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背簍裏的就是村子附近一種最普通的礦石,這個礦石叫作土石礦,這個在城裏的鐵匠鋪可值不少錢呢。”石平回答白石道,他是村子裏麵采集礦石和送礦石最勤勞的一個,他的個子雖然是村民裏麵最小的,可他身上背得礦石卻比誰都不會少。
不少錢?嘿嘿,白石對此抱懷疑的態度,回顧一下曆史就知道:無論是在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時間,哪一個地點,任何一種貨物的原料提供者不是被生產商剝削得體無完膚的。沒有足夠大的利潤空間,誰會要他們的礦石?
相信三國時期的石頭村被襄陽郡裏的鐵匠鋪剝削得不少吧。果然不出所料,在白石還沒有對此發表任何意見的時候,石平便接下去說道:“可是每次送礦賺到的錢還不夠治療母親的病所要買的藥,請一次城裏的大夫就花了我一個月積攢下來的錢,唉。”生活艱難啊。
白石對此不發表任何的意見,因為就他來說,他還沒有可以謀生的手段,他也是靠別人吃飯的,他現在還是住在石獸的屋子裏,吃石獸做的飯菜,典型的寄生蟲,有什麽資格教導別人呢。
“好了,不說這些了,隊伍馬上要出發了,你也快點跟上吧。”石平說道,他是害怕自己低落的情緒影響到白石和石獸,這可不好,自己的事情最好還是自己去做,影響別人可是真的不應該。
在石平治療母親的病的時候,他可從來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去求村子裏的其他人,就算村子裏麵最要好、最談得來的朋友都沒有求,大家也知道他家裏的情況,每次都故意救濟一下。
如果石平沒有發現,這次救濟那也就算了;可是他一旦發現了別人救濟他,他一定是會將得到的東西和錢退還給別人的。這跟他母親在他小時候的教育有關係,母親在他小的時候就經常教導他,不要亂求人,求了人,那以後別人來求自己,自己可就還不起了。
石平現在有什麽可以還的,他隻有一間破屋子,和一條年輕的命,破屋子別人自然是瞧不上眼的,那他可以還的就隻有一條命了,他的母親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因為自己的病去求人,結果還了一條命,自己可是都老了,還有什麽好掛念的。
白石抬頭一看,村子裏的能夠背得動東西的村民們幾乎都已經來了,少的老的都有,不過最多的是比較年輕的,送礦可是一件很累人的活,如果不是生活實在太艱苦,他們是不會來背礦的。
有個老人走到了大家的麵前,看他指揮大家的樣子,似乎是準備出發了。跟每次送礦到城裏一樣,這個老人就是石頭村的村長。
村長老啦,所以很瘦,他穿著一身普通樣式的衣服,腳上穿著草鞋,背上同樣背著一個背簍,為什麽大家要讓他來帶隊?
一個原因是他是個村長,大家都聽他的,村長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官,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裏,他就是頭;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村長沒有什麽長處,就是嘴皮子比較利索,可以跟鐵匠鋪的人講價,這樣每個人賣出礦石的時候,多少可以多拿點錢,他們是窮人,一點點的錢對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好了,大家安靜,看看是不是大家都來了?”村長沙啞的聲音響起來,雖然他真的很老,但是他的聲音卻洪亮得能夠讓站在村口的所有村民都聽見。
白石也聽見了他的聲音,不禁有點發愣,光聽聲音,可聽不出來他是個老人。
聽到村長的話,大家都紛紛左看右看,看看平時跟自己一起去送礦的人有沒有在,沒有的會喊一聲,表示有人沒去;有的也喊一聲,表示大家都到了。
今天人來得還是比較齊的,沒有幾個人沒來,唯一一個沒來的,據他的鄰居說,今天是去別的村子裏瞧人家姑娘去了,這個消息引得所有的村民哈哈大笑。他們不是特別顯貴的人,不講究什麽麵子什麽的,想笑就笑出來了。
村長也跟著笑了笑,說道:“那我們就出發吧,爭取在天黑之前回來。”說著,村長第一個往村外走去,剩下的村民自動地一個跟一個跟在村長的後麵,一條往襄陽郡長長的隊伍便出現了。
石獸和白石兩個人沒有背礦,自然是走在這條長長的隊伍的最後麵,而石平呢,這小子早已經擠到前麵幾位去了,前麵的村民看是石平,也都痛快地讓了位子,因為越在隊伍前麵的隊伍,那他背著的礦石賣出去的時間,便可以早點,那樣就可以早點拿到錢,放下心來。
而排在最後麵的,如果運氣不好,鐵匠鋪要夠了前麵的礦石,不想再要礦石了,那後麵的人的礦石就賣不出去了,隻能怎麽背出去,再怎麽背回去。
還好石頭村的村民都比較老實,雖然有幾次有幾個村民沒有賣出去,但他們也沒有抱怨大家,大家也都會將自己礦石賣出的錢,分出一小點給他們。但僅是一小點,他們本來也不多。
幸好這種賣不出去礦石的事情比較少發生,村民們一般都能將礦石換成錢,況且隨著戰亂的開始,兵器開始漲價,礦石也跟漲了不少,村民受益了不少,要不石平怎麽會有錢請大夫呢?
通往襄陽郡的路很不好走,石頭村到襄陽城裏的路不是一般官道上的那種石板鋪成的平坦的大路,而是一條坑坑窪窪的泥路,連一塊平坦的地方都沒有,如果遇上下雨天,那更糟,路上的泥都能變成纏人的妖怪,這時候,村民們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需要更久。
白石在這條路上跟著隊伍走得直皺眉,他還是沒有背著礦石的,就已經走得這麽艱難,那其他人呢?一定走得更艱難吧。
結果是恰恰相反,那些背著礦石的村民們一個個走得穩穩的,一點也沒有像白石一樣――幾乎都快摔倒了。
看著穩健的村民們,白石從心底裏生出敬佩的感覺,真的,他們背著這麽重的礦石,竟然比自己這個兩手空空的人走得還穩,真的是不得不佩服一下。
不少錢?嘿嘿,白石對此抱懷疑的態度,回顧一下曆史就知道:無論是在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時間,哪一個地點,任何一種貨物的原料提供者不是被生產商剝削得體無完膚的。沒有足夠大的利潤空間,誰會要他們的礦石?
相信三國時期的石頭村被襄陽郡裏的鐵匠鋪剝削得不少吧。果然不出所料,在白石還沒有對此發表任何意見的時候,石平便接下去說道:“可是每次送礦賺到的錢還不夠治療母親的病所要買的藥,請一次城裏的大夫就花了我一個月積攢下來的錢,唉。”生活艱難啊。
白石對此不發表任何的意見,因為就他來說,他還沒有可以謀生的手段,他也是靠別人吃飯的,他現在還是住在石獸的屋子裏,吃石獸做的飯菜,典型的寄生蟲,有什麽資格教導別人呢。
“好了,不說這些了,隊伍馬上要出發了,你也快點跟上吧。”石平說道,他是害怕自己低落的情緒影響到白石和石獸,這可不好,自己的事情最好還是自己去做,影響別人可是真的不應該。
在石平治療母親的病的時候,他可從來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去求村子裏的其他人,就算村子裏麵最要好、最談得來的朋友都沒有求,大家也知道他家裏的情況,每次都故意救濟一下。
如果石平沒有發現,這次救濟那也就算了;可是他一旦發現了別人救濟他,他一定是會將得到的東西和錢退還給別人的。這跟他母親在他小時候的教育有關係,母親在他小的時候就經常教導他,不要亂求人,求了人,那以後別人來求自己,自己可就還不起了。
石平現在有什麽可以還的,他隻有一間破屋子,和一條年輕的命,破屋子別人自然是瞧不上眼的,那他可以還的就隻有一條命了,他的母親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因為自己的病去求人,結果還了一條命,自己可是都老了,還有什麽好掛念的。
白石抬頭一看,村子裏的能夠背得動東西的村民們幾乎都已經來了,少的老的都有,不過最多的是比較年輕的,送礦可是一件很累人的活,如果不是生活實在太艱苦,他們是不會來背礦的。
有個老人走到了大家的麵前,看他指揮大家的樣子,似乎是準備出發了。跟每次送礦到城裏一樣,這個老人就是石頭村的村長。
村長老啦,所以很瘦,他穿著一身普通樣式的衣服,腳上穿著草鞋,背上同樣背著一個背簍,為什麽大家要讓他來帶隊?
一個原因是他是個村長,大家都聽他的,村長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官,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裏,他就是頭;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村長沒有什麽長處,就是嘴皮子比較利索,可以跟鐵匠鋪的人講價,這樣每個人賣出礦石的時候,多少可以多拿點錢,他們是窮人,一點點的錢對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好了,大家安靜,看看是不是大家都來了?”村長沙啞的聲音響起來,雖然他真的很老,但是他的聲音卻洪亮得能夠讓站在村口的所有村民都聽見。
白石也聽見了他的聲音,不禁有點發愣,光聽聲音,可聽不出來他是個老人。
聽到村長的話,大家都紛紛左看右看,看看平時跟自己一起去送礦的人有沒有在,沒有的會喊一聲,表示有人沒去;有的也喊一聲,表示大家都到了。
今天人來得還是比較齊的,沒有幾個人沒來,唯一一個沒來的,據他的鄰居說,今天是去別的村子裏瞧人家姑娘去了,這個消息引得所有的村民哈哈大笑。他們不是特別顯貴的人,不講究什麽麵子什麽的,想笑就笑出來了。
村長也跟著笑了笑,說道:“那我們就出發吧,爭取在天黑之前回來。”說著,村長第一個往村外走去,剩下的村民自動地一個跟一個跟在村長的後麵,一條往襄陽郡長長的隊伍便出現了。
石獸和白石兩個人沒有背礦,自然是走在這條長長的隊伍的最後麵,而石平呢,這小子早已經擠到前麵幾位去了,前麵的村民看是石平,也都痛快地讓了位子,因為越在隊伍前麵的隊伍,那他背著的礦石賣出去的時間,便可以早點,那樣就可以早點拿到錢,放下心來。
而排在最後麵的,如果運氣不好,鐵匠鋪要夠了前麵的礦石,不想再要礦石了,那後麵的人的礦石就賣不出去了,隻能怎麽背出去,再怎麽背回去。
還好石頭村的村民都比較老實,雖然有幾次有幾個村民沒有賣出去,但他們也沒有抱怨大家,大家也都會將自己礦石賣出的錢,分出一小點給他們。但僅是一小點,他們本來也不多。
幸好這種賣不出去礦石的事情比較少發生,村民們一般都能將礦石換成錢,況且隨著戰亂的開始,兵器開始漲價,礦石也跟漲了不少,村民受益了不少,要不石平怎麽會有錢請大夫呢?
通往襄陽郡的路很不好走,石頭村到襄陽城裏的路不是一般官道上的那種石板鋪成的平坦的大路,而是一條坑坑窪窪的泥路,連一塊平坦的地方都沒有,如果遇上下雨天,那更糟,路上的泥都能變成纏人的妖怪,這時候,村民們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需要更久。
白石在這條路上跟著隊伍走得直皺眉,他還是沒有背著礦石的,就已經走得這麽艱難,那其他人呢?一定走得更艱難吧。
結果是恰恰相反,那些背著礦石的村民們一個個走得穩穩的,一點也沒有像白石一樣――幾乎都快摔倒了。
看著穩健的村民們,白石從心底裏生出敬佩的感覺,真的,他們背著這麽重的礦石,竟然比自己這個兩手空空的人走得還穩,真的是不得不佩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