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幹身不由己,被層層大浪卷到了激戰的最前沿。
北疆將士戰陣嚴密,互相配合,攻守兼備,犀利無比。高幹感覺自己的對手就像一道密不透風的“城牆”,每一刀砍下去,每一槍刺進去,都是堅硬的盾牌,根本看不到防守敵卒。而從盾牌後麵衝出來的長矛卻像樹林一樣密集,射出來的長箭像狂風暴雨一樣讓人無處藏身。
高幹怒吼著,戰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連續剁在同一麵盾牌上,他那麵盾牌好像是鐵板,紋絲不動,毫發未損。
高幹無奈的連退數步,氣喘籲籲的想緩口氣,但麵前的“鐵板”突然裂開,三支長矛,兩把弩弓霍然出現在高幹麵前。
高幹兩眼驀然睜大,張嘴發出了一聲絕望的驚呼。
弩箭厲嘯,霎時釘在了高幹胸前。四支弩箭撞上了鎧甲,火星濺射中在鎧甲上留下了兩個深深的凹坑。兩支弩箭射穿了高幹的小腹,帶著兩溜血珠釘在了地上。高幹站立不穩,被弩箭的衝擊力撞得倒飛而起。
就在他的身軀騰空倒退的刹那,三支長矛同時插進了他的身體,肩頭、小腹和左大腿立時鮮血四射。
高幹飛了起來,淒厲的慘嗥這時才從他的口中衝了出來。
他倒進了親衛懷中。看到親衛們抱著自己高聲狂叫,他感覺叫聲越來越小,好像從遙遠的天際傳來。
他被親衛們抱起來,在密集的人群中飛速後退。他感覺自己的身體在流血,感覺自己的生命在流逝。
他用力睜開眼睛,看到了天邊血色的夕陽,看到了豔麗的晚霞,他想抬起頭來仔細看一看,但已經沒有力氣了。
他長長地籲了一口氣,然後緩緩閉上了眼睛。
高幹被放到了地上。
副將渾身浴血,手拄長矛,在親衛們的攙扶下一瘸一拐的走到了高幹麵前。
高幹陣亡了。副將萬念俱灰,無力的跪在地上,他再也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淚水傾瀉而出。
“將軍,大軍右翼被北疆軍突破,李光弼和胡班兩路衝殺,已經逼近中軍。”
“將軍,徐榮的騎兵再度突破大軍左翼,正在殺向中軍。”
……
傳令兵蜂擁而來,驚惶不安的叫喊聲讓副將幾乎崩潰了。
“將軍,你快下令啊。如果讓北疆軍突破了左右兩翼前後夾擊中軍,我們會被北疆軍分割包圍。”一個軍司馬湊近副將耳邊,低聲問道,“將軍,我們到底是進攻,還是後退?”
副將擦了把眼淚,抬頭望向遠處。
在夕陽的餘暉下,韓遂的戰旗還在迎風飄揚,但那竿大旗移動的速度越來越慢,而在那竿大旗的四周,北疆軍的戰旗卻越來越密集,已經形成了合圍之勢。
此刻要想殺出去,必須突破北疆軍的阻擊,和韓遂會合。
韓遂不顧一切地殺過來,顯然也是想幫助自己突圍。兩軍會合後,實力倍增,以北疆軍目前的實力,再想圍殲已經不可能了,這樣一來大軍不但可以順利突破北疆軍包圍,而且還能安全的撤返長安。
但是,北疆軍會給自己突圍的時間嗎?
“咚咚……”報警的戰鼓聲衝天而起。
北疆騎兵距離中軍越來越近了,就連北疆大將李光弼和胡班的步兵也殺到了。這時候如果撤回後陣會合劉劭還能保住大軍,如果繼續攻擊,顯然會被北疆軍分隔圍殲。
天很快就要黑了,西涼人不可能堅持到半夜,而自己也不可能在天黑之前突破北疆軍的阻擊。
這一仗結束了。
“傳令各部,撤回後陣。”副將痛苦的搖搖頭,手指前方戰場,對眾將說道,“降下高將軍的戰旗,告訴韓遂,高將軍陣亡,我們已經失去再戰之力,請他迅速撤軍。”
………………
“高幹死了。”張遼幾乎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在士卒們的歡呼聲中打馬衝到了陣前。
袁軍迅速撤退,陣形極為混亂。高幹的帥旗的的確確消失了,現在指揮袁軍的是高幹的副將。袁軍士氣遭到了致命的打擊,他們再也沒有能力突圍了,除非發生奇跡。
張遼仰天狂笑,欣喜若狂,連聲下令。
“命令李光弼和胡班,率軍隨後掩殺,把他們圍住,團團圍住。”
“再告嶽飛、楊業、華雄諸將,撤出戰鬥,在天黑前加固防線。”
“傳令謝玄、諸葛均諸將,就地重整戰陣,確保大軍還有再戰之力。”
“傳令徐榮、鮮於銀,率軍向西,圍殲西涼軍,圍殲韓遂。”
“吹號,吹號……”張遼縱馬如飛,舉手大喊道,“重整隊列,重整隊列,隨我圍殺西涼人……”
號角長鳴。北疆騎兵調轉馬頭,緊隨張遼的帥旗,向西麵的戰場急速殺去。
………………
韓遂仰天悲嘯。
戰馬直立而起,揚蹄長嘶,仿佛要和自己的主人一起,把胸中所有的悲憤和絕望盡數發泄。
西涼大軍緩緩停下,撤退的號角聲此起彼伏,各部緊急調轉戰陣,戰場上一片混亂。
高幹死了,在這個最緊要的關頭陣亡了。袁軍失去了主帥,失去了士氣,失去了突圍的決心和勇氣,這一仗敗了。
袁軍為了報答韓遂的救援,在第一時間降下了高幹的戰旗,把高幹的死訊傳遞給了西涼人,請他們急速撤退。袁軍這種做法等於把自己徹底葬送,但給了西涼人撤退的時間。
“撤,撤……”馬超一邊撥馬後退,一邊望著從戰場兩翼席卷而來的衝天煙塵,絕望的放聲大吼道,“快撤……”
“他們都來了,都來了……”梁興麵對四周黑壓壓的騎兵大軍,緊張的幾乎窒息了,“我們衝出去,快衝出去……”
“兄弟們,誓死奮戰,誓死奮戰……”西涼人的後軍變成了突擊前軍。馬玩一馬當先,帶著騎卒奮力衝殺,“撕開敵陣,殺出一條血路。”
西涼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調轉了攻擊方向,兩萬多步騎大軍在韓遂的指揮下,向西南方向急速推進。
在戰場東北方向,幸存的袁軍在劉劭等人的率領下收縮防守,死守本陣。
在它的東麵和北麵,是北疆軍嶽飛、華雄、李樂的大軍。在它的西麵,是李光弼、胡班、謝玄、諸葛均、韓暹的大軍。在它的南麵,是楊業、郝昭、郝萌的大軍。北疆軍用大約十萬大軍圍住了士氣低迷的袁軍。
在戰場西南方向,韓遂、馬超帶著西涼大軍奮力突圍。
張遼、徐榮、鮮於銀率軍攻擊其後陣,李存孝、高寵、蘭榮、等人率軍攻擊其左右兩翼,高長恭、皇甫酈率軍正麵阻擊西涼人。
張遼被西涼人激怒了,他把李翊的命令丟到了腦後,指揮大約三萬五千騎兵四麵圍攻,
“不惜一切代價,給我圍殺西涼軍,誅殺韓遂。”
“咚咚咚……”北疆軍擂響了所有的戰鼓,鼓聲驚天動地,整個戰場都在鼓聲中顫抖起來。
“嗚嗚嗚……”所有的號角都吹響了,嘹亮而激昂的號角聲響徹了原野。
北疆將士神情激奮,一個個前赴後繼,舍生忘死,拚死追擊。
西涼人四麵被圍,岌岌可危。
………………
戰場中路,西涼中軍。
韓翼、楊秋、成宜、程銀在撤退途中接到了楊阜的緊急書信。韓遂和西涼軍救援高幹失敗,被北疆軍團團圍住,危在旦夕,請諸位將軍馬上撤軍,速速支援右翼戰場。
韓翼等人本來還忐忑不安,擔心大軍在沒有得到韓遂允許的情況下擅自撤出左翼戰場會遭到韓遂的責罵,誰知戰局瞬息萬變,現在連韓遂自己都被北疆軍圍住了。
韓翼心憂父親的安危,讓程銀率步卒大軍繼續後撤,自己和楊秋、成宜率騎兵迅速趕到中軍。
楊阜正急得團團亂轉,汗流浹背,看到韓翼帶著援軍飛速趕到,又驚又喜。
楊阜把戰況簡要說了一下,就焦急的說道:“快,急速支援右翼戰場,幫助主公突圍,快,快……你要帶著所有騎兵衝上去,打北疆軍一個措手不及。”
“左翼戰場上的騎兵都在這裏。”楊秋苦笑道,“北疆軍的大將侯君集突然從我們側翼殺出來,我們猝不及防,被迫後撤。”
楊阜愣了一下,脫口問道:“損失大嗎?還有多少騎兵?”
“大約五千多人。”楊秋說道,“步卒大軍一度被圍,損失很大。程銀正帶著他們撤回中軍。李堪已經陣亡了。”
楊阜心中劇痛,臉色愈發蒼白,有些慌不擇言的說道:“撤軍,我們立即撤軍,現在就撤。你們快去接應主公,快啊。”
韓翼、楊秋、成宜撥馬欲走,這時就聽中軍後方號角長鳴,一支騎兵帶著衝天煙塵突然出現在大軍後方。
眾人大驚,無不色變。
“是我們的人,是張既和薑冏。”韓翼忽然失聲驚呼,“難道長安城丟了?”
韓遂率軍殺進鄭白渠後,留守長安的是張猛、張既和薑冏。現在張既和薑冏帶著大軍出現在戰場上,長安城的命運凶多吉少。(未完待續。)
北疆將士戰陣嚴密,互相配合,攻守兼備,犀利無比。高幹感覺自己的對手就像一道密不透風的“城牆”,每一刀砍下去,每一槍刺進去,都是堅硬的盾牌,根本看不到防守敵卒。而從盾牌後麵衝出來的長矛卻像樹林一樣密集,射出來的長箭像狂風暴雨一樣讓人無處藏身。
高幹怒吼著,戰刀如同砍瓜切菜一般連續剁在同一麵盾牌上,他那麵盾牌好像是鐵板,紋絲不動,毫發未損。
高幹無奈的連退數步,氣喘籲籲的想緩口氣,但麵前的“鐵板”突然裂開,三支長矛,兩把弩弓霍然出現在高幹麵前。
高幹兩眼驀然睜大,張嘴發出了一聲絕望的驚呼。
弩箭厲嘯,霎時釘在了高幹胸前。四支弩箭撞上了鎧甲,火星濺射中在鎧甲上留下了兩個深深的凹坑。兩支弩箭射穿了高幹的小腹,帶著兩溜血珠釘在了地上。高幹站立不穩,被弩箭的衝擊力撞得倒飛而起。
就在他的身軀騰空倒退的刹那,三支長矛同時插進了他的身體,肩頭、小腹和左大腿立時鮮血四射。
高幹飛了起來,淒厲的慘嗥這時才從他的口中衝了出來。
他倒進了親衛懷中。看到親衛們抱著自己高聲狂叫,他感覺叫聲越來越小,好像從遙遠的天際傳來。
他被親衛們抱起來,在密集的人群中飛速後退。他感覺自己的身體在流血,感覺自己的生命在流逝。
他用力睜開眼睛,看到了天邊血色的夕陽,看到了豔麗的晚霞,他想抬起頭來仔細看一看,但已經沒有力氣了。
他長長地籲了一口氣,然後緩緩閉上了眼睛。
高幹被放到了地上。
副將渾身浴血,手拄長矛,在親衛們的攙扶下一瘸一拐的走到了高幹麵前。
高幹陣亡了。副將萬念俱灰,無力的跪在地上,他再也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淚水傾瀉而出。
“將軍,大軍右翼被北疆軍突破,李光弼和胡班兩路衝殺,已經逼近中軍。”
“將軍,徐榮的騎兵再度突破大軍左翼,正在殺向中軍。”
……
傳令兵蜂擁而來,驚惶不安的叫喊聲讓副將幾乎崩潰了。
“將軍,你快下令啊。如果讓北疆軍突破了左右兩翼前後夾擊中軍,我們會被北疆軍分割包圍。”一個軍司馬湊近副將耳邊,低聲問道,“將軍,我們到底是進攻,還是後退?”
副將擦了把眼淚,抬頭望向遠處。
在夕陽的餘暉下,韓遂的戰旗還在迎風飄揚,但那竿大旗移動的速度越來越慢,而在那竿大旗的四周,北疆軍的戰旗卻越來越密集,已經形成了合圍之勢。
此刻要想殺出去,必須突破北疆軍的阻擊,和韓遂會合。
韓遂不顧一切地殺過來,顯然也是想幫助自己突圍。兩軍會合後,實力倍增,以北疆軍目前的實力,再想圍殲已經不可能了,這樣一來大軍不但可以順利突破北疆軍包圍,而且還能安全的撤返長安。
但是,北疆軍會給自己突圍的時間嗎?
“咚咚……”報警的戰鼓聲衝天而起。
北疆騎兵距離中軍越來越近了,就連北疆大將李光弼和胡班的步兵也殺到了。這時候如果撤回後陣會合劉劭還能保住大軍,如果繼續攻擊,顯然會被北疆軍分隔圍殲。
天很快就要黑了,西涼人不可能堅持到半夜,而自己也不可能在天黑之前突破北疆軍的阻擊。
這一仗結束了。
“傳令各部,撤回後陣。”副將痛苦的搖搖頭,手指前方戰場,對眾將說道,“降下高將軍的戰旗,告訴韓遂,高將軍陣亡,我們已經失去再戰之力,請他迅速撤軍。”
………………
“高幹死了。”張遼幾乎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在士卒們的歡呼聲中打馬衝到了陣前。
袁軍迅速撤退,陣形極為混亂。高幹的帥旗的的確確消失了,現在指揮袁軍的是高幹的副將。袁軍士氣遭到了致命的打擊,他們再也沒有能力突圍了,除非發生奇跡。
張遼仰天狂笑,欣喜若狂,連聲下令。
“命令李光弼和胡班,率軍隨後掩殺,把他們圍住,團團圍住。”
“再告嶽飛、楊業、華雄諸將,撤出戰鬥,在天黑前加固防線。”
“傳令謝玄、諸葛均諸將,就地重整戰陣,確保大軍還有再戰之力。”
“傳令徐榮、鮮於銀,率軍向西,圍殲西涼軍,圍殲韓遂。”
“吹號,吹號……”張遼縱馬如飛,舉手大喊道,“重整隊列,重整隊列,隨我圍殺西涼人……”
號角長鳴。北疆騎兵調轉馬頭,緊隨張遼的帥旗,向西麵的戰場急速殺去。
………………
韓遂仰天悲嘯。
戰馬直立而起,揚蹄長嘶,仿佛要和自己的主人一起,把胸中所有的悲憤和絕望盡數發泄。
西涼大軍緩緩停下,撤退的號角聲此起彼伏,各部緊急調轉戰陣,戰場上一片混亂。
高幹死了,在這個最緊要的關頭陣亡了。袁軍失去了主帥,失去了士氣,失去了突圍的決心和勇氣,這一仗敗了。
袁軍為了報答韓遂的救援,在第一時間降下了高幹的戰旗,把高幹的死訊傳遞給了西涼人,請他們急速撤退。袁軍這種做法等於把自己徹底葬送,但給了西涼人撤退的時間。
“撤,撤……”馬超一邊撥馬後退,一邊望著從戰場兩翼席卷而來的衝天煙塵,絕望的放聲大吼道,“快撤……”
“他們都來了,都來了……”梁興麵對四周黑壓壓的騎兵大軍,緊張的幾乎窒息了,“我們衝出去,快衝出去……”
“兄弟們,誓死奮戰,誓死奮戰……”西涼人的後軍變成了突擊前軍。馬玩一馬當先,帶著騎卒奮力衝殺,“撕開敵陣,殺出一條血路。”
西涼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調轉了攻擊方向,兩萬多步騎大軍在韓遂的指揮下,向西南方向急速推進。
在戰場東北方向,幸存的袁軍在劉劭等人的率領下收縮防守,死守本陣。
在它的東麵和北麵,是北疆軍嶽飛、華雄、李樂的大軍。在它的西麵,是李光弼、胡班、謝玄、諸葛均、韓暹的大軍。在它的南麵,是楊業、郝昭、郝萌的大軍。北疆軍用大約十萬大軍圍住了士氣低迷的袁軍。
在戰場西南方向,韓遂、馬超帶著西涼大軍奮力突圍。
張遼、徐榮、鮮於銀率軍攻擊其後陣,李存孝、高寵、蘭榮、等人率軍攻擊其左右兩翼,高長恭、皇甫酈率軍正麵阻擊西涼人。
張遼被西涼人激怒了,他把李翊的命令丟到了腦後,指揮大約三萬五千騎兵四麵圍攻,
“不惜一切代價,給我圍殺西涼軍,誅殺韓遂。”
“咚咚咚……”北疆軍擂響了所有的戰鼓,鼓聲驚天動地,整個戰場都在鼓聲中顫抖起來。
“嗚嗚嗚……”所有的號角都吹響了,嘹亮而激昂的號角聲響徹了原野。
北疆將士神情激奮,一個個前赴後繼,舍生忘死,拚死追擊。
西涼人四麵被圍,岌岌可危。
………………
戰場中路,西涼中軍。
韓翼、楊秋、成宜、程銀在撤退途中接到了楊阜的緊急書信。韓遂和西涼軍救援高幹失敗,被北疆軍團團圍住,危在旦夕,請諸位將軍馬上撤軍,速速支援右翼戰場。
韓翼等人本來還忐忑不安,擔心大軍在沒有得到韓遂允許的情況下擅自撤出左翼戰場會遭到韓遂的責罵,誰知戰局瞬息萬變,現在連韓遂自己都被北疆軍圍住了。
韓翼心憂父親的安危,讓程銀率步卒大軍繼續後撤,自己和楊秋、成宜率騎兵迅速趕到中軍。
楊阜正急得團團亂轉,汗流浹背,看到韓翼帶著援軍飛速趕到,又驚又喜。
楊阜把戰況簡要說了一下,就焦急的說道:“快,急速支援右翼戰場,幫助主公突圍,快,快……你要帶著所有騎兵衝上去,打北疆軍一個措手不及。”
“左翼戰場上的騎兵都在這裏。”楊秋苦笑道,“北疆軍的大將侯君集突然從我們側翼殺出來,我們猝不及防,被迫後撤。”
楊阜愣了一下,脫口問道:“損失大嗎?還有多少騎兵?”
“大約五千多人。”楊秋說道,“步卒大軍一度被圍,損失很大。程銀正帶著他們撤回中軍。李堪已經陣亡了。”
楊阜心中劇痛,臉色愈發蒼白,有些慌不擇言的說道:“撤軍,我們立即撤軍,現在就撤。你們快去接應主公,快啊。”
韓翼、楊秋、成宜撥馬欲走,這時就聽中軍後方號角長鳴,一支騎兵帶著衝天煙塵突然出現在大軍後方。
眾人大驚,無不色變。
“是我們的人,是張既和薑冏。”韓翼忽然失聲驚呼,“難道長安城丟了?”
韓遂率軍殺進鄭白渠後,留守長安的是張猛、張既和薑冏。現在張既和薑冏帶著大軍出現在戰場上,長安城的命運凶多吉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