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封和吳資神情興奮,一臉的奸笑。
臧霸卻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問道:“如果袁術不從南麵牽製曹操、劉備,我們就要獨自承擔他們的攻擊,恐怕……”
“冀州大戰之前,袁術曾派他的兒子袁耀,從事荀正和劉曄趕到了河北。”徐茂公輕鬆的笑道,“現在,他們三人正在返回揚州的船上。”
臧霸頓時明白了。
冀州大戰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就是袁術的背叛。袁術竟然和河北的李翊暗中有來往,不可思議。
現在看來,當初河北肯定是承諾袁術,答應幫助他拖住叛軍,讓袁術攻占中原,繼而利用袁術攻占中原導致叛軍糧草斷絕的機會,擊敗叛軍。
現在袁術失敗了,但袁術的實力還在。相反,曹操、劉備卻傷痕累累,兩人在自己和袁術的前後夾擊下,要想得到恢複實力的時間,幾乎不可能。
以河北的強大實力,隻要稍加喘息,馬上就可以南下中原作戰。在河北的北疆軍、揚州袁術和自己的三路圍攻下,曹操和劉備轉眼就會敗亡。
河北占據中原,隻不過是早晚的事。
顯然,當自己派人向河北求助的時候,李翊和徐茂公馬上就看到了致勝的機會,迅速安排好了中原戰局。
河北拿下了中原,距離平定天下的日子也就很近了。
此時,自己還有什麽理由背叛河北?還有什麽力量和河北抗衡?
其實,李翊和徐茂公自始至終就沒有考慮過自己會背叛的事。
自己得不到河北的幫助,遲早要敗亡,中原也遲早是河北的囊中之物,而自己如果得到河北的幫助,接受河北的安排,中原會很快平定,天下會很快穩定,百姓也會很快過上好日子。
無論自己是否有夢想,也無論自己是否充滿了私欲,現在自己都沒有理由拒絕河北,將來,更沒有理由背叛河北。
“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我們可以派一支軍隊攻擊徐州的琅琊郡。”臧霸終於放棄了心裏所有亂七八糟的想法,下定了決心,“我在琅琊郡待了很多年,郡縣大吏幾乎都是我的人。我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把它拿下。”
徐茂公欣慰地笑笑,從懷內拿出一份文卷遞給了臧霸,說道:“冀州大戰結束後,我們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和軍械。這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正在運往平原城。你可以派人到平原城和高順聯係,把這批糧食軍械迅速運到青州。”
臧霸驚喜的接到手中,連聲道謝。
“該說的我都說了。”徐茂公笑道,“怎麽做,隨你的心意。以你奪取青州、幫助朝廷平定中原的功勞,必是大漢中興名臣,將來定能名揚青史。”
“先生這就要走?”臧霸吃驚的問道。
“我去北海見見尹禮和吳敦。”徐茂公說道,“過幾天,我和尹禮、吳敦一起到臨淄,到時我們再詳談。”
………………
程昱得到了臧霸的承諾,心滿意足的走了。
臧霸臨別前,信誓旦旦的對程昱說:“我跟丞相是老交情了,當年在徐州就幫助丞相攻打過李翊,如今我自然還是站在他這一邊。如果丞相缺兵,我馬上出兵支援,如果丞相缺糧,我就是在青州挖地三尺,也要把糧食籌齊送過去。”
這句話不管是真是假,總之讓程昱很高興,很放心。他本來是想要點糧食,但想到公孫瓚在青州征收重賦,百姓日子很苦,所以最後還是沒有開口。
過了幾天,徐茂公和尹禮、吳敦趕到了臨淄。
幾人把諸事商量妥當後,徐茂公隨即告辭,急返河北。
………………
十月上旬,洛陽。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到了洛陽。袁紹憂心如焚,愁眉不展。
河內戰局一敗塗地。大軍在十天內三戰三敗,連退三百裏。
除了冀州大敗導致軍心渙散外,北疆軍強悍而犀利攻擊力更是戰敗的主要原因。
北疆軍在大將徐達的統率下,先是攻克了朝歌城。然後北疆軍另外一員大將太史慈又在鹿腸山伏擊了河內軍一部,其三千士卒全軍覆沒,大量糧草輜重盡數丟失。
韓浩、韓瓊隨即率部撤到了汲城堅守。
北疆軍的司馬懿不知用了什麽辦法,買通了城內的張氏世族做內應,於半夜時分悄悄率軍翻上了城牆,奪取了東城門。汲城丟失。
韓浩、韓瓊、張南等人倉促撤退。太史慈帶領北疆大軍一路追殺。陶升在清水河一線阻擊,三千人馬被太史慈誅殺一盡。陶升最後僅帶著二十多個親衛逃到了懷城。
而在關中,馬超逃亡,煮熟的鴨子飛了。
袁譚奉命收殺馬超。他三番兩次邀請馬超到長安,但馬超以種種借口拒絕。
韓遂臨走時,曾一再囑咐他,馬騰如果不回來,你千萬不要離開槐裏城。馬超對此言聽計從。
袁譚無奈,於是再設一計,請馬超出來打獵。這次馬超答應了。打獵的地點距離槐裏城很近,隻有六十多裏,馬超認為不會出事。
結果馬超中計,被袁譚的鐵騎包圍了。但是馬超實在是太厲害了,真正的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帶著五十個親衛,奮力搏殺,最後單槍匹馬殺出了重圍。
此時袁譚的大軍已經包圍了槐裏城。馬超無奈之下,連夜趕到陳倉,會合三千主力鐵騎,逃奔西涼而去。
河東方向的北疆軍開始攻擊關西。
北疆大將黃忠、楊奉、韓暹各領大軍,在俞大猷的配合下,從風陵渡、弘農城和茅津渡方向同時展開了進攻。
雖然這次北疆軍進攻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牽製袁紹的兵力,以幫助河內戰場的北疆軍迅速推進,但由於河內戰場連戰連敗,而馬超又逃出了關中,很可能在近期聯合韓遂兵犯關中,所以關西戰場突然變得非常重要。
如果北疆軍成功占據弘農,切斷關東和關中之間的聯係,關中失去支援,形勢就很危急。同時,關西戰場的失利,也會導致關東局勢緊張。
袁紹在無力支援河內戰場的情況下,有可能丟掉河內,讓北疆軍飲馬黃河,直接威脅洛陽。
中原戰場上,曹操、劉備的大軍突然士氣大振,集結重兵攻擊定陶。袁術在兵力上處於劣勢,為了避免損失,不得不撤出定陶,死守昌邑。
如果袁術再撤出昌邑,那兗州就被曹操重新奪了回去,中原形勢將對袁紹、袁術兩兄弟非常不利。
現在,要想挽救中原局勢,阻止曹操的攻擊,除了讓陳留方向的袁忠、夏昭立即率軍向定陶方向移動,以牽製曹操外,就要看許攸能否成功說服劉表、劉備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許攸傳回來的消息讓袁紹鬆了一口氣。
當許攸把袁術打算擁立劉寵為皇帝的消息透露出去後,曹操、劉表、劉備立即感到了撲麵而來的危機。
袁術此刻已經麵臨絕境,在武力上他失去了優勢,在道義上他背叛了天子和朝廷,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叛逆。
為了生存,為了改變眼前的窘境,以他做事情從來不管不顧的莽撞性格,袁術極有可能不顧後果,再建皇統。
這是袁術目前可以挽回人心,避免眾叛親離、迅速敗亡的唯一辦法,也是可以拖住袁紹,迫使袁紹為了袁閥的整體利益,不得不和其聯手的唯一辦法。
袁紹一旦順水推舟,承認袁術所立的皇統,那麽中原局勢隨即演變成了袁氏兄弟和曹操的對抗。
劉表和劉備畢竟是皇室宗親,在麵對兩個天子的時候,他們隻能選擇實力更為強大的袁氏兄弟,選擇由袁氏兄弟擁立的皇統,以保證大漢皇統的唯一性,大漢皇統的絕對威嚴。實力不濟的曹操和由其擁立的沒有任何前途的皇統隻好被無奈而無情的拋棄了。
以曹操的實力,根本無法和袁紹、袁術兄弟的聯合相抗衡,敗亡是旦夕之間的事。
曹操措手不及,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一籌莫展。
他當然知道袁紹的真正目的是自己手中的天子,但問題是,現在就算自己把天子送到了洛陽,自己也未必能保住中原。
自己跟袁紹是一起長大的,彼此知根知底,在袁紹的眼裏,自己肯定比袁術更難對付。
而袁術又是袁紹的兄弟,於情於理,袁紹都要先把自己解決了。
這樣一來,自己如果把天子送到洛陽,袁術這個叛逆很可能搖身一變,成了救駕的功臣,而自己反而成了叛逆,被袁紹、袁術兄弟趁機圍攻。自己可能死得更快。
不過,僥幸的是,北疆軍現在正在攻打河內,牽製了袁紹的兵力,這給了自己挽救局麵的機會。
曹操決定拖。北疆軍對河內勢在必得,隨著時間的延續,冬天很快就要來臨,北疆軍的攻擊會越來越猛烈。隻要袁紹的主力被拖到了河內戰場上,無力顧及袁術,自己的機會就來了。就算袁術再建皇統,我也要把他連皮帶骨頭一把吃了。
劉表正好要返回荊州,他主動承擔了斡旋之責。(未完待續。)
臧霸卻想到了一個問題,他問道:“如果袁術不從南麵牽製曹操、劉備,我們就要獨自承擔他們的攻擊,恐怕……”
“冀州大戰之前,袁術曾派他的兒子袁耀,從事荀正和劉曄趕到了河北。”徐茂公輕鬆的笑道,“現在,他們三人正在返回揚州的船上。”
臧霸頓時明白了。
冀州大戰之所以失敗,根本原因就是袁術的背叛。袁術竟然和河北的李翊暗中有來往,不可思議。
現在看來,當初河北肯定是承諾袁術,答應幫助他拖住叛軍,讓袁術攻占中原,繼而利用袁術攻占中原導致叛軍糧草斷絕的機會,擊敗叛軍。
現在袁術失敗了,但袁術的實力還在。相反,曹操、劉備卻傷痕累累,兩人在自己和袁術的前後夾擊下,要想得到恢複實力的時間,幾乎不可能。
以河北的強大實力,隻要稍加喘息,馬上就可以南下中原作戰。在河北的北疆軍、揚州袁術和自己的三路圍攻下,曹操和劉備轉眼就會敗亡。
河北占據中原,隻不過是早晚的事。
顯然,當自己派人向河北求助的時候,李翊和徐茂公馬上就看到了致勝的機會,迅速安排好了中原戰局。
河北拿下了中原,距離平定天下的日子也就很近了。
此時,自己還有什麽理由背叛河北?還有什麽力量和河北抗衡?
其實,李翊和徐茂公自始至終就沒有考慮過自己會背叛的事。
自己得不到河北的幫助,遲早要敗亡,中原也遲早是河北的囊中之物,而自己如果得到河北的幫助,接受河北的安排,中原會很快平定,天下會很快穩定,百姓也會很快過上好日子。
無論自己是否有夢想,也無論自己是否充滿了私欲,現在自己都沒有理由拒絕河北,將來,更沒有理由背叛河北。
“不出意外的話,下個月,我們可以派一支軍隊攻擊徐州的琅琊郡。”臧霸終於放棄了心裏所有亂七八糟的想法,下定了決心,“我在琅琊郡待了很多年,郡縣大吏幾乎都是我的人。我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把它拿下。”
徐茂公欣慰地笑笑,從懷內拿出一份文卷遞給了臧霸,說道:“冀州大戰結束後,我們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和軍械。這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正在運往平原城。你可以派人到平原城和高順聯係,把這批糧食軍械迅速運到青州。”
臧霸驚喜的接到手中,連聲道謝。
“該說的我都說了。”徐茂公笑道,“怎麽做,隨你的心意。以你奪取青州、幫助朝廷平定中原的功勞,必是大漢中興名臣,將來定能名揚青史。”
“先生這就要走?”臧霸吃驚的問道。
“我去北海見見尹禮和吳敦。”徐茂公說道,“過幾天,我和尹禮、吳敦一起到臨淄,到時我們再詳談。”
………………
程昱得到了臧霸的承諾,心滿意足的走了。
臧霸臨別前,信誓旦旦的對程昱說:“我跟丞相是老交情了,當年在徐州就幫助丞相攻打過李翊,如今我自然還是站在他這一邊。如果丞相缺兵,我馬上出兵支援,如果丞相缺糧,我就是在青州挖地三尺,也要把糧食籌齊送過去。”
這句話不管是真是假,總之讓程昱很高興,很放心。他本來是想要點糧食,但想到公孫瓚在青州征收重賦,百姓日子很苦,所以最後還是沒有開口。
過了幾天,徐茂公和尹禮、吳敦趕到了臨淄。
幾人把諸事商量妥當後,徐茂公隨即告辭,急返河北。
………………
十月上旬,洛陽。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到了洛陽。袁紹憂心如焚,愁眉不展。
河內戰局一敗塗地。大軍在十天內三戰三敗,連退三百裏。
除了冀州大敗導致軍心渙散外,北疆軍強悍而犀利攻擊力更是戰敗的主要原因。
北疆軍在大將徐達的統率下,先是攻克了朝歌城。然後北疆軍另外一員大將太史慈又在鹿腸山伏擊了河內軍一部,其三千士卒全軍覆沒,大量糧草輜重盡數丟失。
韓浩、韓瓊隨即率部撤到了汲城堅守。
北疆軍的司馬懿不知用了什麽辦法,買通了城內的張氏世族做內應,於半夜時分悄悄率軍翻上了城牆,奪取了東城門。汲城丟失。
韓浩、韓瓊、張南等人倉促撤退。太史慈帶領北疆大軍一路追殺。陶升在清水河一線阻擊,三千人馬被太史慈誅殺一盡。陶升最後僅帶著二十多個親衛逃到了懷城。
而在關中,馬超逃亡,煮熟的鴨子飛了。
袁譚奉命收殺馬超。他三番兩次邀請馬超到長安,但馬超以種種借口拒絕。
韓遂臨走時,曾一再囑咐他,馬騰如果不回來,你千萬不要離開槐裏城。馬超對此言聽計從。
袁譚無奈,於是再設一計,請馬超出來打獵。這次馬超答應了。打獵的地點距離槐裏城很近,隻有六十多裏,馬超認為不會出事。
結果馬超中計,被袁譚的鐵騎包圍了。但是馬超實在是太厲害了,真正的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帶著五十個親衛,奮力搏殺,最後單槍匹馬殺出了重圍。
此時袁譚的大軍已經包圍了槐裏城。馬超無奈之下,連夜趕到陳倉,會合三千主力鐵騎,逃奔西涼而去。
河東方向的北疆軍開始攻擊關西。
北疆大將黃忠、楊奉、韓暹各領大軍,在俞大猷的配合下,從風陵渡、弘農城和茅津渡方向同時展開了進攻。
雖然這次北疆軍進攻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為了牽製袁紹的兵力,以幫助河內戰場的北疆軍迅速推進,但由於河內戰場連戰連敗,而馬超又逃出了關中,很可能在近期聯合韓遂兵犯關中,所以關西戰場突然變得非常重要。
如果北疆軍成功占據弘農,切斷關東和關中之間的聯係,關中失去支援,形勢就很危急。同時,關西戰場的失利,也會導致關東局勢緊張。
袁紹在無力支援河內戰場的情況下,有可能丟掉河內,讓北疆軍飲馬黃河,直接威脅洛陽。
中原戰場上,曹操、劉備的大軍突然士氣大振,集結重兵攻擊定陶。袁術在兵力上處於劣勢,為了避免損失,不得不撤出定陶,死守昌邑。
如果袁術再撤出昌邑,那兗州就被曹操重新奪了回去,中原形勢將對袁紹、袁術兩兄弟非常不利。
現在,要想挽救中原局勢,阻止曹操的攻擊,除了讓陳留方向的袁忠、夏昭立即率軍向定陶方向移動,以牽製曹操外,就要看許攸能否成功說服劉表、劉備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許攸傳回來的消息讓袁紹鬆了一口氣。
當許攸把袁術打算擁立劉寵為皇帝的消息透露出去後,曹操、劉表、劉備立即感到了撲麵而來的危機。
袁術此刻已經麵臨絕境,在武力上他失去了優勢,在道義上他背叛了天子和朝廷,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叛逆。
為了生存,為了改變眼前的窘境,以他做事情從來不管不顧的莽撞性格,袁術極有可能不顧後果,再建皇統。
這是袁術目前可以挽回人心,避免眾叛親離、迅速敗亡的唯一辦法,也是可以拖住袁紹,迫使袁紹為了袁閥的整體利益,不得不和其聯手的唯一辦法。
袁紹一旦順水推舟,承認袁術所立的皇統,那麽中原局勢隨即演變成了袁氏兄弟和曹操的對抗。
劉表和劉備畢竟是皇室宗親,在麵對兩個天子的時候,他們隻能選擇實力更為強大的袁氏兄弟,選擇由袁氏兄弟擁立的皇統,以保證大漢皇統的唯一性,大漢皇統的絕對威嚴。實力不濟的曹操和由其擁立的沒有任何前途的皇統隻好被無奈而無情的拋棄了。
以曹操的實力,根本無法和袁紹、袁術兄弟的聯合相抗衡,敗亡是旦夕之間的事。
曹操措手不及,被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一籌莫展。
他當然知道袁紹的真正目的是自己手中的天子,但問題是,現在就算自己把天子送到了洛陽,自己也未必能保住中原。
自己跟袁紹是一起長大的,彼此知根知底,在袁紹的眼裏,自己肯定比袁術更難對付。
而袁術又是袁紹的兄弟,於情於理,袁紹都要先把自己解決了。
這樣一來,自己如果把天子送到洛陽,袁術這個叛逆很可能搖身一變,成了救駕的功臣,而自己反而成了叛逆,被袁紹、袁術兄弟趁機圍攻。自己可能死得更快。
不過,僥幸的是,北疆軍現在正在攻打河內,牽製了袁紹的兵力,這給了自己挽救局麵的機會。
曹操決定拖。北疆軍對河內勢在必得,隨著時間的延續,冬天很快就要來臨,北疆軍的攻擊會越來越猛烈。隻要袁紹的主力被拖到了河內戰場上,無力顧及袁術,自己的機會就來了。就算袁術再建皇統,我也要把他連皮帶骨頭一把吃了。
劉表正好要返回荊州,他主動承擔了斡旋之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