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太湖一帶,有一個叫羅鐵山的人,有著一身很不錯的本事,還有著幾百名手下,算起來在江湖中是一個很有名的人物,但在官府的眼中,卻是一名悍匪。
羅鐵山和他的手下在太湖之中雖然以搶掠為生,但與官府的關係卻不是很差,是以一直以來官府也沒有去剿滅他們,可前兩個月,這羅鐵山也不知吃錯了什麽藥,竟然帶人搶了宜興城的興泰商行的貨物,並把那個興泰商行的老板給殺了。
這個興泰的老板是秦總兵的妻弟,又是金陵鎮守太監的親戚,雖然說起來也不是秦總兵家的什麽重要人物,但人被殺了,卻等於是打了秦總兵與金陵鎮守太監的臉,是以秦總兵才動了剿滅這羅鐵山的念頭,隻因為唐同在上一次剿滅倭寇時很能打,這事情便著落在了唐同的身上,而唐同也沒有推辭,在唐同想來,自己的隊伍能常常見點血也是好事。
另外還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進行長途行軍的訓練,二是可以趁機籌集一些軍餉,不能老讓自己掏腰包不是,上一次唐同打倭寇時,唐同還沒有想起後世民國軍閥的這一招,那就是吃大戶,明末時期的大明軍隊沒有軍餉時,隻知道搶,實是沒有一點兒技術含量。
唐同決定學一學後世的那些軍閥,也讓那些土豪劣紳們為自己捐點兒軍餉,當然,唐同不會逮到誰都要人家捐軍餉的,而是隻打算要那些真正的惡霸地主們捐點兒錢出來。
明末時期,天災人禍不斷,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土地太過於集中到了那些地主的手裏,而這些地主幾乎都是有錢有勢力,很少交稅甚至不用交稅,國家的費用全壓在了隻有少量土地的百姓身上,再加上貪官汙吏的各種雜稅極多,朝庭製定一條稅收,下麵的官員就敢製定十條稅收,有些稅收的名目荒唐的很,這種情況下,一遇天災,老百姓哪能活的下去。
這個時候的唐同還沒有當救世主的雄心壯誌,他僅僅是因為受後世教育的影響,在本能上有一種鬥地主,打土豪的心理傾向,隻是這會兒唐同手中沒有強大的實力,也就打打那些人的秋風罷了。
唐同這段時間又招了四百人,也訓練了快三個月了,現在見見血的話,有利於這些士兵的成長,唐同回來衛鎮所後,便把一眾手下頭目招集起來,安排了近段時間的事情,然後又把那近千流氓軍招了回來,總兵力一千六百來人,八百支後膛槍,三萬發子彈,對付那隻有幾百人的羅鐵山,在兵力上是絕對勝過的了。
唐同先派了一個流氓軍的小頭目去給羅鐵山下了一封招降書,如果這羅鐵山聽話的話,唐同自然就不會打他了,如果不聽話的話,唐同會毫不留情的對羅鐵山進行打擊,因為太湖離常州不是很遠,商業上的船運有一部分會離不開太湖,現在唐同的生意還不大,對唐同的影響也不是很大,但以後唐同的生意壯大起來後,有羅鐵山這樣一夥水匪在太湖的話,肯定會對唐同的生意產生影響,唐同自然也要趁早把這個隱患清除了。
唐同帶著一千六百人的手下,先到了無錫,然後從無錫改道往宜興,再進入浙江的地麵繞著太湖一路走來,所過之處,必要打聽一下當地有些什麽惡霸人物,然後上門去,借著剿匪沒有足夠的軍餉,要那家的人捐響,少則二三百兩的銀子,多則一千來兩的銀子,反正也不敲狠了,既讓那惡霸們有些心痛,又不會因為這點兒錢跑的去告狀。
如此一路行來,路過盛澤時,還特地去看了一下徐四所在的歸家院,徐四熱情的招待了唐同一番,當晚徐四挑了兩個不錯女子陪了唐同一晚,第二天的唐同感覺自己神清氣爽的很,心中也不由的尋思這當官的,有錢的就是好,腐敗啊,但隻怕是個正常人都會喜歡這腐敗的感覺,否則大家也不會人人爭著想當官了。
唐同一行人到達蘇州地界的時候,唐同已經收到了差不多四萬來兩的捐餉了,等於這一次的剿匪行動不但不用自己出錢,還會略有贏餘,唐同看看收錢也收的差不多了,這才開始準備這一次的剿匪行動。
不說唐同如何準備,卻說羅鐵山收到唐同的招降書後,自是不屑一顧,但他也沒有為難那個送信來的人,把那人趕了出來,然後羅鐵山一邊準備好與官府的戰鬥,一邊派了大量的手下出來打探情況,當手下不斷的把唐同如何向那些所謂的鄉紳們收取捐餉的情報傳來時,羅鐵山先是納悶一陣,然後便不由的笑了起來,心想我羅鐵山是個水寇,這位唐大人大概算是官寇了,還真是會撈錢啊。
羅鐵山見唐同如此的熱心於撈錢,隻道唐同與那些貪官汙吏一樣都是隻知撈錢,卻沒有什麽本事的飯桶而已,心中便沒當唐同是一回事,在占據的太湖之中的西洞庭山上等著唐同的隊伍過來。
羅鐵山手下有一個軍師,按流行的話來說是個狗頭軍師,此人叫徐化元,本是一個讀書人,但家裏不富裕,偏偏他有一個很漂亮的老婆,而偏偏這個時代的惡霸特別多,於是他的老婆被人搶走了,他徐元化也就成了一個太湖之上的水寇。
徐元化畢竟是個有文化的人,眼界也比羅鐵山寬多了,而且他的心中多少還有一些讀書人的仕途夢想,在他看來,自己做了這水寇,實是有辱自己的祖宗,若非迫不得已,徐元化的心中是不願意做這個水寇的。
見了唐同的招降書,徐元化便也留了一個心眼,派了自己的心腹出去打聽這個唐大人的詳細情況,對於唐同敲詐勒索那些惡霸的捐餉,徐元化的觀點與羅鐵山可不一樣,在徐元化看來,這位唐大人實是個聰明的人,竟然能想出這麽一個撈錢的法子來,而且隻針對那些惡霸,卻對普通的百姓秋毫無犯,也可見得這位唐大人不是一個壞人。
那徐元化的心腹快馬加鞭的趕到常州打聽唐同的情況,由於以前那個吸血千戶的形象隻在衛鎮所內的人知道,而常州的百姓因為唐同這大半年來的種種舉動,先是鎮壓了猛龍幫的那些流氓們,接著又是開了一係列的工廠,招收了很多的人到了工廠中,並且給的工錢也很高,一個個都把唐同當成了九世的善人,見有人打聽唐同的情況,自然是把唐同好一陣的誇了,而衛鎮所裏原來的那些軍戶,因為唐同這半年來讓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也沒有人再說唐同是個吸血千戶了,那徐元化的心腹一番打聽下來,隻知道這位唐大人的為人處世除了一個好字,還是一個好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官。
那名徐元化的心腹把這些情況回報了徐元化,唐同從這些情況中分析一番之後認為,唐同的招降書應該是真心的招降自己這一批人,而唐同既然是一個萬民稱頌的好官,必定是會珍惜自己的名聲的,一般不會做出那種出爾反爾的事來。
徐元化這般想來,心中更傾向於向唐同投降了,畢竟唐同在招降書上開出的條件不錯,而且要他們所投降的對象不是大明朝庭,而是他唐大人本身,也就是說成為他唐大人手下的私人武裝,從這徐元化也看出了這位唐大人的誌向不小。
徐元化下定了決心去找羅鐵山談談,於是來到了聚義廳,卻沒有見到羅定山,向嘍羅們一打聽,這個時候那羅鐵山竟然還在與那幾個搶來的女子們尋歡作樂,心中不由的暗歎了一聲,轉而到了羅定山的住處,讓羅鐵山的手下給自己去通報一聲。
過了許久,才見羅鐵山摟著一個女子出來見他,徐元化不由的再一次的感歎自己的誤入歧途,向羅鐵山行了個禮道:“大當家的,那官兵就要來了,大當家的心中可有決定?”
“有什麽好決定的,依我看那個姓唐的什麽都指揮使也就是一個草包,能有什麽好怕的,你不見這麽多天他們也不沒有來嗎,那家夥無非也就是借這個名頭弄些錢罷了。”對於這件事,羅鐵山見官兵這麽久也沒來剿,心中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徐元化聽罷暗自搖頭,正要對羅鐵山進行勸說,有一個嘍羅急匆匆的跑了過來。(未完待續)
在太湖一帶,有一個叫羅鐵山的人,有著一身很不錯的本事,還有著幾百名手下,算起來在江湖中是一個很有名的人物,但在官府的眼中,卻是一名悍匪。
羅鐵山和他的手下在太湖之中雖然以搶掠為生,但與官府的關係卻不是很差,是以一直以來官府也沒有去剿滅他們,可前兩個月,這羅鐵山也不知吃錯了什麽藥,竟然帶人搶了宜興城的興泰商行的貨物,並把那個興泰商行的老板給殺了。
這個興泰的老板是秦總兵的妻弟,又是金陵鎮守太監的親戚,雖然說起來也不是秦總兵家的什麽重要人物,但人被殺了,卻等於是打了秦總兵與金陵鎮守太監的臉,是以秦總兵才動了剿滅這羅鐵山的念頭,隻因為唐同在上一次剿滅倭寇時很能打,這事情便著落在了唐同的身上,而唐同也沒有推辭,在唐同想來,自己的隊伍能常常見點血也是好事。
另外還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進行長途行軍的訓練,二是可以趁機籌集一些軍餉,不能老讓自己掏腰包不是,上一次唐同打倭寇時,唐同還沒有想起後世民國軍閥的這一招,那就是吃大戶,明末時期的大明軍隊沒有軍餉時,隻知道搶,實是沒有一點兒技術含量。
唐同決定學一學後世的那些軍閥,也讓那些土豪劣紳們為自己捐點兒軍餉,當然,唐同不會逮到誰都要人家捐軍餉的,而是隻打算要那些真正的惡霸地主們捐點兒錢出來。
明末時期,天災人禍不斷,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土地太過於集中到了那些地主的手裏,而這些地主幾乎都是有錢有勢力,很少交稅甚至不用交稅,國家的費用全壓在了隻有少量土地的百姓身上,再加上貪官汙吏的各種雜稅極多,朝庭製定一條稅收,下麵的官員就敢製定十條稅收,有些稅收的名目荒唐的很,這種情況下,一遇天災,老百姓哪能活的下去。
這個時候的唐同還沒有當救世主的雄心壯誌,他僅僅是因為受後世教育的影響,在本能上有一種鬥地主,打土豪的心理傾向,隻是這會兒唐同手中沒有強大的實力,也就打打那些人的秋風罷了。
唐同這段時間又招了四百人,也訓練了快三個月了,現在見見血的話,有利於這些士兵的成長,唐同回來衛鎮所後,便把一眾手下頭目招集起來,安排了近段時間的事情,然後又把那近千流氓軍招了回來,總兵力一千六百來人,八百支後膛槍,三萬發子彈,對付那隻有幾百人的羅鐵山,在兵力上是絕對勝過的了。
唐同先派了一個流氓軍的小頭目去給羅鐵山下了一封招降書,如果這羅鐵山聽話的話,唐同自然就不會打他了,如果不聽話的話,唐同會毫不留情的對羅鐵山進行打擊,因為太湖離常州不是很遠,商業上的船運有一部分會離不開太湖,現在唐同的生意還不大,對唐同的影響也不是很大,但以後唐同的生意壯大起來後,有羅鐵山這樣一夥水匪在太湖的話,肯定會對唐同的生意產生影響,唐同自然也要趁早把這個隱患清除了。
唐同帶著一千六百人的手下,先到了無錫,然後從無錫改道往宜興,再進入浙江的地麵繞著太湖一路走來,所過之處,必要打聽一下當地有些什麽惡霸人物,然後上門去,借著剿匪沒有足夠的軍餉,要那家的人捐響,少則二三百兩的銀子,多則一千來兩的銀子,反正也不敲狠了,既讓那惡霸們有些心痛,又不會因為這點兒錢跑的去告狀。
如此一路行來,路過盛澤時,還特地去看了一下徐四所在的歸家院,徐四熱情的招待了唐同一番,當晚徐四挑了兩個不錯女子陪了唐同一晚,第二天的唐同感覺自己神清氣爽的很,心中也不由的尋思這當官的,有錢的就是好,腐敗啊,但隻怕是個正常人都會喜歡這腐敗的感覺,否則大家也不會人人爭著想當官了。
唐同一行人到達蘇州地界的時候,唐同已經收到了差不多四萬來兩的捐餉了,等於這一次的剿匪行動不但不用自己出錢,還會略有贏餘,唐同看看收錢也收的差不多了,這才開始準備這一次的剿匪行動。
不說唐同如何準備,卻說羅鐵山收到唐同的招降書後,自是不屑一顧,但他也沒有為難那個送信來的人,把那人趕了出來,然後羅鐵山一邊準備好與官府的戰鬥,一邊派了大量的手下出來打探情況,當手下不斷的把唐同如何向那些所謂的鄉紳們收取捐餉的情報傳來時,羅鐵山先是納悶一陣,然後便不由的笑了起來,心想我羅鐵山是個水寇,這位唐大人大概算是官寇了,還真是會撈錢啊。
羅鐵山見唐同如此的熱心於撈錢,隻道唐同與那些貪官汙吏一樣都是隻知撈錢,卻沒有什麽本事的飯桶而已,心中便沒當唐同是一回事,在占據的太湖之中的西洞庭山上等著唐同的隊伍過來。
羅鐵山手下有一個軍師,按流行的話來說是個狗頭軍師,此人叫徐化元,本是一個讀書人,但家裏不富裕,偏偏他有一個很漂亮的老婆,而偏偏這個時代的惡霸特別多,於是他的老婆被人搶走了,他徐元化也就成了一個太湖之上的水寇。
徐元化畢竟是個有文化的人,眼界也比羅鐵山寬多了,而且他的心中多少還有一些讀書人的仕途夢想,在他看來,自己做了這水寇,實是有辱自己的祖宗,若非迫不得已,徐元化的心中是不願意做這個水寇的。
見了唐同的招降書,徐元化便也留了一個心眼,派了自己的心腹出去打聽這個唐大人的詳細情況,對於唐同敲詐勒索那些惡霸的捐餉,徐元化的觀點與羅鐵山可不一樣,在徐元化看來,這位唐大人實是個聰明的人,竟然能想出這麽一個撈錢的法子來,而且隻針對那些惡霸,卻對普通的百姓秋毫無犯,也可見得這位唐大人不是一個壞人。
那徐元化的心腹快馬加鞭的趕到常州打聽唐同的情況,由於以前那個吸血千戶的形象隻在衛鎮所內的人知道,而常州的百姓因為唐同這大半年來的種種舉動,先是鎮壓了猛龍幫的那些流氓們,接著又是開了一係列的工廠,招收了很多的人到了工廠中,並且給的工錢也很高,一個個都把唐同當成了九世的善人,見有人打聽唐同的情況,自然是把唐同好一陣的誇了,而衛鎮所裏原來的那些軍戶,因為唐同這半年來讓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也沒有人再說唐同是個吸血千戶了,那徐元化的心腹一番打聽下來,隻知道這位唐大人的為人處世除了一個好字,還是一個好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官。
那名徐元化的心腹把這些情況回報了徐元化,唐同從這些情況中分析一番之後認為,唐同的招降書應該是真心的招降自己這一批人,而唐同既然是一個萬民稱頌的好官,必定是會珍惜自己的名聲的,一般不會做出那種出爾反爾的事來。
徐元化這般想來,心中更傾向於向唐同投降了,畢竟唐同在招降書上開出的條件不錯,而且要他們所投降的對象不是大明朝庭,而是他唐大人本身,也就是說成為他唐大人手下的私人武裝,從這徐元化也看出了這位唐大人的誌向不小。
徐元化下定了決心去找羅鐵山談談,於是來到了聚義廳,卻沒有見到羅定山,向嘍羅們一打聽,這個時候那羅鐵山竟然還在與那幾個搶來的女子們尋歡作樂,心中不由的暗歎了一聲,轉而到了羅定山的住處,讓羅鐵山的手下給自己去通報一聲。
過了許久,才見羅鐵山摟著一個女子出來見他,徐元化不由的再一次的感歎自己的誤入歧途,向羅鐵山行了個禮道:“大當家的,那官兵就要來了,大當家的心中可有決定?”
“有什麽好決定的,依我看那個姓唐的什麽都指揮使也就是一個草包,能有什麽好怕的,你不見這麽多天他們也不沒有來嗎,那家夥無非也就是借這個名頭弄些錢罷了。”對於這件事,羅鐵山見官兵這麽久也沒來剿,心中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徐元化聽罷暗自搖頭,正要對羅鐵山進行勸說,有一個嘍羅急匆匆的跑了過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