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搖搖晃晃地走進了袁紹的軍帳,看上去似乎一點都不明白袁紹為什麽叫他進來,他雙手一拱道:“不知袁紹大人叫我來有何請教?”
袁紹這個人呢,說實話,真的是一點都如孫堅,他一點都沉不住氣,直接就問道:“我聽你在帳外說到玉璽二字,不知你知道些什麽消息?”他雖然是問著白石,可語氣中有一股傲氣,根本就不像請教人家,反而像是在怒斥手下。。。
白石當然是要把孫堅得到玉璽的消息告訴袁紹,不過可要收取一點點的利息的,總不能白給的,所以白石一臉得無辜,道:“說什麽,沒有說什麽啊,大人一定是聽錯了。”
這小子話裏暗暗罵了一句袁紹的耳朵有問題,不過以袁紹的人品是聽不出來的啦。
袁紹一見白石這麽說,就知道自己肯定是不能免費得到這個消息了,他沒有孫堅那種耐心,道:“明人不做暗事,不知道先生想要什麽條件?隻要我有的,我一定滿足先生。”
以袁紹一門的發展曆史,這天下還真的是沒有他找不到的,何況他的門生遍布天下,他的勢力可真的是很強大,可惜他跟孫堅一樣,太過於迷信,沒有認清在這個亂世,隻有實力才是唯一的保障,後來才會被曹操滅了。
白石也想到了這一點,他連連搖頭,雖然他搖頭的動作很隱秘,但還是被袁紹看到了,袁紹以為白石對此不太滿意,於是說道:“難道先生連這都不滿意嗎?”他的口氣中已經有點怒火了,他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個樣子求人呢。
白石聽到了袁紹的話,他也知道見好就收,要知道,這裏可是袁紹的軍帳,周圍可都是袁紹的士兵,如果袁紹一個不高興,自己可就是一個人頭落地的下場。
“既然袁紹大人這麽慷慨,那我就要黃金萬兩好了。”白石說道,他這是把孫堅的話重複了一遍,不過後麵的美女千名嗎,他暫時還沒有這個興趣。
袁紹一聽,這個條件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他立刻叫來了手下的士兵,吩咐將黃金抬去萬兩送到了白石的軍營中。
白石見袁紹這家夥這樣慷慨,他也就不隱瞞了,道:“我手下士兵中,有一同鄉是在孫堅軍中,他曾說過孫堅在洛陽的皇宮之中找到了玉璽。”白石捏造了一個事實。
袁紹一聽,問道:“你確定那就是玉璽?”他不敢相信孫堅的運氣會這麽好,竟然讓他揀到了代表權力的玉璽,想到著,袁紹的眼中也充滿了貪婪的目光。
白石說道:“是的,那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袁紹聽了點了點頭,道:“這應該就是玉璽了。”袁紹可是在宮中當過官的,大概知道玉璽的樣子,現在聽白石一說,那就更加確定是孫堅拿走了玉璽,他咬著牙說道:“孫堅小兒,竟然私吞玉璽,該當何死。”
看來,孫堅在袁紹的重壓下必定會很慘,孫堅最後在進攻荊州的時候死了,事情的起因也就是因為他得到了玉璽。
白石說道:“既然如此,大人,我告退了。”袁紹揮了揮手,示意白石可以出去了。
白石走了出去,這時,他還聽見從軍帳裏麵傳出袁紹的聲音:“你們兩個站崗的給我進來。”白石不用看也知道,這兩個站崗的士兵要死了,因為白石和袁紹之間達成了一個協議,不要讓別人知道這件事是白石說的,袁紹當然是不會在乎兩個士兵的生命啦。
第二天,各位諸侯議事的時候,孫堅突然提出來道:“堅抱有小疾,想要回長沙,就此告別各位大人。”看他的臉上,真的有點病殃殃的樣子。
裝得挺不錯的嘛。白石在心裏偷偷地笑道。現場知道孫堅是裝病的人,還有一個,那就是袁紹,他毫不留情地說道:“我知道你為什麽生病,是因為傳國玉璽吧。”
孫堅一聽到袁紹,大為失色,道:“袁紹大人何故說這種話?”看他的表情,再加上他的語氣,看樣子,真的像是生病了。
袁紹振振有詞道:“如今大家共同討伐董賊,是為大義。玉璽既為漢朝之寶,既然獲得,當留於盟主之處,待誅了董賊,複歸漢朝,汝何收匿之而欲歸,必思反耶?”
他這句話說得孫堅大汗直流,雖然現在漢朝已經腐朽,眼看就要破敗下去,但造反這個罪名還不是任何人可以擔待的,如果孫堅承認了,那他麵對的可是天下所有的諸侯的討伐,就相董卓一樣。
孫堅連忙說道:“玉璽怎麽會在我這裏?”他打從心底裏,就打算來個死不承認,看袁紹能拿自己怎麽樣。
袁紹當然是不會放過他的,說道:“孫堅大人還是早點拿出來比較好,免得事生禍端。”
孫堅為了避免袁紹的繼續騷擾,隻好對天發誓道:“吾若果得玉璽,不將與汝,令吾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白石歎了一口氣,孫堅啊孫堅,有時候毒誓不是那麽好發的。他為什麽這麽想,因為孫堅後來確實是死在了刀箭之下,驗了他現在發的毒誓。
其他的諸侯呢,見孫堅發這樣的毒誓,也紛紛說道:“文台如此說誓,想必無寶。”其他的人都被孫堅騙過去了,袁紹也有點疑惑地看向白石,白石朝他搖了搖頭,袁紹立刻恢複了信心。
袁紹道:“還是快點交出來,免得受皮肉之苦。”說著他把佩劍拔了出來,他的手下顏良、文醜皆拔劍而出,孫堅身後的程普、黃蓋、韓當見此亦掣刀在手。
雙方即將一觸即發,不過軍帳裏麵的這些諸侯,雖然打仗不怎麽樣,但是勸說別人還是有一說的,他們紛紛分成兩邊,將孫堅和袁紹兩個人拉住,道:“昔日登壇設盟歃血,共舉大義,豈可自相吞並乎?”這樣才勸住了兩個人。
但兩個人並沒有因此而和解,孫堅走出軍帳外,上馬,立刻拔營而去,袁紹在事後寫了一封信給劉表,讓劉表將孫堅攔截住,從此讓劉表和孫堅兩個人結怨。
袁紹這個人呢,說實話,真的是一點都如孫堅,他一點都沉不住氣,直接就問道:“我聽你在帳外說到玉璽二字,不知你知道些什麽消息?”他雖然是問著白石,可語氣中有一股傲氣,根本就不像請教人家,反而像是在怒斥手下。。。
白石當然是要把孫堅得到玉璽的消息告訴袁紹,不過可要收取一點點的利息的,總不能白給的,所以白石一臉得無辜,道:“說什麽,沒有說什麽啊,大人一定是聽錯了。”
這小子話裏暗暗罵了一句袁紹的耳朵有問題,不過以袁紹的人品是聽不出來的啦。
袁紹一見白石這麽說,就知道自己肯定是不能免費得到這個消息了,他沒有孫堅那種耐心,道:“明人不做暗事,不知道先生想要什麽條件?隻要我有的,我一定滿足先生。”
以袁紹一門的發展曆史,這天下還真的是沒有他找不到的,何況他的門生遍布天下,他的勢力可真的是很強大,可惜他跟孫堅一樣,太過於迷信,沒有認清在這個亂世,隻有實力才是唯一的保障,後來才會被曹操滅了。
白石也想到了這一點,他連連搖頭,雖然他搖頭的動作很隱秘,但還是被袁紹看到了,袁紹以為白石對此不太滿意,於是說道:“難道先生連這都不滿意嗎?”他的口氣中已經有點怒火了,他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個樣子求人呢。
白石聽到了袁紹的話,他也知道見好就收,要知道,這裏可是袁紹的軍帳,周圍可都是袁紹的士兵,如果袁紹一個不高興,自己可就是一個人頭落地的下場。
“既然袁紹大人這麽慷慨,那我就要黃金萬兩好了。”白石說道,他這是把孫堅的話重複了一遍,不過後麵的美女千名嗎,他暫時還沒有這個興趣。
袁紹一聽,這個條件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他立刻叫來了手下的士兵,吩咐將黃金抬去萬兩送到了白石的軍營中。
白石見袁紹這家夥這樣慷慨,他也就不隱瞞了,道:“我手下士兵中,有一同鄉是在孫堅軍中,他曾說過孫堅在洛陽的皇宮之中找到了玉璽。”白石捏造了一個事實。
袁紹一聽,問道:“你確定那就是玉璽?”他不敢相信孫堅的運氣會這麽好,竟然讓他揀到了代表權力的玉璽,想到著,袁紹的眼中也充滿了貪婪的目光。
白石說道:“是的,那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袁紹聽了點了點頭,道:“這應該就是玉璽了。”袁紹可是在宮中當過官的,大概知道玉璽的樣子,現在聽白石一說,那就更加確定是孫堅拿走了玉璽,他咬著牙說道:“孫堅小兒,竟然私吞玉璽,該當何死。”
看來,孫堅在袁紹的重壓下必定會很慘,孫堅最後在進攻荊州的時候死了,事情的起因也就是因為他得到了玉璽。
白石說道:“既然如此,大人,我告退了。”袁紹揮了揮手,示意白石可以出去了。
白石走了出去,這時,他還聽見從軍帳裏麵傳出袁紹的聲音:“你們兩個站崗的給我進來。”白石不用看也知道,這兩個站崗的士兵要死了,因為白石和袁紹之間達成了一個協議,不要讓別人知道這件事是白石說的,袁紹當然是不會在乎兩個士兵的生命啦。
第二天,各位諸侯議事的時候,孫堅突然提出來道:“堅抱有小疾,想要回長沙,就此告別各位大人。”看他的臉上,真的有點病殃殃的樣子。
裝得挺不錯的嘛。白石在心裏偷偷地笑道。現場知道孫堅是裝病的人,還有一個,那就是袁紹,他毫不留情地說道:“我知道你為什麽生病,是因為傳國玉璽吧。”
孫堅一聽到袁紹,大為失色,道:“袁紹大人何故說這種話?”看他的表情,再加上他的語氣,看樣子,真的像是生病了。
袁紹振振有詞道:“如今大家共同討伐董賊,是為大義。玉璽既為漢朝之寶,既然獲得,當留於盟主之處,待誅了董賊,複歸漢朝,汝何收匿之而欲歸,必思反耶?”
他這句話說得孫堅大汗直流,雖然現在漢朝已經腐朽,眼看就要破敗下去,但造反這個罪名還不是任何人可以擔待的,如果孫堅承認了,那他麵對的可是天下所有的諸侯的討伐,就相董卓一樣。
孫堅連忙說道:“玉璽怎麽會在我這裏?”他打從心底裏,就打算來個死不承認,看袁紹能拿自己怎麽樣。
袁紹當然是不會放過他的,說道:“孫堅大人還是早點拿出來比較好,免得事生禍端。”
孫堅為了避免袁紹的繼續騷擾,隻好對天發誓道:“吾若果得玉璽,不將與汝,令吾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白石歎了一口氣,孫堅啊孫堅,有時候毒誓不是那麽好發的。他為什麽這麽想,因為孫堅後來確實是死在了刀箭之下,驗了他現在發的毒誓。
其他的諸侯呢,見孫堅發這樣的毒誓,也紛紛說道:“文台如此說誓,想必無寶。”其他的人都被孫堅騙過去了,袁紹也有點疑惑地看向白石,白石朝他搖了搖頭,袁紹立刻恢複了信心。
袁紹道:“還是快點交出來,免得受皮肉之苦。”說著他把佩劍拔了出來,他的手下顏良、文醜皆拔劍而出,孫堅身後的程普、黃蓋、韓當見此亦掣刀在手。
雙方即將一觸即發,不過軍帳裏麵的這些諸侯,雖然打仗不怎麽樣,但是勸說別人還是有一說的,他們紛紛分成兩邊,將孫堅和袁紹兩個人拉住,道:“昔日登壇設盟歃血,共舉大義,豈可自相吞並乎?”這樣才勸住了兩個人。
但兩個人並沒有因此而和解,孫堅走出軍帳外,上馬,立刻拔營而去,袁紹在事後寫了一封信給劉表,讓劉表將孫堅攔截住,從此讓劉表和孫堅兩個人結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