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地有許多的養馬戶,這些養馬戶出身的漢子隻要稍加訓練,便是一批很好的騎兵,但因為明末的民不聊生,大多數的馬戶人家淪為叛匪,使得高迎祥能夠輕易的組建一支騎兵隊伍,因為與皇太極的交易,經過一年的發展,高迎祥手下有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騎兵隊伍。
這樣大的一支騎兵隊伍,讓高迎祥比曆史上強大的多,各路來剿的官兵被高迎祥打的幾乎是望風而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恐怕用不了多久,高迎祥就有實力打到京城去。
周霖楓的周家財大氣粗,擁有家丁二千多人,以前高迎祥他們沒有實力時,是不敢打周家的主意的,現在高迎祥隊伍壯大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這麽多的人要吃要喝的,再搶那些小家小戶的已經不行,高迎祥的目光自然就盯到這些超級大地主的身上了。
不過高迎祥不知道的是,周家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已經級成了一隻一支三千多人的馬隊,當然,三千多人的馬隊雖然也算是一股很大的勢力了,但還是不會被如今的高迎祥放在眼中,早把周家當成了一隻大肥羊。
可山西河北這兩地卻不隻周家一個大地主,數十家組織起來鄉團擁有四萬餘人,這些鄉團可不比高迎祥的隊伍男女老少都有,鄉團的人員全是精壯漢子組成,這些地主又是財大氣粗的,手下大多數還是由馬隊組成,少量的步兵又配有火槍,稍加訓練後,戰鬥力比官兵還強大的多,加上他們是本地人,占有地利的優勢,並不是高迎祥想啃就啃的動武裝力量。
這些地主武裝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鬆散的團體,因為周家在當地的人望,周霖楓成了這個鬆散組織的頭領,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配全官兵進剿高迎祥的叛軍。
因為高迎祥的勢力發展迅猛,也因為皇太極的勢力遭到唐同的打擊,使得建奴暫時無力進犯大明,崇禎皇帝在下定決心後,從山海關抽調了一部分關寧鐵騎的兵力,加上孫傳庭,洪承疇,左良玉等幾路人馬,共計二十七萬大軍,分三路圍剿高迎祥的主力部隊。
高迎祥的主力部隊有近十萬人,都是較為青壯的人,分別由李自成,張獻忠等幾人率領,其他的老弱死後有近二十萬人,基本上都是精壯被抽空了的隊伍,根本就沒有什麽戰鬥力,李岩手下有七千來人,其中五千人中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子,二千的精壯漢子還是因為是李家的人,從而沒有讓高迎祥調走。
李岩自奉唐同的命令投奔高迎祥後,並沒有得到重用,反而幾次把李岩手下的青壯抽走,其原因說來可笑,就因為李岩是讀書人出身,高迎祥認為讀書人不可靠,所以一直不肯重用李岩,在幾次招來的青壯被抽走後,李岩也想了個主意,把後來唐同安排過來的人以及自己李家投奔過來的混在一起,統統都說是自己李家的族人,這樣一來,高迎祥到也不好不近人情的把人家的這點族人也抽走。
李岩這個人性子不適合當官,他與那張獻忠不同,張獻忠這人表麵上長的粗鄙,卻是極會鑽營之輩,李自成在叛軍中的威望很高,但李自成也沒有張獻忠在高迎祥的麵前吃香,兩人為此反目成仇,勢同水火,隻因為有高迎祥在,雙方才相安無事。
李自成這人比高迎祥更有遠見,李岩雖然不受高迎祥待見,但李自成卻刻意的拉攏李岩,一方麵是因為李岩的才能,另一方麵李岩手下的這支隊伍在主力之外是最強的,核心的兩千所謂李家弟子,其戰鬥力遠比高迎祥隊伍中最精銳的士兵還要強,有這樣一支隊伍站在他李自成的一邊,也是與張獻忠分庭抗禮的資本。
李自成當然是不知道,李岩手下這兩千人之所以強悍,實際上大多數是唐同派出來的精銳手下,哪有戰鬥力不強的,而且因為高迎祥幾次從李岩的隊伍中抽走青壯,結果使得唐同派出去臥底的人員大量的散布在高迎祥的主力隊伍中,並且很多人成了小頭目。
曆史在這裏出現驚人的巧合,高迎祥因為手下勢力的急劇壯大,一時頭腦發熱起來,兵分幾路攻城掠地,李自成進軍洛陽,張獻忠兵出四川,再謀取湖北糧倉,高迎祥轉攻陝西,謀取長安,其野心一時澎漲的厲害。
而李岩這種非主力隊伍,則被安排攻打山西陝西等地的鄉團,相對來說,李岩他們這種非主力隊伍啃到的才是硬骨頭,而高迎祥卻自以為給李岩他們安排的任務很輕鬆。
地主武裝的鄉團本身都是青壯組成,武器又比李岩他們這種非主力的隊伍強上很多,再加上非主力隊伍中幾乎沒有騎兵,而地主武裝中有著大量的騎兵,結果從一接戰開始,這些叛軍中的非主力隊伍幾乎是被打的潰不成軍,縱是李岩這樣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也無能為力,隻能隨著大家一起潰退。
叛軍中的非主力隊伍各不統屬,是由各地來投奔高迎祥的隊伍組成的,加入了高迎祥的隊伍後,高迎祥並沒將這些人解散,仍然是各自帶領自己原來的手下,隻不過隊伍中的青壯大多數被高迎祥以各種的借口給抽調了,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控製手段。
做為唐同派出的最大臥底,李岩時刻都在心中記著要保存住手下的人馬,自然不會帶著這些人去與鄉團拚命,帶著手下轉進了山區中,任由那些叛軍隊伍被鄉團們追殺。
也有盯上了李岩這支隊伍的鄉團想跟著進山追殺,不過在李岩構築的戰地工事麵前損兵折將卻難以寸進,想用圍困的辦法等李岩他們彈盡糧絕,但有唐家商隊以及山西與唐家有關的商人暗中支援下,根本就不用擔心彈盡糧絕的事情出現。
這些年有不少的山西商人與唐家有著商業上的關係,這些商人家中也是最早購買了火槍以自保的人,現在山西的鄉團中,有好幾家鄉團就是這些商人組建的,雖然不知道唐家為什麽要暗中支援這支隊伍,但因為李岩是出高價來收購他們暗中運來的東西,所以這些商人以為唐家是為了從中謀利而這樣做的。
商人的本能就是為了謀取利潤,為了這利潤,這些商人才不管對方是不是叛軍,有些自作聰明的商人甚至把馬匹也高價賣給李岩,似乎一點兒也沒在意李岩勢力會因此壯大。
短短幾天的功夫,近二十萬的大軍就被數萬鄉團軍打的支離破碎,這些得勝的鄉團一股作氣,配合著官兵向著高迎祥的軍隊殺了過去。
李自成與張獻忠的隊伍一路上很順利,但高迎祥的軍隊卻進展不順,先是在洪承疇手中小敗了一場,後又被左良玉的軍隊糾纏了一陣,為了不讓官兵幾路合圍,高迎祥不敢與左良玉戀戰,迅速擺脫了左良玉後,出南關,揮軍直趨西安。
這一路上,又不斷遭遇地主武裝的襲擊,弄的高迎祥手下兵疲馬困,這些各地湧來的鄉團,基本上都是馬隊,如一群螞蟥般不斷的纏著高迎祥的隊伍,高迎祥手下有一萬來人的騎兵,為了驅趕這些鄉團的馬隊,高迎祥不斷的將手下的這些騎兵分派出去,這樣一來,到是取得了不小的效果,那些鄉團再也不能過來糾纏,但高迎祥卻沒有注意到,手下的一萬多騎兵竟然被派出去了八千多人。
高迎祥加快了行軍速度,當軍隊到達楊家嶺時,曆史在這裏再一次的出現了強大的慣性,孫傳庭率領著手下埋伏在這裏,等待著高迎祥的自投羅網。
曆史上高迎祥就是被孫傳庭伏擊的,並且被官兵俘虜,隻是因為唐同的到來,這件事情被提前了一年,當高迎祥到達楊家嶺時,隊伍已經有些疲憊不堪了,但後麵有著大量的官兵與鄉團在追趕,高迎祥沒有停留下來,而是帶領著隊伍準備進入楊家嶺。
周霖楓拿著單筒望遠鏡看著遠處的高迎祥叛軍,嘴角露出一絲冰冷的笑容,這一次,他千裏急行軍,終於趕到了與官兵一起對高迎祥部的合圍,這一次,說不定就可撈大魚,從而立下一份大功,也算對的起自己的父親為自己置備的這些裝備了。
做為一個鄉團的首領,是沒有資格參與官兵的作戰會議的,所以周霖楓並不知道孫傳庭在這個地方已經設下了埋伏,他隻是憑著自己一點軍事天份,覺得這種地方實在是個設伏的好地方,唯一讓他歎息的,就是自己晚了一步,沒能跑到高迎祥部的前麵在這裏設下埋伏來,現在能做的,就是配合官兵對高迎祥部進行合圍。
“大人,叛匪已經到了楊家嶺了。”孫傳庭站在一處林中,用手中單筒望遠鏡觀察著前方的情況,一個探哨跑過來向他匯報道。
孫傳庭放下望遠鏡,叛軍高迎祥部的情況,他已經從望遠鏡中看到了,這種望遠鏡是唐同手下工廠生產的,一個就要銀子百兩,大多數是賣給了那些海商,也有一些富人家買了當稀奇玩意的,也有人把望遠鏡用在軍事上,這一類的人一般都有一些軍事才能,懂得利用一些工具,不過因為昂貴的價格,使得望遠鏡的使用並沒有推廣。
高迎祥這個時候有些後悔,因為一連串的勝利,讓他衝昏了頭腦,竟然聽從了李自成的建議兵分三路,如今官兵卻舍棄另外的兩路大軍,集中優勢兵力圍剿他這一支隊伍。
不能說高迎祥不懂得打仗,造反後的幾年來,大大小小的仗他也打了上百場了,就算一個不知識兵的人,經過這麽多場戰鬥打下來,多少也會懂得一點打仗的路數了,高迎祥的心中非常清楚,官兵的這一手,是想要各個擊破,而自己做為叛軍的首領,再加上自己的隊伍中最精銳士兵大多數在自己的手下,自然就成了官兵重點打擊的對象。
大明的官兵雖然打不過建奴,但與這些裝備不全的叛軍打,卻是要強上一些,曆史上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他們幾次被官兵打的差不多全軍覆滅,如果不是那些官兵為了養賊自重,最終養虎為患的話,李自成未必就能推翻的了崇禎皇帝的政權。
叛軍主力有近十萬人,高迎祥率領的有五萬多人,但這一次官兵下了狠心,集中了二十萬的兵力再加上各地的鄉團,如同群狼驅虎般,硬是一步步的把高迎祥往陷阱中趕。
說起來,高迎祥從聽從李自成的話,開始分兵掠地起,就在戰略戰術上出了一係列的錯誤,其一是,高迎祥入下號稱有幾十萬大軍,貌似強大,但實際上老弱婦孺占了大多數,而高迎祥被表麵上的強大和一係列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不知道朝庭的官兵看似不行,但一旦來真格的時,擁有差不多三百來萬大軍的朝庭其實是很容易湊出幾十萬大軍,原本的曆史上,與建奴人的戰爭,幾個大的戰役中,大明都是幾十萬加幾十萬的覆滅,但是盡管死了這麽多的士兵,大明仍舊有著源源不斷的軍隊。
朝庭的士兵比起建奴來是不行,但比起高迎祥他們卻是強多了,當集中起來在兵力上遠勝高迎祥他們時,勝過高迎祥他們是不成問題的,但高迎祥卻沒有極時的調整心態,而是以硬碰硬的與洪承疇部的關寧鐵騎打了一場硬仗,這洪承疇可是一代軍事大家,在曆史上拿建奴沒有辦法,但對付高迎祥他們卻是一點兒也不成問題。
高迎祥在與洪承疇硬碰一仗小敗後,感覺到官兵有合圍自己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些畏敵情緒,率領著手下想跳出包圍圈去,最後在行軍的路上時,為了驅趕那些鄉團的搔擾,錯誤的一點一點的把手下的騎兵給分派出去了。
如果高迎祥不計代價,派出騎兵強攻一路時,而不是一味的避走的話,縱使是不能取勝,官兵的戰略意圖也必會被打破,不至於掉入官兵的陷阱之中。
在楊家嶺前,高迎祥略微猶豫了一下,便要下令進入,這時候,一個手下的小頭目忍不住跑到高迎祥的麵前道:“闖王,當心此處有埋伏啊。”
這個小頭目是唐同派來的臥底,現在在高迎祥的隊伍中,這樣的臥底人數高達千人,這些人不但有著良好的軍事訓練,也係統的學習過軍事知識,對於楊家嶺這種適合埋伏的地方,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清楚的,這個小頭目是這些臥底中的幾個頭領之一,遇到這種情況,當然是不希望跟著高迎祥去送死的,同時他也得為自己的手下人的生命負責。
高迎祥的眼中閃過一道寒光,沒有理會那人,他心裏何嚐不明白,這個地方是一個適合埋伏的地方,但官兵已呈合圍之勢力,這裏是唯一的生路了,而自己派出去驅趕鄉團的騎兵卻不見回轉,高迎祥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手下最強的戰力被誘開,現在自己身後是十幾萬的官兵,其中還有二萬關寧鐵騎,再加上二三萬的鄉團馬隊,自己已經沒有了一拚之力了,眼前的楊家嶺是自己唯一的生路。
高迎祥終於下令讓隊伍分成五個部分,每個部分之間隔上一段距離,那樣即使中伏,也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當一部分快要走過楊家嶺時,孫傳庭的手下忍不住提醒孫可望:“大人,叛匪的前部就要出楊家嶺了,大人是否……”
孫傳庭舉著手中的單筒望遠鏡一直看著,聞言隻是輕哼了一聲道:“放他們過去,逆首高迎祥才是我們的重點。”
當第一部分開始走出楊家嶺時,第二部分跟著進入了楊家嶺,當第二部分也快走出了楊家嶺時,高迎祥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從這情況上來看,應該是沒有埋伏的。
高迎祥稍微狡猾了一下,沒有在第三隊人中過去,而是隨著第四隊的人馬進入了楊家嶺,但高迎祥一直都不知道,孫傳庭一直都在盯著他身邊的帥旗,連同帥旗下他這個叛軍首領也在落在孫傳庭的望遠鏡中,見高迎祥終於入伏後,孫傳庭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隨著一聲炮響,戰鬥終於打響了,遠處一直在觀察著周霖楓也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對手下笑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個一直沒有出現的孫大人真的在這個地方上埋伏了,兒郎們,出發,咱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聽到那一聲炮響,高迎祥的心瞬間落入了冰穀之中,臉色變的慘白,自己終究是落入了官兵的算計之中,此番不但敗的一敗塗地,隻怕自己也難以逃出生天了。
孫傳庭的隊伍有小部分的是火槍營,大部分的是弓箭,還有一些用的是滾木擂石,這些東西隨著炮聲響後,呼啦一下向著高迎祥的隊伍傾泄而來,高迎祥的隊伍中還有少量的火槍,大部分唐同低價賣給他的火槍讓高迎祥轉手賣給了皇太極。
這少量的火槍還擊根本就沒有什麽效果,高迎祥指揮著手下想衝出楊家嶺去,但這時上麵滾下來的大量石頭把楊家嶺的出口給堵死了,已經出了楊家嶺隊伍想回身來救高迎祥,但路口已經被堵死,一時之間也無法進入。
如果這個時候,高迎祥隊伍中裝備的是大量的火槍的話,孫傳庭的伏擊未必就能製住上萬支火槍的反擊,但高迎祥當初為了組建騎兵,把大量的火槍與皇太極交易成了馬匹,到後來唐同因為他把火槍賣給皇太極,從而斷絕了對他的火槍供應,現在高迎祥的火槍營人數還沒有李岩的多,如今算的上是自作自受了。
戰鬥很快就結束了,一部分人向官兵投了降,一部分人還沒明白怎麽回事便被死在官兵的亂槍,亂箭,亂石之下,還有一部分人進行反抗,隻是已經無濟於事,連同那斷後的第五部分的隊伍在洶湧而來的官兵與鄉團的衝擊下,如同洪水麵前的沙土,一下子就淹沒的無了蹤影,而唐同派在高迎祥隊伍中的那些臥底由於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在戰鬥打響時就各自找好掩體,在官兵到來後便很幹脆的投降了,他們這些人死傷到是不大。
這些人之所以這麽幹脆的投降,是因為唐同交代過他們,一旦陷入困境,就投降官兵以保存實力,畢竟訓練出一個合格的士兵可不容易,唐同情願花上一筆錢把他們贖回來。
唐同到不是說讚成投降,而是不願意讓手下真的為高迎祥他們賣命,這些人投降後,其中的負責人便發出暗號讓大家在俘虜的隊伍中聚合,隨後那個負責人開始向官兵進行交涉,稱自己等人是山西王家鄉團派到叛軍中的探子。
王家鄉團實際上是受控於唐家商隊的一個外圍組織,一方麵是為了在山西安插眼線,一方麵也是為了與臥底在叛軍中的人進行聯絡,那個官兵將領對於這種事情自然是不敢自行決斷的,隻得去向孫傳庭匯報。
此時的孫傳庭是滿心的歡喜,此次伏擊,一擊成功,生俘了高迎祥以及高迎祥手下的幾名大將,可說是一件天大的功勞,孫傳庭的心中怎麽能不高興,不過讓孫傳庭有些遺憾的就是那過了楊家嶺的兩萬多叛軍,不知怎麽回事,竟然大部分的人不顧高迎祥死活,迅速的離開了楊家嶺,等孫傳庭收拾了高迎祥後,再想追擊已經來不及了。
孫傳庭當然不知道,高迎祥的叛軍中有很多唐同派去的臥底,有很多人成了叛軍中的小頭目,當發現事情不對時,這些人當即立斷,發揮他們做為小頭目的作用,帶著各自的手下迅速的離開了,這也就造成了出了楊家嶺的兩萬多叛軍會有大多數的迅速離去的現象。
孫承庭抓獲了高迎祥後,也沒有折磨他,而是派人把高迎祥等幾名叛軍中的重要人物押送到了京城,一個月後,用曆史教科書上的話來說,高迎祥在京城英勇就義。
高迎祥,李自成他們的叛亂,徹底的動搖了大明帝國的根本,他們的叛亂與建奴人的搶掠,如同兩片石磨,慢慢的把一個若大的大明帝國給攪的粉碎,也給中華文明帶來了一場浩劫,這場浩劫不僅僅隻是明末時的生靈塗碳,也隱埋了三百年後中華大地的百年沉淪。
所以,高迎祥死了,但他實實在在的配不上“英勇就義”這四個字。(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北地有許多的養馬戶,這些養馬戶出身的漢子隻要稍加訓練,便是一批很好的騎兵,但因為明末的民不聊生,大多數的馬戶人家淪為叛匪,使得高迎祥能夠輕易的組建一支騎兵隊伍,因為與皇太極的交易,經過一年的發展,高迎祥手下有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騎兵隊伍。
這樣大的一支騎兵隊伍,讓高迎祥比曆史上強大的多,各路來剿的官兵被高迎祥打的幾乎是望風而逃,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恐怕用不了多久,高迎祥就有實力打到京城去。
周霖楓的周家財大氣粗,擁有家丁二千多人,以前高迎祥他們沒有實力時,是不敢打周家的主意的,現在高迎祥隊伍壯大到了一個恐怖的數字,這麽多的人要吃要喝的,再搶那些小家小戶的已經不行,高迎祥的目光自然就盯到這些超級大地主的身上了。
不過高迎祥不知道的是,周家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已經級成了一隻一支三千多人的馬隊,當然,三千多人的馬隊雖然也算是一股很大的勢力了,但還是不會被如今的高迎祥放在眼中,早把周家當成了一隻大肥羊。
可山西河北這兩地卻不隻周家一個大地主,數十家組織起來鄉團擁有四萬餘人,這些鄉團可不比高迎祥的隊伍男女老少都有,鄉團的人員全是精壯漢子組成,這些地主又是財大氣粗的,手下大多數還是由馬隊組成,少量的步兵又配有火槍,稍加訓練後,戰鬥力比官兵還強大的多,加上他們是本地人,占有地利的優勢,並不是高迎祥想啃就啃的動武裝力量。
這些地主武裝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鬆散的團體,因為周家在當地的人望,周霖楓成了這個鬆散組織的頭領,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配全官兵進剿高迎祥的叛軍。
因為高迎祥的勢力發展迅猛,也因為皇太極的勢力遭到唐同的打擊,使得建奴暫時無力進犯大明,崇禎皇帝在下定決心後,從山海關抽調了一部分關寧鐵騎的兵力,加上孫傳庭,洪承疇,左良玉等幾路人馬,共計二十七萬大軍,分三路圍剿高迎祥的主力部隊。
高迎祥的主力部隊有近十萬人,都是較為青壯的人,分別由李自成,張獻忠等幾人率領,其他的老弱死後有近二十萬人,基本上都是精壯被抽空了的隊伍,根本就沒有什麽戰鬥力,李岩手下有七千來人,其中五千人中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子,二千的精壯漢子還是因為是李家的人,從而沒有讓高迎祥調走。
李岩自奉唐同的命令投奔高迎祥後,並沒有得到重用,反而幾次把李岩手下的青壯抽走,其原因說來可笑,就因為李岩是讀書人出身,高迎祥認為讀書人不可靠,所以一直不肯重用李岩,在幾次招來的青壯被抽走後,李岩也想了個主意,把後來唐同安排過來的人以及自己李家投奔過來的混在一起,統統都說是自己李家的族人,這樣一來,高迎祥到也不好不近人情的把人家的這點族人也抽走。
李岩這個人性子不適合當官,他與那張獻忠不同,張獻忠這人表麵上長的粗鄙,卻是極會鑽營之輩,李自成在叛軍中的威望很高,但李自成也沒有張獻忠在高迎祥的麵前吃香,兩人為此反目成仇,勢同水火,隻因為有高迎祥在,雙方才相安無事。
李自成這人比高迎祥更有遠見,李岩雖然不受高迎祥待見,但李自成卻刻意的拉攏李岩,一方麵是因為李岩的才能,另一方麵李岩手下的這支隊伍在主力之外是最強的,核心的兩千所謂李家弟子,其戰鬥力遠比高迎祥隊伍中最精銳的士兵還要強,有這樣一支隊伍站在他李自成的一邊,也是與張獻忠分庭抗禮的資本。
李自成當然是不知道,李岩手下這兩千人之所以強悍,實際上大多數是唐同派出來的精銳手下,哪有戰鬥力不強的,而且因為高迎祥幾次從李岩的隊伍中抽走青壯,結果使得唐同派出去臥底的人員大量的散布在高迎祥的主力隊伍中,並且很多人成了小頭目。
曆史在這裏出現驚人的巧合,高迎祥因為手下勢力的急劇壯大,一時頭腦發熱起來,兵分幾路攻城掠地,李自成進軍洛陽,張獻忠兵出四川,再謀取湖北糧倉,高迎祥轉攻陝西,謀取長安,其野心一時澎漲的厲害。
而李岩這種非主力隊伍,則被安排攻打山西陝西等地的鄉團,相對來說,李岩他們這種非主力隊伍啃到的才是硬骨頭,而高迎祥卻自以為給李岩他們安排的任務很輕鬆。
地主武裝的鄉團本身都是青壯組成,武器又比李岩他們這種非主力的隊伍強上很多,再加上非主力隊伍中幾乎沒有騎兵,而地主武裝中有著大量的騎兵,結果從一接戰開始,這些叛軍中的非主力隊伍幾乎是被打的潰不成軍,縱是李岩這樣很有軍事才能的人也無能為力,隻能隨著大家一起潰退。
叛軍中的非主力隊伍各不統屬,是由各地來投奔高迎祥的隊伍組成的,加入了高迎祥的隊伍後,高迎祥並沒將這些人解散,仍然是各自帶領自己原來的手下,隻不過隊伍中的青壯大多數被高迎祥以各種的借口給抽調了,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控製手段。
做為唐同派出的最大臥底,李岩時刻都在心中記著要保存住手下的人馬,自然不會帶著這些人去與鄉團拚命,帶著手下轉進了山區中,任由那些叛軍隊伍被鄉團們追殺。
也有盯上了李岩這支隊伍的鄉團想跟著進山追殺,不過在李岩構築的戰地工事麵前損兵折將卻難以寸進,想用圍困的辦法等李岩他們彈盡糧絕,但有唐家商隊以及山西與唐家有關的商人暗中支援下,根本就不用擔心彈盡糧絕的事情出現。
這些年有不少的山西商人與唐家有著商業上的關係,這些商人家中也是最早購買了火槍以自保的人,現在山西的鄉團中,有好幾家鄉團就是這些商人組建的,雖然不知道唐家為什麽要暗中支援這支隊伍,但因為李岩是出高價來收購他們暗中運來的東西,所以這些商人以為唐家是為了從中謀利而這樣做的。
商人的本能就是為了謀取利潤,為了這利潤,這些商人才不管對方是不是叛軍,有些自作聰明的商人甚至把馬匹也高價賣給李岩,似乎一點兒也沒在意李岩勢力會因此壯大。
短短幾天的功夫,近二十萬的大軍就被數萬鄉團軍打的支離破碎,這些得勝的鄉團一股作氣,配合著官兵向著高迎祥的軍隊殺了過去。
李自成與張獻忠的隊伍一路上很順利,但高迎祥的軍隊卻進展不順,先是在洪承疇手中小敗了一場,後又被左良玉的軍隊糾纏了一陣,為了不讓官兵幾路合圍,高迎祥不敢與左良玉戀戰,迅速擺脫了左良玉後,出南關,揮軍直趨西安。
這一路上,又不斷遭遇地主武裝的襲擊,弄的高迎祥手下兵疲馬困,這些各地湧來的鄉團,基本上都是馬隊,如一群螞蟥般不斷的纏著高迎祥的隊伍,高迎祥手下有一萬來人的騎兵,為了驅趕這些鄉團的馬隊,高迎祥不斷的將手下的這些騎兵分派出去,這樣一來,到是取得了不小的效果,那些鄉團再也不能過來糾纏,但高迎祥卻沒有注意到,手下的一萬多騎兵竟然被派出去了八千多人。
高迎祥加快了行軍速度,當軍隊到達楊家嶺時,曆史在這裏再一次的出現了強大的慣性,孫傳庭率領著手下埋伏在這裏,等待著高迎祥的自投羅網。
曆史上高迎祥就是被孫傳庭伏擊的,並且被官兵俘虜,隻是因為唐同的到來,這件事情被提前了一年,當高迎祥到達楊家嶺時,隊伍已經有些疲憊不堪了,但後麵有著大量的官兵與鄉團在追趕,高迎祥沒有停留下來,而是帶領著隊伍準備進入楊家嶺。
周霖楓拿著單筒望遠鏡看著遠處的高迎祥叛軍,嘴角露出一絲冰冷的笑容,這一次,他千裏急行軍,終於趕到了與官兵一起對高迎祥部的合圍,這一次,說不定就可撈大魚,從而立下一份大功,也算對的起自己的父親為自己置備的這些裝備了。
做為一個鄉團的首領,是沒有資格參與官兵的作戰會議的,所以周霖楓並不知道孫傳庭在這個地方已經設下了埋伏,他隻是憑著自己一點軍事天份,覺得這種地方實在是個設伏的好地方,唯一讓他歎息的,就是自己晚了一步,沒能跑到高迎祥部的前麵在這裏設下埋伏來,現在能做的,就是配合官兵對高迎祥部進行合圍。
“大人,叛匪已經到了楊家嶺了。”孫傳庭站在一處林中,用手中單筒望遠鏡觀察著前方的情況,一個探哨跑過來向他匯報道。
孫傳庭放下望遠鏡,叛軍高迎祥部的情況,他已經從望遠鏡中看到了,這種望遠鏡是唐同手下工廠生產的,一個就要銀子百兩,大多數是賣給了那些海商,也有一些富人家買了當稀奇玩意的,也有人把望遠鏡用在軍事上,這一類的人一般都有一些軍事才能,懂得利用一些工具,不過因為昂貴的價格,使得望遠鏡的使用並沒有推廣。
高迎祥這個時候有些後悔,因為一連串的勝利,讓他衝昏了頭腦,竟然聽從了李自成的建議兵分三路,如今官兵卻舍棄另外的兩路大軍,集中優勢兵力圍剿他這一支隊伍。
不能說高迎祥不懂得打仗,造反後的幾年來,大大小小的仗他也打了上百場了,就算一個不知識兵的人,經過這麽多場戰鬥打下來,多少也會懂得一點打仗的路數了,高迎祥的心中非常清楚,官兵的這一手,是想要各個擊破,而自己做為叛軍的首領,再加上自己的隊伍中最精銳士兵大多數在自己的手下,自然就成了官兵重點打擊的對象。
大明的官兵雖然打不過建奴,但與這些裝備不全的叛軍打,卻是要強上一些,曆史上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他們幾次被官兵打的差不多全軍覆滅,如果不是那些官兵為了養賊自重,最終養虎為患的話,李自成未必就能推翻的了崇禎皇帝的政權。
叛軍主力有近十萬人,高迎祥率領的有五萬多人,但這一次官兵下了狠心,集中了二十萬的兵力再加上各地的鄉團,如同群狼驅虎般,硬是一步步的把高迎祥往陷阱中趕。
說起來,高迎祥從聽從李自成的話,開始分兵掠地起,就在戰略戰術上出了一係列的錯誤,其一是,高迎祥入下號稱有幾十萬大軍,貌似強大,但實際上老弱婦孺占了大多數,而高迎祥被表麵上的強大和一係列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不知道朝庭的官兵看似不行,但一旦來真格的時,擁有差不多三百來萬大軍的朝庭其實是很容易湊出幾十萬大軍,原本的曆史上,與建奴人的戰爭,幾個大的戰役中,大明都是幾十萬加幾十萬的覆滅,但是盡管死了這麽多的士兵,大明仍舊有著源源不斷的軍隊。
朝庭的士兵比起建奴來是不行,但比起高迎祥他們卻是強多了,當集中起來在兵力上遠勝高迎祥他們時,勝過高迎祥他們是不成問題的,但高迎祥卻沒有極時的調整心態,而是以硬碰硬的與洪承疇部的關寧鐵騎打了一場硬仗,這洪承疇可是一代軍事大家,在曆史上拿建奴沒有辦法,但對付高迎祥他們卻是一點兒也不成問題。
高迎祥在與洪承疇硬碰一仗小敗後,感覺到官兵有合圍自己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又有些畏敵情緒,率領著手下想跳出包圍圈去,最後在行軍的路上時,為了驅趕那些鄉團的搔擾,錯誤的一點一點的把手下的騎兵給分派出去了。
如果高迎祥不計代價,派出騎兵強攻一路時,而不是一味的避走的話,縱使是不能取勝,官兵的戰略意圖也必會被打破,不至於掉入官兵的陷阱之中。
在楊家嶺前,高迎祥略微猶豫了一下,便要下令進入,這時候,一個手下的小頭目忍不住跑到高迎祥的麵前道:“闖王,當心此處有埋伏啊。”
這個小頭目是唐同派來的臥底,現在在高迎祥的隊伍中,這樣的臥底人數高達千人,這些人不但有著良好的軍事訓練,也係統的學習過軍事知識,對於楊家嶺這種適合埋伏的地方,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清楚的,這個小頭目是這些臥底中的幾個頭領之一,遇到這種情況,當然是不希望跟著高迎祥去送死的,同時他也得為自己的手下人的生命負責。
高迎祥的眼中閃過一道寒光,沒有理會那人,他心裏何嚐不明白,這個地方是一個適合埋伏的地方,但官兵已呈合圍之勢力,這裏是唯一的生路了,而自己派出去驅趕鄉團的騎兵卻不見回轉,高迎祥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手下最強的戰力被誘開,現在自己身後是十幾萬的官兵,其中還有二萬關寧鐵騎,再加上二三萬的鄉團馬隊,自己已經沒有了一拚之力了,眼前的楊家嶺是自己唯一的生路。
高迎祥終於下令讓隊伍分成五個部分,每個部分之間隔上一段距離,那樣即使中伏,也隻是其中的一部分,當一部分快要走過楊家嶺時,孫傳庭的手下忍不住提醒孫可望:“大人,叛匪的前部就要出楊家嶺了,大人是否……”
孫傳庭舉著手中的單筒望遠鏡一直看著,聞言隻是輕哼了一聲道:“放他們過去,逆首高迎祥才是我們的重點。”
當第一部分開始走出楊家嶺時,第二部分跟著進入了楊家嶺,當第二部分也快走出了楊家嶺時,高迎祥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從這情況上來看,應該是沒有埋伏的。
高迎祥稍微狡猾了一下,沒有在第三隊人中過去,而是隨著第四隊的人馬進入了楊家嶺,但高迎祥一直都不知道,孫傳庭一直都在盯著他身邊的帥旗,連同帥旗下他這個叛軍首領也在落在孫傳庭的望遠鏡中,見高迎祥終於入伏後,孫傳庭的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隨著一聲炮響,戰鬥終於打響了,遠處一直在觀察著周霖楓也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對手下笑著道:“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個一直沒有出現的孫大人真的在這個地方上埋伏了,兒郎們,出發,咱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聽到那一聲炮響,高迎祥的心瞬間落入了冰穀之中,臉色變的慘白,自己終究是落入了官兵的算計之中,此番不但敗的一敗塗地,隻怕自己也難以逃出生天了。
孫傳庭的隊伍有小部分的是火槍營,大部分的是弓箭,還有一些用的是滾木擂石,這些東西隨著炮聲響後,呼啦一下向著高迎祥的隊伍傾泄而來,高迎祥的隊伍中還有少量的火槍,大部分唐同低價賣給他的火槍讓高迎祥轉手賣給了皇太極。
這少量的火槍還擊根本就沒有什麽效果,高迎祥指揮著手下想衝出楊家嶺去,但這時上麵滾下來的大量石頭把楊家嶺的出口給堵死了,已經出了楊家嶺隊伍想回身來救高迎祥,但路口已經被堵死,一時之間也無法進入。
如果這個時候,高迎祥隊伍中裝備的是大量的火槍的話,孫傳庭的伏擊未必就能製住上萬支火槍的反擊,但高迎祥當初為了組建騎兵,把大量的火槍與皇太極交易成了馬匹,到後來唐同因為他把火槍賣給皇太極,從而斷絕了對他的火槍供應,現在高迎祥的火槍營人數還沒有李岩的多,如今算的上是自作自受了。
戰鬥很快就結束了,一部分人向官兵投了降,一部分人還沒明白怎麽回事便被死在官兵的亂槍,亂箭,亂石之下,還有一部分人進行反抗,隻是已經無濟於事,連同那斷後的第五部分的隊伍在洶湧而來的官兵與鄉團的衝擊下,如同洪水麵前的沙土,一下子就淹沒的無了蹤影,而唐同派在高迎祥隊伍中的那些臥底由於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在戰鬥打響時就各自找好掩體,在官兵到來後便很幹脆的投降了,他們這些人死傷到是不大。
這些人之所以這麽幹脆的投降,是因為唐同交代過他們,一旦陷入困境,就投降官兵以保存實力,畢竟訓練出一個合格的士兵可不容易,唐同情願花上一筆錢把他們贖回來。
唐同到不是說讚成投降,而是不願意讓手下真的為高迎祥他們賣命,這些人投降後,其中的負責人便發出暗號讓大家在俘虜的隊伍中聚合,隨後那個負責人開始向官兵進行交涉,稱自己等人是山西王家鄉團派到叛軍中的探子。
王家鄉團實際上是受控於唐家商隊的一個外圍組織,一方麵是為了在山西安插眼線,一方麵也是為了與臥底在叛軍中的人進行聯絡,那個官兵將領對於這種事情自然是不敢自行決斷的,隻得去向孫傳庭匯報。
此時的孫傳庭是滿心的歡喜,此次伏擊,一擊成功,生俘了高迎祥以及高迎祥手下的幾名大將,可說是一件天大的功勞,孫傳庭的心中怎麽能不高興,不過讓孫傳庭有些遺憾的就是那過了楊家嶺的兩萬多叛軍,不知怎麽回事,竟然大部分的人不顧高迎祥死活,迅速的離開了楊家嶺,等孫傳庭收拾了高迎祥後,再想追擊已經來不及了。
孫傳庭當然不知道,高迎祥的叛軍中有很多唐同派去的臥底,有很多人成了叛軍中的小頭目,當發現事情不對時,這些人當即立斷,發揮他們做為小頭目的作用,帶著各自的手下迅速的離開了,這也就造成了出了楊家嶺的兩萬多叛軍會有大多數的迅速離去的現象。
孫承庭抓獲了高迎祥後,也沒有折磨他,而是派人把高迎祥等幾名叛軍中的重要人物押送到了京城,一個月後,用曆史教科書上的話來說,高迎祥在京城英勇就義。
高迎祥,李自成他們的叛亂,徹底的動搖了大明帝國的根本,他們的叛亂與建奴人的搶掠,如同兩片石磨,慢慢的把一個若大的大明帝國給攪的粉碎,也給中華文明帶來了一場浩劫,這場浩劫不僅僅隻是明末時的生靈塗碳,也隱埋了三百年後中華大地的百年沉淪。
所以,高迎祥死了,但他實實在在的配不上“英勇就義”這四個字。(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