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荷蘭人在這個時期的海上實力還是很強的,雖然與唐同他們的戰爭是屢戰屢敗,但對荷蘭人本土的實力影響不大,隻是歐洲離得這裏太遠,荷蘭人空手強大的實力,卻是奈何不了斯裏蘭卡的丟失,這個時代想要進行遠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對付唐同這種勢力,太少的軍隊是不行的。


    在鄭成功回到南洋後,唐同又下達了一道新的命令,駐守在印度殖民地的軍隊開始反攻英國人的殖民地,如今在印度的英國人已經不多了,隻要把這些英國徹底的趕出亞洲的地盤,那麽不但唐同手中的實力會再上一層樓,英國人想要遠征唐同也失去了立足和基地。


    對於這些殖民者互相之間的戰爭,莫臥爾王朝的皇帝沙賈漢是很樂意看到的,他最大的希望是看到這些殖民者拚個兩敗俱傷,然而,沙賈漢卻是失望了,剩下的兩千英國殖民者很顯然不是唐同他們的對手了,幾乎沒有一個象樣的戰鬥,那些英國人便成了唐同他們的俘虜,而唐同在得到英國人占據的殖民地後,那些剩下的荷蘭人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在第一時間從印度的地盤上撤走了,大半個印度的土地落入了唐同的手中。


    看著這些大明人占據印度的大半個地盤,沙賈漢也知道自己的莫臥爾帝國麵臨著滅亡的命運了,這個沙賈漢一麵派人向唐同求和,以爭取緩衝的時間,另一麵派人其他國家求援,希望能夠挽救他莫臥爾帝國被滅亡的命運,唐同猛的吞下了這麽多的地盤,一時之間也不好消化,人口的限製讓唐同無法急速的擴張,而且這個時代無論是陸地上還是海洋中,交通工具的速度都不是很快,擴張出太大的地盤並不是那麽好管理的。


    所以唐同一方麵答應了沙賈漢的求和,從莫臥爾帝國索取了五百萬兩銀子的補償款,另一方麵加大移民的力度,為了更多可以使用的人手,唐同讓大明的商人幫助,把倭國,朝鮮,蒙古族的人口大量的往印度這個地方遷移,而那些印度人則被唐同遷移到蘇伊士城去挖運河,以爭取早日把這條海上的重要航線給挖出來。


    唐同這邊的戰爭停了下來,那些回到歐洲的西洋人把在亞洲與印度洋的戰敗消息帶回了歐洲,引起了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這些國家的強烈震動,歐洲人都知道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所在的地方一直是眾人心中的天朝上國,自古以來,這裏的生活在那些西洋人的心中是一個美麗的天堂,這個地方所出產的絲綢,瓷器等物是歐洲上等貴族才能享受到的東西,為些歐洲人最大的願望便是能夠占據這裏。


    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以來,歐洲各國的實力開始急劇的增長,也從而讓一些歐洲的國家開始夜郎自大起來,似乎除了上帝,他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在一係列的殖民活動中,這些歐洲國家也是一帆風順的沒有遇到對手,隻有他們歐洲各國之間才能互相抗衡,但這一次,突然有一個強大的勢力把他們這幾個在歐洲算是強國的國家打敗了,並把他們幾十來辛苦占據的殖民地給奪走了,這如何能讓英國這幾個國家的人咽的下這口氣。


    幾個國家一個個的叫囂著要遠征東方的異教徒,要把主的榮光重新撒向東方人的土地上,當然,政客們雖然是如此的宣揚的,但這些政客們看的更清楚的是,沒有了這些殖民地,他們就失去掠奪資源的地方,也失去了自己國家發展的資本,這一次,唐同算是捅了個大馬蜂窩,為了這切身的利益,這些國家不得不真正的斬時放下彼此之間的矛盾,商量著遠征東方的問題,而沙賈漢的使者前來求援時,也更堅定了這些西洋國家遠征的決心。


    不過想要發動一場遠征的戰爭,不是嘴上說說就行的,有太多的準備工作要做,更何況唐同這樣強大的勢力,這些西洋國家要想勝利,那就必須要組建一支龐大的遠征軍隊才行,這個時期,英國,荷蘭,西班牙,法國都算是歐洲的強國,除了法國的海上實力稍弱一點外,其他三國都是海上的強國,這其中,單是荷蘭人的海上實力便是一個很恐怖有存在,荷蘭人在這個時期的造船業極為發達,一年所造的戰艦與商船比現在的唐同手下的造船廠還要來的大一些,這也造成了這些西洋國家有足夠的實力進行一場大規模的遠征戰爭。


    就在這些西洋國家準備遠征唐同的時候,唐同這裏卻正在進行休養生息,停止了四處擴張的步伐,唐同也回到了南洋的大明城,見到了在此等候他的長平公主。


    崇禎皇帝這一家子,實在是值得讓人同情的一家子,在曆史上,他們這一家子所代表的不隻是他們自己這一家人,而是代表了這一個時代整個漢人民族的悲劇,要說起來,這責任還真不在崇禎皇帝他這一家人的身上,就算是崇禎皇帝的哥哥天啟皇帝,盡管史書上說天啟皇帝是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說是因為他信任魏忠賢才讓大明走向了滅亡的,可實際上說起來,大明後期的幾個奸臣哪有這種能耐讓一個繁榮的大明走向滅亡的命運。


    就說大奸臣嚴嵩吧,在史書上可是一個壞的不得了的奸臣,而實際上,嚴嵩這個人不但對大明做出許多的有用的貢獻,本身也很潔身自好,絕不是史書上所汙蔑的貪官,而與嚴嵩同時代的那些所謂的忠臣,一個個都是真正的貪官,嚴嵩真正成為史書上所說的貪官的原因,就是因為嚴嵩所作所為觸犯了當時的地主階級文人集團的利益,在這些把持了文化的人的宣揚下,嚴嵩就成了永世不得翻身的大奸臣,就象後來的張獻忠被清朝文人汙蔑成殺人狂魔一樣,這些掌握著寫史書權力的人,不知欺騙了多少後世的人。


    讓大明真正走向滅亡的,是那些地主階級的文人集團,如果不是因為有這些文人集團在,也麽嚴嵩也不會去當這個奸臣,那麽也不會有魏忠賢的飛揚跋扈,世人都笑天啟皇帝這個木匠皇帝是個蠢人,可誰又會去為天啟皇帝的處境想一想,做為一個皇帝,卻是朝政處處被別人把持著,想做一點什麽也無能為力,天啟皇帝扶植起魏忠賢來,原本是要對付那些文人集團的,隻是天啟皇帝沒有他弟弟崇禎皇帝來的厲害,以至於弄的尾大不掉。


    崇禎皇帝是把魏忠賢給鏟除掉了,可麵對著地主階級的文人集團,崇禎皇帝用盡了自己一生的心血,結果還是一個輸字,都說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可如果崇禎皇帝不這樣做,以那些文人集團中隻顧自己利益,不管國家死活的行為,隻怕大明垮的更快,天災人禍加上一個吸血蟲一樣的文人集團,就算把李世民,漢武帝弄到這個位置上,也隻怕是無力回天了。


    大明的以展,是一個由封建社會走向資本社會的過渡時期,出現的民主思想首先是反應在文人集團在朝庭上的權力,這個權力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君權,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可是不能為所欲為,一切的國家大事,皇帝都沒有獨斷的權利,早期的文人集團象於謙之輩還是一心為國的真正忠臣,那時的文人把國家的利益放在一切之上,但後來的文人集團卻是變質了,他們繼承了先輩限製皇權的思想,但他們沒有繼承到先輩那一心為國的忠心,一切為了自己各人的私利,把自己個人的私利放在國家的利益之上。


    曆史上,本來李自成,張獻忠他們的叛亂是可以剿滅的,但那些指揮軍隊剿匪的文官們卻一次次的放過了李自成,張獻忠他們,最終才釀成了大禍,後世很多人說這些指揮軍隊的文官們很蠢,說他們在胡亂的指揮戰鬥,實際上,最大的原因是這些文官為了自己的私利,才有意的放縱李自成,張獻忠他們作亂的,蠢的不是這些文官,但倒黴是是這個時期天下的漢人百姓,以及,可憐的崇禎皇帝一家子。


    不管崇禎皇帝是不是剛愎自用,但崇禎皇帝應該算是一個好皇帝,至少,應該算是漢人的好皇帝,如果沒有那個腐敗的文人集團的掣肘,崇禎皇帝也許可以再一次的中興大明,沒有那個腐敗的文人集團,也許建奴人永遠也入不了關,對於這樣一個悲情皇帝以及他那悲劇般的一家子,唐同真的是很同情的,所以唐同對於到來的長平公主還是很和善的。


    雖然早就想過要滅亡大明現在的這個朝庭,但唐同卻是沒有想過一定要殺了崇禎皇帝的,更何況長平公主還是一個惹人憐惜的小女孩子,唐同相信自己手中現在的實力,根本就不用擔心放過了崇禎一家子會有多大的麻煩。


    長平公主雖然是這一次使節團的首領,但她終究是一個小女孩子,在來的路上,她一直認為,這位唐王爺是一個很凶神惡煞的人物,但在到達南洋的大明城後,長平公主並沒有看到唐同,負責接待她的是唐同的幾個女人,特別是沅兒,李香君她們幾個年紀小的女孩子,第一次見到大明的公主,心中很是好奇,其他國家的公主算起來都不是真正的公主,象朝鮮,琉球,後越這些國家都是大明的屬國,這些國家隻能稱國王,而不能稱皇帝,國王的女兒也是不能稱公主,而隻能稱翁主,郡主之類的,隻有長平公主這樣的才能稱為真正的公主。


    至於倭國自稱天皇,實際上說起來,在大明時代,倭國也同樣是向大明稱臣的,隻是這個國家一貫自高自大,才會自稱天皇,當然,倭國與大明相隔著海洋,倭國想怎麽做,那時的大明也拿他們沒辦法,任倭國怎麽自稱天皇,在沅兒她們這些人的眼中,這樣的一個蠻荒小國是根本沒與大明相提並論的,對於這個時期的漢人來說,長平公主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盡管唐同現在的勢力大的很,但長平公主的身份還是讓沅兒這些人高看她一眼的,沅兒她們幾個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見到長平公主後,便都喜歡上了這個看上去很柔弱的小女孩子,董小宛在一眾女孩子中雖然很文靜,但由於唐家的教育與這個時代不同,董小宛盡管很文靜,卻一點兒也不柔弱,至於沅兒,李香君,寇白門她們更與柔弱不沾邊兒。


    長平公主出身於皇宮之中,有著很好的禮儀教育,可與唐同這個暴發戶之家不同,俗話說真正的貴族要經曆三代人才成,長平公主的一舉一動都是從小培養的,自然是有一番高貴之處,再加上她這一次來是向唐同他們求和平的,自是不會在沅兒她們麵前盛氣淩人,所以沒多久,沅兒她們便與長平公主的關係變的很好,長平公主固然是對沅兒她們很熱情,沅兒她們對於長平公主這個柔弱的小女孩子也同樣滿是喜歡。


    到後來,沅兒更是邀請長平公主到唐家的莊園中來住,大明城中雖然有豪華的酒店,但與唐家莊園比起來,卻是差的遠了,而且也沒有唐家莊園中來的安全,長平公主本來是要與唐家打好關係的,她年紀雖小,卻比同齡的人要懂事的多,對於沅兒她們的邀請,自是答應下來,等見到唐家莊園的建築時,也不由的讚歎不已。


    紫禁城雖然是這個時代天下最奢華的地方,但唐家的莊園的建築風格卻是與這個時代完全不同的,讓久在皇宮之中的長平公主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唐家莊園中建有不少的遊樂設施,讓長平公主很快就喜歡上了這裏,長平公主畢竟是一個小女孩子,小孩子的天性還沒有完全泯滅,在等待唐同回來的這段時間裏,長平公主與沅兒她們一起活動,身體也漸漸的變的健康起來,不再象以前那樣病殃殃的模樣。


    不知不覺的,長平公主就在唐家莊園住了幾個月,終於唐同忙完了這一段時間的戰爭問題,關於與西洋人戰爭的事情,沅兒她們並沒有隱瞞長平公主,每一次聽到唐同他們取得的勝利時,長平公主也不知道自己的心中是什麽滋味,既羨慕唐同他們的強大,也恐懼唐同他們要是來攻打大明時,她的父皇該怎麽辦,特別是沅兒帶著長平公主參觀那些戰艦時,長平公主恐懼的心理更嚴重了,從而在心裏也不知不覺的把唐同勾畫成一個凶神惡煞的人。


    長平公主雖然不是很清楚大明現在的狀況,但她知道,當初大明不是建奴人的對手,而建奴人卻不是那唐王爺的對手,看到那些戰艦與火炮,長平公主也知道,那唐王爺為何強大了,那種火炮一轟之下,便是城牆也炸壞了,更何況是炸在人身上。


    見到唐同之後,長平公主卻是有些意外,雖然這唐王爺真的長的有點凶,但一雙眼睛卻是很和善,長平公主發現,這位唐王爺一點兒也沒有外麵傳說的那樣是殺人如麻的形象,反而象是一個普通和善的人,至少,沒有象她的父皇那樣,整天一臉威嚴的表情。


    沅兒叫他叔叔,長平公主聽到沅兒這麽叫唐同時,也感覺到這位唐王爺更象是一位和善的鄰家叔叔,對於沅兒,李香君,董小宛與唐同的關係,長平公主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早就批聽清楚了,看到沅兒那麽大的一個人了,還在唐同的麵前撒嬌,長平公主的心中便很是羨慕,她的父皇雖然也對她很好,可是在教育上卻是很嚴厲的,長平公主一般是不敢在她的父皇麵前太過於撒嬌的,看著眼前的情景,長平公主的心中不禁一陣黯然。


    沅兒見到好久沒見的唐同,心情自然是一陣激動,所以在長平公主的麵前有些失態,李香君,董小宛她們見到唐同回來也是很高興,隻是不會象沅兒那一般在唐同麵前撒嬌,隨後沅兒拉著唐同的手來到長平公主的麵前道:“叔叔,你猜猜她是誰?”


    唐同看了長平公主一眼,便明白她是情報上所說的那位大明長公主朱徽(女足),拍了拍沅兒的頭,伸出手對長平公主道:“你好,歡迎大公主殿下到我唐家來做客。”


    長平公主來這裏住了幾個月,也知道唐同伸出的手是一種見麵時的禮節,不過她受的傳統的教育,對於男女授受不親的教育是很根深蒂固的,當下向唐同行了一個皇家的禮節道:“妾身朱徽(女足)見過唐王殿下。”


    她是正牌的公主,唐同是自稱的王爺,就算按等級,一個公主也不應該這樣向王爺問候的,隻是形式不由人,唐同的強大,大明的衰弱,她一個大明的公主是來這裏尋求和平的,也就是說,現在的唐同在勢力上是與崇禎皇帝一個等級的,長平公主向唐同問候也就不算錯了,唐同縮回了手,看著眼前的這個小女孩子,粉妝玉琢的很可愛,想到曆史上的她被崇禎皇帝砍掉一隻手臂,僥幸沒死,卻落在了建奴人的手中鬱鬱而死。


    “好了,大公主殿下,這裏可沒有什麽唐王殿下,這裏是唐家莊園,我也就是一個有點兒錢的土財主,你到了這裏,就把這裏當自己的家好了,不用這麽拘束,至於你來這裏有什麽事,明天在說好了,你放心,大明王朝是屬於漢人的王朝,我與李自成,張獻忠他們不一樣,我並不在意這個皇帝之位,也不希望我們漢人之間互相殘殺,你也不用為你父皇的的事情太過擔心了。”唐同和善的笑了笑,若是李自成,張獻忠之輩在他眼前,唐同絕對會毫不客氣的一刀殺了,在唐同的眼中,李自成,張獻忠他們都是漢人的罪人,是他們的叛亂給了建奴人可乘之機,而崇禎皇帝卻是一個為了挽救漢人命運的可敬之人,隻是因為他失敗了,所以那些寫史書的可恥之人才會對崇禎皇帝落井下石。


    看到唐同和善的笑容,聽到唐同的話中那種並不是要對朱家趕盡殺絕的意思,長平公主的心中微微放下了一點兒心,再一次向唐同行了個禮道:“妾身謝謝唐王殿下的深明大義,常聽父皇說,天下英雄,唯唐王殿下也,今日妾身能見唐王殿,也是深感榮幸。”


    長平公主小小的年紀,卻是深知拍馬屁的作用,既然唐同表示了和善之意,她自然也要表示一番大明朱家對於唐同的善意,雖然長平公主現在還不懂得政治是什麽東西,但生長於皇宮的她,有些東西是從小就耳濡目染了的,比不得一般人家的小孩子那種什麽也不懂。


    唐同見長平公主這麽小的年紀,說話便很有一點兒水平,心中也不由的暗自讚賞了一下,心想這出身於皇宮的人就是不同,當下又安慰了長平公主幾句,然後讓下人擺上宴席,算是補償接待這位大明公主的到來,席間桌上沒有上酒,而是上了一種新製作出來的飲料,整個宴席上隻有唐同一人是男人,自然是沒人陪唐同喝酒了,唐同本身也並不嗜酒,所以唐家莊園中也沒有儲備什麽好酒,反而是飲料在唐家莊園中盛行。


    宴席之後,唐同並沒有陪著家中這些多日沒見的女人,而是去處理一些積壓的事情,唐同雖然把權力下放了很多,但是有一些事還是非得唐同他親自決定不可的,其中有關於蠶食大明的行動,就非得唐同親自處理不可,這種事情,是最機秘的事情,知道的人是不能太多的,而且那些參加蠶食行動的人,也都是唐同親自挑選出來的可靠之人。(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資本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麽小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麽小妖並收藏明末資本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