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郡是高士達占領了近五年的根基之一,由於高士達吸取了張金稱的教訓,在平原郡和渤海郡積極推行軍屯,解決了軍隊的糧食來源,民眾負擔不大,因此平原郡和渤海郡的民心和治安還算穩定,沒有出現清河郡那樣滿郡逃亡的慘象,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高士達有自知之明,從不敢窺視青州。
就算是去年和竇建德聯手進攻青州,高士達也隻是擺出一個姿態,隻喊不動,並不像竇建德真的出兵濟北郡。
也正是這兩個原因,張鉉遲遲沒有對平原郡動手,使平原郡和渤海郡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穩定。
但這並不代表張鉉會一直放過高士達,他隻是在等待時機,隨著李淵在太原起兵,張鉉的時機也終於來臨,他和竇建德達成了共識,聯手對付高士達。
這天上午,在平原郡黃河岸邊的戰略要地鹿角堡外河麵上出現了鋪天蓋地的戰船,船帆如雲,桅杆如林,一艘艘滿載士兵的小船向鹿角堡駛來,數十艘千石戰船已經靠近鹿角堡,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堡。
鹿角堡是平原郡黃河岸邊唯一能停靠千石戰船的碼頭,從鹿角堡向東都是一望無際的沼澤地帶,一直延伸到渤海郡海邊,而鹿角堡向西則是低緩的山崗,雖然船隻可以靠岸,卻無法上岸,隻有鹿角堡岸邊有一片兩裏寬的平坦之地,便於船上人員和物資上岸。
因此鹿角堡一直是平原郡最重要的商業碼頭,鹿角堡鎮也因此而繁榮。
高士達並不太重視黃河北岸的防禦,主要是防不住,就算防住了戰船也防不住隋軍從清河郡陸地上殺來,所以鹿角堡隻有一千名駐軍,由一名偏將率領。
當隋軍無數戰船出現在河麵上時。鹿角堡的一千守軍膽寒了,在和隋軍戰船對抗了兩輪箭後,士兵們開始逃亡,守將見大勢已去,便在城頭上豎起了白旗,表示願意投降。
隋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占領了鹿角堡。兩萬名隋軍士兵開始大規模登陸,無數糧草物資從大船上卸下,這時張鉉也從一艘戰船上下來,有軍士將投降的守將領到張鉉麵前,守將跪下行禮,“拜見齊國公大將軍!”
張鉉示意親兵扶他起身,笑問道:“你叫什麽名字,是哪裏人?”
“小人叫趙迪,是平原縣人。”
張鉉見他約三十餘歲。長得頗為凶悍,便知道他是豆子崗的慣匪,不再追問他身世,又問道:“我想知道平原縣和安德縣守軍情況。”
平原郡南部有兩大縣城,一個是平原縣,一個是安德縣,平原縣緊靠清河郡,是平原郡的人口第一大縣。而安德縣是郡治,攻下這兩座縣城。平原郡基本上大勢已去。
張鉉在出兵之前當然已經掌握了充分的情報,安德縣是高士達的軍屯重地,開墾了上萬頃軍田,有屯田駐軍三萬人,而平原縣附近主要是民田,沒有什麽駐軍。但張鉉想知道高士達會不會有什麽緊急調動。
“回稟大將軍,高士達率大軍在平原郡最北麵的弓高縣一帶和竇建德軍隊對峙,平原郡南部隻有三萬人,駐紮在安德縣,平原縣那邊和鹿角堡一樣。隻有千人駐紮,負責維持秩序。”
張鉉點點頭,和自己之前得到的情報一致,他隨即擺手讓軍士把守將帶下去,又令道:“去告訴羅將軍,留三千軍守鹿角堡,其餘大軍整隊後北上平原縣。”
就在這時,一名送信騎兵從遠方疾奔而來,片刻奔至張鉉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下稟報,“啟稟大帥,尉遲將軍已率軍隊攻占了平原縣。”
尉遲恭是從清河郡高唐縣率一萬新軍向平原郡進發,張鉉沒有想到尉遲恭的進軍速度如此之快,他心中大喜,又問道:“高士達那邊有消息嗎?”
“暫時沒有,但斥候已經北上。”
這時,羅士信跑來稟報道:“大帥,軍隊已集合完畢!”
“留守軍隊派駐了嗎?”
“已經派駐!”
張鉉點點頭,喝令道:“大軍立刻北上,去平原郡與尉遲將軍匯合。”
........
高士達並不知道竇建德已和張鉉聯手,盡管高慧一再要求兄長將情報轉給高士達,但一心想促成高竇兩軍火並的高烈擔心高士達在得知張鉉出兵的消息後與竇建德和解,便沒有接受高慧的建議,隱瞞住了這個重要情報。
目前高士達正親率十萬大軍在弓高縣和竇建德大軍對峙,高士達和竇建德之所以能長期共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兩人以永濟渠為界,永濟渠以西是竇建德的地盤,永濟渠以東是高士達的地盤。
而他們所控製的四個郡也基本上是沿著永濟渠劃界,所以兩人長期相安無事,但劃界中也有一個特殊之地,那就是弓高縣,弓高縣屬於平原郡,但它偏偏位於永濟河西,竇建德認為永濟河西是他的地盤,弓高縣應歸他所有,但高士達則堅持平原郡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弓高縣屬於平原郡,當然應該由他管轄。
兩人為這個縣城歸屬爭執不下,最後是渤海會出麵調解,弓高縣暫不定歸屬,雙方都不能在弓高縣駐軍,但自從高士達在河間郡搶了竇建德的一千匹戰馬後,他們兩人之間的默契便被打破了。
竇建德率先出兵占領了弓高縣,高士達也毫不含糊,隨即出兵奪回弓高縣,兩軍在弓高縣爆發激戰,最終以竇建德慘敗收場。
此時的弓高縣已成為竇建德和高士達鬥爭的主戰場,雙方在這座縣城外投入了二十三萬大軍,高士達拒守弓高縣,竇建德搭建了一座堅固的板城,在對峙期間,高士達的幾次挑釁竇建德都不肯迎戰,很顯然,竇建德是在等張鉉南麵的消息。
但竇建德卻不知道,就在他幾乎全軍壓在弓高縣時,渤海會的三萬軍隊正無聲無息殺向竇建德老巢樂壽縣。
弓高縣城牆上,高士達正遠遠眺望三裏外竇建德的大營,高士達年約四十歲,長得虎背熊腰,身材高大,他出身渤海高氏家族的一房偏支,和盧明月一樣,在他起兵造反後,渤海高氏便鄭重聲明,他和渤海高氏家族毫無關係。
高士達也剛剛得到渤海會的消息,高烈和穆隧新正親率三萬大軍突襲竇建德老巢,這讓高士達十分期待,雖然他並不知道渤海會為什麽會和竇建德翻臉,但這個結果卻讓他十分歡欣鼓舞,他一直擔心渤海會會出兵對付自己。
這時,他身旁副將孫連環笑道:“大王,渤海會軍隊應該已經抵達樂壽縣,我估計今明兩天就會有軍隊傳來。”
高士達點點頭,“竇建德雖然是直人,但他手下謀士淩敬卻足智多謀,我們也要當心竇建德軍隊將計就計佯敗,誘引我們深入。”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而來,呈上一份情報稟報道:“大王,南皮縣緊急情報!”
高士達一怔,南皮怎麽會有緊急情報,難道是竇建德偷襲了自己的老巢嗎?
高士達接過情報看了一遍,眼睛驀地瞪圓了,他大叫一聲,身體晃了兩下,幾乎暈厥過去,手中情報也飄落在地,副將孫連環慌忙扶住他,“大王,出什麽事了?”
“天要亡我也!”
高士達長歎一聲,“張鉉大軍已經攻占平原郡南部,吳壽重竟然不戰而降,安德縣失陷了。”
周圍十幾名將領麵麵相覷,每個人眼中都露出恐懼之色,張鉉竟然出兵平原郡,這可怎麽辦?
數年來張鉉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橫掃黃河兩岸,使每個人心中都對他存了深深的恐懼感,吳壽重投降一點不奇怪,如果吳壽重拒守死戰,那才是奇怪之事。
高士達慢慢冷靜下來,咬牙道:“相信竇建德也沒有戰意了,我願向他賠禮道歉,把弓高縣割讓給他,我要立刻退兵回南皮!”
..........
(未完待續。)
就算是去年和竇建德聯手進攻青州,高士達也隻是擺出一個姿態,隻喊不動,並不像竇建德真的出兵濟北郡。
也正是這兩個原因,張鉉遲遲沒有對平原郡動手,使平原郡和渤海郡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穩定。
但這並不代表張鉉會一直放過高士達,他隻是在等待時機,隨著李淵在太原起兵,張鉉的時機也終於來臨,他和竇建德達成了共識,聯手對付高士達。
這天上午,在平原郡黃河岸邊的戰略要地鹿角堡外河麵上出現了鋪天蓋地的戰船,船帆如雲,桅杆如林,一艘艘滿載士兵的小船向鹿角堡駛來,數十艘千石戰船已經靠近鹿角堡,箭如疾雨般射向城堡。
鹿角堡是平原郡黃河岸邊唯一能停靠千石戰船的碼頭,從鹿角堡向東都是一望無際的沼澤地帶,一直延伸到渤海郡海邊,而鹿角堡向西則是低緩的山崗,雖然船隻可以靠岸,卻無法上岸,隻有鹿角堡岸邊有一片兩裏寬的平坦之地,便於船上人員和物資上岸。
因此鹿角堡一直是平原郡最重要的商業碼頭,鹿角堡鎮也因此而繁榮。
高士達並不太重視黃河北岸的防禦,主要是防不住,就算防住了戰船也防不住隋軍從清河郡陸地上殺來,所以鹿角堡隻有一千名駐軍,由一名偏將率領。
當隋軍無數戰船出現在河麵上時。鹿角堡的一千守軍膽寒了,在和隋軍戰船對抗了兩輪箭後,士兵們開始逃亡,守將見大勢已去,便在城頭上豎起了白旗,表示願意投降。
隋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占領了鹿角堡。兩萬名隋軍士兵開始大規模登陸,無數糧草物資從大船上卸下,這時張鉉也從一艘戰船上下來,有軍士將投降的守將領到張鉉麵前,守將跪下行禮,“拜見齊國公大將軍!”
張鉉示意親兵扶他起身,笑問道:“你叫什麽名字,是哪裏人?”
“小人叫趙迪,是平原縣人。”
張鉉見他約三十餘歲。長得頗為凶悍,便知道他是豆子崗的慣匪,不再追問他身世,又問道:“我想知道平原縣和安德縣守軍情況。”
平原郡南部有兩大縣城,一個是平原縣,一個是安德縣,平原縣緊靠清河郡,是平原郡的人口第一大縣。而安德縣是郡治,攻下這兩座縣城。平原郡基本上大勢已去。
張鉉在出兵之前當然已經掌握了充分的情報,安德縣是高士達的軍屯重地,開墾了上萬頃軍田,有屯田駐軍三萬人,而平原縣附近主要是民田,沒有什麽駐軍。但張鉉想知道高士達會不會有什麽緊急調動。
“回稟大將軍,高士達率大軍在平原郡最北麵的弓高縣一帶和竇建德軍隊對峙,平原郡南部隻有三萬人,駐紮在安德縣,平原縣那邊和鹿角堡一樣。隻有千人駐紮,負責維持秩序。”
張鉉點點頭,和自己之前得到的情報一致,他隨即擺手讓軍士把守將帶下去,又令道:“去告訴羅將軍,留三千軍守鹿角堡,其餘大軍整隊後北上平原縣。”
就在這時,一名送信騎兵從遠方疾奔而來,片刻奔至張鉉麵前,翻身下馬單膝跪下稟報,“啟稟大帥,尉遲將軍已率軍隊攻占了平原縣。”
尉遲恭是從清河郡高唐縣率一萬新軍向平原郡進發,張鉉沒有想到尉遲恭的進軍速度如此之快,他心中大喜,又問道:“高士達那邊有消息嗎?”
“暫時沒有,但斥候已經北上。”
這時,羅士信跑來稟報道:“大帥,軍隊已集合完畢!”
“留守軍隊派駐了嗎?”
“已經派駐!”
張鉉點點頭,喝令道:“大軍立刻北上,去平原郡與尉遲將軍匯合。”
........
高士達並不知道竇建德已和張鉉聯手,盡管高慧一再要求兄長將情報轉給高士達,但一心想促成高竇兩軍火並的高烈擔心高士達在得知張鉉出兵的消息後與竇建德和解,便沒有接受高慧的建議,隱瞞住了這個重要情報。
目前高士達正親率十萬大軍在弓高縣和竇建德大軍對峙,高士達和竇建德之所以能長期共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兩人以永濟渠為界,永濟渠以西是竇建德的地盤,永濟渠以東是高士達的地盤。
而他們所控製的四個郡也基本上是沿著永濟渠劃界,所以兩人長期相安無事,但劃界中也有一個特殊之地,那就是弓高縣,弓高縣屬於平原郡,但它偏偏位於永濟河西,竇建德認為永濟河西是他的地盤,弓高縣應歸他所有,但高士達則堅持平原郡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弓高縣屬於平原郡,當然應該由他管轄。
兩人為這個縣城歸屬爭執不下,最後是渤海會出麵調解,弓高縣暫不定歸屬,雙方都不能在弓高縣駐軍,但自從高士達在河間郡搶了竇建德的一千匹戰馬後,他們兩人之間的默契便被打破了。
竇建德率先出兵占領了弓高縣,高士達也毫不含糊,隨即出兵奪回弓高縣,兩軍在弓高縣爆發激戰,最終以竇建德慘敗收場。
此時的弓高縣已成為竇建德和高士達鬥爭的主戰場,雙方在這座縣城外投入了二十三萬大軍,高士達拒守弓高縣,竇建德搭建了一座堅固的板城,在對峙期間,高士達的幾次挑釁竇建德都不肯迎戰,很顯然,竇建德是在等張鉉南麵的消息。
但竇建德卻不知道,就在他幾乎全軍壓在弓高縣時,渤海會的三萬軍隊正無聲無息殺向竇建德老巢樂壽縣。
弓高縣城牆上,高士達正遠遠眺望三裏外竇建德的大營,高士達年約四十歲,長得虎背熊腰,身材高大,他出身渤海高氏家族的一房偏支,和盧明月一樣,在他起兵造反後,渤海高氏便鄭重聲明,他和渤海高氏家族毫無關係。
高士達也剛剛得到渤海會的消息,高烈和穆隧新正親率三萬大軍突襲竇建德老巢,這讓高士達十分期待,雖然他並不知道渤海會為什麽會和竇建德翻臉,但這個結果卻讓他十分歡欣鼓舞,他一直擔心渤海會會出兵對付自己。
這時,他身旁副將孫連環笑道:“大王,渤海會軍隊應該已經抵達樂壽縣,我估計今明兩天就會有軍隊傳來。”
高士達點點頭,“竇建德雖然是直人,但他手下謀士淩敬卻足智多謀,我們也要當心竇建德軍隊將計就計佯敗,誘引我們深入。”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而來,呈上一份情報稟報道:“大王,南皮縣緊急情報!”
高士達一怔,南皮怎麽會有緊急情報,難道是竇建德偷襲了自己的老巢嗎?
高士達接過情報看了一遍,眼睛驀地瞪圓了,他大叫一聲,身體晃了兩下,幾乎暈厥過去,手中情報也飄落在地,副將孫連環慌忙扶住他,“大王,出什麽事了?”
“天要亡我也!”
高士達長歎一聲,“張鉉大軍已經攻占平原郡南部,吳壽重竟然不戰而降,安德縣失陷了。”
周圍十幾名將領麵麵相覷,每個人眼中都露出恐懼之色,張鉉竟然出兵平原郡,這可怎麽辦?
數年來張鉉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橫掃黃河兩岸,使每個人心中都對他存了深深的恐懼感,吳壽重投降一點不奇怪,如果吳壽重拒守死戰,那才是奇怪之事。
高士達慢慢冷靜下來,咬牙道:“相信竇建德也沒有戰意了,我願向他賠禮道歉,把弓高縣割讓給他,我要立刻退兵回南皮!”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