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76)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杜佑向張巡走過來,敬佩的道:“果然是個人物!我那時候就納悶,一個清河令,居然敢攔吉溫這個黑狗的車架,膽子不啊!聽你後來被關了大半年的時間,差兒被吉溫弄死在獄中,最後還是舒家出麵,才將你放了出來,好不容易才官複原職,是不是這回事?”
張巡疑惑的道:“你是……”
杜佑心直口快,隨口道:“我叫杜佑,家父杜希望,原來在隴右擔任節度留後,後來被楊國忠給貶了,現在在樂平郡擔任太守,半死不活的。我現在在劉將軍的屬下做事……”
“咳咳!”
杜佑好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恨不得將所知道的一切都給張巡知道,劉展急忙咳嗽兩聲,讓他不要繼續下去。
張巡馬上意識到什麽,有些詫異的看了劉展一眼。
劉展的臉色卻已經完全回複了正常。
杜佑也識趣的閉嘴,看了看兩人,好像是無意中泄露了秘密的孩,隻想找地方快躲起來,免得被追究責任,於是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走了啊!”
邊就邊往外麵走。
劉展在後麵叫住他,道:“你來找我,什麽事?”
杜佑看看張巡,不知道是否應該在他麵前敘述。
張巡自然識趣,馬上道:“我先回避。”
劉展道:“沒事。張大人乃是縣令,管理的乃是民政,我還要請張大人指指呢!”
朝杜佑道:“罷!”
杜佑立刻憤憤的罵道:“還不是楊國忠那混蛋鬧的!現在整個京畿道都陷入了災荒,糧食嚴重減產,稅收卻沒有減免,為了掩蓋水澇災害這個事實,當地官府拚命的催收賦稅,甚至不惜搞出人命來。大量的難民沒有活路,隻好四處流亡,不少人逃到了河東道,跑到了我們的地盤來。”
劉展思索片刻,緩緩的道:“最近接收了多少人?”
杜佑道:“光是前天、昨天和今天,就接收了將近四千人,根據難民們的法,在他們的後麵,可能還有更多的難民到來。我初步估計,逃亡河東道的難民,不會少於二十萬,其中可能有十萬左右會進入我們的地盤。”
劉展下意識的道:“這麽多?”
杜佑憤憤的道:“還不是楊國忠作孽?楊光翽和王承業都是他的心腹,兩人都不給難民在河東道落腳,免得朝廷的采風使現其中的蹊蹺。在太原府,楊光翽已經下令,嚴禁難民在公開場合出現,如果現,馬上驅逐,據有人被當場打死了。”
劉展忽然看著張巡,懇切的道:“張大人,你擔任清河令多年,對於處置難民,有何建議?”
張巡沒想到劉展居然會問自己,下意識的遲疑片刻,道:“這個……”
劉展爽快的道:“張大人不要為難,有什麽直就是。”
張巡有些搞不清劉展的身份,他表麵看起來肯定是馬賊,可是卻又和杜佑的關係這麽好,甚至舒塔桑也願意在他這裏做事,更奇怪的是,劉展居然願意接收這麽多的難民,這一和普通的馬賊是有根本區別的。他無法判斷劉展的身份,但是推測劉展肯定沒有惡意,於是道:“當務之急,是讓難民穩定下來,不可繼續流竄,同時將他們組織起來,重新編造在冊,開墾荒地,展生產。同時,盡量的籌措糧食,度過眼下青黃不接的時節。”
劉展緩緩的道:“目前糧食倒是足夠,隻是,這裏都是窮鄉僻壤,沒有什麽大片的耕地,就算要購買糧食,也要到很遠的地方去。”
張巡思索片刻,謹慎的道:“隻有向太原府求助了。”
杜佑很不客氣的道:“去!太原府才不會管我們的死活呢!”
張巡是七品的縣令,杜佑父親是四品的太守,故杜佑在張巡的麵前,還真的不怎麽客氣,而他的這種語氣,越加深了張巡對劉展身份的懷疑。堂堂太守之子,居然是劉展的屬下,那麽劉展原來的官職,又到底是什麽呢?聯想到朝廷錯綜複雜的關係,張巡還真的有頭痛。
平心而論,清河令不是善於捉摸上司關係的人,他的愛好,都在管理民政,偶爾有時間,則用來練劍和學習軍事知識。正是他的軍事天賦,讓他敏感的覺察到,劉展在這裏,不是路過的,而是要在這裏長期展。霸占著這個地方,到底對誰最不利呢?簡直是用腳後跟都能夠猜測到的,那個人就是安祿山。
這樣一來,劉展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當今天下,有資格和安祿山作對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楊國忠,一個是哥舒翰。杜佑在這裏大罵楊國忠,顯然劉展不是楊國忠的人,那麽,劉展隻有是哥舒翰的部下了。聯想到杜希望曾經擔任隴右節度留後,聯想到劉展的虎豹騎,張巡認為自己的判斷,至少有九成的把握是正確的。
有關安祿山要起兵造反的信息,張巡幾乎每天都能夠聽到,以他七品的縣令,當然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內幕,況且他還是在河北道擔任官職,這種忌諱的話題當然不可能掛在嘴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從來沒有想過類似的事情。這次他前往長安,等待吏部的重新安排,何嚐不是想脫離河北道這團泥潭呢!
劉展現張巡有些神遊,也沒有打斷他,對杜佑道:“既然有了人,就要將他們組織起來,積極開墾荒地,開展生產自救,至於糧食的問題,盡量向博陵郡購買。嗯,派人和舒姐取得聯係,從她那裏可以買到部分的糧食。”
之前曾經提到,舒家在河東道的倉庫,有五百斛的糧食儲備,五百斛就是五十萬斤,如果能夠將其全部買過來,相信劉家軍的糧食儲備能夠支撐到七月糧收時節。同時,舒家畢竟是專營糧食的,隻要舒婉儀願意協助的話,購買到更多的糧食,應該不成問題。
舒婉儀會答應協助嗎?嗯,除非她想再看到兩條蛇。
杜佑表示自己已經明白,最後有些猶豫著道:“我們……能不能向周圍的寺廟化緣?”
劉展瞅了杜佑一眼,眼前微微一亮,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心想,這子難道跟佛教有仇?嗯,不錯!支持!自從到達五台縣以後,劉展就派人對五台山的佛教寺院,進行了初步的摸查,結果現,五台山的佛教寺院非常鼎盛,出家人多達數萬人,占據著大量的田產,僧產也非常富饒,要是自己能夠將這些資產利用起來,劉家軍肯定會如虎添翼的。
尤其是那些碩大的銅像,隻要拆下來,就能夠直接鑄造錢幣,至於那些金佛什麽的,就更加不用了。有些大型的寺廟,光是銅像就有數百尊之多,整個五台山的銅像加起來,大大可能有數千尊。要是都融化鑄錢的話,至少可以鑄錢幾百萬貫,這可是一筆不的財富啊!
佛教原本是好事,隻是傳入中國以後,經常會變味,導致屢受打擊。在這之前,就有兩次大規模的滅佛行動,一次是北魏太武帝,一次是北周武帝,還有一次是尚未生的唐武宗滅佛。滅佛的最根本原因,除了佛教、儒家和佛教的爭奪之外,僧院占據了大量的田產,霸占了大量的資產,引起了當權者的眼紅,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好像北魏時期,全國有大大僧院三萬多所,出家人兩百多萬,還有大量的罪犯、逃戶,藏匿在僧院,這些人都是逃避賦稅的,甚至,有不少的地主貴族,都將自己的田產,托付在僧院的名下,從而逃避賦稅,使得朝廷的收入,大為減少,統治者當然要拿佛教開刀了。
五台山的僧院,經過多年的展,可都是油水多多,現在劉家軍正處於初創時期,組要大量的資金,也隻好從他們身上撈些油水了。不過,現在劉家軍還不是統治者,大規模的滅佛行動,肯定是不可能進行的。既然一刀將全部的肉割下來不可能,隻有慢慢的割了。
略微思索片刻,劉展道:“你準備怎麽進行?”
杜佑謹慎的道:“五台山有大僧院一百三十六所,我想請他們廣布善緣,每座寺廟拿出一成的僧產,作為救濟難民使用。作為回報,我們將安排部分的老弱病殘,作為寺廟的信徒,為佛祖念經祈福。”
劉展頭讚成,道:“很好。”
心想,杜佑這子,手段毒辣啊,不但勒索僧院的財產,還將一大群的老弱病殘交給僧院來照顧,等於是將劉家軍的大包袱,都扔給附近的寺廟。佛家慈悲,普度眾生,若是這些寺廟不肯接收這些難民,杜佑就有了對他們動手的光明正大的理由……絕!
【求收藏~~~求推薦~~~~】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杜佑向張巡走過來,敬佩的道:“果然是個人物!我那時候就納悶,一個清河令,居然敢攔吉溫這個黑狗的車架,膽子不啊!聽你後來被關了大半年的時間,差兒被吉溫弄死在獄中,最後還是舒家出麵,才將你放了出來,好不容易才官複原職,是不是這回事?”
張巡疑惑的道:“你是……”
杜佑心直口快,隨口道:“我叫杜佑,家父杜希望,原來在隴右擔任節度留後,後來被楊國忠給貶了,現在在樂平郡擔任太守,半死不活的。我現在在劉將軍的屬下做事……”
“咳咳!”
杜佑好像竹筒倒豆子一般,恨不得將所知道的一切都給張巡知道,劉展急忙咳嗽兩聲,讓他不要繼續下去。
張巡馬上意識到什麽,有些詫異的看了劉展一眼。
劉展的臉色卻已經完全回複了正常。
杜佑也識趣的閉嘴,看了看兩人,好像是無意中泄露了秘密的孩,隻想找地方快躲起來,免得被追究責任,於是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走了啊!”
邊就邊往外麵走。
劉展在後麵叫住他,道:“你來找我,什麽事?”
杜佑看看張巡,不知道是否應該在他麵前敘述。
張巡自然識趣,馬上道:“我先回避。”
劉展道:“沒事。張大人乃是縣令,管理的乃是民政,我還要請張大人指指呢!”
朝杜佑道:“罷!”
杜佑立刻憤憤的罵道:“還不是楊國忠那混蛋鬧的!現在整個京畿道都陷入了災荒,糧食嚴重減產,稅收卻沒有減免,為了掩蓋水澇災害這個事實,當地官府拚命的催收賦稅,甚至不惜搞出人命來。大量的難民沒有活路,隻好四處流亡,不少人逃到了河東道,跑到了我們的地盤來。”
劉展思索片刻,緩緩的道:“最近接收了多少人?”
杜佑道:“光是前天、昨天和今天,就接收了將近四千人,根據難民們的法,在他們的後麵,可能還有更多的難民到來。我初步估計,逃亡河東道的難民,不會少於二十萬,其中可能有十萬左右會進入我們的地盤。”
劉展下意識的道:“這麽多?”
杜佑憤憤的道:“還不是楊國忠作孽?楊光翽和王承業都是他的心腹,兩人都不給難民在河東道落腳,免得朝廷的采風使現其中的蹊蹺。在太原府,楊光翽已經下令,嚴禁難民在公開場合出現,如果現,馬上驅逐,據有人被當場打死了。”
劉展忽然看著張巡,懇切的道:“張大人,你擔任清河令多年,對於處置難民,有何建議?”
張巡沒想到劉展居然會問自己,下意識的遲疑片刻,道:“這個……”
劉展爽快的道:“張大人不要為難,有什麽直就是。”
張巡有些搞不清劉展的身份,他表麵看起來肯定是馬賊,可是卻又和杜佑的關係這麽好,甚至舒塔桑也願意在他這裏做事,更奇怪的是,劉展居然願意接收這麽多的難民,這一和普通的馬賊是有根本區別的。他無法判斷劉展的身份,但是推測劉展肯定沒有惡意,於是道:“當務之急,是讓難民穩定下來,不可繼續流竄,同時將他們組織起來,重新編造在冊,開墾荒地,展生產。同時,盡量的籌措糧食,度過眼下青黃不接的時節。”
劉展緩緩的道:“目前糧食倒是足夠,隻是,這裏都是窮鄉僻壤,沒有什麽大片的耕地,就算要購買糧食,也要到很遠的地方去。”
張巡思索片刻,謹慎的道:“隻有向太原府求助了。”
杜佑很不客氣的道:“去!太原府才不會管我們的死活呢!”
張巡是七品的縣令,杜佑父親是四品的太守,故杜佑在張巡的麵前,還真的不怎麽客氣,而他的這種語氣,越加深了張巡對劉展身份的懷疑。堂堂太守之子,居然是劉展的屬下,那麽劉展原來的官職,又到底是什麽呢?聯想到朝廷錯綜複雜的關係,張巡還真的有頭痛。
平心而論,清河令不是善於捉摸上司關係的人,他的愛好,都在管理民政,偶爾有時間,則用來練劍和學習軍事知識。正是他的軍事天賦,讓他敏感的覺察到,劉展在這裏,不是路過的,而是要在這裏長期展。霸占著這個地方,到底對誰最不利呢?簡直是用腳後跟都能夠猜測到的,那個人就是安祿山。
這樣一來,劉展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當今天下,有資格和安祿山作對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楊國忠,一個是哥舒翰。杜佑在這裏大罵楊國忠,顯然劉展不是楊國忠的人,那麽,劉展隻有是哥舒翰的部下了。聯想到杜希望曾經擔任隴右節度留後,聯想到劉展的虎豹騎,張巡認為自己的判斷,至少有九成的把握是正確的。
有關安祿山要起兵造反的信息,張巡幾乎每天都能夠聽到,以他七品的縣令,當然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內幕,況且他還是在河北道擔任官職,這種忌諱的話題當然不可能掛在嘴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從來沒有想過類似的事情。這次他前往長安,等待吏部的重新安排,何嚐不是想脫離河北道這團泥潭呢!
劉展現張巡有些神遊,也沒有打斷他,對杜佑道:“既然有了人,就要將他們組織起來,積極開墾荒地,開展生產自救,至於糧食的問題,盡量向博陵郡購買。嗯,派人和舒姐取得聯係,從她那裏可以買到部分的糧食。”
之前曾經提到,舒家在河東道的倉庫,有五百斛的糧食儲備,五百斛就是五十萬斤,如果能夠將其全部買過來,相信劉家軍的糧食儲備能夠支撐到七月糧收時節。同時,舒家畢竟是專營糧食的,隻要舒婉儀願意協助的話,購買到更多的糧食,應該不成問題。
舒婉儀會答應協助嗎?嗯,除非她想再看到兩條蛇。
杜佑表示自己已經明白,最後有些猶豫著道:“我們……能不能向周圍的寺廟化緣?”
劉展瞅了杜佑一眼,眼前微微一亮,表麵上卻不動聲色。心想,這子難道跟佛教有仇?嗯,不錯!支持!自從到達五台縣以後,劉展就派人對五台山的佛教寺院,進行了初步的摸查,結果現,五台山的佛教寺院非常鼎盛,出家人多達數萬人,占據著大量的田產,僧產也非常富饒,要是自己能夠將這些資產利用起來,劉家軍肯定會如虎添翼的。
尤其是那些碩大的銅像,隻要拆下來,就能夠直接鑄造錢幣,至於那些金佛什麽的,就更加不用了。有些大型的寺廟,光是銅像就有數百尊之多,整個五台山的銅像加起來,大大可能有數千尊。要是都融化鑄錢的話,至少可以鑄錢幾百萬貫,這可是一筆不的財富啊!
佛教原本是好事,隻是傳入中國以後,經常會變味,導致屢受打擊。在這之前,就有兩次大規模的滅佛行動,一次是北魏太武帝,一次是北周武帝,還有一次是尚未生的唐武宗滅佛。滅佛的最根本原因,除了佛教、儒家和佛教的爭奪之外,僧院占據了大量的田產,霸占了大量的資產,引起了當權者的眼紅,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好像北魏時期,全國有大大僧院三萬多所,出家人兩百多萬,還有大量的罪犯、逃戶,藏匿在僧院,這些人都是逃避賦稅的,甚至,有不少的地主貴族,都將自己的田產,托付在僧院的名下,從而逃避賦稅,使得朝廷的收入,大為減少,統治者當然要拿佛教開刀了。
五台山的僧院,經過多年的展,可都是油水多多,現在劉家軍正處於初創時期,組要大量的資金,也隻好從他們身上撈些油水了。不過,現在劉家軍還不是統治者,大規模的滅佛行動,肯定是不可能進行的。既然一刀將全部的肉割下來不可能,隻有慢慢的割了。
略微思索片刻,劉展道:“你準備怎麽進行?”
杜佑謹慎的道:“五台山有大僧院一百三十六所,我想請他們廣布善緣,每座寺廟拿出一成的僧產,作為救濟難民使用。作為回報,我們將安排部分的老弱病殘,作為寺廟的信徒,為佛祖念經祈福。”
劉展頭讚成,道:“很好。”
心想,杜佑這子,手段毒辣啊,不但勒索僧院的財產,還將一大群的老弱病殘交給僧院來照顧,等於是將劉家軍的大包袱,都扔給附近的寺廟。佛家慈悲,普度眾生,若是這些寺廟不肯接收這些難民,杜佑就有了對他們動手的光明正大的理由……絕!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