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萬萬不能與這幫夷人做交易啊!”一名身穿絳袍的白發老臣俯首勸誡到。
此人在朝廷當中為官多年,又是一戶豪門世家,此言一出頓時引起許多人的附和之聲。
然而,坐在屏風前的仁宗綾陽君卻是不為所動,一副沉思的模樣。
眼見這位年輕的國君如此表現,一些善於見風使舵的大臣便立刻紛紛進言……
“殿下,臣到是認為與這些番邦之人交易也未嚐不可!”一名身穿綠色官服的四十多歲的瘦小官員突然說道。
“哦?說說看?”坐在位置上的仁宗饒有興致的說道。
這位官員眼見自己摸準了國君的想法,不由的喜上眉梢,趕忙說道:“殿下,這自古以來,往來貿易便是常態。以我之富餘換取短缺之物更是利國之事……我朝初立,正是需要貿易填充府庫之時……為何僅僅是為了顧慮明國的想法而放棄如此有利之事?”。
“混賬!”話音剛落,一名老臣便跳出來大罵一聲。
隨後,之前說話那位重臣立刻斥責道:“我朝鮮自古便仰慕學習****文化,儒家經典……亦也培養出無數大儒賢者!豈能做出這等背棄宗主、見利忘義之事?如果背棄大明,豈不是和那對胡人韃子卑躬屈膝的光海君一樣了?!”。
此言一出,原本糾結猶豫的等著看仁宗臉色發言,好博取政治資本的眾多朝臣頓時一片嘩然。
因為這老臣說的正是兩年前被推翻的光海君的事例。
在八年前,明朝討伐後金**哈赤,當時朝鮮作為屬國又臨近東北,自然也點兵一萬至富察之野協助。
結果明軍卻在薩爾滸大敗!一役便是死傷無數,精銳喪盡!並且展露出了女真人強悍的戰爭實力。
於是,嚇破了膽的朝鮮國君光海君頓時對女真畏懼無比,也不顧朝臣民間的反對,在明朝和後金兩者之間遊移不定,中立退縮,這一點頓時引起了長久以來受到儒家文化影響極深的士族貴族階級的不滿。
這才有了後來西人黨推翻光海君,擁立如今的仁宗的事情。
這個時代的朝鮮可不是後世,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在此時的亞洲,甚至世界範圍內,東方****的影響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即便是開始了大航海時代,在對外戰爭中逐漸在火器和艦船上領先了的歐洲人對於此時的大明也是心懷畏懼的。
在亞洲這裏,許多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更是對華夏文化傾慕不已。
曆史上,除了華夏自己腐朽墮落的實在不堪之外,大部分時期,朝鮮對於華夏宗主的忠誠度還算不錯的。
如今,這位老臣話說到了這個份上。
其實就是提醒仁宗不要重蹈了光海君的覆轍,失了民心後政權不穩。
能隱忍多年,經曆政變繼位的仁宗自然也不是庸碌之人,一聽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和風險。
於是立刻寬慰眾人:“諸位愛卿,孤是絕不會做出那背棄信義之事的!”。
旋即,他卻話鋒一轉,將自己心中的考慮和擔憂說了出來,卻是今年剛剛結束的一件大事:“本王也不想和這些與大明有芥蒂的夷人做交易……隻是這幾年大小旱澇不斷,各地糧食短缺已不是新聞。加上早些時候叛賊李適作亂,雖然諸位忠勇,三日平叛,並且將叛將李適斬殺。但此人同黨韓潤、鄭梅等人可是逃過江去,跑到了韃子那裏……”。
說道這裏,仁宗停了停,讓眾人消化一番後才繼續說到。
“如今我朝鮮缺少糧食,民間不穩。那李適餘孽又跑到韃子那裏……明顯有借兵反戈的意圖。如果我們不做準備……怕是那些逆賊可能會倒行逆施,引狼入室之險啊!”。
如果說之前那位德高望重,在士族和貴族兩方麵都威望不淺的老臣的話是手雷的話……那麽此時仁宗的話便像是魚雷!
頓時轟的室內眾人一陣眩暈!
的確……
作為政變上位的朝廷,朝中大部分人還是相當有警惕性的。特別是今年早些時候將軍李適叛亂。
雖然隻持續了三天便被鎮壓,但此事卻是給上台一年多,稍有懈怠的眾人敲了一記警鍾!
那李適的同黨韓潤、鄭梅的逃亡更是不少人的一塊心病。
畢竟雖然此時朝鮮號稱有數十萬大軍,人口也遠多於女真人,但對方畢竟是常年在白山黑水間漁獵的戰鬥民族,八年前大勝明軍的戰績和去年衝入大明境內劫掠燒殺的戰績更是讓朝鮮人對其又恨又懼!
此時仁宗將這份心病擺在了桌麵上,眾臣自然不能無視。
畢竟,這也關乎到他們自己乃至整個朝鮮百姓的身家性命。
即便是那些最為反對背棄大明的老臣大儒此時也沉默了下來……作為一國當中的精英和統治階層,他們自然知道那些被江水隔在另一邊的野人們有多麽的凶暴野蠻,沿江許多朝鮮村莊被整村屠滅的消息這些年來早已經不是新聞。
作為自小學著安邦定國的儒家思想長大的儒生,他們對此自然不可能完全無視。
此時,這樣的大義擺在眼前,他們也隻好沉默……
最終,這一次宮中集合眾臣的商議以仁宗擺出家國危機的大義而以貿易派的勝利而告一段落。
次日,早已經在前一天傍晚達成共識的朝鮮朝廷低調的給使團頒發了貿易準許的手續,隻是並沒有以國家禮儀在皇宮中接待使團成員,以避免讓大明得知後不快。算是一種留有餘地的解決方式。
如果大明沒有重視,自然最好。
如果大明得知後書信往來,再加上一陣耽擱,等責怪下來,朝鮮朝廷也能推脫是民間貿易或是有人買賣貿易許可的手續,到時候隻要不輕不重的將主管此事的文書小吏調離崗位,表示懲戒便能大事化小,並不損傷兩國之間的關係。
這種委婉而撈到實惠的做法對於朝鮮這種小國來說早已經是輕車熟路的事情了。
一番動作下來,大明派駐朝鮮的官員對此甚至好不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唐業派出的使團輕鬆的敲開了與朝鮮貿易的大門!
此人在朝廷當中為官多年,又是一戶豪門世家,此言一出頓時引起許多人的附和之聲。
然而,坐在屏風前的仁宗綾陽君卻是不為所動,一副沉思的模樣。
眼見這位年輕的國君如此表現,一些善於見風使舵的大臣便立刻紛紛進言……
“殿下,臣到是認為與這些番邦之人交易也未嚐不可!”一名身穿綠色官服的四十多歲的瘦小官員突然說道。
“哦?說說看?”坐在位置上的仁宗饒有興致的說道。
這位官員眼見自己摸準了國君的想法,不由的喜上眉梢,趕忙說道:“殿下,這自古以來,往來貿易便是常態。以我之富餘換取短缺之物更是利國之事……我朝初立,正是需要貿易填充府庫之時……為何僅僅是為了顧慮明國的想法而放棄如此有利之事?”。
“混賬!”話音剛落,一名老臣便跳出來大罵一聲。
隨後,之前說話那位重臣立刻斥責道:“我朝鮮自古便仰慕學習****文化,儒家經典……亦也培養出無數大儒賢者!豈能做出這等背棄宗主、見利忘義之事?如果背棄大明,豈不是和那對胡人韃子卑躬屈膝的光海君一樣了?!”。
此言一出,原本糾結猶豫的等著看仁宗臉色發言,好博取政治資本的眾多朝臣頓時一片嘩然。
因為這老臣說的正是兩年前被推翻的光海君的事例。
在八年前,明朝討伐後金**哈赤,當時朝鮮作為屬國又臨近東北,自然也點兵一萬至富察之野協助。
結果明軍卻在薩爾滸大敗!一役便是死傷無數,精銳喪盡!並且展露出了女真人強悍的戰爭實力。
於是,嚇破了膽的朝鮮國君光海君頓時對女真畏懼無比,也不顧朝臣民間的反對,在明朝和後金兩者之間遊移不定,中立退縮,這一點頓時引起了長久以來受到儒家文化影響極深的士族貴族階級的不滿。
這才有了後來西人黨推翻光海君,擁立如今的仁宗的事情。
這個時代的朝鮮可不是後世,成了美國人的小弟。
在此時的亞洲,甚至世界範圍內,東方****的影響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即便是開始了大航海時代,在對外戰爭中逐漸在火器和艦船上領先了的歐洲人對於此時的大明也是心懷畏懼的。
在亞洲這裏,許多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更是對華夏文化傾慕不已。
曆史上,除了華夏自己腐朽墮落的實在不堪之外,大部分時期,朝鮮對於華夏宗主的忠誠度還算不錯的。
如今,這位老臣話說到了這個份上。
其實就是提醒仁宗不要重蹈了光海君的覆轍,失了民心後政權不穩。
能隱忍多年,經曆政變繼位的仁宗自然也不是庸碌之人,一聽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和風險。
於是立刻寬慰眾人:“諸位愛卿,孤是絕不會做出那背棄信義之事的!”。
旋即,他卻話鋒一轉,將自己心中的考慮和擔憂說了出來,卻是今年剛剛結束的一件大事:“本王也不想和這些與大明有芥蒂的夷人做交易……隻是這幾年大小旱澇不斷,各地糧食短缺已不是新聞。加上早些時候叛賊李適作亂,雖然諸位忠勇,三日平叛,並且將叛將李適斬殺。但此人同黨韓潤、鄭梅等人可是逃過江去,跑到了韃子那裏……”。
說道這裏,仁宗停了停,讓眾人消化一番後才繼續說到。
“如今我朝鮮缺少糧食,民間不穩。那李適餘孽又跑到韃子那裏……明顯有借兵反戈的意圖。如果我們不做準備……怕是那些逆賊可能會倒行逆施,引狼入室之險啊!”。
如果說之前那位德高望重,在士族和貴族兩方麵都威望不淺的老臣的話是手雷的話……那麽此時仁宗的話便像是魚雷!
頓時轟的室內眾人一陣眩暈!
的確……
作為政變上位的朝廷,朝中大部分人還是相當有警惕性的。特別是今年早些時候將軍李適叛亂。
雖然隻持續了三天便被鎮壓,但此事卻是給上台一年多,稍有懈怠的眾人敲了一記警鍾!
那李適的同黨韓潤、鄭梅的逃亡更是不少人的一塊心病。
畢竟雖然此時朝鮮號稱有數十萬大軍,人口也遠多於女真人,但對方畢竟是常年在白山黑水間漁獵的戰鬥民族,八年前大勝明軍的戰績和去年衝入大明境內劫掠燒殺的戰績更是讓朝鮮人對其又恨又懼!
此時仁宗將這份心病擺在了桌麵上,眾臣自然不能無視。
畢竟,這也關乎到他們自己乃至整個朝鮮百姓的身家性命。
即便是那些最為反對背棄大明的老臣大儒此時也沉默了下來……作為一國當中的精英和統治階層,他們自然知道那些被江水隔在另一邊的野人們有多麽的凶暴野蠻,沿江許多朝鮮村莊被整村屠滅的消息這些年來早已經不是新聞。
作為自小學著安邦定國的儒家思想長大的儒生,他們對此自然不可能完全無視。
此時,這樣的大義擺在眼前,他們也隻好沉默……
最終,這一次宮中集合眾臣的商議以仁宗擺出家國危機的大義而以貿易派的勝利而告一段落。
次日,早已經在前一天傍晚達成共識的朝鮮朝廷低調的給使團頒發了貿易準許的手續,隻是並沒有以國家禮儀在皇宮中接待使團成員,以避免讓大明得知後不快。算是一種留有餘地的解決方式。
如果大明沒有重視,自然最好。
如果大明得知後書信往來,再加上一陣耽擱,等責怪下來,朝鮮朝廷也能推脫是民間貿易或是有人買賣貿易許可的手續,到時候隻要不輕不重的將主管此事的文書小吏調離崗位,表示懲戒便能大事化小,並不損傷兩國之間的關係。
這種委婉而撈到實惠的做法對於朝鮮這種小國來說早已經是輕車熟路的事情了。
一番動作下來,大明派駐朝鮮的官員對此甚至好不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唐業派出的使團輕鬆的敲開了與朝鮮貿易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