的重新振奮一番的大明朝也並非展現出最後的餘威。
而無論是遼東的**哈赤、山東的白蓮教徐鴻儒、還是山西等因為土地兼並而悄然醞釀出的流民問題都在慢慢發酵,等待著爆發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