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國嚴寒刺骨的時候,東海島嶼上生活的人卻並未受到太多影響,有大海這個最好的氣候調節器在,冬暖夏涼並不是夢想,如今島國的溫度確實要比北國高出許多,到是極為適合避寒。『≤,
倭國一項仰慕中原文化,倭國人經常乘風破浪來中原朝拜,最早在漢朝就有記載,如今處於公元六世紀的前期,倭國才剛開始接受佛教和儒家文化,倭人對這兩種文化充滿著敬仰與好奇,可謂求知**極強,以至於在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兩位“大師”,代表大魏帝國出訪來到倭國後,整個倭國立即沸騰了。
此時倭國的一把手還未自稱天皇,如今倭國的首領仍叫大王,現任大王在後世被尊稱為安閑天皇,這位安閑大王對中土來的兩位大師也極為熱情,殷勤起來真是無微不至,安閑大王甚至還委婉的向兩位大師請求,希望兩位大師能本著慈悲為懷的精神,多借些種給倭人……
當初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二人雖然因為嫉妒心頗重,看不慣達摩信徒太多,多次施行過下毒等加害的行徑,但這二人卻並不是好色之徒,他們好得乃是名和利,於是便客氣的拒絕了安閑大王的請求……
作為二十七代大王的安閑,他有此請求究其原因則要追溯到他的先輩——二十五代的武烈大王,當時倭國的皇室近親婚配極多,這也導致了他們生育後代非常困難,皇室宗族人丁非常稀少,到了武烈這一輩更是一個兒子都沒生出來。
此時宗室子弟也並沒有幾個,一眾大臣的合議之下,本來準備把王位讓一些血緣並不太親的宗族繼承,可惜他們卻根本不領情,提議均被拒絕。
這樣一來眾人便隻好再次商議,經過多次討論協商。大家一致決定將王位給了安閑大王的父親繼體大王,這位繼體當王對中原文化也極其仰慕,做什麽事情都喜歡效仿中原,連死亡的時間都和元子悠在同一年……
繼體大王和先王並無血緣關係,他娶原皇族的女子便沒有任何壓力,於是便立了先王武烈大王的妹妹為王後,繼體大王即位的時候已經五十八歲,他前前後後到也生了不少兒子,如今這位安閑大王便是繼體大王的長子。
如今的安閑大王都已經年逾七十,並沒有多少日可過了。陳宇派這兩位大師前來的正是時機,他們按照陳宇的吩咐並未對安閑大王太過重視,他們的目標乃是安閑大王的兩名弟弟。
按照曆史發展,安閑死後便由安閑的弟弟宣化大王即位,不過這位宣化大王年紀隻比安閑小了一歲而已,在位時間也並不長,在他之後便是欽明大王即位,這位欽明大王年紀倒是不大,如今才二十多歲。更是武烈大王的妹妹手白香王後所出,論身份他才是嫡長子。
皇帝已經沒幾年好活,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如今正分別交好於安閑和欽明,他們已經下決心勢必要在安閑死後。攪亂倭國格局,讓這兩位皇位繼承人大打出手……
如今倭國戰力比“朝鮮”三國中的最弱的新羅都不如,此時倭國還處於比較野蠻落後的情況,而且倭國內部也並不和睦。一旦國內發生內亂,爾朱兆和李元忠這一文一武將會帶兵在這裏大鬧一場,到時就算不讓倭國滅亡也得讓他們元氣大傷。
其實從理論上講。繼體大王並非先王骨血,倭國這皇室一族早就算沒了,當然二站後也有一些言論,認為日本天皇一脈就該從繼體大王這裏算起,這位繼體大王並不該被算成二十六任天皇(大王),不過這些對陳宇來說關係並不大,反正日本早晚會被他折騰死,隻是晚幾年滅和早幾年滅國的關係而已……
……………………………………………………………
寒冬輕輕褪去,春姑娘的腳步已經悄悄來臨,初春乍暖,青州渤海灣海域,一支龐大的艦隊在岸邊的海水中巋然不動,四周綠盈盈的海水泛起一陣陣微波,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遙遠的地平線呼嘯而來,拍打在船身上後便又立即消失不見。
東海艦隊終於規整完畢,準備他們的第一次出海任務,此次的到也並沒什麽戰略計劃,隻不過是讓艦隊多熟悉新式戰船以及航海路線而已。
艦隊分為兩撥,一撥將長期往返於山東和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之間,這幾座港口正是後世的煙台,大連等重要港口,有了大排量的工業船隻,對東北諸蠻以及高句麗等地區的控製也將會容易百倍,對以後的運送士兵、糧食也方便了許多,當然也包括對未來對倭國的用兵。
後世倭國相對中土發動進攻,無不是先占領朝鮮半島,然後進攻東北進而入侵中原,如今陳宇正好準備按照反過來的順序進攻倭國,隻是陳宇對倭國還提不起太大的興趣,進攻的事宜也並不急切。
艦隊的另一部就是以侯莫陳崇為統帥,準備西下的艦隊了,南方統一之前,一路向西就勢必要經過梁國的大片區別,考慮到這點後,如今的鐵甲艦也終於安裝了火炮,此刻的火炮甚至還未在陸軍中使用,畢竟這時候的火炮還太過笨重,固定在船上反而更靈活方便,有了這個武器不但不害怕南梁搗亂,這一趟旅行反而絕對會讓沿海的梁人雞飛狗跳!
陳宇並不希望自己的艦隊向鄭和下西洋一樣,隻傳播光明和無私奉獻,他需要艦隊帶來有用的東西,他需要貿易,需要獲得利益,至於發展殖民地,陳宇暫時還有打算,畢竟全國都沒有統一,精力實在不該放的太長太遠。
對於玉米、馬鈴薯、番薯、番茄這些東西,陳宇雖然非常需要卻也無能為力,畢竟這都是美洲的產物,如今順利的話也就能湊從印度等地得到些菠菜、無花果、綠豆等食品,這些東西對中國起不了什麽影響,不過這次航海至少會給將來進攻南方以及遠航做好鋪墊。
“你小子第一次出遠門,別的事情我也不叮囑你了,隻需你記住一條,你現在既是艦隊的統帥也是一名商人,我們的目的是掙錢而不是做慈善!”陳宇對喜愛的小將侯莫陳崇教育道,侯莫陳崇先一步從遼東趕回來,正是為航海早作準備提前適應。
“路過島夷的領地也要多加提防,萬事小心為上,絕不能因為自身實力強大就放鬆警惕!”難得日理萬機的帝國第一大忙人於瑾也抽出了空湊熱鬧,自從陳宇把楊愔這個天子政治家放入中樞後,於瑾的壓力瞬間就減少了很多。
“主公和軍師大可放心,我早就熟悉這些注意事項了,對待各國蠻夷我也會先禮後兵,能做買賣當然最好,不行再搶也不遲!”侯莫陳崇身著嶄新的明光鎧,內襯黑色戎服,一手扶著寶劍威風凜凜的說道:“犯我大魏天威者,雖遠必誅!”
這回明明是自己一方主動出去,並不是人家找事,侯莫陳崇這話明顯不搭邊,但陳宇為了給年輕的下屬鼓勁,不但未指出不妥之處,還拍了拍對方肩膀,讚歎道:“氣勢不錯,我等著你凱旋的消息……”(未完待續。)
倭國一項仰慕中原文化,倭國人經常乘風破浪來中原朝拜,最早在漢朝就有記載,如今處於公元六世紀的前期,倭國才剛開始接受佛教和儒家文化,倭人對這兩種文化充滿著敬仰與好奇,可謂求知**極強,以至於在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兩位“大師”,代表大魏帝國出訪來到倭國後,整個倭國立即沸騰了。
此時倭國的一把手還未自稱天皇,如今倭國的首領仍叫大王,現任大王在後世被尊稱為安閑天皇,這位安閑大王對中土來的兩位大師也極為熱情,殷勤起來真是無微不至,安閑大王甚至還委婉的向兩位大師請求,希望兩位大師能本著慈悲為懷的精神,多借些種給倭人……
當初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二人雖然因為嫉妒心頗重,看不慣達摩信徒太多,多次施行過下毒等加害的行徑,但這二人卻並不是好色之徒,他們好得乃是名和利,於是便客氣的拒絕了安閑大王的請求……
作為二十七代大王的安閑,他有此請求究其原因則要追溯到他的先輩——二十五代的武烈大王,當時倭國的皇室近親婚配極多,這也導致了他們生育後代非常困難,皇室宗族人丁非常稀少,到了武烈這一輩更是一個兒子都沒生出來。
此時宗室子弟也並沒有幾個,一眾大臣的合議之下,本來準備把王位讓一些血緣並不太親的宗族繼承,可惜他們卻根本不領情,提議均被拒絕。
這樣一來眾人便隻好再次商議,經過多次討論協商。大家一致決定將王位給了安閑大王的父親繼體大王,這位繼體當王對中原文化也極其仰慕,做什麽事情都喜歡效仿中原,連死亡的時間都和元子悠在同一年……
繼體大王和先王並無血緣關係,他娶原皇族的女子便沒有任何壓力,於是便立了先王武烈大王的妹妹為王後,繼體大王即位的時候已經五十八歲,他前前後後到也生了不少兒子,如今這位安閑大王便是繼體大王的長子。
如今的安閑大王都已經年逾七十,並沒有多少日可過了。陳宇派這兩位大師前來的正是時機,他們按照陳宇的吩咐並未對安閑大王太過重視,他們的目標乃是安閑大王的兩名弟弟。
按照曆史發展,安閑死後便由安閑的弟弟宣化大王即位,不過這位宣化大王年紀隻比安閑小了一歲而已,在位時間也並不長,在他之後便是欽明大王即位,這位欽明大王年紀倒是不大,如今才二十多歲。更是武烈大王的妹妹手白香王後所出,論身份他才是嫡長子。
皇帝已經沒幾年好活,光統律師和流支三藏如今正分別交好於安閑和欽明,他們已經下決心勢必要在安閑死後。攪亂倭國格局,讓這兩位皇位繼承人大打出手……
如今倭國戰力比“朝鮮”三國中的最弱的新羅都不如,此時倭國還處於比較野蠻落後的情況,而且倭國內部也並不和睦。一旦國內發生內亂,爾朱兆和李元忠這一文一武將會帶兵在這裏大鬧一場,到時就算不讓倭國滅亡也得讓他們元氣大傷。
其實從理論上講。繼體大王並非先王骨血,倭國這皇室一族早就算沒了,當然二站後也有一些言論,認為日本天皇一脈就該從繼體大王這裏算起,這位繼體大王並不該被算成二十六任天皇(大王),不過這些對陳宇來說關係並不大,反正日本早晚會被他折騰死,隻是晚幾年滅和早幾年滅國的關係而已……
……………………………………………………………
寒冬輕輕褪去,春姑娘的腳步已經悄悄來臨,初春乍暖,青州渤海灣海域,一支龐大的艦隊在岸邊的海水中巋然不動,四周綠盈盈的海水泛起一陣陣微波,一道道白色的浪花從遙遠的地平線呼嘯而來,拍打在船身上後便又立即消失不見。
東海艦隊終於規整完畢,準備他們的第一次出海任務,此次的到也並沒什麽戰略計劃,隻不過是讓艦隊多熟悉新式戰船以及航海路線而已。
艦隊分為兩撥,一撥將長期往返於山東和遼東半島以及朝鮮半島之間,這幾座港口正是後世的煙台,大連等重要港口,有了大排量的工業船隻,對東北諸蠻以及高句麗等地區的控製也將會容易百倍,對以後的運送士兵、糧食也方便了許多,當然也包括對未來對倭國的用兵。
後世倭國相對中土發動進攻,無不是先占領朝鮮半島,然後進攻東北進而入侵中原,如今陳宇正好準備按照反過來的順序進攻倭國,隻是陳宇對倭國還提不起太大的興趣,進攻的事宜也並不急切。
艦隊的另一部就是以侯莫陳崇為統帥,準備西下的艦隊了,南方統一之前,一路向西就勢必要經過梁國的大片區別,考慮到這點後,如今的鐵甲艦也終於安裝了火炮,此刻的火炮甚至還未在陸軍中使用,畢竟這時候的火炮還太過笨重,固定在船上反而更靈活方便,有了這個武器不但不害怕南梁搗亂,這一趟旅行反而絕對會讓沿海的梁人雞飛狗跳!
陳宇並不希望自己的艦隊向鄭和下西洋一樣,隻傳播光明和無私奉獻,他需要艦隊帶來有用的東西,他需要貿易,需要獲得利益,至於發展殖民地,陳宇暫時還有打算,畢竟全國都沒有統一,精力實在不該放的太長太遠。
對於玉米、馬鈴薯、番薯、番茄這些東西,陳宇雖然非常需要卻也無能為力,畢竟這都是美洲的產物,如今順利的話也就能湊從印度等地得到些菠菜、無花果、綠豆等食品,這些東西對中國起不了什麽影響,不過這次航海至少會給將來進攻南方以及遠航做好鋪墊。
“你小子第一次出遠門,別的事情我也不叮囑你了,隻需你記住一條,你現在既是艦隊的統帥也是一名商人,我們的目的是掙錢而不是做慈善!”陳宇對喜愛的小將侯莫陳崇教育道,侯莫陳崇先一步從遼東趕回來,正是為航海早作準備提前適應。
“路過島夷的領地也要多加提防,萬事小心為上,絕不能因為自身實力強大就放鬆警惕!”難得日理萬機的帝國第一大忙人於瑾也抽出了空湊熱鬧,自從陳宇把楊愔這個天子政治家放入中樞後,於瑾的壓力瞬間就減少了很多。
“主公和軍師大可放心,我早就熟悉這些注意事項了,對待各國蠻夷我也會先禮後兵,能做買賣當然最好,不行再搶也不遲!”侯莫陳崇身著嶄新的明光鎧,內襯黑色戎服,一手扶著寶劍威風凜凜的說道:“犯我大魏天威者,雖遠必誅!”
這回明明是自己一方主動出去,並不是人家找事,侯莫陳崇這話明顯不搭邊,但陳宇為了給年輕的下屬鼓勁,不但未指出不妥之處,還拍了拍對方肩膀,讚歎道:“氣勢不錯,我等著你凱旋的消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