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柴基斯爾金是一個猶太人,一個荷蘭的混血猶太人,這個時代的猶太人在西洋人中地位是很底的,其父是一個純正的猶太人,年青時與一個荷蘭姑娘相戀,後來為了那個姑娘定居在了荷蘭,成為荷蘭的一個小的商人。


    發展到柴基斯爾金的手裏,成了荷蘭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商人,後來,柴基斯爾金隨著荷蘭的遠征艦隊到了南洋一帶,將大明商人運到南洋的商品運往歐洲銷售,在唐同他們占據了南洋後,與鄭家一起基本上壟斷了大明的對外貿易,在這種情況下,柴基斯爾金就與黑皮他們拉上了關係,經營起唐家的那些暴利產品,從玻璃鏡到卷煙,從香皂到香水,從而讓柴基斯爾金的財富快速發展起來,也帶動了一些荷蘭的小商人與黑皮他們暗中聯係上了。


    這一次做為荷蘭的使者,柴基斯爾金心中並沒有多少要為荷蘭謀取利益的想法,這幾年,柴基斯爾金早就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帝國的這個唐家,是個了不得的家族,其私人的實力似乎遠在荷蘭這樣的一個國家之上,所以,做為猶太人的柴基斯爾金是不願意為了荷蘭人的利益而得罪這樣一個大到可以滅國的大家族的。


    柴基斯爾金對於大明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在他想來,大明的階級等級製度應該與歐洲是差不多的,荷蘭是一個公國,那麽象大明帝國唐家這樣的大家族,也可能是大明帝國下的一個公國,那麽象唐同這樣的大家族長,也就是皇帝之下的王爵,公爵之類的身份了。


    對於唐同的熱情迎接,柴基斯爾金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做為猶太人他雖然混的不錯,但他的身份是絕對入不了那些貴族人的眼中的,做為一個擁有各種軍隊十幾萬的唐同,在柴基斯爾金的眼中絕對是一個大的不得了的貴族,這樣的人物親自迎接他,讓柴基斯爾金激動的早把那個不是自己祖國的荷蘭的利益放到一邊去了。


    “尊敬的唐大人閣下,能見到您,讓我感到萬分的榮幸,此次奉雷約茲將軍的命令,前來拜訪您,冒昧之處還請見諒。”柴基斯爾金很感到的說道。


    “嗬嗬,柴基斯爾金先生,雖然我們是第一次見麵,但我的部下與您打過的交道可不少,他們常常在我麵前說起您,說您是一個很有才能也很熱情的人,算起來,您也算是我們的朋友了,這一次能見到您,希望我們雙方的友誼能夠更進一步。”唐同現在也算是久居上位了,對於政治上的外交辭令也能說的很順嘴。


    柴基斯爾金也是一個多年的老商人,交際的手腕也很一套,雙方說了一些不著邊際的外交辭令後,柴基斯爾金才說到這次來的目的,對於唐同準備打開印度的貿易,柴基斯爾金是也想參與進去的,荷蘭自從敗在唐同手中後,荷蘭在南洋的艦隊幾乎是全軍覆沒,那個南洋艦隊司令雷約茲都是唐同網開一麵,才得以逃生的。


    荷蘭人失去了南洋艦隊後,在印度的利益也大部分被英國人占去了,僅僅是守住了斯裏蘭卡這個島,現在唐同要對印度進行武裝貿易,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英國人的利益,隻是唐同手下的艦隊實力太強了,讓英國人暫時選擇了退縮,而這,卻又是荷蘭人重新參與印度利益的機會,或者說,是柴基斯爾金這些荷蘭商人重新參與印度利益的機會。


    荷蘭是一個彈丸小國,本身的人口限製了它的國力,荷蘭海外的殖民艦隊在曆史上之所以強大,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柴基斯爾金這樣的商人資助,使得這些海外殖民的艦隊有著足夠的資金招募雇傭軍,當唐同手下艦隊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迅速崛起後,象柴基斯爾金這樣的商人就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唐同的船隊身上,對於商人,特別是猶太商人來說,天下最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為自己與自己的家族謀取利益,很多人是不在乎國家的。


    就象山西的晉商有很多人全力幫助建奴一樣,柴基斯爾金這樣的人是不介意站在誰的船上的,隻要那個人的船能給他帶來巨大的利益就成,對於柴基斯爾金這些荷蘭的商人,唐同表示了歡迎,隻要對自己的有利,對自己的國家與民族有利,他是不介意對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的,倭奸也好,西洋奸也好,唐同都會用很優待的政策對待這些人。


    柴基斯爾金最後與唐同達成了協議,他們這些荷蘭人可以象征性的派遣一些人參與這一次對印度的貿易行動,這柴基斯爾金與那些商人到也行動迅速,在十多天後,便組織了一千多人,七艘戰艦參與到了唐同的行動中,這七艘戰艦到是貨真價實的荷蘭出產,那一千多人卻是由亂七八糟的各色人種組成的,實際上是一支由奴隸武裝起來的雜牌軍。


    唐同一行人的艦隊在後世的納蓋科伊爾登陸,這裏與後世斯裏蘭卡隔海相望,唐同並不知道這個地方叫什麽名字,所以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鄭和新州,本意是借助鄭和的威名慶祝此行的順利,後來在這裏建立了鄭和新州城,簡稱鄭州城。


    在這個地方是印度人口比較多的地方,也有印度的守軍,不過在唐同他們轟了幾炮後,這些印度守軍便乖乖的跑了,這裏原本是荷蘭人活動的地區,荷蘭人退走後,成了英國人活動的範圍,不過這個時代英國的實力還不是很強大,根本就控製不了自己這麽大的活動範圍,對於唐同在這裏登陸,英國的托馬斯也隻能暫時容忍。


    唐同在鄭和新州駐紮下軍隊後,便派人向印度現在的皇帝沙賈漢進行租界的談判,這沙賈是在一六二八年上位的,他的第二個妻子在幾年前死了,據說此女美貌無比,皮膚都是透明狀的,死後所建的陵墓就是後世有名的泰姬陵,這沙賈漢與泰姬所生的兒子後來奪了沙賈漢的皇位,把沙賈漢關在了一個可以看的到泰姬陵的地方,算是沙賈漢與那泰姬的愛情在最後的歲月裏相望,感動了不少的愛情人士(白癡)。


    沙賈漢一直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皇帝,對於唐同這種行為,頗為惱火之下,悍然發動了三十萬大軍前來征討,這位自大狂根本就沒有想到,這印度士兵的戰鬥力之低下,簡直就是在世界上排的上號的,三十萬大軍看上去強大無比,但論起戰鬥力來比那印地安人強不到哪裏去,這一點,唐同從曆史書上知道的很清楚的。


    說起來曆史書上有些東西是不可信的,實際上印地安人的戰鬥力絕對比印度人要強上一點,當初三千西洋人之所以能讓有著百萬大軍的黃金帝國覆滅,不是因為印地安的戰鬥力太弱,也不是他西洋人太利害,而是西洋人以極卑鄙無恥的手段把天花,鼠疫這些傳染病帶到了美洲大陸,讓身體中沒有抗體的印地安人死傷了一大半,黃金帝國也從此覆滅。


    這種卑鄙無恥的事,西洋人是絕不會把它寫到曆史書上去的,反而把印地安人說的無能無知之極,欺騙了不少象唐同這樣的人,就象曆史上建奴殺光了四川人,卻把罪名推到張獻忠頭上一樣,雖然張獻忠也不是什麽好人,但殺光四川人的罪名卻是冤枉的,但建奴編上幾本所謂的曆史書,就欺騙了許多的人,把痛恨的矛頭指向了張獻忠。


    三十萬人馬的調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麽大的動作,根本不需要要間諜,唐同就已經收到了情報,等到三十萬大軍長途跋涉到達鄭和新州時,唐同手下早已經靠著海邊構築好了戰鬥工事,並且收攏了當地不少的小船,戰鬥打響之後,首先發威的是艦隊上裝備的火炮,數百門的火炮把印度士兵衝上來的隊伍整個的犁了一遍。


    隻這一下就把印度士兵的前鋒給打殘了,隨後那印度的指揮官也不敢再讓士兵這樣上前送死了,雙方僵持了下來,唐同便把一萬倭國協從軍用小船沿著河道送到了印度軍隊的後方,兩麵夾擊之下,幾乎是在一瞬間,已經心驚膽戰的印度軍隊便崩潰了。


    這一戰幾乎沒什麽懸念可說,三十萬印度軍最終隻逃走了五六萬人,大部分的人成了俘虜,英國,西班牙,荷蘭在這一次都派出了軍事觀察團,主要的目標就是觀察唐同手下艦隊上裝備的火炮威力,當這三國的軍事觀察團看到這些新式火炮的射程遠大於他們國家的後,一個個更是憂心忡忡,與唐同一直關係還算好的西班牙人則直接派出了人到唐同這裏,希望能從唐同的手中購買到這種火炮。


    這種最先進的火炮自然是不能賣的,象那後膛槍一樣,唐同一直嚴厲的讓手下管理好後膛槍的秘密,並且製定了很嚴苛的紀律,這幾年倒是沒讓西洋人發現後膛槍的秘密,但戰艦上的火炮目標太明顯,隻要是有心人,最終都會發現這種火炮比西洋人的要先進的多。


    沙賈漢在戰敗之後,似乎是這才想起大明帝國才是這個世界上的天朝上國,不等唐同第二次派人和談,沙賈漢便派出了使者來與唐同和談,在唐同的奪奪逼人之下,唐同順利的得到三百平方公裏的租界,而唐同也放了那十幾萬的印度俘虜,並讓沙賈漢賠償了五十萬兩銀子的賠款,總的來說,唐同的要求也並不是很苛刻。


    唐同與沙賈漢手下的大臣簽訂了協定後,便留下了趙亞朋在租界內帶兵駐紮,另外選調了一些唐家學校的學生加上一些大明來這裏的商人,組成了鄭和新州城的行政管理機構,而唐同自己則回到了大明城。


    另外唐同還交代了手下一件事,那便是開始在印度尋找和培植代理人,唐同的手下新成立的情報司很快找出了十幾個符合候選人,唐同也沒有再挑選,而是直接把這十幾個都列入了培植的對象,一方麵給與這些人軍事上的物資支持,一方麵鼓勵這些人在各自所屬的地盤內大量的種植煙草和鴉片。對於被唐同挾持到印度來的白蓮教,唐同在租界內給他們劃了一塊大約五平方公裏的地方,做為白蓮總部的駐地。


    同時,唐同也安排人給與了白蓮教大量的物資支持,並且把一部分情報人員安插在白蓮教內,一方麵是監督白蓮教,另一方麵則是讓白蓮教以後成為自己的情報外圍組織,幫助自己收集各地的情報信息,對於唐同的這種做法,徐清漣心中雖知不妥,也隻能暫時接受了。


    不管怎麽說,讓白蓮教的火種維持下去,讓白蓮教不至於在自己的手中滅絕,這已經是徐清漣最後的願望了,而且,唐同還給白蓮教一個很優惠的政策,那就是凡入白蓮教的印度人,將支持他們不再向當地官府納稅,抽丁勞作,同時享有在莫臥爾王朝犯罪的豁免權。


    這種方法,唐同其實就是向西洋人的傳教士學的,不過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流行起來,徐清漣見唐同能想出這種方法為白蓮教拉人,心中也不禁對唐同有了一份感激。


    同時,唐同還讓手下在租界內建起了道家的老君庵,慈恩寺,孔子大學,招收的信徒和學生都是印度人,佛教本來自於印度,但佛教在印度這時已經式微,唐同把這些東西弄到這裏來,目的就是利用這些思想分化印度人。


    當然,這一些都是軟政策,唐同另一種更鐵血的手段就是鼓勵手下與那些印度代理人大量的掠奪印度人口,男的送去種植園和礦區,女的則用於鼓勵那大明那些年青的男人移民到南洋來,凡是移民到南洋的,唐同的手下便會送一個年青的印度女子給他,這種做法雖然荒唐,卻也吸引了不少大明的年青人跑到南洋來。


    為了最終把印度變成殖民地,同時為了打擊英國人在印度的利益,唐同便暗中支持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也到印度建立租界,有這樣的好事,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哪會不樂意,他們早就想在這塊肥肉上咬上一口了,以前隻是幹不過英國人的艦隊,讓英國人獨占了而已。


    這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唐同暗中的支持下,在印度插上一腳後,最難受的不是沙賈漢,而是英國的托馬斯,當印度境內忽然之間出現十幾個大型的煙草和鴉片種植園後,托馬斯便發現情況有些不對了,隻是還不等他弄明白,他手下的敗將荷蘭人雷約茲又忽然把艦隊駛到了印度的港口中,而與荷蘭人一直有仇的西班牙人似乎也暫時放棄了與荷蘭人的恩怨,幾乎將在南洋那支僅有十一艘戰艦的艦隊開到了印度來。


    這是挑釁,這是赤,裸裸的挑釁,托馬斯也不是傻瓜,很快便明白這是大明的那位唐大人與荷蘭人,西班牙人達成了某種協定,矛頭一致的對準了他英國在印度的利益,可是這位大明的唐大人手下的實力太強大了,而英國離得這裏太遠,根本就無法大規模的將軍隊援助到這裏來,僅憑他自己手下的數千人,根本就無法去計較什麽。


    這個時代可不象二百年後,英國可以從本土調出數萬軍隊來,所以托馬斯在唐同麵前也不敢叫囂著要發動戰爭,隻能坐下來與唐同好好的進行商量,唐同也沒打算一口吃成胖子,最後四方勢力坐了下來,秘密的把印度的利益給瓜分了。


    沙賈漢一直做著當世界皇帝的美夢,等四方勢力暗中簽訂了瓜分印度的協定後,沙賈漢才突然發現,自己的莫臥爾帝國似乎有些不對勁了,首先是各個城市的中多了一些大明來的和尚道士和那個什麽光明教徒(白蓮教),還有一些西洋人的傳教士也滿街亂竄,這些外來的人員不但讓許多的印度下等賤民有了庇護之所,還不時的與當地的印度人發生衝突,造成流血事件後,又會跳出他們背後相應的勢力叫囂著要發動戰爭。


    開頭沙賈還是很硬氣的,態度也相當的堅決,可是他手下的軍隊無論與哪一方的勢力發生衝突,最後失敗的總是他沙賈漢,並且進行賠償的時候,另外幾方跳出進行調停勢力也會不甘落後的索取好處,讓沙賈漢本來因為建泰姬陵而空的國庫變的更空。


    再後來,沙賈漢發現自己的管轄下,出現越來越多的地方武裝,這些地方武裝形成一個個不受自己管束的自立地區,讓他的莫臥爾帝國漸漸變的千瘡百孔,更讓沙賈漢頭疼的是,自己的國家內不知為何竟然不斷的爆發賤民的叛亂,讓莫臥爾帝國的局麵越來越不受控製。


    在這種情況下,沙賈漢不得不求助於唐同他們這些人幫助他平定賤民的叛亂,說起來,這些印度賤民的叛亂也是出乎唐同意外的,唐同與英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四方勢力在印度的殖民活動加劇了印度的經濟崩潰。


    大量的良田被用於種植煙草和鴉片,使得印度的糧食出現嚴重的短缺,唐同他們這些人當然不會好心從外麵運糧食到這裏來,結果就是糧食的價格一天一天的高漲,沒有飯吃的人最終隻能走上做土匪的命運,要不然就是到唐同他們的那些煙草種植園中去幹活。


    做土匪的多了,自然就會有匯聚到一起形成一股較大的叛亂勢力的,與大明那些沒有飯吃的人一樣,最早也是一些人做土匪,最後有那有野心,有能力的力把這些到處都是的土匪匯集起來,形成一股較大的勢力,而這種叛亂勢力一旦取得了一些勝利後,便會吸引更多的吃不上飯的投入到這裏麵來。


    唐同對於沙賈漢的請求並沒有立即答應,英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則答應了沙賈漢的請求,但也隻是象征性的派出了一點人,對於沙賈漢並沒有多少實質上的幫助,而各地方的武裝也趁著這個機會急劇的擴張著自己手下的勢力,按照唐同當初的構想,走上了分裂的軍閥道路,沙賈漢的政權原本就隻控製了印度百分之七十的地方,現在能控製的地方則越來越少,近一半的印度土地成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軍閥的自領區域。


    就在莫臥爾帝國開始動蕩的這一年裏,大明的崇禎皇帝也過的很艱難,山東的白蓮教叛亂好不容易平定,沒過多久,山東又跑出一個叫紅娘子的女叛匪,不但迅速的占領了山東全境,兵鋒更是進入了河南和安徽兩地,手下雖然隻有三萬軍隊,卻比那建奴還要厲害。


    山東亂起不說,山西又跑出個叫李岩的叛軍,手下幾萬人也是很快占領了山西和陝西兩地的大部分地區,隨時都有可能進入河北境內,而原先的高迎祥手下的李自成也不甘示弱,跑到了河南境內,短短時間內手下聚集了十幾萬大軍。


    原本已經被招安的張獻忠在湖北重新扯起了造反的大旗,與曆史不同的是,張獻忠竟然帶著手下殺入了江西,至於其他一些小的叛軍隊伍,更是多達幾十支,這些小股的叛軍雖然不成氣候,但破壞力卻是十足,所過之處如同蝗蟲一般搶個幹淨。


    最讓崇禎皇帝頭疼的就是國庫的空虛,因為沒有錢,不得不加大稅收的征收,但這加大的稅收征收,大部分的錢卻是落入了那些貪官的手中,這些貪官一點兒也沒有將要亡國的感覺,沉重的稅收讓更多的百姓破產,不得不為生存下來而加入了叛軍的隊伍中。


    如同一個惡性的循環,越是沒有錢,就越多百姓起來叛亂,而越是叛亂的百姓多了,需要的軍費開支也就更多了,這樣一來,國庫也就更加的沒有錢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給崇禎出了個主意,雖然飲鴆止渴,卻也暫時緩解了國庫的空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資本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麽小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麽小妖並收藏明末資本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