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想逃走麽,你們這群西洋豬,老子沒去惹你們,你們竟然先來找死,那也怪不得老子殘忍了。”張天水其實是個有些學問的人,隻是在軍營中待了幾年後,說話也變的粗魯了。


    唐家學校中的思想教育是奉行擴張主義的,從唐家學校中畢業出來的人,大多數都是好戰份子,這是一個殖民的時代,如果不好戰而奉行保守主義,那麽就會在這個時代失去發展的機會,這種大道理唐同不是很懂,他隻是本能的覺得要讓手下的人勇於進取和開拓。


    好戰的張天水在這占盡上風的時候,哪裏會忘記了痛打落水狗的機會,指揮手下調轉船頭開始追殺對方,這其中最後才逃跑的英國艦隊成了張天水他們的主要目標,剩下的幾艘戰艦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被張天水的五艘戰艦給轟沉了,不過這樣一來,印度人與荷蘭人卻是逃的遠了,張天水因為要護衛著唐同的安全,隻能放棄追殺,轉而把那些落入海中沒死的人打撈了上來,其中正有英國的少將查爾遜。


    經過審問之後,唐同才得知了英國人聯合荷蘭人是準備偷襲鄭和新州城的,並非是專門來對付自己,隻是很不巧的相遇了,見不是自己想象的有內奸,唐同微微鬆了口氣,至於英國人他們想攻打鄭和新州城,唐同卻不擔心,在這裏集合了三千正規軍,六千協從軍,並且擁有大量從戰艦上淘汰下來的西洋炮,絕不是那麽容易攻打的。


    唐同以前擁有的火炮太多,一部分賣給了那些海商,但大部分的卻沒有銷路,因為唐同是不會輕易的把這種火炮賣給那些被殖民的國家的,另一方麵,隨著唐同的勢力越來越大,南洋到大明之間的海麵上已經非常的安全了,海盜不是被清剿一空,就是離開了這一帶的海麵,使得那些海商沒必要給自己的船隊裝備那麽多的火炮了,所以隨著淘汰下來的落後火炮越來越多,唐同隻能把這些火炮用於城防上。


    唐同一行人押著幾百俘虜來到了在印度的租界鄭和新州城,負責這個租界的是許仁,職務名原本叫沿用西洋人的叫總督,但後來有些官迷的胡蒙斐給唐同提了個建議,改成了總巡府,有鼎足之勢兒大明知府的那個意思,於是,許仁,趙亞朋,張一橫,黑皮,劉亦名,唐朝三,嶽陽這些人的兵權被收了後,就成了各地的總巡府,算起來也是一方的封疆大吏,雖然唐同沒有立國,這些人的官職也沒有定品,但那權力卻是很大的,這些人自然也是很樂意的,現在唯一的就是希望唐同能夠稱王立國,那他們就是開國的元勳了。


    許仁得知唐同過來後,安排了隆重的迎接儀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鄭和新州城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成為大明商人的物資中轉基地,膽大的大明商人以此為跳板,將商品運往歐洲,這一部分的商人一般也是跟隨著唐家的商隊或者鄭家的商隊前往歐洲的。


    膽小的大明商人則將大明的商品動到這裏後便出售,因為過了這個地方就是唐家的勢力之外了,有些不安全,反正商品在這裏出售也是很大的暴利,大部分的大明商人是不會再往歐洲去冒險的,一來路途遙遠風險太大,二來,這一來一往的,在時間上來算,兩者的利潤相差不大,這些商人為鄭和新州城帶來了巨大的稅收,也帶來了大量大明的人口。


    唐同詢問一些鄭和新州城的發展情況後,對許仁的工作成績讚賞了一番,那印度莫臥爾王朝的陸地軍隊在得知海上聯軍戰敗後,便迅速的退軍了,但對於他們的行為,唐同卻沒有打算就這樣放過他們,先是派出了使者前往,與英國,荷蘭,莫臥爾三方勢力索賠戰爭賠償,英國與荷蘭在海戰大敗後,實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這對於他們在印度這裏的殖民活動很不利,唐同暫時不想與英國和荷蘭全麵開戰,所以索賠款很少,英國很快用三十萬兩銀子將查爾遜等俘虜贖回,而荷蘭也用二十萬兩銀子贖回了屬於他們的俘虜。


    對於莫臥爾王朝的戰爭索賠卻是高達一千萬兩的巨額數目,在這個時代,一千萬兩銀子的數目可是一個嚇死人的數目,如果說大明集全國之力能拿出一億兩銀子的話,那麽印度卻是無論如何也拿不出一千萬兩銀子的,不過唐同對於印度的經濟並不清楚,這純粹是想當然的獅子大開口,想一口氣把印度的銀子給榨幹了。


    莫臥爾的那個自稱世界皇帝的沙賈漢被唐同這個索賠要求氣的差點兒吐血,一氣之下拒絕了唐同的要求,同時向英國這些西洋國家大肆的購買軍火,想要與唐同決一死戰。


    當唐同發出了戰爭令時,唐同的手下興奮的差點兒沸騰了,對於這些軍人來說,戰爭就意味著發財的機會到了,不但唐同手下的正規軍踴躍的要求參戰,那些協從軍也是期盼著自己能夠有參戰的機會,特別是那些還沒有加入協從軍的倭人,為了擁有一塊更大的土地,聽到戰爭那是眼睛都紅了,許多倭人都聚集在一起要求加入協從軍。


    唐同一口氣調集了一萬正規軍和三萬協從軍,加上臨時征召的五萬後勤民兵,向莫臥爾王朝發起了進攻,同時將那支在朝鮮國的戰場上鍛煉出來的很有遊擊經驗的倭人協從軍用船將他們送到了印度的腹地,莫臥爾王朝的首都阿拉格(又名亞格拉)附近,用遊擊的方式對莫臥爾首都進行搔擾,並對四周的小城鎮進行掠奪。


    正麵進攻的軍隊分成了五支隊伍齊頭並進,那些印度各地的軍閥算是倒黴了,不屬於唐家扶植的勢力如果不在第一時間投降,那就隻有被消滅掉,每占據一個地方後,那五萬後勤民兵加上投靠了唐同的印度協從軍就會大肆的掠奪一番,因為不管是誰搶到的東西,允許那人留下其中的百分之二十,這種沒有抵抗的搶掠,這些人自然是很積極的,至於那些搶了東西想私藏的,一經發現便會被執法隊砍下腦袋,這樣一來到是沒有幾人敢私藏東西的。


    沙賈漢花重金組織了一支二千來人的火槍隊,結果還沒有上戰場,就被得知了消息的那知倭人遊擊隊給一鍋端了,這支近萬人的倭人隊伍可是一支老兵隊伍了,經曆的大小戰鬥也不少,論素質可以說是一支極為精銳的軍隊,若是唐同給他們裝備上後膛槍,一點兒也不會比唐同手下的正規軍差。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印度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落入唐同的手中,除了搶到大量的財物之外,還有大量的人口,這些人口中三十五歲以上至四十五歲的人不分男女被販賣到歐洲去,若是沒人買,則隨意的找個地方把他們丟在了歐洲,至於四十五歲以上的人,因為沒有任何價值,自然也沒有人會去理答他們,十五歲至三十五歲的男人則送到了南洋去開墾田地和種植園,十五歲以下的則男子則販賣到大明境內,至於女人則分給那些有功的人員,或者是低價賣給在南洋的那些移民充當生育的工具。


    大量的財物和人口被運到了南洋後,刺激了更多的人想要到印度的戰場上來,一些大明的商人也私下裏組織了大量的人跑到印度來搶東西,在得到唐同允許後,他們將搶到的東西交上百分之六十的份額,將百分之十五的許給那些手下,這些商人如同過境的蝗蟲一般,所到之處,什麽都被搶了個精光,讓這些商人發了大財,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鄭芝龍一家,仗著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大小近千艘船,一口氣從福建運了近十萬人來到印度的戰場。


    鄭家這些年苦心經營著福建一地,在當地有著很高的威望,這也使得這一次能號召到這麽多的人,而那些大明的商人也從各地運來了二十多萬人,連同唐同手下前後運來的十幾萬人,總共近五十萬的人,在唐家軍隊的占領區內一遍又一遍的掃蕩著,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小角落,一時運不走的東西就堆在鄭和新州的租界內,凡是能有一點用的東西都被這些家夥給搬走了,那些投靠了唐同的印度軍閥看到這種情景,也不由的慶幸自己投靠的早,要不然,自己的境內也將變成這樣的了。


    英國的托馬斯,羅伊爵士在他後來的回憶錄中這樣說道:“這是一個瘋狂的時刻,東方那個古老的帝國在這一刻展現了他那驚人的強大的力量,在短短的時間內,向著印度支那投入了五十萬人的大軍,這五十萬瘋狂的大軍足以讓一個國家滅亡……”


    當唐同手下的軍隊占領了近一半的印度土地後,那些西洋國家的殖民者再也坐不住了,再讓唐同這樣打下去,他們在這裏的殖民利益將化為烏有,而那個莫臥爾王朝的皇帝沙賈漢在這時也認識到自己不是那世界的皇帝,甚至連莫臥爾王朝的皇帝都快做不成了。


    英國,荷蘭,西班牙這些殖民者跳出來呼籲和平時,沙賈漢也無奈的同意和談,唐同一方麵不願意多方樹敵,一方麵也知道占領了這些地方自己也沒有人手管理這些地方,所以在向沙賈漢提出了要一千五百萬銀子的賠償款後,中止了軍事行動。


    同時,唐同與英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法國進行了一場秘密會議,將印度分成了六塊大小不一的地方成為各自的殖民地,唐同則占據了其中四分之一地方,那些西洋人這時也不再呼籲和平了,紛紛調動自己的軍隊去占領各自的那塊利益。


    唐同提出的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賠償款實在是遠超莫臥爾王朝的經濟能力,更何況與唐同的這一場戰爭也消耗盡了莫臥爾王朝的國庫,那沙賈漢也隻能停了泰姬陵的建造,將自己皇宮中的珠寶搜刮一空,加上一些古董和年青的人口,算是勉強償還了這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款子,因為這些東西作價很低,讓唐同花了三年的時間轉手賣給那些大明的商人後,得到了兩千六百萬兩的銀子。


    唐同他們這一次搶掠了半個印度,所得的財物高達三千萬兩銀子,當然,這個價值對於印度來說至少高達五千萬兩,不過搶來的東西,唐同也隻能低價處理了,盡管是低價拋售,最後唐同在這場戰爭中還是有了近千萬兩銀子的贏利。


    這場戰爭也讓大明的商人看到了戰爭的好處,一些膽大的商人向唐同購買了一些前裝火繩槍後,也組成了一支支的殖民隊伍前往非洲和西亞進行殖民活動,這其中,最積極的還是鄭芝龍,野心沉寂了幾年的鄭芝龍從這一次的戰爭中看到了一條發展之路,在向唐同購買了上萬支前裝火繩槍後,組織了一支萬人的殖民隊伍跑到非洲去當土皇帝了。


    大明的商人仿佛在一夜之間聞到了海外那銀子的味道,自發的殖民武裝如雨後春筍般大量的出現,最早一批的是那些與唐同有緊密聯係的商人和田家,周家,張家這些皇親國戚,因為大明境內那一日亂似一日的情況,也讓這些皇親國戚不得不為自己的家族謀一條後路,憑著與唐同的良好關係,這些人不但在南洋擁有了不少的產業和莊園,更是緊跟潮流拉起了殖民的隊伍,隻要這些隊伍不跑到唐同的占領區內,唐同是不會管的。


    這些殖民隊伍的迅速增長,也讓在南洋的造船廠造出的船供不應求,雖然鄭家在福建也有一家造船廠,但因為原材料沒有南洋的低廉,所以那些海商和殖民者很少有人會去買鄭家的船,便是鄭家自己,那些大的戰艦也是從南洋買的。


    當然,最先進的戰艦和武器,唐同是不會賣的,這一點唐同心裏可清楚的很,萬一到時候有哪個不開眼的勾結西洋人,那可是給自己找麻煩了,就算是唐同手下淘汰的武器,也比西洋人的好的多,象那前裝火繩槍,無論是在鋼材的質量上還是火藥的性能上都強於西洋人的,對外銷售的戰艦雖然隻有六百噸級,在西洋的艦隊中那也是大艦了。


    這個時候的大明可是天朝上國的思想與自豪感的,再加上唐同在南洋與印度洋上的強大勢力,一般情況下,那些大明人是不會跑去與西洋人勾結的,不過唐同對於鄭芝龍還是一直有著防備之心的,因為這家夥有過與荷蘭人勾結的曆史,唐同對這種人自然不會放心,隻是鄭家這股勢力夠大的,唐同想要消滅鄭家也得付出一些代價,所以唐同隻在鄭家安排了一些間諜監視著鄭家的一舉一動,暫時將消滅鄭家的念頭放在了一邊。


    那鄭芝龍率領著隊伍在非洲占了一塊地方,以他手中現有的實力,幾乎是橫掃一切,兩個月的時間所占領的地方比福建還要大上幾分,這也讓鄭芝龍心中一時之間野心勃勃起來,竟然在這裏自封天武大元帥,打算長期占據著這塊地方當鄭家的基業。


    有了鄭芝龍這個榜樣,一些跑到非洲來殖民的大明商人也各自樹起了自己的旗號,不過也有聰明的人仍舊打著大明的旗號或者唐家的旗號,這些人心中很明白,就算要在這裏當土皇帝,那也得有個大靠山才行,沒有靠山的人,遲早有一天會被別人給滅了。


    這些殖民隊伍中,田畹是個異數,這田畹與唐同算是從小到大的好友,田唐兩家又是世交,關係非比尋常,憑著田畹與唐同的關係加上他那大明皇親國戚的身份,他想占領什麽地方到是沒有人敢跟他爭,但田畹並沒有去占什麽地盤,而是讓手下帶著隊伍在非洲四處搶掠寶石,自己則在南洋的大明城享受著各國不同風情的美女。


    田畹家的那支隊伍在非洲四處亂竄,不管是誰占領的地方,沒人敢為難他們,不過人都是有私心的,這些人剛開始時還老實的把搶到的寶石交給田畹,但後來卻漸漸的藏私起來,最後膽子越來越大,竟然把大部分的搶到的寶石都藏了起來,不過很不幸的是,唐同在所以的殖民者隊伍中都安插了間諜,這件事被上報給唐同後,唐同派人把這些一網成擒,得了不少的寶石,然後唐同把這些人都丟到一個銅礦中采礦去了。


    然後唐同告訴田畹,他的那支隊伍在非洲森林中失蹤了,田畹不明白自己的那些手下為什麽會跑到森林中去,但這種情況他也無可奈何,唐同安慰性的給田畹在非洲劃了一塊地方,告訴田畹,這個時代是占有一塊土地的好時候,以後的世界,最值錢的就是土地了。


    不過田畹沒有聽進去,在田畹的心中想來,那是個不毛之地,能值什麽錢的,田畹這人也吃不得苦,南洋的大明城雖然也算熱鬧,卻是遠遠比不得大明的京城的,最後這田畹帶著搜刮來的一大批各國美女回了大明,在所有的大明殖民者隊伍中是唯一中止了繼續殖民活動的人,在若幹年後,田畹才後悔莫及。


    唐同在印度的殖民活動中雖然得到了大量的銀子,卻因為手下的人口太少而不得不暫時的停止對外擴張,同時,唐同也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鞏固已經得到的利益,便得整個的殖民活動變成了由大明的商人為主導,而唐同一方麵致力於發展南洋的經濟,加大工業化的投入,一方麵加強訓練軍隊,更是大辦學校,把原先的唐家學校一分為四,成立了專門的軍事院校,工業學院,農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時間一晃就到了崇禎十三年,大明帝國被內亂拖的氣息奄奄,這個時代,因為唐同的到來,曆史已經變的麵目全非,李自成與張獻忠沒有變成流寇,而是各自占據著一方地方稱王,李自成占據著陝西,河南與山西一部分,張獻忠占據著江西,湖北,李岩占據著山西一部分,河北一部分和蒙古草原一部分,紅娘子與陳子龍占據了山東,安徽一部分和江蘇一部分,四股勢力將大明的南方與北方隔開了,因為四股勢力要彼此的提防對方,反而讓京城的崇禎皇帝有了一口緩歇之氣,維持著大明的統治。


    此時的後金國境內,建奴人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人口有所增長,但是建奴人卻已經為成了三支勢力,一支是皇太極,一支是多爾滾,還有一支是唐同扶持的阿敏和莽古爾泰,這三支勢力互相牽製,誰也不敢先動手,到也讓大明的山海關得到安定。


    現在山海關的督軍將領是洪承疇,那孫承宗已經告老還鄉了,現在的關寧鐵騎主要的作戰對象也不是建奴了,而是山西,河南,山東這些地方的叛軍,雖然各地的地主武裝在這幾年裏發展壯大了,但各路的叛軍發展的更快,並且把南下的所有道路給封鎖了,使得崇禎唯一能依賴的就隻有山海關的關寧鐵騎了。


    周霖楓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名總兵,在與各路叛軍的作戰中,周霖楓立下許多的戰功,同時也得到洪承疇的關照,一路升遷至總兵之位,這讓同是總兵的祖大壽心中很是不服。


    如今的山海關有著六位總兵,周霖楓,祖大壽,吳襄,薑鑲,左良玉,孫望,除了周霖楓年青之外,其他的人年紀都不小了,祖大壽更是當了多年的總兵,卻沒能再進一步,自然對於飛速升遷的周霖楓心有不滿了。


    這六位總兵中,祖大壽,吳襄是屬於山海關一係的,周霖楓隻能算半個,其他的總兵卻不是山海關的,隻是被歸入到洪承疇的名下統一指揮,而這些總兵多少有些擁兵自重,並不是很聽從指揮,洪承疇拿他們無法,崇禎皇帝到了這個時候也不能把這些總兵如何,自從南下的道路被切斷後,沒有了南方過來的補給,便是海上的道路也被唐家的艦隊切斷了,崇禎皇帝手中沒有了任何軍餉可給那些士兵。


    以前發行的那些銀券,根本就沒有地方可以用,當初發行那些銀券後,普通的商人一個個都搬離了京城一帶,留下的那些都是有勢力的人商家,哪裏會賣這一廢紙一張的麵子,那些領了銀券的士兵,除了去搶那些老百姓的東西外,也是沒有其他的活路。


    坐困京城的崇禎皇帝年紀不大就已經有了不少的白發,但在這一年,皇太極的心中卻更不好過,在這一年,憂心忡忡的皇太極終於倒下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資本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麽小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麽小妖並收藏明末資本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