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戰國魏國時期起,為了灌溉田地,漳水在鄴城附近被人為的挖掘了很多溝渠。特別是到了魏武王時期,更是在鄴城堵塞漳水,令漳水回流。在二十裏之內,修建了十二墱,每個墱相隔兩百步,把漳水分出了十二股,圍繞在鄴城附近。
鄴城東二十裏的平陽城,這裏是黃巾軍大營所在。
漳水主流邊的堤岸上,張角靜靜站立。
“大賢良師,褚將軍的部隊正在追擊敵軍公孫瓚部。”
張角抬眼看了一眼斥候,沒有做聲。
他的身後站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身材高挑,皮膚稍黑,小圓臉,看上去非常機靈。他叫孫欽,是張角手下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很有才華。
張角望著奔騰的漳水,若有所思地問道:“何力的部隊距離我們還有多少路?”
“回大賢良師,何將軍的部隊尚在經縣,並沒有出動。”那個斥候趕忙答道。
張角濃眉立即緊縮,臉色非常難看。
“再催。命令他務必明日率軍渡河,向巨鹿方向攻擊前進,掩護主力部隊的側翼。若再貽誤軍機,軍法從事。”
孫欽趕忙上前一步,小聲說道:“大賢良師,還是讓肖祚去說一下吧。他們是至交,都是邯鄲人,彼此之間給麵子。這個時候大家還是不要鬧矛盾的好。大賢良師你說呢?”醉心章&節小.說就在嘿~煙~格
張角點點頭,說道:“也好。你去跑一趟,告訴肖祚,何力,讓他們明天率部渡河。渡河之後,兵分兩路,何力攻擊巨鹿,肖祚則率軍趕到曲梁一帶,牽製主力兩翼敵軍,掩護大部隊攻擊鄴城。”
………………
劉備疲憊不堪,坐在馬上昏昏欲睡。他已經兩天沒有睡覺了。
由於撤退及時,他的部隊勉強保留了一千多人下來,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在下曲陽跟李翊的大軍分道後,他率領經過擴充實力得到的五千步卒,跟公孫瓚的三千騎兵一起,率軍經大陸澤東安南下,進攻南?。計劃進行的原本很順利,南?被順利攻克。
這時候,他跟公孫瓚的意見發生了衝突。
公孫瓚要按照最先跟李翊的約定,往西方去攻擊平鄉、巨鹿,跟李翊匯合。可劉備好不容易才從李翊身邊離開,哪裏想要再找一個頂頭上司壓在頭上?跟公孫瓚在一起就不一樣了,公孫瓚不善謀略,出謀劃策的事情都是由他在辦,劉備很享受這種感覺。
劉備想方設法,以攻克黃巾軍大本營所在地廣宗為誘餌,終於說服了公孫瓚。兩人一起,率領大軍從南?東進,攻克安平國南宮縣,進而南下,進入清河國境內。
按照劉備的計劃,他們是打算沿清河北安西進,攻打守備空虛的黃巾軍大本營廣宗城。
清河國如今處在黃巾軍人公將軍張梁的占領下。聽聞朝廷大軍自北而來,想要偷襲廣宗,張梁馬上率領大軍從清河國治所甘陵城北上救援廣宗城。結果,雙方大軍在廣宗東麵的清河畔界橋相遇。
一場大戰隨即展開。
公孫瓚和劉備的兵少,再加上又是幾百裏奔襲,到界橋時已經是疲兵。尤其是劉備的五千人馬,除了最初的一千五百人之外,全部是新收的黃巾軍降卒,戰鬥意誌很差。接戰不久,劉備的大軍率先崩潰。
到部隊撤回漳水南麵的南宮縣時,劉備統計了一下,他那五千人馬尚餘一千五百多人。這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啊。
援兵?如今冀州還有什麽援軍?李翊的大軍在鄴城跟黃巾軍首領張角的十五萬大軍鏖戰。而公孫瓚因為界橋之戰的失敗,也不跟劉備玩了,率領麾下三千騎兵走了,他隻剩下手中這一千五百人而已。
一想起背後的五萬黃巾大軍,劉備腦後就發涼。黃巾軍厲害,怪不得當初以皇甫嵩,朱儁,董卓,盧植幾員大將,十萬兵馬的實力,也連遭敗仗。
當時,南陽張曼成的黃巾軍率軍攻克南陽城,殺了太守褚貢。波才率領的潁川黃巾軍連續擊敗朱儁,並將皇甫嵩和朱儁圍困在長社,要不是波才作戰經驗不足,差一點就把皇甫嵩和朱儁一鍋端了。廣陽的黃巾軍就更厲害了,攻破薊城,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和太守劉衛。钜鹿附近的黃巾軍更牛,一口氣把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都俘虜了。盧植率軍攻打廣宗的黃巾軍,也屢戰不勝,未能得逞。董卓根本就沒有勝過一戰。
縱觀整個大漢朝,也就是李翊那小子,在黃巾軍手中還沒有吃過敗仗。但如今那小子的形勢也不妙,被張角率領十五萬大軍圍在了鄴城,說不定就要吃到第一場敗仗。
劉備有點灰心喪氣,一路上督軍急行。後麵黃巾大將褚燕的部隊正在銜尾猛追,一刻不停。
………………
公孫瓚也是被黃巾軍打得一路逃竄,狼狽不堪。好不容易逃回南?,張梁率部又渡漳水而來。公孫瓚無奈,隻得放棄南?,繞過大陸澤往西,打算途徑趙國南下鄴城,跟李翊的大軍匯合。
幾天前他還雄心勃勃,準備帶著部隊偷襲黃巾軍大本營廣宗,立下大功,沒想到一轉身就被黃巾軍趕得上天無門,入地無路。他現在恨劉備恨得咬牙切齒,沒事要瞎折騰。假如按照最初跟李翊的計劃,在攻下南?後就西進跟李翊匯合,如今肯定已經到了鄴城,現在也不會被黃巾軍追殺得這樣可憐。
回想一下,還是跟著李翊一起的時候好啊,自己不需要操心,隻要按照他的命令去做,勝利就一次次的到來,戰功也是一個接一個。
公孫瓚真的有些後悔了。
就在這個時候,他在湡水畔的蘇人亭看到了嶽飛。
………………
原來,嶽飛在接待了李翊派回幽州的使者,了解了冀州的戰局後,並沒有馬上單騎南下,而是率領新組建的一萬騎兵部隊一起南下。
嚴格的說起來,這一萬騎兵算不得真正的騎兵,隻能說是騎馬步兵。這些騎兵有從幽州的庶民中招收的,也有從收攏的流民中招收的,甚至還有三四千人,是從黃巾軍降卒中挑選出來的。
而戰馬,卻是他率領大軍,在恢複上穀郡和代郡的統治過程中,從兩郡烏桓人手中購買的。
上穀郡和代郡都是烏桓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兩郡的烏桓人,總數超過了二十萬,是幽州烏桓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
嶽飛接到信使的時候,這一萬騎兵才剛剛組建起來,沒有經過什麽訓練。因此,他這南下的速度並不快,其實是因為根本快不起來。
如今已經到了六月底,距離當初李翊派出信使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他才率領大軍剛剛到達湡水之畔。
一萬騎兵大軍,在湡水河邊排成方陣隊列,其氣勢之雄偉,讓人無不生成氣吞山河之感。
公孫瓚就像看見了救命稻草一般,領著手下急奔而來。
嶽飛知道公孫瓚跟李翊的關係,甚至,李翊隱隱有以兄長之禮對待公孫瓚,因此一點兒不敢怠慢,哪怕現在公孫瓚手下已經隻剩下不足兩千人馬了,依然以下屬之禮相見。
鄴城東二十裏的平陽城,這裏是黃巾軍大營所在。
漳水主流邊的堤岸上,張角靜靜站立。
“大賢良師,褚將軍的部隊正在追擊敵軍公孫瓚部。”
張角抬眼看了一眼斥候,沒有做聲。
他的身後站著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身材高挑,皮膚稍黑,小圓臉,看上去非常機靈。他叫孫欽,是張角手下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很有才華。
張角望著奔騰的漳水,若有所思地問道:“何力的部隊距離我們還有多少路?”
“回大賢良師,何將軍的部隊尚在經縣,並沒有出動。”那個斥候趕忙答道。
張角濃眉立即緊縮,臉色非常難看。
“再催。命令他務必明日率軍渡河,向巨鹿方向攻擊前進,掩護主力部隊的側翼。若再貽誤軍機,軍法從事。”
孫欽趕忙上前一步,小聲說道:“大賢良師,還是讓肖祚去說一下吧。他們是至交,都是邯鄲人,彼此之間給麵子。這個時候大家還是不要鬧矛盾的好。大賢良師你說呢?”醉心章&節小.說就在嘿~煙~格
張角點點頭,說道:“也好。你去跑一趟,告訴肖祚,何力,讓他們明天率部渡河。渡河之後,兵分兩路,何力攻擊巨鹿,肖祚則率軍趕到曲梁一帶,牽製主力兩翼敵軍,掩護大部隊攻擊鄴城。”
………………
劉備疲憊不堪,坐在馬上昏昏欲睡。他已經兩天沒有睡覺了。
由於撤退及時,他的部隊勉強保留了一千多人下來,這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在下曲陽跟李翊的大軍分道後,他率領經過擴充實力得到的五千步卒,跟公孫瓚的三千騎兵一起,率軍經大陸澤東安南下,進攻南?。計劃進行的原本很順利,南?被順利攻克。
這時候,他跟公孫瓚的意見發生了衝突。
公孫瓚要按照最先跟李翊的約定,往西方去攻擊平鄉、巨鹿,跟李翊匯合。可劉備好不容易才從李翊身邊離開,哪裏想要再找一個頂頭上司壓在頭上?跟公孫瓚在一起就不一樣了,公孫瓚不善謀略,出謀劃策的事情都是由他在辦,劉備很享受這種感覺。
劉備想方設法,以攻克黃巾軍大本營所在地廣宗為誘餌,終於說服了公孫瓚。兩人一起,率領大軍從南?東進,攻克安平國南宮縣,進而南下,進入清河國境內。
按照劉備的計劃,他們是打算沿清河北安西進,攻打守備空虛的黃巾軍大本營廣宗城。
清河國如今處在黃巾軍人公將軍張梁的占領下。聽聞朝廷大軍自北而來,想要偷襲廣宗,張梁馬上率領大軍從清河國治所甘陵城北上救援廣宗城。結果,雙方大軍在廣宗東麵的清河畔界橋相遇。
一場大戰隨即展開。
公孫瓚和劉備的兵少,再加上又是幾百裏奔襲,到界橋時已經是疲兵。尤其是劉備的五千人馬,除了最初的一千五百人之外,全部是新收的黃巾軍降卒,戰鬥意誌很差。接戰不久,劉備的大軍率先崩潰。
到部隊撤回漳水南麵的南宮縣時,劉備統計了一下,他那五千人馬尚餘一千五百多人。這真是一朝回到解放前啊。
援兵?如今冀州還有什麽援軍?李翊的大軍在鄴城跟黃巾軍首領張角的十五萬大軍鏖戰。而公孫瓚因為界橋之戰的失敗,也不跟劉備玩了,率領麾下三千騎兵走了,他隻剩下手中這一千五百人而已。
一想起背後的五萬黃巾大軍,劉備腦後就發涼。黃巾軍厲害,怪不得當初以皇甫嵩,朱儁,董卓,盧植幾員大將,十萬兵馬的實力,也連遭敗仗。
當時,南陽張曼成的黃巾軍率軍攻克南陽城,殺了太守褚貢。波才率領的潁川黃巾軍連續擊敗朱儁,並將皇甫嵩和朱儁圍困在長社,要不是波才作戰經驗不足,差一點就把皇甫嵩和朱儁一鍋端了。廣陽的黃巾軍就更厲害了,攻破薊城,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和太守劉衛。钜鹿附近的黃巾軍更牛,一口氣把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都俘虜了。盧植率軍攻打廣宗的黃巾軍,也屢戰不勝,未能得逞。董卓根本就沒有勝過一戰。
縱觀整個大漢朝,也就是李翊那小子,在黃巾軍手中還沒有吃過敗仗。但如今那小子的形勢也不妙,被張角率領十五萬大軍圍在了鄴城,說不定就要吃到第一場敗仗。
劉備有點灰心喪氣,一路上督軍急行。後麵黃巾大將褚燕的部隊正在銜尾猛追,一刻不停。
………………
公孫瓚也是被黃巾軍打得一路逃竄,狼狽不堪。好不容易逃回南?,張梁率部又渡漳水而來。公孫瓚無奈,隻得放棄南?,繞過大陸澤往西,打算途徑趙國南下鄴城,跟李翊的大軍匯合。
幾天前他還雄心勃勃,準備帶著部隊偷襲黃巾軍大本營廣宗,立下大功,沒想到一轉身就被黃巾軍趕得上天無門,入地無路。他現在恨劉備恨得咬牙切齒,沒事要瞎折騰。假如按照最初跟李翊的計劃,在攻下南?後就西進跟李翊匯合,如今肯定已經到了鄴城,現在也不會被黃巾軍追殺得這樣可憐。
回想一下,還是跟著李翊一起的時候好啊,自己不需要操心,隻要按照他的命令去做,勝利就一次次的到來,戰功也是一個接一個。
公孫瓚真的有些後悔了。
就在這個時候,他在湡水畔的蘇人亭看到了嶽飛。
………………
原來,嶽飛在接待了李翊派回幽州的使者,了解了冀州的戰局後,並沒有馬上單騎南下,而是率領新組建的一萬騎兵部隊一起南下。
嚴格的說起來,這一萬騎兵算不得真正的騎兵,隻能說是騎馬步兵。這些騎兵有從幽州的庶民中招收的,也有從收攏的流民中招收的,甚至還有三四千人,是從黃巾軍降卒中挑選出來的。
而戰馬,卻是他率領大軍,在恢複上穀郡和代郡的統治過程中,從兩郡烏桓人手中購買的。
上穀郡和代郡都是烏桓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兩郡的烏桓人,總數超過了二十萬,是幽州烏桓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
嶽飛接到信使的時候,這一萬騎兵才剛剛組建起來,沒有經過什麽訓練。因此,他這南下的速度並不快,其實是因為根本快不起來。
如今已經到了六月底,距離當初李翊派出信使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他才率領大軍剛剛到達湡水之畔。
一萬騎兵大軍,在湡水河邊排成方陣隊列,其氣勢之雄偉,讓人無不生成氣吞山河之感。
公孫瓚就像看見了救命稻草一般,領著手下急奔而來。
嶽飛知道公孫瓚跟李翊的關係,甚至,李翊隱隱有以兄長之禮對待公孫瓚,因此一點兒不敢怠慢,哪怕現在公孫瓚手下已經隻剩下不足兩千人馬了,依然以下屬之禮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