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店、茶寮、酒樓、賭檔……正當王寶的產業在滕縣全麵開花,旗下實力大增,甚至已經開始向其他地方發展的時候。


    在一家不起眼的車馬行內,張雷也悄然在發展著自己的力量。


    比起打鬥精彩,劇情節奏頗快的《殺破狼》,《毒戰》的觀眾數量顯然要少的多,雖然其中劇情和人物設計都很出彩,但畢竟沒有太多精彩槍戰和打鬥的緝毒警察與毒販的鬥智鬥勇並不十分受到主流市場歡迎。


    所以,這部《毒戰》中由孫洪雷扮演的緝毒警察張雷的知名度並不如《殺破狼》中的王寶出名。


    而雙方的在個人實力和勢力上也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盡管張雷在警察內部也算是大權在握的中高層警官,但比起手下馬仔數千,動輒遙控著幾千萬毒品生意,旗下產業無數的王寶來說還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另外,即便是作為精英緝毒人員的張雷時常喬裝改扮打入毒販內部,所以也刻苦鍛煉出一身極強的格鬥防身的本領。


    但顯然,張雷比起武術造詣極高,實戰經驗也是異常豐富的王寶來說也還差的很遠。


    但張雷也有王寶所不具備的優勢。


    更為年輕,應變能力更強——最重要的還要數張雷多年在各式各樣的毒販團夥中做臥底曆練出來的一身“潛伏”的本領和在警察內部作為佼佼者而養成的豐富偵查經驗!這都是對於一個勢力來說,比武藝和狠辣更為寶貴的東西。


    如今,在唐業的支持下開始組建一個集偵查緝捕、情報搜集、關押刑訊、信息傳遞為一體的組織的張雷充分發揮了自己豐富的經驗。


    由於唐業所給予的權限,王寶能隨意調動不影響本身各村糧食儲備的糧食、蔬菜進行販賣。


    而張雷則擁有了隨意挑選情報人員和向莊士敦這個“內務大總管”討要錢糧的權利。


    根據張雷自身豐富的經驗,他很快便在大量係統村民中挑選了大量適合做情報、偵查等工作的村民。


    隨後,他對這些村民進行了訓練、考試和淘汰,最終留下來的村民組成了唐業這個情報係統的最初班底。


    張雷以這些班底迅速擴張整個情報係統。


    憑借著多年臥底和刑偵的工作經驗,張雷並沒有廣招眼線,將大批良莠不齊的人納入情報係統當中,以提升情報處在各地的監控能力。


    有著豐富經驗的張雷當然知道那樣做雖然在短時間內獲得海量的情報,但在長期看來,大量雜駁的成員也將會使得情報機構暴露在敵人眼下,甚至被人出賣、滲透和利用。


    所以,張雷采取的是精英式的情報係統。


    當然,這所謂的“精英式”情報係統並非就是說人數極少的情報機構。


    正相反的是,張雷建立的情報機構有著整整三套不同的成員來共同負責情報網的運轉。


    刑偵隊、細作隊和緹騎隊。


    刑偵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負責刑事偵查、內部監控、案件調查等掌控區域範圍內的各種任務。


    刑偵隊與各村捕快房重疊,屬於“一套人馬,兩套班子”的組織模式。由各村捕快中的精悍成員組成調查能力強、監控能力強的精銳小隊。


    說白了,其實與張雷的老本行中的“重案組”、“緝毒隊”很是相似。


    細作——在這個時代就是特務、間諜、探子、奸細的同義詞。在特務和間諜這些新詞匯還沒有誕生的如今正是那些鬼鬼祟祟探聽情報、刺殺敵人、潛伏偷城的特工人員的稱謂。


    很多人認為在古代信息不發達,間諜設備不先進的情況下間諜活動的價值不高,重要性也低。


    但實際上,在古代間諜——也就是是細作們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從越王勾踐利用西施到明代大名鼎鼎的錦衣衛和東廠都是其代表。


    而在十幾年前已經在北方崛起的建州女真便同樣十分擅長細作內奸的使用。本身曾與明朝軍方淵源頗深,對明朝軍隊和政體十分了解的**哈赤在起兵之初便十分重視細作和情報的使用。


    等再過幾年老酋被大炮打傷後不治身亡,皇太極奪了皇位後,這位比他爹讀書多的多的胖子將更加善用細作。


    可以說,**哈赤為女真崛起奠定了基礎,而皇太極則為入關鋪平了道路。要知道,無論是此時女真人消耗的鹽鐵糖茶,武器鎧甲有多少不是那些作為奸細的明朝商人偷偷運送的?


    十幾年後已經改稱清軍的女真人入關,除了打出“為明室報仇”的幌子外,每城必下的戰績中細作可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軍每到一地,城內必有漢奸細作要麽收買說服、要麽襲殺城門……這明朝天下豈有不亡的道理?!


    有了這些前車之鑒和後世那些著名的情報機構的影響,唐業對於情報機構的重視程度可是非同一般。


    因此,這個本來並不算被張雷特別重視的細作隊反而在唐業的要求下擴增了數倍不止,但從人數上已經遠超其他兩隊。


    由於沒有現成的間諜行動的經驗,所以細作隊探查消息的方式被局限在了“監視”、“潛伏”和“探聽”方麵。


    張雷或者以本村聰明的村民扮作小販、難民、商客在滕縣各地手機情報,甚至直接落腳開店長期潛伏。或者收買一些仔細調查過背景的本地人作為眼線內鬼。在充足的資金和人手的幫助下很快便建立了一道將整個滕縣完全納入眼底的細作網絡。


    除了一些規模太小,或者宗族性質的村莊不好滲透外,幾乎每個地方都有細作隊的細作在悄然收集著情報。


    最後是緹騎隊。


    所謂緹騎,古已有之,指的是穿紅色衣服的騎士,泛稱貴官的隨從衛隊。漢執金吾下有緹騎二百人。《後漢書·百官誌四》:“執金吾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緹騎二百人。”王先謙集解引李祖楙曰:“《說文》:‘緹,帛丹黃色。’蓋執金吾騎以此帛為服,故名。”。


    到了明代,因為老朱的錦衣衛實在是名聲顯赫,所以這緹騎的含義也就更加偏向於抓捕犯人的禁衛吏役。


    張雷所建的緹騎隊本想叫做“特警隊”一類的名字,隻是因為如今連警察機構都為建立,這特警隊便建立也太過突兀了,再說其部門職能也不大符合。


    所以,經過唐業、莊士敦和王寶等人的商議,這支主要執行追捕、圍攻甚至是暗殺、奪城等任務的隊伍便被賦予了一個有本時代特色的名字——緹騎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