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幹淨整潔、兩側房屋雖然多是茅草搭建,但從外觀看上去卻整齊劃一,厚厚的茅草到也不會太過寒冷。


    在每一個村子主要的街道上,客棧、酒樓、茶寮乃至糧店、蔬菜攤一應俱全。偶爾還有小販和獵戶在街邊叫賣鮮魚和肉類。


    令李玉震驚的是,那些購買魚肉的人竟然大半都是這村莊中普普通通的村民!饒是他自認為見多識廣,也早已經見識過許多富足之地。但眼下這窮鄉僻壤之中村民們個個米缸滿當當,頓頓能吃上青菜甚至偶爾吃些魚肉葷腥的情況讓然讓他有些瞠目結舌,不敢相信這一切竟是真的。


    另外,一些細節也讓李玉覺得十分新奇。


    在每一個村莊裏,李玉都發現了數量不等的水井。讓他十分不能理解的是這些水井的麵積都十分巨大。


    除了在井口中心處與普通水井粗細相仿的出水口外,整個井口外側還用幹淨的石材修葺出了一片小小的水池。


    這些水池離開地麵不過半米,尋常百姓用水卻不是直接從中挑水。而是拔開這圈水池外專門留出的幾個銅質出水管,然後將水桶等盛水的容器放在水管下等待流出的水裝滿整個容器。


    最讓他在意的是,每一個井口旁邊必然有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柳樹的事情。


    八個村莊,可能上百口的水井,每一個都有大柳樹……顯然這不可能是從幼苗時栽種於此的。


    多半來說,這粗大的柳樹很可能是人工移栽過來的。什麽樣的統治者會做這等費力不討好,頂多讓水井有些遮蔽,看上去也更美觀一些的事情呢?


    而如果說水井上,還有一些零星的村民自打的普通井的話。那麽每個村莊中必然建立的三個規製一模一樣的建築就更為奇特了。


    從村民們口中,李玉旁敲側擊的打聽到了這三個建築的名字和作用。


    ‘捕快房’、‘值更房’和‘仁和堂’。


    這三個建築的功能李玉到不難理解,讓他沒想通的是……每個地方不都是官不下縣嗎?地方上別說村莊,就是鄉裏也不會輕易設捕快啊!尋常城市的捕快衙役都是在縣城的縣衙中候命,哪裏有單設一處的道理?


    見識頗廣,且對大明各類機構都頗有了解的李玉更是比普通人看的更深一層――若是每個村的捕快、防火打更都獨立設立部門。那還要縣裏的縣衙做什麽?每個村莊不都能自己對自己進行管理了嗎?那還要提防鄉紳做什麽?


    很快,這個疑問便得到了解答――李玉驚愕的發現,這些奇怪的村莊裏,竟然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而且,在這個名為‘村公所’的機構裏竟然以一位村長、一位裏正和幾位鄉紳共同協商管理的方式管理著整個村莊範圍內的戶籍、稅收、緝盜、建設等公事。


    這簡直就是大逆之罪!!!!


    在這個發現後,李玉幾乎都傻了!這些村子想要做什麽?!這天父教想要做什麽?!


    自古以來“政令不下縣”的規矩竟然別直接打破!這一個小小村公所與捕快房、值更房一相結合,竟然將8個村莊所有的事情都牢牢的控製在了這些村子的統治者的手中!


    這樣強大的控製力之下,8個村莊所能發揮出來的力量可是要比大明其他任何8個同樣的村莊更大數倍!


    要知道,雖說表麵上各地縣衙對鄉鎮村莊的控製力也是極強的,想要抓捕什麽人,想要收取多少稅都是推不掉的。


    但事實上這種強製力多半還是通過當地鄉紳來執行的。


    一些宗族勢力龐大的地方,還要看各大家族的族老的意思。


    真要是說縣衙下了一些傷到了本地豪強鄉紳利益的事情,就算不碰個釘子,下麵陽奉陰違的話,通常也是沒有辦法的!


    例如,你統計下麵各鄉有多少土地人口。


    每個大家宗族藏匿一些丁口,或者刪減一些偏遠隱蔽的耕地。你縣裏能知道個屁!


    到了征稅的時候,你按人頭算,一個數千人的村子就交幾百人的稅!明明有一百畝地,卻說隻有二十畝!


    回過頭來說,李玉當然明白兩種情況下,大明的統治體製下的同樣數量的村莊絕對不是天父教這八個村子的對手!


    因為在征兵征糧,資源協調上便已經被完爆了!


    而如果這種統治放大呢?


    八個村子變成八個鄉、甚至八個鎮、八個縣?!下麵又有幾十上百個村子呢?!


    到那個時候,可能就是集整個山東之力也鎮壓不下來吧?!


    要是這天父教真的潛移默化的控製了整個山東,甚至附近一些地區的話……治下千萬人口,如果都能如這八個村子一般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足,政令通暢的話……就是圖謀天下也未嚐沒有希望吧?!


    這不是大逆是什麽?!


    如果說開始的時候,李玉的想法是來此調查些情報,找找這獵物的漏洞要害的話……那麽此時的李玉便早已經熄了這個心思。


    這等腦後有反骨,處心積慮的地方豪強……要麽你現在就將其直接捅到朝堂之上,發朝廷大軍剿滅。


    要麽……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他過去。


    否則就怕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啊!


    ‘走吧!回去將這一切稟告老爺……怎麽決定是老爺的事情了。是到朝堂上當個功勞賣了還是與其合作販糧……’一想到“合作”,李玉不由的瑟縮了一下。‘自己何時竟也有這等大逆不道的想法了?!明明知道這天父教並非善類,有造反之嫌還……’。


    在八個村莊逗留將近半個月的李玉打點好行李,拎著包袱徑直出了客棧,沿著筆直平整的大街直奔村口的貨棧。


    半個月的生活經曆讓他早就知道了這八個村莊的貨棧和牛馬車幾乎都集中在村口。


    到了村口,談好價錢,上了大車的李玉在馬兒輕快的脖鈴聲中漸漸遠離了這座最後調查的村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