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區之外,因為沒有了地利優勢,所以唐業所新建的村落自然不能如同山中的大部分村落一樣靠著地勢和簡易的木質圍牆或者土牆作為城防。幸好,係統還有著城牆、烽火墩這種防禦建築。


    雖然在老頭說來,光憑著城牆和烽火墩的防禦比起一些利用龐大防禦工事建設的古代城池堡壘來說還差的很遠。


    但就目前來說,那一道道四層樓高,足有五米寬窄的微梯形城牆也已經足夠堅固。而且以係統建設的靈活性來說,簡單的“南北向城牆”、“東西向城牆”和烽火墩的組合便能靈活的構成各種行之的城池。


    四方、六角、八角、大、中、小各種規模形製,十分靈活。


    城池內的士兵也隻需要堅守城門、城頭,利用城池的天然高度和女牆、射擊口以及簡單的滾木礌石的輔助便能對抗數倍甚至更多的敵軍。


    更何況說……係統出品,質量自然是極佳!


    無論是城牆還是烽火墩,無論本身的石材、構造、粘合穩定的工藝乃至於地基都是質量過硬,絕對不是尋常攻城器械所能夠輕易破壞的。


    ……


    “夷人”部落在山區外建設堡壘城池的情況並不是沒有引起山東官員的注意……隻是對於這些官員來說,剛剛下達的邸報中可是沒說限定這些夷人的經營範圍……更何況他們還剛剛分潤了戰功,自然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了。


    但與山東明廷官員的視若不見正相反——對於山東白蓮來說,這支三番五次重創他們分支,甚至消滅了一個分香的夷人部落顯然不再“友好”的範疇當中。


    之前不聞不問也隻是因為這些夷人躲在深山當中,征討不易。


    而如今,這幫夷人的觸角已經伸出了山區,對於白蓮教來說,這顯然是“踩”進了他們的地盤。


    就在白蓮教高層的數名香主試圖聯合將這些番邦夷人的小城攻破毀滅之時,整個戰局的驟然變化卻將這一切徹底打亂!


    隨著初春回暖,大明朝廷湊齊的各方勤王大軍終於還是正式拉開了反擊的大幕!


    ……


    自古以來,能以一地而得天下者如鳳毛麟角,極為難得。


    當然,也不僅僅是燕王朱棣——嚴格來說,無論是漢末三國、秦末劉邦、還是其他許多統一天下的梟雄,哪個不是從一小塊地方、一小個官職開始的?


    哪個不比燕王朱棣這個跟著老爹打天下,早已經在民間、軍隊中建立了深厚的威望的燕王要難?


    至少曹操、劉邦不是皇子吧?最初的基業更是無法與之媲美。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人也都不是以一地之力得天下的純粹樣板。


    因為無論初始的地盤多大,他們最終在戰爭中遲早都是要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去攻破、吞並、征討更多的地盤、更多的百姓才能完成積累,最終統一天下的。


    若是單由此來看,幾十年後趁火打劫,趁勢入關的清廷倒是以“一地”、“寡民”得天下的樣板。


    當然,若是沒有那麽多年的朝廷腐敗、道德淪喪和戰亂作為前奏,以及無數的漢奸輔助的話……這也是不可能的。


    但不管怎麽說,在曆史上,這個全盛時期也不過幾十萬能戰之兵的野蠻、落後,隻靠豬尾巴、猴子馬褂和奴才製度便將偌大華夏整個征服,並且一度統治四萬萬人的政權還是勝利者。


    或者說,勝利的……其實是壓迫他人、階級、特權、不平等之一切髒汙的人性。


    ……


    穿暖花開,是個好季節——也包括對於戰爭。


    沒有了寒冬的阻隔,龐大的軍隊得以較為簡單輕鬆的集結,春耕以過,特別是已經世襲罔替話的明軍得以暫時放下衛所中已經種下的莊稼,心無旁騖的考慮著怎麽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活命。


    從冬季便開始準備,初春便逐步發動起來的明軍從各地開始了規模浩大的反攻。


    除了山東這樣的“重災區”外,大部分地區的白蓮教也不過是數千數萬的規模,有許多甚至從起義之初便沒有多少人跟從——特別是在氣候溫暖,糧食充裕的南方地區,更是鮮少有人響應。


    少數跟從者不是被洗腦嚴重的資深教徒便是少數想要趁火打劫的地痞無賴。


    這些人混進隊伍之後,不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


    反而是這些人**擄掠的行為引起了本地百姓的一致反感和仇恨,將越來越多的人推到了當地官府一方。


    甚至有不少被白蓮教禍害的村民自發組織起來攻擊白蓮教徒,為明軍打探情報……


    如此形勢之下,別說各地弱小的白蓮分支,就算是勢力最大的山東白蓮也會吃不消!


    於是,南方地區很快便率先完成了圍剿工作,將大部分白蓮軍剿殺,許多匪首戰死或者被活捉後剝皮抽筋,給予了南方幸存的白蓮教眾極大的震懾。


    而在南方安定的同時。


    一些從南方諸省調遣北上的援軍和物資也在源源不斷的輸送向全國。


    一些省份本就根基不深的白蓮分支很快便步上了南方白蓮分支的後塵,要麽紛紛被剿滅,要麽便是辛苦支撐,靠著在山區和落後的村莊勉勵維持。


    但明眼人都知道,如果沒有什麽特殊情況發生的話……這些地方的白蓮教徒是遲早要走向毀滅的。


    麵對這種危若累卵的困局,白蓮教的高層自然不肯束手就擒。


    白蓮教主徐鴻儒一麵加緊傳道和瘋狂組織大軍,一方麵也將原本一盤散沙的山東以及河北許多香紛紛集中到了臨沂附近。


    各地白蓮齊聚臨沂,如同滾雪球一般瘋狂膨脹,不消半月便湊齊了十七萬大軍。


    隨即,徐鴻儒便對外宣稱大軍二十萬,壯足了威勢後悍然出兵京師!


    這一舉動頓時極大的刺激到了大明朝廷!


    明眼人都明白,如果趁著山東白蓮內部空虛,派遣大軍奇襲白蓮教所控製的地區必然會對其造成重創。


    甚至導致其一蹶不振也未可說。


    但如今的大明朝畢竟是腐朽多年了……竟然連如此簡單的戰略都沒想到——或者說想到了以後根本沒有選擇!


    因為在京師當中的那群達官貴人們也隻考慮自家身家性命!哪裏顧得上什麽大局?


    於是,一道道詔令如同亂飛的蒼蠅一般火速送抵各方勤王大軍當中,無論是朝廷的詔書、兵部的公文命令還是魏忠賢之流的大佬的書信……總之全部就一句話:立刻!馬上!給大爺們滾到京城勤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