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青袍騎兵算不上多麽豪華,既沒有重甲,也沒有多麽精強的騎術。一身白色棉甲外罩繡有一朵青蓮的披風和統一的青色長纓槍、雁翎刀便是其標準配置。初看上去,除了那一片飛揚的青色披風外並無特異。


    然而,當這支騎兵殺入戰陣當中之後,明軍才嚐到了這群特殊騎兵的厲害!


    這些人竟然每一個都是身懷武藝之輩!


    別看他們騎術平平,然而當兩軍一接觸,這些青袍騎兵便是紛紛展露出不俗的槍術,一根根上好白蠟杆,镔鐵槍頭的長槍上下翻飛,刁鑽狠準!


    一對一的照麵,出去騎兵衝鋒的優勢不說,尋常明軍竟然少有一合之敵!不是被直接刺穿了脖頸,頭臉,便是被挑著胸口倒飛出去!


    一根根大槍抖動、突刺、撥擋間稍微有些見識的人都看出其功夫底子!


    大槍上的功夫自古有之。


    不說太遠的古代猛將,就是較近的大宋朝也有嶽飛這樣的用槍高手!


    因為長槍長矛在戰場上應用極為廣泛,因而在冷兵器時代練的人也多,甚至華夏四大內家拳之一的形意拳便是從槍法中衍生出來。


    大明雖然沒落,社會環境又因為嚴苛的戶籍和路引製度而較為閉塞,較之前諸多朝代練武者較少。


    但總數卻不算少。


    從每一個村莊、寨子都可能流傳的莊稼把式到一些武師、門派中內傳的各種拳術、兵刃之數可謂是不計其數!


    然而,這長槍畢竟是軍用之器械,尋常百姓間練習者雖然能夠找到……但這一下找出數千顯然不是巧合!


    加上這些青袍騎兵許多合擊之時表現出的較高默契……一些明軍將領立刻反應過來――這些青袍騎兵顯然是白蓮教在暗中籌謀已久的一支秘密軍隊!


    其實事實也與許多明軍高層想的差不多,這支青袍軍隊在白蓮教中,一直由三脈當中最擅長練兵作戰的青蓮一脈暗中籌謀!


    從南宋時期便已經秘密存在,當時是從教徒中擇選子弟從小秘密訓練,以在教中謀求大事時作為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然而,與宋末的國家大戰的威勢,以及元朝的殘暴統治相比,這支渺小的軍事力量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直到明朝建立,白蓮教的高層們抓住時機,試圖趁天下未穩之時意圖造反,然而卻遭到了朱元璋的鎮壓。


    那朱元璋是什麽人?


    那是生生殺敗了元蒙和諸多軍閥義軍,靠著殺戮戰爭生生從一個小乞丐、小和尚坐上九五之尊寶座的人!


    所以,白蓮教再一次被抑禁。


    然而,這種藏匿在民間深處的宗教性質的組織往往難以根除,這是無論金人、元蒙還是明清兩代都無法根除的。


    隻有後世紅朝太祖一眼窺破華夏民間藏匿有大量不穩定因素的根源,這才掀起諸多運動一舉為後世拔除無數深藏民間的隱形勢力,換來一個能專心發展,沒有那麽多牛鬼蛇神跳來跳去的時代。


    明太祖和他兒子殺人雖多,但卻沒有足夠的氣魄和眼界。


    以至於在兩人之後,天下安逸的同時,這些每到亂世便跳出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牛鬼蛇神也未被清除幹淨。


    天下休養生息的同時,這白蓮教也在休養生息。


    最善發展教眾、蠱惑傳道的白蓮一脈從元末的十數萬殘餘教徒迅速重新壯大,發展到至今天下至少數百萬教眾,蠱惑百姓更是無數的程度。


    最擅練兵的青蓮一脈則是練出了五方人馬!


    這青蓮騎兵便是其中之一,也是人數較多,最為廣泛的一支。


    從萬曆年間改製定型發展至今,在大江南北,諸省都有訓練。隻不過,受到路引、戶籍製度的限製而無法擴大規模。


    其成員多從教眾中擇選沒有活路的青年、少年為主,平時扮作小廝、奴仆、客商由教中提供的身份秘密集中到一些荒山野嶺的白蓮教所掌控的林場、廢礦場當中,以探挖新礦、伐木為掩護在深山野地當中悄然訓練。


    徐鴻儒如今這調來當做奇兵的一支便是從河南、河北――也就是如今北直隸這本地白蓮中秘密集中起來的青蓮騎兵。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說這青蓮騎兵平時的訓練和狀況……


    ……


    在常人眼中,秘密部隊總是伴隨著“神秘”、“精銳”、“強大”、“凶悍”之類的詞匯。


    而這支青蓮騎兵雖然十分隱秘。


    但在其他三個方麵卻是做的並不算到位。


    畢竟,白蓮教本身也隻是藏匿於民間的秘密組織,並不是在自己國家內可以盡情調動官府、國家資源做事的政府機構。


    所以,組織這些部隊一來不能太過集中,引人注意。


    二來,在訓練方麵,許多難處也是十分明顯。


    大炮、火槍――這些政府嚴格控製的強大武器,就算是以白蓮教的勢力也無法大批搞到。


    因此,雖然經過兩百多年的經營,白蓮教內部也能製造不少兵器,但對於火器還是難以儲備太多。


    加上平日訓練的麻煩和消耗都很難解決,所以在各地秘密訓練的青蓮騎兵都沒有裝備火器。


    隻是在訓練中能用幾把好不容易搞來的火槍熟練一下裝彈瞄準便是極為難得的事情了。


    同樣的道理,強弩、盾牌、弓箭這些官府敏感,又不易製造保存的物品也並未被白蓮教高層大規模配發給青蓮騎兵訓練。


    因此,青蓮騎兵平日所能苦練的便是這長槍、戰刀。


    中國自古便有“揭竿而起”的傳統。


    就是說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時候抄起一根竿子鐵鍬便造反的場麵。


    其實並不是說老百姓就喜歡拿這些武器,而是長棍、工具、乃至於一些地區的竹竿實在是最廉價而且容易得到的武器,於是才被無數農民義軍在初期所采用。


    青蓮騎兵平時練的最多的便是這容易搞到,隻要槍頭不損,就可以輕易修好的長槍。


    作為一個勢力不小的組織,白蓮教自然有的是辦法找來一些精擅槍術甚至是上過戰場的教官。


    於是,在各地的深山林場、荒僻礦坑、乃至於一些隱秘的山頂、院落中都有著大量青蓮士兵苦練槍法的身影。


    此時,雖然還沒有後世那般科學係統、簡單又好用的拚刺技術推廣開來。


    但一些基礎的理念卻是有的,加上一些教官自身相當高超甚至在單挑或者少部分對戰中比後世軍隊拚刺技術還要精妙不少的槍法的教授,這些青蓮士兵常年練習下來,每一個都有著不弱的長槍功夫!


    上了戰場,麵對訓練荒廢,也無太多膽氣凶猛的普通明軍自然占盡了上風!青蓮騎兵這一衝出,雖然因平日訓練缺少戰馬而有不少掉隊者,但仍然是衝破了明軍的重重阻攔,生生殺的明軍高層一路奔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懸空望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懸空望雨並收藏明末之帝國與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