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潰軍都是被唐軍嚇破了膽的,隻有逃跑、投降的勇氣,讓他們重新拿起武器對抗是不可能的。隻要被截住,哪怕是幾名輕騎擋住上百潰兵,後者也不敢抵抗,就那麽往地上的泥水中一爬,哭喊著求饒。
等到夕陽西斜,天地間為暮色所籠罩之時,追擊戰也進入了尾聲。
一隊隊人馬排成了長龍,漫山遍野的散布開來,背對夕陽的湧動著,向唐軍大營匯聚而去。
夕陽下的戰場倍顯蒼涼,遠遠眺望周圍,李翊心中也是感慨萬千,這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屍體暫時來不及收拾了,須得等到明天,希望明天不要再下雨,是個大晴天才好。
想到天氣,他突然記起諸葛亮來,左右看看,卻發現少年軍師竟是不知去向了。
李翊有點納悶,正待找人詢問,卻見諸葛亮步履匆匆的走了過來,稟報道:“皇上,子龍將軍俘虜了兀突骨,公明將軍抓到了董荼那,臣粗粗審問了幾句,發現可能有些問題……”
李翊心中一凜,知道諸葛亮生性沉穩,不會故作大言,深吸了一口氣,這才點點頭,說道:“你且說來!”
諸葛亮說道:“事情是有關於江東的……”
………………
大戰次日的早上,李翊才率軍趕回大營,不過他來不及休息,命令各部匯報戰場情況。
“啟稟皇上,戰場大致清點完畢,此戰我軍大捷,共斃敵四萬六千餘眾,俘虜敵三十萬餘眾,潰兵自相殘殺、踩踏,死者無算!俘虜敵將兀突骨、董荼那……”
“我軍方麵,步卒出戰士兵十五萬餘人,戰後排除傷亡減員,可戰之兵尚有十四萬;騎兵方麵,第一軍團出戰一萬八千,總體傷亡近兩千;禦林軍重騎出戰六千……”
“敵酋南蠻王孟獲雖僥幸逃出,但左右親衛在翼德將軍的追擊下全數覆滅,本應無幸理。卻不想得其弟孟優率數千騎兵接應,竟是逃出了生天。好在子龍將軍及時領兵趕到,沒給他死灰複燃的機會,將其堵在了烏戈洞。”
“眼下烏戈洞除了孟獲嫡係兵馬之外,尚有十幾路南蠻兵馬聚集,總計約有兩萬餘眾。此外,鳩僚部殘餘潰兵三萬餘被嶽少將軍率兵擋在了小黑水北岸。”
……
軍情如流水一般匯聚過來。
這是一場七十萬人規模的大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戰場上決出勝負隻是個開始,後麵的手尾往往比作戰更要耗時良久。
南蠻軍死在戰場的將兵便已接近唐軍總數的五倍,加上被俘虜的三十餘萬人和逃散的,總體損失已經超過了四十萬。
即便如此,南蠻諸部在逃亡的過程中,仍然重新集結了五萬兵馬出來。
這些殘兵敗將不過是一群驚弓之鳥,算不上多大麻煩。不過想要在短時間內將其拿下,而且自身損傷要盡量小,確實不是什麽輕而易舉的事。
困獸猶鬥,何況於人?有孟獲坐鎮的五萬兵馬,就算是群殘兵敗將,也不能小覷。
而且,唐軍在昨天剛剛經曆了一場慘烈的大戰,哪怕是作為大勝的一方,將士們此刻都非常疲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眼下孟獲和南蠻諸部已經徹底分裂了。回援救孟獲的是孟優,兵力更完整的鳩僚部從決定逃跑開始,就已經不再繼續將孟獲當做南蠻王了。
若非如此,分兵多路的唐軍騎兵第一軍團還真就未必能將南蠻殘軍給徹底堵住,至少很難擋住孟獲和鳩僚部合流。
分散的五萬南蠻殘兵,要比合兵一處好對付得多。
等匯報完軍情,諸葛亮率先出列,對李翊說道:“皇上,孟獲困守烏戈洞,投降的可能性很低,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圍困,不如憑借裝備上的優勢,借著大捷之威,速戰速決。”
烏戈洞作為以前的烏戈國的大本營,地形是非常險要的。而且,兀突骨還在那裏囤積了大量糧草。
現在,烏戈國主兀突骨成了唐軍的俘虜,孟獲卻是占據了烏戈洞。憑借兀突骨以前在烏戈洞的積蓄,孟獲的殘兵在三五個月內肯定不會有糧草匱乏之虞。
未免夜長夢多,速攻烏戈洞不失為可行之計。
不過,聽了諸葛亮的話,徐茂公不由皺起了眉頭,質疑道:“烏戈洞中雖然糧草充足,但畢竟是死地,諸蠻族拋棄鄉土遠來,士氣必定難以持久,短時間內無妨,日久必生變亂。與其強攻烏戈洞,不如先行圍困,待設法迫降了鳩僚部殘軍之後,再行攻打。”
裝備上再怎麽有優勢,攻堅戰也是相當艱難的。烏戈洞雖然不是什麽堅固的城池,但是攻打那裏,比攻打中原的那些堅城還要困難。因為不管多麽堅固的城池,那都是人力修建起來的。可烏戈洞呢,那裏卻是天險,是大自然的傑作,遠遠不是人力修建起來的城池能夠比擬的。
因為烏戈洞的地形太過險要,就算是唐軍人多勢眾,卻發揮不了兵力上的優勢。
因此,強攻烏戈洞,肯定要損失不少兵馬。
何況,這一仗抓了三十萬多俘虜,加上之前一係列大戰中抓的俘虜,俘虜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唐軍的三倍。在妥善處理好這些俘虜之前,實不宜再折損實力。沒有足夠的兵力鎮壓,這麽多俘虜若是鬧起事來,問題可不是一般的嚴重。
遭到質疑,一向好強的諸葛亮卻沒有分辨的意思,反而意味深長的歎了口氣,對徐茂公說道:“茂公,你有所不知啊,現在必須要搶時間……”
“卻是何故?”其實在諸葛亮說這話之前,徐茂公就隱隱察覺出有哪裏不對了,現在仔細想想,雖然隔了一天,但在這樣的大捷之後,李翊和後趕來的眾將臉上竟是都沒有多少欣喜神色,這顯然有些不對勁。
諸葛亮轉頭看向李翊,見後者微微頷首,這才沉聲說道:“江東可能會有變故。”
“江東?”徐茂公的心裏“咯噔”一下懸了起來,深吸一口氣,強壓下翻湧的憂慮情緒,一字一句問道,“皇上南征益州之前,不是做好了安排嗎?那些部署,或許還說不上是萬無一失,但應該也是十拿九穩的啊?”
他看看諸葛亮,又看向李翊,心下驚疑不定。
不但徐茂公心中疑惑,劉伯溫等人亦是如此。
“朕可能有些輕敵了。”李翊輕聲一歎道,“孔明,你給大家說說罷。”
“是。”諸葛亮躬身領命,然後言簡意賅的說明起來,“從俘虜的兀突骨、董荼那等人口中得知,在昨日的大戰之前,東吳孫權派遣了陸伯言來到南蠻,做為聯絡官。他主要的使命不是催促孟獲盡快決戰,而是令孟獲不要倉促進行全軍會戰,而是以保持對峙狀態為上。”
“竟有此事?”徐茂公大吃一驚。
如今天下即將一統,隻剩下江東一支孤軍,想要阻止大唐南下,東吳怎麽想都應該是要徹底利用南蠻,盡量消耗唐軍實力才對,怎麽可能勸孟獲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呢?
不過,從諸葛亮等人的神情看來,兀突骨等人的口供應該不是假的。若是這樣,那這其中的味道就有些不對頭了。
若是東吳正在猛攻長江防線倒還罷了,可以認為東吳是要借助孟獲牽製住李翊,他們遲早能打破徐達、高順、張遼等人構築的防線,需要的隻是時間。
可至少在五天之前,東吳還沒采取任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他們要求孟獲穩進,卻又意圖何在?
心念電轉之間,徐茂公沉聲問道:“那陸遜眼下是否還在南蠻軍中?”
諸葛亮答道:“開戰之前,陸遜勸阻孟獲不果,便帶了隨從出營去了。他目標較小,見機隻怕也很快,就算在戰場上滯留了一段時間,想必也不至於沒在亂軍中,所以……”
諸葛亮話沒說盡,但徐茂公何等精明,哪還聽不出前者的未盡之意?
他倒抽了一口冷氣,咬著牙根說道:“這麽說來,孫權若果然是個百年難遇的梟雄……那麽,在皇上離境期間,他肯定是有著某項計劃,不依靠南蠻軍,也能給予我軍重創的計劃!應該可以這樣理解吧?”
這才是諸葛亮急於求戰的原因,想必皇上昨天也是連夜舉行了軍議來商議這件事,並且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然也。”李翊重重一點頭。神情凝重。
事實上在之前,李翊就對孟獲能夠那麽迅速的將南蠻諸部聯合在一起很是意外,他不相信以孟獲的統帥能力,以及朵思大王的智謀,能夠把這件事情做的那麽漂亮。
讓南蠻諸部推選孟獲作為蠻王,李翊相信憑借孟獲和朵思大王的手段,勉強能夠做到。但是,想要將超過五十萬的烏合之眾捏在一起,那以孟獲和朵思大王的才能,就力有不逮了。因為李翊從武將係統查詢這二人的數據來看,孟獲的統帥值不過將將超過80,而朵思大王的智謀,亦是隻有80而已。
在得到諸葛亮匯報的情況後,李翊終於明白了,孟獲能夠迅速整合五十萬南蠻大軍,真實的原因是陸遜那小子在其中出力了。
以陸遜高達97的智謀和統帥來看,做到這個事情並不算多困難。
等到夕陽西斜,天地間為暮色所籠罩之時,追擊戰也進入了尾聲。
一隊隊人馬排成了長龍,漫山遍野的散布開來,背對夕陽的湧動著,向唐軍大營匯聚而去。
夕陽下的戰場倍顯蒼涼,遠遠眺望周圍,李翊心中也是感慨萬千,這真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屍體暫時來不及收拾了,須得等到明天,希望明天不要再下雨,是個大晴天才好。
想到天氣,他突然記起諸葛亮來,左右看看,卻發現少年軍師竟是不知去向了。
李翊有點納悶,正待找人詢問,卻見諸葛亮步履匆匆的走了過來,稟報道:“皇上,子龍將軍俘虜了兀突骨,公明將軍抓到了董荼那,臣粗粗審問了幾句,發現可能有些問題……”
李翊心中一凜,知道諸葛亮生性沉穩,不會故作大言,深吸了一口氣,這才點點頭,說道:“你且說來!”
諸葛亮說道:“事情是有關於江東的……”
………………
大戰次日的早上,李翊才率軍趕回大營,不過他來不及休息,命令各部匯報戰場情況。
“啟稟皇上,戰場大致清點完畢,此戰我軍大捷,共斃敵四萬六千餘眾,俘虜敵三十萬餘眾,潰兵自相殘殺、踩踏,死者無算!俘虜敵將兀突骨、董荼那……”
“我軍方麵,步卒出戰士兵十五萬餘人,戰後排除傷亡減員,可戰之兵尚有十四萬;騎兵方麵,第一軍團出戰一萬八千,總體傷亡近兩千;禦林軍重騎出戰六千……”
“敵酋南蠻王孟獲雖僥幸逃出,但左右親衛在翼德將軍的追擊下全數覆滅,本應無幸理。卻不想得其弟孟優率數千騎兵接應,竟是逃出了生天。好在子龍將軍及時領兵趕到,沒給他死灰複燃的機會,將其堵在了烏戈洞。”
“眼下烏戈洞除了孟獲嫡係兵馬之外,尚有十幾路南蠻兵馬聚集,總計約有兩萬餘眾。此外,鳩僚部殘餘潰兵三萬餘被嶽少將軍率兵擋在了小黑水北岸。”
……
軍情如流水一般匯聚過來。
這是一場七十萬人規模的大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戰場上決出勝負隻是個開始,後麵的手尾往往比作戰更要耗時良久。
南蠻軍死在戰場的將兵便已接近唐軍總數的五倍,加上被俘虜的三十餘萬人和逃散的,總體損失已經超過了四十萬。
即便如此,南蠻諸部在逃亡的過程中,仍然重新集結了五萬兵馬出來。
這些殘兵敗將不過是一群驚弓之鳥,算不上多大麻煩。不過想要在短時間內將其拿下,而且自身損傷要盡量小,確實不是什麽輕而易舉的事。
困獸猶鬥,何況於人?有孟獲坐鎮的五萬兵馬,就算是群殘兵敗將,也不能小覷。
而且,唐軍在昨天剛剛經曆了一場慘烈的大戰,哪怕是作為大勝的一方,將士們此刻都非常疲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眼下孟獲和南蠻諸部已經徹底分裂了。回援救孟獲的是孟優,兵力更完整的鳩僚部從決定逃跑開始,就已經不再繼續將孟獲當做南蠻王了。
若非如此,分兵多路的唐軍騎兵第一軍團還真就未必能將南蠻殘軍給徹底堵住,至少很難擋住孟獲和鳩僚部合流。
分散的五萬南蠻殘兵,要比合兵一處好對付得多。
等匯報完軍情,諸葛亮率先出列,對李翊說道:“皇上,孟獲困守烏戈洞,投降的可能性很低,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圍困,不如憑借裝備上的優勢,借著大捷之威,速戰速決。”
烏戈洞作為以前的烏戈國的大本營,地形是非常險要的。而且,兀突骨還在那裏囤積了大量糧草。
現在,烏戈國主兀突骨成了唐軍的俘虜,孟獲卻是占據了烏戈洞。憑借兀突骨以前在烏戈洞的積蓄,孟獲的殘兵在三五個月內肯定不會有糧草匱乏之虞。
未免夜長夢多,速攻烏戈洞不失為可行之計。
不過,聽了諸葛亮的話,徐茂公不由皺起了眉頭,質疑道:“烏戈洞中雖然糧草充足,但畢竟是死地,諸蠻族拋棄鄉土遠來,士氣必定難以持久,短時間內無妨,日久必生變亂。與其強攻烏戈洞,不如先行圍困,待設法迫降了鳩僚部殘軍之後,再行攻打。”
裝備上再怎麽有優勢,攻堅戰也是相當艱難的。烏戈洞雖然不是什麽堅固的城池,但是攻打那裏,比攻打中原的那些堅城還要困難。因為不管多麽堅固的城池,那都是人力修建起來的。可烏戈洞呢,那裏卻是天險,是大自然的傑作,遠遠不是人力修建起來的城池能夠比擬的。
因為烏戈洞的地形太過險要,就算是唐軍人多勢眾,卻發揮不了兵力上的優勢。
因此,強攻烏戈洞,肯定要損失不少兵馬。
何況,這一仗抓了三十萬多俘虜,加上之前一係列大戰中抓的俘虜,俘虜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唐軍的三倍。在妥善處理好這些俘虜之前,實不宜再折損實力。沒有足夠的兵力鎮壓,這麽多俘虜若是鬧起事來,問題可不是一般的嚴重。
遭到質疑,一向好強的諸葛亮卻沒有分辨的意思,反而意味深長的歎了口氣,對徐茂公說道:“茂公,你有所不知啊,現在必須要搶時間……”
“卻是何故?”其實在諸葛亮說這話之前,徐茂公就隱隱察覺出有哪裏不對了,現在仔細想想,雖然隔了一天,但在這樣的大捷之後,李翊和後趕來的眾將臉上竟是都沒有多少欣喜神色,這顯然有些不對勁。
諸葛亮轉頭看向李翊,見後者微微頷首,這才沉聲說道:“江東可能會有變故。”
“江東?”徐茂公的心裏“咯噔”一下懸了起來,深吸一口氣,強壓下翻湧的憂慮情緒,一字一句問道,“皇上南征益州之前,不是做好了安排嗎?那些部署,或許還說不上是萬無一失,但應該也是十拿九穩的啊?”
他看看諸葛亮,又看向李翊,心下驚疑不定。
不但徐茂公心中疑惑,劉伯溫等人亦是如此。
“朕可能有些輕敵了。”李翊輕聲一歎道,“孔明,你給大家說說罷。”
“是。”諸葛亮躬身領命,然後言簡意賅的說明起來,“從俘虜的兀突骨、董荼那等人口中得知,在昨日的大戰之前,東吳孫權派遣了陸伯言來到南蠻,做為聯絡官。他主要的使命不是催促孟獲盡快決戰,而是令孟獲不要倉促進行全軍會戰,而是以保持對峙狀態為上。”
“竟有此事?”徐茂公大吃一驚。
如今天下即將一統,隻剩下江東一支孤軍,想要阻止大唐南下,東吳怎麽想都應該是要徹底利用南蠻,盡量消耗唐軍實力才對,怎麽可能勸孟獲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呢?
不過,從諸葛亮等人的神情看來,兀突骨等人的口供應該不是假的。若是這樣,那這其中的味道就有些不對頭了。
若是東吳正在猛攻長江防線倒還罷了,可以認為東吳是要借助孟獲牽製住李翊,他們遲早能打破徐達、高順、張遼等人構築的防線,需要的隻是時間。
可至少在五天之前,東吳還沒采取任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他們要求孟獲穩進,卻又意圖何在?
心念電轉之間,徐茂公沉聲問道:“那陸遜眼下是否還在南蠻軍中?”
諸葛亮答道:“開戰之前,陸遜勸阻孟獲不果,便帶了隨從出營去了。他目標較小,見機隻怕也很快,就算在戰場上滯留了一段時間,想必也不至於沒在亂軍中,所以……”
諸葛亮話沒說盡,但徐茂公何等精明,哪還聽不出前者的未盡之意?
他倒抽了一口冷氣,咬著牙根說道:“這麽說來,孫權若果然是個百年難遇的梟雄……那麽,在皇上離境期間,他肯定是有著某項計劃,不依靠南蠻軍,也能給予我軍重創的計劃!應該可以這樣理解吧?”
這才是諸葛亮急於求戰的原因,想必皇上昨天也是連夜舉行了軍議來商議這件事,並且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然也。”李翊重重一點頭。神情凝重。
事實上在之前,李翊就對孟獲能夠那麽迅速的將南蠻諸部聯合在一起很是意外,他不相信以孟獲的統帥能力,以及朵思大王的智謀,能夠把這件事情做的那麽漂亮。
讓南蠻諸部推選孟獲作為蠻王,李翊相信憑借孟獲和朵思大王的手段,勉強能夠做到。但是,想要將超過五十萬的烏合之眾捏在一起,那以孟獲和朵思大王的才能,就力有不逮了。因為李翊從武將係統查詢這二人的數據來看,孟獲的統帥值不過將將超過80,而朵思大王的智謀,亦是隻有80而已。
在得到諸葛亮匯報的情況後,李翊終於明白了,孟獲能夠迅速整合五十萬南蠻大軍,真實的原因是陸遜那小子在其中出力了。
以陸遜高達97的智謀和統帥來看,做到這個事情並不算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