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你們把何苗殺了?”張讓氣急敗壞地說道,“你們以為這樣就能獨掌權柄?太後就能放過你們?”
“殺何苗的是大將軍手下,和我們無關。”盧植冷笑道,“立即放了天子和陳留王,你們就能活著。”
張讓和段珪兩人根本不相信盧植的話。
如果何苗還活著,還控製著北軍,何太後考慮到自己臨朝主政的需要和多年的交情,很可能會赦免他們的罪責。
但現在何苗死了,北軍兵權落到了太傅袁隗的手裏,那太後和天子也就失去了最後的倚仗,這對孤兒寡母在將來的日子裏,也隻能任由太傅和朝中的一幫士族大臣們任意宰割了。
至於現在這幫走投無路的中官,除了死路已經別無他途了。
張讓想了很久,提出了一個讓盧植目瞪口呆的要求。他要帶著天子和陳留王到青州去投太尉劉虞。
盧植和張讓互相怒視著,大殿內的氣氛霎時緊張到了極點。
段珪猛地抽出長劍,怒不可遏地指著盧植說道:“快去,去給陛下準備好車駕,我們要離開洛陽。”
盧植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
段珪望著盧植匆匆而去的背影,十分疑惑地問道:“為什麽要去青州?劉虞雖然為人忠厚,不至於殺了我們,但劉虞還是要護駕回京的,我們將來怎麽辦?”
“將來?我們還有將來嗎?”張讓歎道,“現在不僅僅是我們生機盡絕,太後和天子也是一樣,難道你看不出來?大將軍死了,何苗被袁隗借機殺了,北軍被袁隗控製了,這洛陽已經是袁隗和士人們的天下了。”
“你是說,袁隗要廢黜少帝?”段珪驀然醒悟。
“袁隗縱容逆賊攻打皇宮,焚燒朱雀門,誅殺何苗。已經犯了彌天大罪。”張讓說道,“何進雖然是我們殺的,但造成今天這種局麵的罪魁禍首卻是袁隗,太後難道不知道?所以袁隗和那幫士人要想活下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殺了太後和天子。”
“我們已經完了,家人親族估計都已給袁隗殺了,但臨死之前,此仇豈能不報?隻要我們把天子和陳留王帶到青州。袁隗就不敢殺太後,更無法廢黜少帝,重立新君。”張讓咬牙切齒地說道,“我們到了青州後,立即逼迫太尉劉虞聯合驃騎大將軍李翊的力量護駕回京。隻要天子回到了京城,袁隗和那幫黨人就等著去死吧。”
段珪擔憂地說道:“李翊手上有先帝遺詔,假如他趁機廢黜了天子,擁立陳留王為帝……”
“不管誰做皇帝,劉虞和李翊都要把天子送回京城。”張讓冷笑道,“劉虞和李翊如果護少帝回京。他們還會讓袁隗活著嗎?而劉虞和李翊如果廢黜了少帝,袁隗又怎會讓劉虞和李翊回京?他正愁沒有機會誅殺李翊。如果雙方因此而大打出手,你想是李翊贏還是袁隗贏?”
段珪搖搖頭,無奈的說道:“李翊現在正在遠征大漠,需要袁隗幫助他穩定洛陽,給他提供糧草輜重,他怎會在這個時候和袁隗翻臉?”
張讓笑道:“洛陽已經大亂,驃騎大將軍的遠征已經結束了。”
………………
由於張讓和段珪拒絕放出天子,太傅袁隗和盧植等大臣緊急磋商之後,決定暫時放棄營救天子。先集中精力把北軍控製在手。
這時,最先趕到平樂觀的執金吾丁原和河內太守王匡派人送來急書,說董卓的大軍已經進駐北軍大營,控製了五萬北軍。
太傅袁隗和盧植等大臣相顧失色。難以置信。
袁隗命令各路大軍包圍平樂觀的軍令是在淩晨送出去的,就算董卓一刻不耽誤,他也無法在中午趕到北軍大營,顯然董卓是在更早時候得到了洛陽巨變的消息。
但問題是,他既沒有聖旨也沒有符節,他怎能控製五萬北軍?
但丁原和王匡不可能無中生有。這個消息不會有錯。
袁隗和盧植感到局勢失控了,他們立即召集大臣到太傅府議事,同時命令朱儁、劉博和周慎三人攜帶太後懿旨火速趕到北軍大營查探虛實。
平樂觀距離洛陽城隻有十裏,消息傳遞非常快。當大臣們還在太傅府爭論不休,彷徨無計的時候,丁原再次派人送來消息,說董卓的大軍正從函穀關急速而來,北軍大營裏隻有數千西涼鐵騎。丁原問袁隗,是不是立即發動攻擊把董卓趕出北軍大營。
多數大臣讚同攻擊。
袁紹說:“現在董卓兵力不足,如果發動突襲,定能迅速擊敗董卓。董卓沒有聖旨符節,他即使控製了北軍,也是使用了血腥手段,北軍將士不會甘心服從。”
尚書何顒說:“如果讓董卓掌控了北軍,洛陽的形勢將愈發複雜,還是當機立斷把他趕出京畿為好。”
盧植和尚書許靖等人卻堅決反對。現在情況不明,誰都不知道董卓是不是已經完全控製了北軍,是用什麽辦法控製的北軍。如果雙方發生激烈衝突,軍心不穩的五萬北軍因此而大亂,洛陽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盧植說:“隻要北軍不亂,洛陽就能迅速穩定,這是重中之重,所以目前不管誰控製了北軍都是一件好事。”
許靖說:“董卓是本朝重鎮將軍,資曆深威望高,由他暫時掌控北軍並無什麽不妥。洛陽穩定後,進京兵馬都要各回州郡,董卓作為涼州牧也是要回去的。”
“他如果不回去呢?”尚書鄭泰問道。
“長安有左將軍皇甫嵩,河東有驃騎大將軍府晉陽行轅的寇準,京師還有各路兵馬,董卓如果明智的話,還是趁早離開的好。”許靖說道。
袁隗不想放棄對北軍的控製,在他看來董卓根本沒有控製北軍的可能。
如果自己不能控製北軍,就不能控製洛陽的局勢,將來洛陽的事也就無法按照自己的設想一步步地走下去,所以他迫切希望拿回北軍的控製權。
雖然北軍的段煨和滯留在北軍大營的鮑鴻可能會幫助董卓暫時鎮製他們的部下,但其他北軍將領呢?難道也會屈從於董卓的威勢?
“傳令丁原,立即揮軍逼近北軍大營。”袁隗說道,“如果董卓拿出了天子命令他節製北軍的聖旨和符節,那就算了,如果沒有,把他請出北軍大營。”
………………
中午,朱儁、劉博和周慎三人飛馬而回。
“怎麽回事?”袁隗急忙迎上去問道。
“那是天子給何苗的聖旨。”朱儁臉顯怒意,忿忿不平地說道,“雖然那聖旨上血跡斑斑,幾乎看不到字跡了。但印璽卻非常清晰。董卓膽子太大了,這種事他都敢做。”
“給何苗的聖旨?”袁隗霍然醒悟,“原來奉車都尉董旻騙了我們。那董卓又怎麽騙過了北軍諸將?”
“不知道他在聖旨上做了什麽手腳。”朱儁說道,“我私下問了一下北軍中侯侯成,那聖旨北軍諸將都仔細核驗了,確實是真的。越騎校尉伍孚好像對聖旨的真偽有懷疑,結果被董卓殺了。現在曹操、鮑鴻,還有原西園軍幾十名軍官都被董卓說服了,正在幫他穩定軍心。北軍已經被董卓盡數控製了。”
袁隗沉吟不語,心內驚駭不已。
“公偉看到北軍將士對董卓統領北軍的事深信不疑,隨即打消了宣讀太後懿旨的念頭。”劉博說道,“公偉謊稱奉太傅的命令到北軍大營安撫軍心,和董卓隨意說了幾句話後就告辭回來了。”
“太傅,現在我們急需的是穩定洛陽,不宜再生變故。”朱儁躬身說道,“下官自作主張,願受責罰。”
“公偉處置得當,何罪之有?”袁隗笑道,“你們先回去休息吧。”
………………
書房內,袁隗和盧植相視苦笑。
“讓董旻去殺何苗,本意是想堅定董卓的廢黜之心,誰知道卻出了這麽一個岔子。”袁隗搖頭道,“早知道出這事就不讓董旻去了。”
“董卓控製北軍,並不影響我們的廢黜之計,相反,他實力強勁了,會更有決心廢黜天子重立新帝。這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盧植說道,“隻是,我們的計策要重新修改,否則將來很難把董卓逼出京城。”
“你是說,征調驃騎大將軍的軍隊?”袁隗皺眉問道。
“等到董卓完全控製了洛陽,他手上至少有十萬大軍。目前除了驃騎大將軍,已經無人可以抗衡董卓。”盧植歎道,“兩天之內,竟然發生了這麽多驚天動地的事,誰能想到?京畿形勢發展太快,根本不是我們所能控製,也不是我們所能預測和想象的。”
“現在看來,先帝是對的,如果沒有驃騎大將軍,我們將來怎麽辦?我親自北上,先到青州見見劉虞,然後到泉州和蔡邕談談。他們一個是李翊的故主,對李翊在仕途上的進步有重要作用,一個是李翊的外父。據說李翊對這兩個人很敬重,他們的意見應該對李翊有很大的影響。”
“子幹,如果我們逼走了董卓,又來了李翊,那就更頭痛了。”袁隗猶豫不決地說道。(未完待續。)
“你們把何苗殺了?”張讓氣急敗壞地說道,“你們以為這樣就能獨掌權柄?太後就能放過你們?”
“殺何苗的是大將軍手下,和我們無關。”盧植冷笑道,“立即放了天子和陳留王,你們就能活著。”
張讓和段珪兩人根本不相信盧植的話。
如果何苗還活著,還控製著北軍,何太後考慮到自己臨朝主政的需要和多年的交情,很可能會赦免他們的罪責。
但現在何苗死了,北軍兵權落到了太傅袁隗的手裏,那太後和天子也就失去了最後的倚仗,這對孤兒寡母在將來的日子裏,也隻能任由太傅和朝中的一幫士族大臣們任意宰割了。
至於現在這幫走投無路的中官,除了死路已經別無他途了。
張讓想了很久,提出了一個讓盧植目瞪口呆的要求。他要帶著天子和陳留王到青州去投太尉劉虞。
盧植和張讓互相怒視著,大殿內的氣氛霎時緊張到了極點。
段珪猛地抽出長劍,怒不可遏地指著盧植說道:“快去,去給陛下準備好車駕,我們要離開洛陽。”
盧植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
段珪望著盧植匆匆而去的背影,十分疑惑地問道:“為什麽要去青州?劉虞雖然為人忠厚,不至於殺了我們,但劉虞還是要護駕回京的,我們將來怎麽辦?”
“將來?我們還有將來嗎?”張讓歎道,“現在不僅僅是我們生機盡絕,太後和天子也是一樣,難道你看不出來?大將軍死了,何苗被袁隗借機殺了,北軍被袁隗控製了,這洛陽已經是袁隗和士人們的天下了。”
“你是說,袁隗要廢黜少帝?”段珪驀然醒悟。
“袁隗縱容逆賊攻打皇宮,焚燒朱雀門,誅殺何苗。已經犯了彌天大罪。”張讓說道,“何進雖然是我們殺的,但造成今天這種局麵的罪魁禍首卻是袁隗,太後難道不知道?所以袁隗和那幫士人要想活下去。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殺了太後和天子。”
“我們已經完了,家人親族估計都已給袁隗殺了,但臨死之前,此仇豈能不報?隻要我們把天子和陳留王帶到青州。袁隗就不敢殺太後,更無法廢黜少帝,重立新君。”張讓咬牙切齒地說道,“我們到了青州後,立即逼迫太尉劉虞聯合驃騎大將軍李翊的力量護駕回京。隻要天子回到了京城,袁隗和那幫黨人就等著去死吧。”
段珪擔憂地說道:“李翊手上有先帝遺詔,假如他趁機廢黜了天子,擁立陳留王為帝……”
“不管誰做皇帝,劉虞和李翊都要把天子送回京城。”張讓冷笑道,“劉虞和李翊如果護少帝回京。他們還會讓袁隗活著嗎?而劉虞和李翊如果廢黜了少帝,袁隗又怎會讓劉虞和李翊回京?他正愁沒有機會誅殺李翊。如果雙方因此而大打出手,你想是李翊贏還是袁隗贏?”
段珪搖搖頭,無奈的說道:“李翊現在正在遠征大漠,需要袁隗幫助他穩定洛陽,給他提供糧草輜重,他怎會在這個時候和袁隗翻臉?”
張讓笑道:“洛陽已經大亂,驃騎大將軍的遠征已經結束了。”
………………
由於張讓和段珪拒絕放出天子,太傅袁隗和盧植等大臣緊急磋商之後,決定暫時放棄營救天子。先集中精力把北軍控製在手。
這時,最先趕到平樂觀的執金吾丁原和河內太守王匡派人送來急書,說董卓的大軍已經進駐北軍大營,控製了五萬北軍。
太傅袁隗和盧植等大臣相顧失色。難以置信。
袁隗命令各路大軍包圍平樂觀的軍令是在淩晨送出去的,就算董卓一刻不耽誤,他也無法在中午趕到北軍大營,顯然董卓是在更早時候得到了洛陽巨變的消息。
但問題是,他既沒有聖旨也沒有符節,他怎能控製五萬北軍?
但丁原和王匡不可能無中生有。這個消息不會有錯。
袁隗和盧植感到局勢失控了,他們立即召集大臣到太傅府議事,同時命令朱儁、劉博和周慎三人攜帶太後懿旨火速趕到北軍大營查探虛實。
平樂觀距離洛陽城隻有十裏,消息傳遞非常快。當大臣們還在太傅府爭論不休,彷徨無計的時候,丁原再次派人送來消息,說董卓的大軍正從函穀關急速而來,北軍大營裏隻有數千西涼鐵騎。丁原問袁隗,是不是立即發動攻擊把董卓趕出北軍大營。
多數大臣讚同攻擊。
袁紹說:“現在董卓兵力不足,如果發動突襲,定能迅速擊敗董卓。董卓沒有聖旨符節,他即使控製了北軍,也是使用了血腥手段,北軍將士不會甘心服從。”
尚書何顒說:“如果讓董卓掌控了北軍,洛陽的形勢將愈發複雜,還是當機立斷把他趕出京畿為好。”
盧植和尚書許靖等人卻堅決反對。現在情況不明,誰都不知道董卓是不是已經完全控製了北軍,是用什麽辦法控製的北軍。如果雙方發生激烈衝突,軍心不穩的五萬北軍因此而大亂,洛陽局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盧植說:“隻要北軍不亂,洛陽就能迅速穩定,這是重中之重,所以目前不管誰控製了北軍都是一件好事。”
許靖說:“董卓是本朝重鎮將軍,資曆深威望高,由他暫時掌控北軍並無什麽不妥。洛陽穩定後,進京兵馬都要各回州郡,董卓作為涼州牧也是要回去的。”
“他如果不回去呢?”尚書鄭泰問道。
“長安有左將軍皇甫嵩,河東有驃騎大將軍府晉陽行轅的寇準,京師還有各路兵馬,董卓如果明智的話,還是趁早離開的好。”許靖說道。
袁隗不想放棄對北軍的控製,在他看來董卓根本沒有控製北軍的可能。
如果自己不能控製北軍,就不能控製洛陽的局勢,將來洛陽的事也就無法按照自己的設想一步步地走下去,所以他迫切希望拿回北軍的控製權。
雖然北軍的段煨和滯留在北軍大營的鮑鴻可能會幫助董卓暫時鎮製他們的部下,但其他北軍將領呢?難道也會屈從於董卓的威勢?
“傳令丁原,立即揮軍逼近北軍大營。”袁隗說道,“如果董卓拿出了天子命令他節製北軍的聖旨和符節,那就算了,如果沒有,把他請出北軍大營。”
………………
中午,朱儁、劉博和周慎三人飛馬而回。
“怎麽回事?”袁隗急忙迎上去問道。
“那是天子給何苗的聖旨。”朱儁臉顯怒意,忿忿不平地說道,“雖然那聖旨上血跡斑斑,幾乎看不到字跡了。但印璽卻非常清晰。董卓膽子太大了,這種事他都敢做。”
“給何苗的聖旨?”袁隗霍然醒悟,“原來奉車都尉董旻騙了我們。那董卓又怎麽騙過了北軍諸將?”
“不知道他在聖旨上做了什麽手腳。”朱儁說道,“我私下問了一下北軍中侯侯成,那聖旨北軍諸將都仔細核驗了,確實是真的。越騎校尉伍孚好像對聖旨的真偽有懷疑,結果被董卓殺了。現在曹操、鮑鴻,還有原西園軍幾十名軍官都被董卓說服了,正在幫他穩定軍心。北軍已經被董卓盡數控製了。”
袁隗沉吟不語,心內驚駭不已。
“公偉看到北軍將士對董卓統領北軍的事深信不疑,隨即打消了宣讀太後懿旨的念頭。”劉博說道,“公偉謊稱奉太傅的命令到北軍大營安撫軍心,和董卓隨意說了幾句話後就告辭回來了。”
“太傅,現在我們急需的是穩定洛陽,不宜再生變故。”朱儁躬身說道,“下官自作主張,願受責罰。”
“公偉處置得當,何罪之有?”袁隗笑道,“你們先回去休息吧。”
………………
書房內,袁隗和盧植相視苦笑。
“讓董旻去殺何苗,本意是想堅定董卓的廢黜之心,誰知道卻出了這麽一個岔子。”袁隗搖頭道,“早知道出這事就不讓董旻去了。”
“董卓控製北軍,並不影響我們的廢黜之計,相反,他實力強勁了,會更有決心廢黜天子重立新帝。這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盧植說道,“隻是,我們的計策要重新修改,否則將來很難把董卓逼出京城。”
“你是說,征調驃騎大將軍的軍隊?”袁隗皺眉問道。
“等到董卓完全控製了洛陽,他手上至少有十萬大軍。目前除了驃騎大將軍,已經無人可以抗衡董卓。”盧植歎道,“兩天之內,竟然發生了這麽多驚天動地的事,誰能想到?京畿形勢發展太快,根本不是我們所能控製,也不是我們所能預測和想象的。”
“現在看來,先帝是對的,如果沒有驃騎大將軍,我們將來怎麽辦?我親自北上,先到青州見見劉虞,然後到泉州和蔡邕談談。他們一個是李翊的故主,對李翊在仕途上的進步有重要作用,一個是李翊的外父。據說李翊對這兩個人很敬重,他們的意見應該對李翊有很大的影響。”
“子幹,如果我們逼走了董卓,又來了李翊,那就更頭痛了。”袁隗猶豫不決地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