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有事情,八點多了才回家,緊趕慢趕的,也還是到這個點了才上傳……
…………………………………………………………………………………………………………
這裏麵的道理尹禮懂,但一根筋的吳敦卻不會想這麽多,這麽遠。要是解釋給他聽,說不定他會鬧出什麽亂子來,也隻能由著他去鬱悶了。
尹禮正色說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大將軍對咱兄弟禮待,那是他的雍容氣度,你我卻不能坦然受之,不然隻會讓人看了笑話去,須知……”
吳敦晃著腦袋,搶著說道道:“嗯,嗯,大丈夫行事,恩怨分明,有恩將來必報之,卻不能得寸進尺,對不?”
無視尹禮哭笑不得的神情,吳敦伸了個懶腰,雙手往後腦勺一撘,說道:“算了,不跟你閑扯了,左右也不正經打仗,俺找大將軍喝酒去,河北那地方不錯,釀的新酒味道醇正得很……”
不知是不是回想起了美酒的味道,吳敦腳下飛快,不等尹禮阻攔,三轉兩轉人影就不見了,虧得他這麽大的個子,動作居然這麽敏捷。
………………
吳敦所說的美酒,自然是李氏商會已經在大漢朝銷售了將近二十年的酒了。但是這酒幾乎是針對上流社會的,吳敦在起兵以前自然是喝不到的。後來有了一些自己的勢力,可是又因為戰亂的原因,李氏商會幾乎停止了在黃河以南的販賣業務,他也無福享受。這次跟在李翊軍中,才算是第一次品嚐到了這個在大漢朝大名鼎鼎的美酒。
李氏商會的酒是用後世的蒸餾法搞出來的,這酒的好處就不用說了,勁足,味濃,還能用作戰場急救的消毒劑,而且還能對吳敦這種資深酒鬼造成致命的殺傷。
“好酒,真是好酒!”吳敦喝一杯酒,讚一句,銅鈴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線,活像隻大醉貓。
李翊笑道:“吳將軍喜歡就好,此戰傷兵多了點,用掉了大半,等回頭釀出新酒了,小弟再讓人多送些過來,總得讓吳將軍喝過癮才是。”
喝了一陣之後,吳敦實在是悶不住了,問李翊道:“大將軍,你在這圍而不攻,到底是個什麽打算?”
“這個嘛……”李翊緩緩放下酒杯,輕輕一笑道,“當然是有些思量在其中的,既然吳將軍問起,我也不能隱瞞不說,就請吳將軍指點了。”
吳敦說道:“隻管說來,俺洗耳恭聽!”
李翊問道:“吳將軍,我且問你,從春天開始,咱們和曹操已經大戰數場,小戰數十場,所為何事?”
“還能為了啥?”吳敦大眼一翻,不假思索的叫道,“曹操為人無恥,先是聯合公孫瓚等人另立朝廷,陰謀篡逆,然後還出兵河北,給大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咱們這些大漢朝的忠臣自然要收拾他,狠狠收拾!”
他說的大義凜然,李翊肚裏偷笑,這家夥貌似粗豪,卻不是真的沒心眼,否則這個時候應該說:搶錢搶糧搶地盤才對。
“吳將軍說的不錯。”李翊點點頭,又問道,“那以吳將軍之見,怎麽才算是把曹操狠狠收拾過了呢?”
“那當然是……”吳敦正端起酒樽要喝酒,下意識的就要回答,可話到嘴邊,他心中忽然一動。李翊這問題看似簡單,很容易回答,但仔細想想,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
搶錢搶糧容易理解,把東西裝到自家倉庫,就算是搶到手了,不過,這搶地盤就很有學問了。一塊地盤怎麽才算搶到手?對此,吳敦還真就沒什麽概念,沒辦法,迄今為止,他和尹禮等人從來就未嚐擁有過這種寶貴資源,怎麽會有實踐經驗。
“嗯,那大將軍你說說,咱們這仗打到什麽樣,算是徹底打贏了?”吳敦一向不喜歡做複雜的思考,他很幹脆的把問題丟回給了李翊這個提問者。
“贏的徹底,那就隻能把曹操幹掉。或者徹底趕出兗州。”李翊微微一笑,伸出兩根手指晃了晃,“前一條比較容易實現,去年的河北大戰就差了一點點,結果他這次沒出現,想要幹掉他,就得一直打到昌邑,這顯然不太容易。”
當然不容易了,從奉高到昌邑,途中都是曹操的地盤。盡管前方打了敗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操在兗州西部以及豫州東部幾個郡國的統治基礎卻沒有動搖,要取昌邑城,隻能步步為營的一路打過去。
“情報顯示,曹操在魯國、東平國都布下了重兵,駐守魯國的,乃是與夏侯淵、曹仁齊名的上將夏侯惇……”李翊用手指蘸著酒,在桌案上畫了一幅簡圖,以示意曹操的具體布防情況。
曹操終究是個梟雄,在最初的慌亂過後,很快就穩住了陣腳。為了防止李翊的乘勝進攻,他在魯國和東平國兩個郡國構築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從最南麵的蕃縣,到魯縣,再到壽張,幾個戰略要隘都派遣名將,率領重兵把守。
要通過這道防線可不容易,夏侯惇乃是與夏侯淵、曹仁齊名的大將,從夏侯淵和曹仁的表現,就能推斷出夏侯惇的本事了。
“一城一地的攻過去,就算每仗都能贏,到了昌邑城的時候,也剩不下幾個兵了。如果放著他們不管,繞過去,那就是孤軍深入了,隨時可能被截斷糧道,甚至陷入包圍,反勝為敗。”
輕兵偷襲敵軍大本營,一舉致勝的戰例很多,成祖朱棣靖難時就是這麽幹的。但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朱棣敢這麽幹,是因為他在南京有內應,有人給他開城門,李翊可沒這個便利。
曹操這個人,他重用的都是自己的親族將領,這樣雖然有用人唯親的嫌疑,但是卻有忠誠的保證。而且,無論是他曹家的親族,還是夏侯家的親族都非常爭氣,一個個都是人才。現在兗州戰局雖然不利,但還沒有對曹操集團內部造成太大的影響。
至於曹操集團內部,會不會有不安定的因素,利益無從得知。但他很清楚,奇兵突襲昌邑城是一場豪賭,兵臨城下的一刻,有可能給城內極大的震撼,從而產生動搖者和投靠者,作為內應,一舉破城;但更大的可能是,勞師遠征,孤軍深入,然後頓兵於堅城之下。
這是名副其實的豪賭,換成剛穿越那會兒,利益可能會搏一把,但現在,他的家業不小了,犯不上為了這麽可憐的成功率拚上老命。
李翊最後總結道:“所以,除非有其他勢力加入戰局,打破局勢,否則,擒賊先擒王是肯定行不通了。現在,咱們隻能設法侵蝕曹操的地盤,把他的勢力一點一點擠出去。”
吳敦明白了,說道:“原來如此。所以大將軍你在泰山和濟北兩個郡國頒布政令,讓百姓西來就食,算作服徭役?這招倒是有點意思。”
原來,在兩路大軍分別攻入泰山郡和濟北國之後,李翊一邊讓高順和陸文龍等人圍住曹軍主力,一邊讓青州的那些百姓趕來兩個郡國,搶收這兩個郡國的糧食。得到的收成,一部分作為大軍的軍糧,其餘的則是作為青州百姓的自己所獲。
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大軍糧草的問題,還讓青州百姓渡過了糧荒,同時也達到了打擊曹操的目的。
泰山郡和濟北國都有不少的平原,曹操在去年就占據了這兩個地方,所以這兩個地方今年的收成是不錯的。現在曹操的軍隊被李翊的北疆軍圍起來了,就給他搶收這些地方的糧食創造了條件。
李翊哈哈一笑,抬手向外一指,說道:“外麵的田,有九成都是地方豪強的。既然他們不識時務,準備死忠於曹操,那還有什麽好客氣的?用他們的糧食來賑濟饑民,就是最好的懲罰了,哈哈!”
漢末農民起義時起彼伏,究其根本,主要就是貧富差距過大,豪強利用權力,瘋狂的兼並土地,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淪落為赤貧狀態,為了生存,不得不揭竿而起。
豫州、兗州是黃巾起義最集中的地域,鎮壓的也最為得力,說明這裏的豪強勢力相對強大,同時,土地兼並的受害者也更多。
他們之所以不肯投降,未嚐不是李翊在河北實施的新政的影響。
河北新政是傾向維護弱者的政策,與一貫奉行刑不上大夫,士庶有別的華夏傳統官僚製度,有著根本性的衝突,後者注重的是維護士族的利益。
曆史上,在官渡之戰前,曹操的施政和河北新政頗有些相似,但戰後,為了安撫冀州的豪強,曹操不得不改弦易張,將政策恢複成了傳統模式。
李翊眼下其實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做法,以改變內政,換取兗州豪強的支持,進而更快的鞏固的已經占領下來的地盤。
隻可惜,李翊骨子裏就不是個政客,他雖然也懂得聽取意見,不會因為麵子之類的東西固執己見,但原則性的東西,他不會有絲毫的讓步。
華夏幾百年一盛衰輪回的命運要如何改變?
不在內戰中消耗太多人口?有用嗎?(。)
…………………………………………………………………………………………………………
這裏麵的道理尹禮懂,但一根筋的吳敦卻不會想這麽多,這麽遠。要是解釋給他聽,說不定他會鬧出什麽亂子來,也隻能由著他去鬱悶了。
尹禮正色說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大將軍對咱兄弟禮待,那是他的雍容氣度,你我卻不能坦然受之,不然隻會讓人看了笑話去,須知……”
吳敦晃著腦袋,搶著說道道:“嗯,嗯,大丈夫行事,恩怨分明,有恩將來必報之,卻不能得寸進尺,對不?”
無視尹禮哭笑不得的神情,吳敦伸了個懶腰,雙手往後腦勺一撘,說道:“算了,不跟你閑扯了,左右也不正經打仗,俺找大將軍喝酒去,河北那地方不錯,釀的新酒味道醇正得很……”
不知是不是回想起了美酒的味道,吳敦腳下飛快,不等尹禮阻攔,三轉兩轉人影就不見了,虧得他這麽大的個子,動作居然這麽敏捷。
………………
吳敦所說的美酒,自然是李氏商會已經在大漢朝銷售了將近二十年的酒了。但是這酒幾乎是針對上流社會的,吳敦在起兵以前自然是喝不到的。後來有了一些自己的勢力,可是又因為戰亂的原因,李氏商會幾乎停止了在黃河以南的販賣業務,他也無福享受。這次跟在李翊軍中,才算是第一次品嚐到了這個在大漢朝大名鼎鼎的美酒。
李氏商會的酒是用後世的蒸餾法搞出來的,這酒的好處就不用說了,勁足,味濃,還能用作戰場急救的消毒劑,而且還能對吳敦這種資深酒鬼造成致命的殺傷。
“好酒,真是好酒!”吳敦喝一杯酒,讚一句,銅鈴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線,活像隻大醉貓。
李翊笑道:“吳將軍喜歡就好,此戰傷兵多了點,用掉了大半,等回頭釀出新酒了,小弟再讓人多送些過來,總得讓吳將軍喝過癮才是。”
喝了一陣之後,吳敦實在是悶不住了,問李翊道:“大將軍,你在這圍而不攻,到底是個什麽打算?”
“這個嘛……”李翊緩緩放下酒杯,輕輕一笑道,“當然是有些思量在其中的,既然吳將軍問起,我也不能隱瞞不說,就請吳將軍指點了。”
吳敦說道:“隻管說來,俺洗耳恭聽!”
李翊問道:“吳將軍,我且問你,從春天開始,咱們和曹操已經大戰數場,小戰數十場,所為何事?”
“還能為了啥?”吳敦大眼一翻,不假思索的叫道,“曹操為人無恥,先是聯合公孫瓚等人另立朝廷,陰謀篡逆,然後還出兵河北,給大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咱們這些大漢朝的忠臣自然要收拾他,狠狠收拾!”
他說的大義凜然,李翊肚裏偷笑,這家夥貌似粗豪,卻不是真的沒心眼,否則這個時候應該說:搶錢搶糧搶地盤才對。
“吳將軍說的不錯。”李翊點點頭,又問道,“那以吳將軍之見,怎麽才算是把曹操狠狠收拾過了呢?”
“那當然是……”吳敦正端起酒樽要喝酒,下意識的就要回答,可話到嘴邊,他心中忽然一動。李翊這問題看似簡單,很容易回答,但仔細想想,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
搶錢搶糧容易理解,把東西裝到自家倉庫,就算是搶到手了,不過,這搶地盤就很有學問了。一塊地盤怎麽才算搶到手?對此,吳敦還真就沒什麽概念,沒辦法,迄今為止,他和尹禮等人從來就未嚐擁有過這種寶貴資源,怎麽會有實踐經驗。
“嗯,那大將軍你說說,咱們這仗打到什麽樣,算是徹底打贏了?”吳敦一向不喜歡做複雜的思考,他很幹脆的把問題丟回給了李翊這個提問者。
“贏的徹底,那就隻能把曹操幹掉。或者徹底趕出兗州。”李翊微微一笑,伸出兩根手指晃了晃,“前一條比較容易實現,去年的河北大戰就差了一點點,結果他這次沒出現,想要幹掉他,就得一直打到昌邑,這顯然不太容易。”
當然不容易了,從奉高到昌邑,途中都是曹操的地盤。盡管前方打了敗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操在兗州西部以及豫州東部幾個郡國的統治基礎卻沒有動搖,要取昌邑城,隻能步步為營的一路打過去。
“情報顯示,曹操在魯國、東平國都布下了重兵,駐守魯國的,乃是與夏侯淵、曹仁齊名的上將夏侯惇……”李翊用手指蘸著酒,在桌案上畫了一幅簡圖,以示意曹操的具體布防情況。
曹操終究是個梟雄,在最初的慌亂過後,很快就穩住了陣腳。為了防止李翊的乘勝進攻,他在魯國和東平國兩個郡國構築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從最南麵的蕃縣,到魯縣,再到壽張,幾個戰略要隘都派遣名將,率領重兵把守。
要通過這道防線可不容易,夏侯惇乃是與夏侯淵、曹仁齊名的大將,從夏侯淵和曹仁的表現,就能推斷出夏侯惇的本事了。
“一城一地的攻過去,就算每仗都能贏,到了昌邑城的時候,也剩不下幾個兵了。如果放著他們不管,繞過去,那就是孤軍深入了,隨時可能被截斷糧道,甚至陷入包圍,反勝為敗。”
輕兵偷襲敵軍大本營,一舉致勝的戰例很多,成祖朱棣靖難時就是這麽幹的。但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朱棣敢這麽幹,是因為他在南京有內應,有人給他開城門,李翊可沒這個便利。
曹操這個人,他重用的都是自己的親族將領,這樣雖然有用人唯親的嫌疑,但是卻有忠誠的保證。而且,無論是他曹家的親族,還是夏侯家的親族都非常爭氣,一個個都是人才。現在兗州戰局雖然不利,但還沒有對曹操集團內部造成太大的影響。
至於曹操集團內部,會不會有不安定的因素,利益無從得知。但他很清楚,奇兵突襲昌邑城是一場豪賭,兵臨城下的一刻,有可能給城內極大的震撼,從而產生動搖者和投靠者,作為內應,一舉破城;但更大的可能是,勞師遠征,孤軍深入,然後頓兵於堅城之下。
這是名副其實的豪賭,換成剛穿越那會兒,利益可能會搏一把,但現在,他的家業不小了,犯不上為了這麽可憐的成功率拚上老命。
李翊最後總結道:“所以,除非有其他勢力加入戰局,打破局勢,否則,擒賊先擒王是肯定行不通了。現在,咱們隻能設法侵蝕曹操的地盤,把他的勢力一點一點擠出去。”
吳敦明白了,說道:“原來如此。所以大將軍你在泰山和濟北兩個郡國頒布政令,讓百姓西來就食,算作服徭役?這招倒是有點意思。”
原來,在兩路大軍分別攻入泰山郡和濟北國之後,李翊一邊讓高順和陸文龍等人圍住曹軍主力,一邊讓青州的那些百姓趕來兩個郡國,搶收這兩個郡國的糧食。得到的收成,一部分作為大軍的軍糧,其餘的則是作為青州百姓的自己所獲。
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大軍糧草的問題,還讓青州百姓渡過了糧荒,同時也達到了打擊曹操的目的。
泰山郡和濟北國都有不少的平原,曹操在去年就占據了這兩個地方,所以這兩個地方今年的收成是不錯的。現在曹操的軍隊被李翊的北疆軍圍起來了,就給他搶收這些地方的糧食創造了條件。
李翊哈哈一笑,抬手向外一指,說道:“外麵的田,有九成都是地方豪強的。既然他們不識時務,準備死忠於曹操,那還有什麽好客氣的?用他們的糧食來賑濟饑民,就是最好的懲罰了,哈哈!”
漢末農民起義時起彼伏,究其根本,主要就是貧富差距過大,豪強利用權力,瘋狂的兼並土地,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淪落為赤貧狀態,為了生存,不得不揭竿而起。
豫州、兗州是黃巾起義最集中的地域,鎮壓的也最為得力,說明這裏的豪強勢力相對強大,同時,土地兼並的受害者也更多。
他們之所以不肯投降,未嚐不是李翊在河北實施的新政的影響。
河北新政是傾向維護弱者的政策,與一貫奉行刑不上大夫,士庶有別的華夏傳統官僚製度,有著根本性的衝突,後者注重的是維護士族的利益。
曆史上,在官渡之戰前,曹操的施政和河北新政頗有些相似,但戰後,為了安撫冀州的豪強,曹操不得不改弦易張,將政策恢複成了傳統模式。
李翊眼下其實也可以采取相同的做法,以改變內政,換取兗州豪強的支持,進而更快的鞏固的已經占領下來的地盤。
隻可惜,李翊骨子裏就不是個政客,他雖然也懂得聽取意見,不會因為麵子之類的東西固執己見,但原則性的東西,他不會有絲毫的讓步。
華夏幾百年一盛衰輪回的命運要如何改變?
不在內戰中消耗太多人口?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