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夷人”部落與白蓮教一支不算主要的分支香脈的戰鬥並不能影響整個山東局勢的走向。


    盡管許多山東官員和朝廷中的兵部大佬靠著這一場不大不小的勝利而挽回了仕途上的頹勢,甚至免於人頭落地的下場,但從總體上來看,整個山東的局麵依舊是白蓮教占有著優勢。


    隨著春季的到來和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也愈加明顯穩固起來。


    越來越多的縣城因為長期遭到圍困而導致士氣低落甚至因為缺少糧食而逐步陷落,甚至有些城池中發生了饑民哄搶糧食,白蓮教的奸細趁機打開城門的案例。


    明軍、大明朝廷似乎對於山東這片土地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差……


    但即便是如此,白蓮教依舊不敢有絲毫放鬆,幾乎所有主力緊緊的盯著各方明軍主力的動向,生怕有一絲疏漏。


    而明廷、白蓮這雙方的對峙和互相平衡正是給了唐業一個極佳的發展時機!


    ……


    四月,在連續幾次召喚到沒什麽能力的電影龍套人物之後,唐業在‘人物抽獎係統’上終於轉運,積攢的兩次機會分別抽取到了一名名氣不小的格鬥選手和一名將才。


    這便是四月抽獎中抽取到的電影《投名狀》中的主角之一的龐青雲。


    電影《投名狀》可以說是一部既有著曆史根據,又經過了藝術加工的半真半假的電影。例如這三大主角之一的龐青雲。


    本身在曆史上雖然有著一位馬姓的清朝大官作為原型,但那個曆史原型可遠遠沒有這位龐青雲厲害。


    從電影最初龐青雲所率領的清軍在太平軍的圍攻中全軍覆沒,靠著裝死人活命的那一絲狡詐。


    一直曆經龐青雲與劉德華和金城武扮演的另外兩人結義,為了帶領村民討一個活路而納了投名狀重新開始,一路攻城略地,屢屢大破太平軍,最終拿下南京,得以登上封疆大吏的位子。到最終為了掩蓋他自己所做過的那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和保全住自己的富貴權勢而殺死自己的兄弟。最終反而被清廷派人刺殺,卸磨殺驢的結局……


    可以說,龐青雲的這一生是十分豐滿的。


    一個男人,特別是一個生活在那樣一個亂世中梟雄該有的經曆他幾乎都有了。他的武藝高強、他的凶狠果決、他至少曾經有過的兄弟情誼和一份善良支撐著他在那個血肉模糊,清廷妖魔和“教廷”妖魔互相爭相吸食百姓骨血,想要不惜一切代價的殺死對方的可怕混世中走到了安寧時代。


    雖然最終他的被刺身亡也作證了他眼界格局和政治手腕上的不足,但光從戰爭角度來說,他卻是一個相當給力的將領。


    狠辣、果決、具有較強的統禦能力和身先士卒的勇氣及武藝,還有豐富的戰場經驗,並且指揮的就是與當今相差不遠的戰爭,既擅長冷兵器的拚殺也懂得火器的犀利凶猛……


    顯然,具備這些優點的龐青雲十分適合擔任將領。


    至於龐青雲其他方麵的缺點――後期黑化,弑殺兄弟,背叛約定,短時的被暫時的權勢和富貴迷惑等缺點則對於唐業沒有太大的影響。


    首先,作為係統中抽出的人物,所有人物對唐業都有著絕對的忠誠,至此一點,唐業便是高枕無憂。


    最多隻是需要稍稍注意下召喚人物的動向,將他們放在合適的位子上便好了。


    至於另外一些性格上的缺點則隻要不是過分到影響大局,其實也並不重要。


    試問貪財、好色、喜好享樂、貪戀權勢這些品質又有幾人完全沒有?


    頂多也隻是多少之區別,是否能克製罷了!


    而有了忠誠作為前提保證……召喚人物自然不會為了私利而破壞“大局”,因而這些性格上的缺點根本不算什麽!


    ……


    與龐青雲這個得力下屬同時作為“新血”的還有最近一段時間內不斷移民至此的係統移民。


    在相當於遊戲中三座城市同時相加的移民速度的支持下,整個山區內的村莊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擴張當中。


    每一天都有新的帳篷或者磚瓦房建起,每一周甚至都會多在地圖上標注出一個新開辟的村莊。


    而與日漸龐大的人口基數交相輝映的則是幾乎已經建設完全的係統建築。


    除了大量的冶煉廠、武器長、磚窯、瓷窯等工業建築外,最惹人注目的便是在一片較為平坦山崗頂部修建的全新馬場和幾座風格各異的騎兵兵營了。


    這風格各異自然說的便是波斯、中國、希臘三個文明各有特色的騎兵兵營了。


    在《帝國與文明》遊戲設定中,三個文明的騎兵有著各自的屬性,放在現實化之後便主要體現在武器裝備、作戰方式……甚至於體能、馬匹品種的諸多不同之處了。


    三個文明中,中國文明的騎兵分為輕騎兵、羽林將軍兩種。


    輕騎兵騎乘類似於蒙古馬的係統馬種,身穿鑲嵌著部分鐵片的皮甲,使用腰刀和長槍、軟騎弓作戰。


    戰鬥力不說多麽強大,但無論是人還是馬匹的耐力、韌性都是極佳,宛如最頑強的狼群,靈活機動而且極為難纏。


    而羽林將軍則是一種介於重騎兵之下的武裝騎兵。


    爛銀魚鱗甲,銀光閃閃的金屬六瓣盔帽、頭頂長長的白色鳥羽和鋼劍、鐵槍、硬弓組成了與輕騎兵類似的作戰方式,但卻高了何止一倍的戰鬥力?


    而且曾經已經訓練過一批羽林將軍的唐業當然知道這些羽林將軍作為中國的頂級兵種,又冠以“將軍”之名,顯然武藝、體格、以及軍隊指揮方麵得到了格外加強。無論是個人戰鬥力還是在戰爭中的作用都是增強了許多。


    與中國騎兵相對應的是同樣擁有兩種騎兵的波斯文明。


    同樣的輕騎兵對應中國的輕騎兵,二者屬性相仿,隻是波斯騎兵在文明特色的彎刀上略占便宜,然而在鎧甲上卻略輸一籌,算得上是勢均力敵。


    而波斯的鐵甲騎士也正相對應中國的羽林將軍。


    這些專門聽從‘皇家’命令的重甲騎兵在波斯是有極高地位的兵種,渾身鐵甲的覆蓋率和質量甚至比羽林將軍那一身炫目的爛銀魚鱗甲還要昂貴。


    腰間的彎刀更是百裏挑一的精品彎刀,鋒銳無比,在所有係統配備的兵器當中也算頭籌。


    除此之外,波斯鐵甲騎士的體格也是經過嚴格篩選,個個人高馬大,力氣非凡。


    經過了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身著鐵甲,胯下同樣披甲的高頭大馬,持著長長的鐵矛和鋒利無匹的彎刀在戰場上一旦形成規模和衝擊力,即便是同級的羽林將軍也絕對無法觸其鋒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