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馥看來,長安朝廷希望靠太傅劉虞來製約李翊簡直就是個笑話。


    董卓的例子就擺在那裏,他是怎麽攫取權柄的?就是拿刀砍去的。你不給我,我就殺你。前太傅袁隗應該比今太傅劉虞有權有勢吧?結果如何?袁隗還不是敗在董卓的刀下。


    李翊比董卓更加凶殘陰毒。董卓還沒有進洛陽的時候,李翊就帶著大軍南下威脅天子和朝廷了,就這種人會拱手放棄權柄?


    至於什麽故主之情,那都是狗屁。和李翊談什麽故主?李翊出身商賈行伍,這種人最是無情無義,你和他談什麽故主之情?和一頭老虎談故主之情,還不如拿一把刀直接去砍他來得實在。


    韓馥說了一大堆,最後的意思是這個機會萬萬不能錯過。長公主和朝廷必須要設在冀州。北疆錢糧緊缺,冀州供應有限,李翊看樣子馬上就要跟董卓真刀實槍的幹起來了。等他跟董卓打起來的時候,我們再談這個事。那時,由不得他不答應。


    至於北疆軍政,他還不還都是一回事,我們也不會主動派人到北疆去招惹他,去奪他的權。隻要他攻打董卓,我們就給他供應一部分錢糧。不管怎麽說,大家都是一殿之臣,都是為了討董興國嘛。


    劉恭、耿武、閔純、李曆四人支持韓馥的意見,尤其是劉恭,言詞非常激烈,對李翊和朝中的一幫大臣大肆抨擊。


    審配出言反對。


    當前的形勢很明顯,泉州朝廷要立即建,為什麽?討董聯盟經過黃巾軍暴亂、袁閥分裂、袁紹和長安朝廷決裂後,已經成了一盤散沙,急需有人出麵再次把各地州郡的力量集中到一起,以便應對明年嚴峻的局勢。


    明年和今年一樣,有黃巾軍之禍,有董卓之禍,但更嚴重的是有流民之禍和糧荒之禍。所以,各地州郡必須要抱成一團,度過難關。長公主和泉州朝廷的建立,正好給了各地州郡一次重新集結力量的契機。


    冬天馬上就要到了,黃巾軍要休戰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得到一段時間的修整。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利用泉州朝廷來重新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這樣到了明年春天,我們就能以最強悍的實力攻擊黃巾軍。


    如果按照主公的辦法,等到李翊攻擊董卓之後,我們以錢糧來威脅李翊把長公主送到冀州,再把朝廷建在冀州,那時間和機會就都錯過了。


    其實,主公對這件事過慮了。李翊和董卓要兩虎相爭,李翊暫時對冀州沒有危險,而且他為了緩解北疆的財賦錢糧危機,無論如何都不會為了權力分配的事和冀州鬧翻,這個朝廷暫時設在泉州並沒有什麽關係。過一段時間後,他會很自覺地把長公主和朝廷送到冀州。為什麽?


    張溫等老臣把長公主和朝廷留在泉州的主要目的是什麽?是製約和削弱李翊的權勢,利用他的武力振興社稷,最大程度地減小李翊對社稷的危害。


    李翊不是白癡,他怎麽會拿刀割自己的脖子?他怎麽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權勢被奪,部下離散,一步步走上必死之路?李翊於是想了個以退為進的辦法。


    李翊為什麽要主動放棄北疆軍政?他不是為了要留住長公主和挾持朝廷,而是為了要逼走長公主和朝廷。


    李翊放棄了北疆兩州兩都護府的軍政,撤銷州一級府衙,那劉虞呢?劉虞行丞相事,他主掌權柄,他不能不帶頭響應。以劉虞的為人和宗室大臣的身份,他必定會放棄青州軍政,主動撤銷青州牧府。


    那麽,還剩下誰?剩下主公、兗州牧劉岱和豫州牧孔伷。兩位上卿主動放棄各自手中的地方軍政大權,你們三位怎麽辦?不放?顯然不可能。放,大家又擔心朝廷被李翊所控。


    尤其是冀州,冀州牧府一旦被撤銷,冀州軍政到了朝廷手上,李翊就徹底控製了冀州的錢糧,我們也就再也無法製約李翊了,因此這冀州的軍政大權是萬萬不能放。


    那怎麽辦?隻有朝廷讓一步,把長公主和朝廷遷到冀州。長公主和朝廷到了冀州,李翊又要吵了,他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再把北疆軍政要回去。其實,就像主公所說,這個北疆軍政不管李翊還不還,都是他的,誰願意到北疆去招惹他?


    朝廷設在泉州,就像長公主拿著一把刀架在李翊的脖子上,李翊避之惟恐不及,怎麽會留下?所以主公不要擔心朝廷的事,你什麽事都可以答應,隻要不答應放棄冀州的軍政大權就行了。


    韓馥和劉恭等人不得不承認審配分析的有道理,但李曆的一句話讓韓馥疑心大起。


    “正南兄,聽說當初在雁門郡戰場上大將軍對你有救命之恩,你可不能因此幫助大將軍欺騙主公,耽誤振興社稷的大業啊。”


    韓馥頓時疑心大起。


    審配無奈說道:“這樣吧,我代主公到河內去一趟,問問袁本初的意見。不管怎麽說,現在主公還是尊奉‘承製詔書’,聽從袁本初的調遣嘛。”


    韓馥臉色更加難看了,他十分不高興地揮手說道:“那你就去跑一趟,快去快回。”


    ………………


    十月下旬,河內,懷城。


    黃巾軍要準備上山過冬了,黃巾軍諸部在各地戰場上隨即轉入了守勢,連通冀州和河內之間的馳道逐漸被官軍控製。


    審配一路暢通無阻地到了懷城。袁紹聞訊,和許攸、郭圖、逢紀等人到城外相迎。


    眾人互相寒暄一番後,袁紹笑道:“正南是不是給我們帶來了什麽好消息?”


    審配搖搖頭,說道:“好消息是袁將軍心願得償,壞消息是社稷前途渺茫。”


    隨即他把張溫等老臣準備在泉州建朝的事詳細說了一遍,最後說道:“長安朝廷巧妙地避過了皇統之爭在外建朝,這是我們事先沒有預料到的。不過,能迅速建朝,終歸實現了袁將軍重新整合討董聯盟的想法,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啊。”


    “看樣子我那一刀沒白砍。”袁紹笑道,“長安朝廷裏的那些大臣們總算頭腦清醒了。這個辦法不錯,社稷振興有望了。將來社稷穩定了,我們給冤死的四位大臣樹個碑,以感謝他們為大漢社稷做出的犧牲。”


    接著他問道:“正南,你剛才說前途渺茫是什麽意思?是說我嗎?”


    審配點頭道:“從馬日磾走進鄴城開始,他自始至終就沒有提到過袁將軍。關於建朝的事,袁將軍更不在他們的視線之內。也就是說,袁將軍和討董聯盟已經被長公主和這個即將籌建的朝廷代替了。袁將軍在他們眼裏,不過就是個渤海郡的太守而已。我親自趕到河內來,就是想問問袁將軍,袁將軍打算束手待斃?”


    袁紹神色略顯尷尬地笑笑。


    審配隨即把韓馥和冀州府的意見說了一遍,然後說道:“我說要到河內問問你,我家主公顯得極為不高興。袁將軍,如果長公主和朝廷遷到了冀州,你的處境……”


    袁紹和眾人互相看看,鄙夷地笑道:“你們說,我叔叔怎麽會看上韓馥?怎麽會把他安排在冀州?”


    然後袁紹說道:“走吧,我們回城再說。”


    ………………


    審配的意見沒有得到許攸等人的完全同意。


    逢紀、郭圖等人認為把長公主和朝廷放在泉州好,陳琳則同意審配的意見,他們認為放在冀州好。但所有人都有個共識,那就是冀州牧韓馥無法利用冀州的錢糧控製這個朝廷,控製整個大局。


    這幾年冀州對於振興社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控製了冀州,也就等於控製了這個朝廷,控製了國家權柄。無論長公主的身份多麽尊貴,太傅劉虞的權勢多麽顯赫,驃騎大將軍李翊的武力多麽強悍,最後都要錢糧,沒有錢糧,說什麽都沒用。


    袁紹背著手,一直低頭來在回踱步。


    許攸看著他,低聲問道:“主公,你看,是不是應該動手了?”


    “不,不要急,還沒到時候。”袁紹搖手說道,“我們首先必須考慮清楚,泉州朝廷的權力應該怎麽分配,這非常重要。”


    “這幾年,我們不是平叛就是討董,還要預防天災人禍,相當於在三個戰場上同時作戰,所以我們要想盡快穩定社稷,必須要整合所有力量。如果動亂時間太長,根基被毀,社稷恢複起來就難上加難了。驃騎大將軍的武力是我們能否盡快振興社稷的決定性力量,因此,我們現在不但不能壓製和掣肘他,反而要盡可能幫助他,讓他發揮最大的武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董卓。”


    “基於這一點考慮,我認為,冀州要以最大的力量幫助北疆,但韓馥這個人辦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這個人必須要拿掉。但現在拿掉韓馥,阻力太大,必須要得到李翊的幫助,也就是說要得到泉州朝廷的幫助。但李翊不可能幫助我,在我和韓馥之間,他更願意選擇韓馥。我們應該怎麽辦?”(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召喚之三國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戀19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戀1988並收藏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