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未來更為先進的火槍及衍生出來的其他火器,弓弩的時代必將結束。如果不是《帝國與文明》係統本身隻是描述了一個年代不詳,隻是有些各自文明特色的時代,裏麵根本就沒有火器出現的話,唐業本身也更想要去發展火器。


    可惜,這個時代裏,縱橫在大海上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及英國人可以不斷發展火器。


    雖然庸潰腐朽,但爛船尚有三千釘的大明也有著發展火器的資本和基礎。


    就連北邊剛剛崛起沒十幾年的女真人也會在未來發展火器營。


    可唯獨要科技沒科技,要生產力沒生產力的唐業現在卻發展不了!


    要知道,發展火器可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說說就行了!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沒有關鍵性的技術和大量工匠你連個槍管都造不出來!


    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積累!


    爛船三千釘的大明可以皇帝一直令下,立刻工部和各地大商賈便命令麾下無數能工巧匠及經驗豐富的老匠人大造火器!


    北邊的女真人在幾年後**哈赤一死,比老酋眼界更寬的皇太極便會在重視漢臣的基礎上迅速組建火器部隊。


    依仗著女真鐵騎每次擄掠來的大量工匠和那雖然殘酷但高效的奴隸製一般的社會製度便能迅速催生出大量合格產品。


    唯獨唐業什麽都沒有。


    《帝國與文明》係統有的兵種,唐業可以通過兵營迅速將普通村民轉化為職業士兵,每一個都是合格的士兵,稍微花費點資源升級便能給這些士兵配給上兵刃鎧甲,甚至是尋常人訓練幾個月幾年都換不來的技藝、經驗!


    但缺點也同樣明顯。


    一旦涉及到火器這樣原遊戲中根本就沒有的東西,係統根本沒有漏洞可以去鑽!


    不但造不了火器,也沒有相關科技可以研究升級。


    所以,在未來發展中,如果沒有什麽大的變化……這《帝國與文明》係統在火器等未來武器的發展上是提供不了什麽助力了。


    唐業對於這個問題十分清楚。


    不過……眼下的時間到也還足夠。大明朝雖然在火器上的底子很厚,甚至達到過70%的火器裝備率。


    但戰術上並不算十分先進,而且自戚繼光組織起的戚家軍之後,像樣的部隊已經凋零腐朽的差不多了。


    很多明軍――特別是衛所軍的火器比燒火棍也好不了多少。


    隻要大明這頭巨獸繼續自我腐朽下去,即便是不用自己去打,二十幾年後照樣會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打的唏哩嘩啦,被女真鐵騎踐踏無數個來回!


    而未來的農民軍和女真人,農民軍底子太薄,且高層人物水平不高,眼界狹窄。建設起強大火器部隊的可能性較低。


    女真人雖然連續有**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一連串的梟雄,旗下能人猛將極多。但其立國之本便是那在白山黑水之間漁獵磨練出的弓馬騎射的技巧。


    若是真的突然轉做了火器軍隊,不要說打下整個江山……就是一旦激起了亞洲地區的火器軍備競賽,如今還未能入主中原的女真人絕對會敗得很慘!


    無論如何,隻有幾百萬人的女真兵和漢兵或者朝鮮兵用火器對射的下場絕對是女真人的逐漸滅亡。


    明末至清中,這二百來年也就是弓弩的最後輝煌了。


    唐業十分清楚,在未來,火器終將壓製一切冷兵器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角!


    ‘既然係統不能為發展火器提供幫助……那麽就在冷兵器時代解決掉所有敵人!然後安心發展火器吧!’這便是唐業的想法。


    ……


    各村的發展速度極快,係統田地所賦予的強大生產能力讓小小的八座村莊成了一個個瘋狂的產量機器,幾乎是數個縣整個轄區也無法比擬的恐怖存在。


    借由這強大且源源不斷的產糧,在近幾個月中,逐漸擴散的消息吸引來了越來越多的目光。


    在許多山東本地官紳豪強開始蠢蠢欲動的同時,大量的各地糧商也紛紛湧入本地洽談糧食收購的事宜。


    對此,唐業無心將如此重擔壓在自己身上,分別下方至各村由任命的村長、鄉紳和村民們自己決定。


    大量的糧食貿易很快便催生出了一係列貨工、運輸、酒樓客棧等業務。除了一部分是本地村民自己開設外,一些縣城內的居民也開始盯上了這塊肥肉,紛紛到各村開設店鋪。其中又以地理位置最佳的南坡村最多。


    其他通往直隸京畿的村莊也多少發展出了一些貨站、客棧等產業。


    一切果然如預料一樣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當然,在這期間難免有人眼紅。


    地痞無賴,劣紳土豪紛紛出手作怪不說,就連藤縣縣令乃至濟南府裏的某些權貴都想要將手伸進來撈一把。


    一時間,整個八村地區的局勢頓時混亂起來……


    ……


    天啟三年,霜降。


    一大清早起來,整個大地上便覆蓋了一層薄薄的冰花。細碎潔白,和下麵黑色的泥土、青色的石磚映襯著好似灑在糕餅上的糖霜。


    縣令盧靖南坐在衙門後院,自己的客廳內。


    門是打開著的,他一眼便能看到門外的院子和院子當中兩側栽種的幾顆梨樹。


    此時,這據說是永樂年間一位縣令栽種在院子裏的梨樹已經枯黃了。要等那汁水甘甜的大梨子還得等到明年了……


    在寒冷的清晨顯得有些冰涼的手指摩挲了一下手邊溫熱的茶碗,這時盧靖南才感覺到這茶碗中的水竟然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也變的冰涼起來。


    ‘已經思考了這麽久了麽?’想到這裏,盧靖南斜眼看了一眼侯在一旁,坐在那裏靜靜等待的中年男子。


    對方正端著茶碗小口啜飲。


    摩挲茶碗的手指不知不覺的停了下來,盧靖南清了清嗓子,引得那靜靜等待的中年男子將目光重新投射過來這才不慌不忙的說道:“回去告訴你家老爺,這事情我同意了。不過……這些來路不明的村民可不是尋常的鄉村農夫,讓他自己小心做事。至於官麵上……既然知府大人那邊已經知道了,我這一個小小的縣令自然不會做那擋人財路之事!”。


    聞言,中年人麵露喜色,連連說道:“哪裏!哪裏!盧縣令您就不要妄自菲薄了!這一地之父母官豈是我輩這等滿身銅臭的商人可比?縣令大人您不點頭,就是俺再借一個膽子也不敢做事啊!”稍頓了一下,中年人放下茶碗起身朝盧靖南拜別,一疊銀票悄然遞了到了盧縣令旁邊的小桌上。


    然後,這個中年男人就好像什麽也沒做一樣笑眯眯的退出了小廳。


    盧靖南看著中年人離開時顯得輕快的背影,一雙眼睛微微的眯縫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