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同摟著兩個千嬌百媚的女子,心神微微有一絲恍惚,等回過神來後,對大玉兒與海蘭珠道:“難怪世人都想當皇帝,這左擁右抱的滋味就是好。”
大玉兒與海蘭珠在曆史上都是皇太極寵愛的女人,而皇太極好歹也是後金的皇帝,唐同想到這後金國最美的兩個女子現在都成了自己的女人,這心裏麵自然有一些感觸,不過唐同這話卻讓大玉兒與海蘭珠有些意外,要知道唐同隻是大明的一個臣子,說這種話可是大逆不道的,不過大玉兒在皇太極身邊待了七年,對於大明的一些情況她還是知道的。
大明雖大,但軍隊的戰鬥力在皇太極的眼中卻是不屑一顧的,皇太極的這種觀點也同樣影響到大玉兒,是以大玉兒在心裏認為,唐同手下的軍隊在大明可能是最強悍的軍隊,所以唐同有不臣之心,大玉兒到是認為理所當然的。
而且這些天大玉兒也知道了唐同手下有一萬來手持火槍的士兵和七八萬倭人協從軍,那七八萬的倭人協從軍到不算什麽,但這一萬手持火槍的士兵卻絕對是一股凶悍的軍事力量,真要打起來,按照先前所見到的戰鬥場麵,皇太極根本就不是對手。
大玉兒這種草原上出身的女子,是以依附最強大的男人為目標的,本性上來說並不是水性楊花的女人,隻是草原上的文化注定了大玉兒與海蘭珠以一種生存本能讓她們要依附著她們所見到的最強大的男人身邊,是以大玉兒聽到唐同說完那句話後,微笑著貼在唐同的身邊道:“那是當然的了,大人,人生在世,對於男人來說,不就是權勢與美色嗎,當皇帝的人才能至高無上為所欲為,喜歡哪個女人就可以把她弄到身邊,因為皇帝的權力最大,別的男人再有能力也爭不過當皇帝的人的。”
大玉兒吹氣如蘭,她心裏麵明白的很,眼前這個男人一旦真有心當皇帝的話,不說別的,最起碼皇太極不是他的對手,現在占據旅順這一塊地方,他日說不定就把這關外之地全占了,唐同順手把海蘭珠摟在懷中,道:“好了,這話可不能在外麵亂說,怎麽的你們的男人現在也是大明的官員來著,雖然大明已經是爛泥巴扶不起來了,但我現在的實力也同樣小的很,一萬來支槍,想來皇太極那豬玀都不容易,更別說打大明的主意了,不過大玉兒,我還是那句話,你若是真心幫助我,以後我一定會善待你們科爾沁族的。”
“大人,妾身……妾身聽你的就是。”大玉兒聽到唐同所說的話,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其中的野心在大玉兒看來卻是表露無疑,若是唐同隻是忠心的做大明的臣子,大玉兒肯定會失望的很,但唐同既然有這種理想,大玉兒到是很願意為唐同出謀劃策。
強者為王,這是大玉兒與草原上的人的信念,這種信念與漢人的道德觀是不同的,唐同對於大玉兒的表態不置可否,很多事情,隻有做過之後才能算數,唐同拍了拍大玉兒的香肩,道:“那好,以後你們姐妹倆個就叫我主子好了。”
在唐同的心中,是不會把大玉兒與海蘭珠當自己的妻子的,雖然這倆人以後都是他唐同的女人,但要這個時代,做為一個男人的女人有好多種身份,妻,妾,貼身丫環,女奴,這都可算是某個男人的女人,而大玉兒與海蘭珠都是唐同通過戰爭得來的戰利品,算起來其實是唐同女奴,不過是倆個身份較高的女奴。
“是,主子。”大玉兒很乖巧的答道,她知道唐同這樣說,是還沒有給與她們妻妾的身份,不過大玉兒並不著急,她知道自己的劣勢所在,自己是已經有兩個女兒的的人了,在大明人眼中,這是很不好的因素,她隻有通過自己的美貌與智慧來得到唐同的認同。
“你呢,海蘭珠,對於你現在的處境,你是不是很不願意?”唐同看著海蘭珠,這個女人有一個惹火的身材,屬於那種那種讓男人很想抱上chuang的那種,這個時候的唐同,因為海蘭珠在曆史上的記載很少,並不知道海蘭珠也是一個極聰明的女人。
這大玉兒與海蘭珠倆姐妹可說的上是上天的寵兒,不僅美貌,智商也也得到老天爺的特殊照顧,海蘭珠知道自己是逃不出這個唐大人的手心的,而且在路上時,就已經聽說過這個唐大人手下的軍隊是如何如何的厲害,把那已經夠厲害的建奴軍隊打的丟盔卸甲,並且把她的科爾沁族人一仗就打的心生懼意,乖乖的把自己當成了禮物送來。
海蘭珠自然是不甘心成為禮物的命運,但實際上把她嫁給皇太極,那也是她科爾沁族人送給別人的禮物罷了,隻不過科爾沁族這個時候已經臣服於皇太極,用一個嫁字,名聲似乎好聽一點罷了,其本質是一樣的,到哪都不是男人的玩物。
不過唐同說的話,海蘭珠卻是聽不懂的,海蘭珠與大玉兒不同,大玉兒在後金待了七年,這裏有很多人說的是漢語,所以大玉兒不但聽得懂,也會說漢語,唐同在說完話後,大玉兒把唐同的話翻譯給海蘭珠聽,不過不管唐同要她表什麽樣的態,海蘭珠也反抗不了,又見自己的妹妹大玉兒向這個男人屈服了,海蘭珠也隻能順著唐同的意思了。
“主子,奴婢一切都聽主子的。”海蘭珠用蒙語道,聲音到是很好聽,用草原上的話說,就象是那百靈鳥一般,唐同雖然也聽不懂,卻從她的神態中看的出她是屈服於自己的。
唐同微笑著道:“那好,今晚你們姐妹就與我在一起吧,隻要你們聽話,我也不會虧待你們的,雖然無法象皇太極那豬玀那樣對你們,給與你們科爾沁族人皇後,皇妃的地位,但我會讓聽我話的人過上好日子的。”
大玉兒與海蘭珠不知道唐同所說的好日子指的是什麽,但就算為了她們自己,倆人也得聽從唐同的話,而且草原上的女子比大明的女子在行為上放的開,當唐同去為海蘭珠脫下時,大玉兒在一旁乖巧的幫忙。
燈下的海蘭珠頰生著紅暈,本來就身材惹火的她,在除下衣服後,更是吸引男人的目光,雖然海蘭珠年紀已經這麽大了,但她還是處子之身,雙峰遠比已經有了兩個女兒的大玉兒要來的挺拔,傲然的立在燭光之下。
燭影搖紅,淺吟低唱,在大玉兒與海蘭珠的侍候下,唐同也覺得自己有些墜落了,時代要同化一個人要比一個人去同化一個時代來的容易的多,這個時候的唐同,已經絕不會有玩弄兩個搶來的女人的罪惡感了。
唐同在過著快活的日子時,孫承宗的心情也過的不錯,自從唐同把那幾十個建奴俘虜送給他後,孫承宗的心情就一直很好。
唐同不想太引起朝庭和崇禎的注意,所以把這些功勞都送給了孫承宗,唐同手下的勢力是不受朝庭控製的,如果引起朝庭和崇禎的注意的話,對唐同來說是很不利的,而且朝庭本身並沒有給他唐同軍餉,就算封唐同再高的官,這時候對唐同來說也沒有多在的用處,唐同現在爬到了總兵這個位置,已經足夠唐同有正當的名義發展自己的勢力了。
而若是讓朝庭與崇禎注意上唐同手中的勢力的話,以朝庭那幫官員的德性和崇禎的性格,無論如何也不會給唐同好果子吃,但孫承宗這個人很忠心於大明,雖然也喜歡貪占別人的功勞,但對於唐同的勝利,孫承宗還是下了一番決心調查的。
大明在關外也設有不少的暗探,唐同與建奴之間的幾場戰鬥,除了大淩河城下的那一場之外,其它的三場也被在關外的暗探打聽了出來,雖然與事實有一點兒出入之外,火槍在這幾場戰鬥中的作用還是讓那些暗探打聽清楚了。
孫承宗,祖大壽他們並不知道唐同手中的是後膛槍,隻道唐同手中的是與大明軍隊中裝備的那種鳥統是一樣的,那些暗探想打聽的更清楚是不可能的,唐同手下對於後膛槍的防範是很嚴密的,是以孫承宗等人在得知了這一情況後,想了半天也沒明白,怎麽那火槍就那麽厲害來著,以前怎就沒見過大明的火槍營發揮這種威力來,後來有人告訴孫承宗,說西洋人手中的火槍似乎很厲害,那個唐總兵手中的槍可能是西洋人那裏買來的。
這樣一說,孫承宗,祖大壽等人似乎恍然大悟,以為唐同真的是從西洋人手中弄來的槍組成的火槍營,便也想組建幾支這樣的火槍營隊伍。
其實這個時代西洋人的火器技術並不比大明的高,這個時代正是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火槍的技術也就是在這三十年中突飛猛進的,在此之前,大明的火槍技術比西洋人的還要領先一點兒,隻有火炮技術比西洋人的差一點,因為歐洲的大航海時代,促進了船上火炮的發展,打的更遠,威力更大,是大航海時代對火炮的要求。
孫承宗因為唐同送給他的功勞,使他並沒有象曆史上那樣被崇禎皇帝打入大牢,大淩河城的圍城被解,孫承宗心中也明白這都多虧了是唐同,而且因為現在的大明北方的海上水軍在唐同的手中,能出海與西洋人打交道的,孫承宗也隻能派人找到唐同,把采買西洋火槍的事情交給了唐同,同時,這也算多少補償了一點唐同送出的功勞。
三千支火槍的業務量並不大,唐同自然也不會真的去西洋人那兒采買火槍,而是在自己的兵工廠中生產了一萬支前裝火繩槍,這種槍從鋼材到製造技術都遠低於後膛槍,而且大明本來就有大量的造這種火槍的熟練工匠,故此生產的速度很快,成本也低,三千支給了孫承宗,唐同從中賺取了三萬兩的銀子,另外七千支則裝備給了南洋的倭人協從軍。
唐同派了一人前去幫孫承宗組建火槍營,大明原本是有火槍營的,隻是在戰術上不是使用排槍的陣式,當那個人到了孫承宗手下幫著訓練火槍營時,做為一個軍事家,孫承宗也迅速的明白了為什麽火槍會這麽厲害了,當下心中一高興,將火槍營一下子就擴大了十倍。
在孫承宗大力發展火槍營時,唐同見到了歸來的趙亞朋。(未完待續)
唐同摟著兩個千嬌百媚的女子,心神微微有一絲恍惚,等回過神來後,對大玉兒與海蘭珠道:“難怪世人都想當皇帝,這左擁右抱的滋味就是好。”
大玉兒與海蘭珠在曆史上都是皇太極寵愛的女人,而皇太極好歹也是後金的皇帝,唐同想到這後金國最美的兩個女子現在都成了自己的女人,這心裏麵自然有一些感觸,不過唐同這話卻讓大玉兒與海蘭珠有些意外,要知道唐同隻是大明的一個臣子,說這種話可是大逆不道的,不過大玉兒在皇太極身邊待了七年,對於大明的一些情況她還是知道的。
大明雖大,但軍隊的戰鬥力在皇太極的眼中卻是不屑一顧的,皇太極的這種觀點也同樣影響到大玉兒,是以大玉兒在心裏認為,唐同手下的軍隊在大明可能是最強悍的軍隊,所以唐同有不臣之心,大玉兒到是認為理所當然的。
而且這些天大玉兒也知道了唐同手下有一萬來手持火槍的士兵和七八萬倭人協從軍,那七八萬的倭人協從軍到不算什麽,但這一萬手持火槍的士兵卻絕對是一股凶悍的軍事力量,真要打起來,按照先前所見到的戰鬥場麵,皇太極根本就不是對手。
大玉兒這種草原上出身的女子,是以依附最強大的男人為目標的,本性上來說並不是水性楊花的女人,隻是草原上的文化注定了大玉兒與海蘭珠以一種生存本能讓她們要依附著她們所見到的最強大的男人身邊,是以大玉兒聽到唐同說完那句話後,微笑著貼在唐同的身邊道:“那是當然的了,大人,人生在世,對於男人來說,不就是權勢與美色嗎,當皇帝的人才能至高無上為所欲為,喜歡哪個女人就可以把她弄到身邊,因為皇帝的權力最大,別的男人再有能力也爭不過當皇帝的人的。”
大玉兒吹氣如蘭,她心裏麵明白的很,眼前這個男人一旦真有心當皇帝的話,不說別的,最起碼皇太極不是他的對手,現在占據旅順這一塊地方,他日說不定就把這關外之地全占了,唐同順手把海蘭珠摟在懷中,道:“好了,這話可不能在外麵亂說,怎麽的你們的男人現在也是大明的官員來著,雖然大明已經是爛泥巴扶不起來了,但我現在的實力也同樣小的很,一萬來支槍,想來皇太極那豬玀都不容易,更別說打大明的主意了,不過大玉兒,我還是那句話,你若是真心幫助我,以後我一定會善待你們科爾沁族的。”
“大人,妾身……妾身聽你的就是。”大玉兒聽到唐同所說的話,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其中的野心在大玉兒看來卻是表露無疑,若是唐同隻是忠心的做大明的臣子,大玉兒肯定會失望的很,但唐同既然有這種理想,大玉兒到是很願意為唐同出謀劃策。
強者為王,這是大玉兒與草原上的人的信念,這種信念與漢人的道德觀是不同的,唐同對於大玉兒的表態不置可否,很多事情,隻有做過之後才能算數,唐同拍了拍大玉兒的香肩,道:“那好,以後你們姐妹倆個就叫我主子好了。”
在唐同的心中,是不會把大玉兒與海蘭珠當自己的妻子的,雖然這倆人以後都是他唐同的女人,但要這個時代,做為一個男人的女人有好多種身份,妻,妾,貼身丫環,女奴,這都可算是某個男人的女人,而大玉兒與海蘭珠都是唐同通過戰爭得來的戰利品,算起來其實是唐同女奴,不過是倆個身份較高的女奴。
“是,主子。”大玉兒很乖巧的答道,她知道唐同這樣說,是還沒有給與她們妻妾的身份,不過大玉兒並不著急,她知道自己的劣勢所在,自己是已經有兩個女兒的的人了,在大明人眼中,這是很不好的因素,她隻有通過自己的美貌與智慧來得到唐同的認同。
“你呢,海蘭珠,對於你現在的處境,你是不是很不願意?”唐同看著海蘭珠,這個女人有一個惹火的身材,屬於那種那種讓男人很想抱上chuang的那種,這個時候的唐同,因為海蘭珠在曆史上的記載很少,並不知道海蘭珠也是一個極聰明的女人。
這大玉兒與海蘭珠倆姐妹可說的上是上天的寵兒,不僅美貌,智商也也得到老天爺的特殊照顧,海蘭珠知道自己是逃不出這個唐大人的手心的,而且在路上時,就已經聽說過這個唐大人手下的軍隊是如何如何的厲害,把那已經夠厲害的建奴軍隊打的丟盔卸甲,並且把她的科爾沁族人一仗就打的心生懼意,乖乖的把自己當成了禮物送來。
海蘭珠自然是不甘心成為禮物的命運,但實際上把她嫁給皇太極,那也是她科爾沁族人送給別人的禮物罷了,隻不過科爾沁族這個時候已經臣服於皇太極,用一個嫁字,名聲似乎好聽一點罷了,其本質是一樣的,到哪都不是男人的玩物。
不過唐同說的話,海蘭珠卻是聽不懂的,海蘭珠與大玉兒不同,大玉兒在後金待了七年,這裏有很多人說的是漢語,所以大玉兒不但聽得懂,也會說漢語,唐同在說完話後,大玉兒把唐同的話翻譯給海蘭珠聽,不過不管唐同要她表什麽樣的態,海蘭珠也反抗不了,又見自己的妹妹大玉兒向這個男人屈服了,海蘭珠也隻能順著唐同的意思了。
“主子,奴婢一切都聽主子的。”海蘭珠用蒙語道,聲音到是很好聽,用草原上的話說,就象是那百靈鳥一般,唐同雖然也聽不懂,卻從她的神態中看的出她是屈服於自己的。
唐同微笑著道:“那好,今晚你們姐妹就與我在一起吧,隻要你們聽話,我也不會虧待你們的,雖然無法象皇太極那豬玀那樣對你們,給與你們科爾沁族人皇後,皇妃的地位,但我會讓聽我話的人過上好日子的。”
大玉兒與海蘭珠不知道唐同所說的好日子指的是什麽,但就算為了她們自己,倆人也得聽從唐同的話,而且草原上的女子比大明的女子在行為上放的開,當唐同去為海蘭珠脫下時,大玉兒在一旁乖巧的幫忙。
燈下的海蘭珠頰生著紅暈,本來就身材惹火的她,在除下衣服後,更是吸引男人的目光,雖然海蘭珠年紀已經這麽大了,但她還是處子之身,雙峰遠比已經有了兩個女兒的大玉兒要來的挺拔,傲然的立在燭光之下。
燭影搖紅,淺吟低唱,在大玉兒與海蘭珠的侍候下,唐同也覺得自己有些墜落了,時代要同化一個人要比一個人去同化一個時代來的容易的多,這個時候的唐同,已經絕不會有玩弄兩個搶來的女人的罪惡感了。
唐同在過著快活的日子時,孫承宗的心情也過的不錯,自從唐同把那幾十個建奴俘虜送給他後,孫承宗的心情就一直很好。
唐同不想太引起朝庭和崇禎的注意,所以把這些功勞都送給了孫承宗,唐同手下的勢力是不受朝庭控製的,如果引起朝庭和崇禎的注意的話,對唐同來說是很不利的,而且朝庭本身並沒有給他唐同軍餉,就算封唐同再高的官,這時候對唐同來說也沒有多在的用處,唐同現在爬到了總兵這個位置,已經足夠唐同有正當的名義發展自己的勢力了。
而若是讓朝庭與崇禎注意上唐同手中的勢力的話,以朝庭那幫官員的德性和崇禎的性格,無論如何也不會給唐同好果子吃,但孫承宗這個人很忠心於大明,雖然也喜歡貪占別人的功勞,但對於唐同的勝利,孫承宗還是下了一番決心調查的。
大明在關外也設有不少的暗探,唐同與建奴之間的幾場戰鬥,除了大淩河城下的那一場之外,其它的三場也被在關外的暗探打聽了出來,雖然與事實有一點兒出入之外,火槍在這幾場戰鬥中的作用還是讓那些暗探打聽清楚了。
孫承宗,祖大壽他們並不知道唐同手中的是後膛槍,隻道唐同手中的是與大明軍隊中裝備的那種鳥統是一樣的,那些暗探想打聽的更清楚是不可能的,唐同手下對於後膛槍的防範是很嚴密的,是以孫承宗等人在得知了這一情況後,想了半天也沒明白,怎麽那火槍就那麽厲害來著,以前怎就沒見過大明的火槍營發揮這種威力來,後來有人告訴孫承宗,說西洋人手中的火槍似乎很厲害,那個唐總兵手中的槍可能是西洋人那裏買來的。
這樣一說,孫承宗,祖大壽等人似乎恍然大悟,以為唐同真的是從西洋人手中弄來的槍組成的火槍營,便也想組建幾支這樣的火槍營隊伍。
其實這個時代西洋人的火器技術並不比大明的高,這個時代正是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火槍的技術也就是在這三十年中突飛猛進的,在此之前,大明的火槍技術比西洋人的還要領先一點兒,隻有火炮技術比西洋人的差一點,因為歐洲的大航海時代,促進了船上火炮的發展,打的更遠,威力更大,是大航海時代對火炮的要求。
孫承宗因為唐同送給他的功勞,使他並沒有象曆史上那樣被崇禎皇帝打入大牢,大淩河城的圍城被解,孫承宗心中也明白這都多虧了是唐同,而且因為現在的大明北方的海上水軍在唐同的手中,能出海與西洋人打交道的,孫承宗也隻能派人找到唐同,把采買西洋火槍的事情交給了唐同,同時,這也算多少補償了一點唐同送出的功勞。
三千支火槍的業務量並不大,唐同自然也不會真的去西洋人那兒采買火槍,而是在自己的兵工廠中生產了一萬支前裝火繩槍,這種槍從鋼材到製造技術都遠低於後膛槍,而且大明本來就有大量的造這種火槍的熟練工匠,故此生產的速度很快,成本也低,三千支給了孫承宗,唐同從中賺取了三萬兩的銀子,另外七千支則裝備給了南洋的倭人協從軍。
唐同派了一人前去幫孫承宗組建火槍營,大明原本是有火槍營的,隻是在戰術上不是使用排槍的陣式,當那個人到了孫承宗手下幫著訓練火槍營時,做為一個軍事家,孫承宗也迅速的明白了為什麽火槍會這麽厲害了,當下心中一高興,將火槍營一下子就擴大了十倍。
在孫承宗大力發展火槍營時,唐同見到了歸來的趙亞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