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李翊的目的是要通過談判,收服孟獲。而孟獲卻不肯就範,現在他隻是氣勢受阻,沒辦法全力一搏,若是這個問題回答不好,倒是很可能會激起孟獲的死戰之心。


    不過,李翊卻是不假思索的做出了回答:“朕作何打算?很簡單,我欲令華夏之名傳遍四方,大唐之威如中天之日,將光芒播灑到所有陽光能夠照耀到的地方。如此宏圖偉業,單憑朕一人,肯定是無法完成的,故而需得廣邀天下豪傑,共襄盛舉!”


    “……”孟獲定定的看著李翊,那眼神就像是看到了孔孟墨子同時複生了似的,發了會兒呆,才嘿然問道,“你說的是那個所謂的大唐體係吧?你這是當真的?”


    “國家大事,豈同兒戲?”李翊正色回答,臉上有怫然之色,“我以為南蠻王是個英雄,故而誠意相邀,南蠻王若也是一心隻盯著華夏王鼎之人,那這話不說也罷!”


    說著,他抽起韁繩,似要轉身離開。


    “武德皇帝且慢!”孟獲心中一凜,連忙叫道。本以為李翊甘冒奇險的來見自己,肯定會很有耐心說一番長篇大論來勸,誰想到對方的脾氣竟然比自己還急,竟是一言不合,轉身就走。


    孟獲不是不明白現在的形勢,知道主動權本來就掌握在對方手中,見麵勸降那是仁義,若是勸不成,就是仁至義盡了。日後世人隻會說自己不識好歹,對李翊禮賢下士之風大加稱讚。


    “南蠻王有何話說?”李翊緩緩轉身,適才的親切神色都已不見,臉上沒什麽表情,卻是不怒自威。


    孟獲遲疑了一下,這才說道:“武德皇帝重諾守信的名聲,某是信得過的,隻是孟獲若率軍歸降,卻有幾樁妨礙,可否請武德皇帝為我釋疑?”


    李翊淡淡的說道:“但說無妨。”


    孟獲目光炯炯,看著李翊,緩緩說道:“我南蠻百萬之師全都沒於武德皇帝之手,雖說事情起因是我率軍支援劉備,但如果沒有武德皇帝入侵南蠻,也未必便至於此……這可以說是國仇家恨了,孟獲身為南蠻王,武德皇帝就不擔心超假意歸順,日後反複嗎?”


    “說一點都不擔心,那肯定是假的。”李翊坦然答道,“南蠻看似荒涼,其實是頗為繁華之所。大小部落國度,怕不有百數之上,人口更是眾多。若有人統合南蠻諸部,北侵來犯,肯定是很棘手的,誰願意勞師遠征呢?不過……”


    孟獲一愣:“不過什麽?”


    李翊笑道:“正如朕這些年的用兵之道,想成功,必須在看準目標之後,一往無前的衝過去,而不是疑神疑鬼,瞻前顧後。想要實現那個宏偉目標,用普通的手段是肯定沒辦法達成的,隻能行非常之事,冒點險,是值得的!”


    孟獲努力的觀察著李翊的神情,希望能找出一些異常之處來。李翊這番話可說是擲地有聲,氣勢凜然,如果是發自肺腑,那孟獲也隻能承認自己被感染了,快被說服了。


    但這可能是真的嗎?南蠻如今雖然元氣大傷,但是那隻是益州之內的八番九十三洞範圍內的南蠻,域外的南蠻,數量比八番九十三洞還要多,整合出來幾十萬大軍完全不成問題,將自己這個忠誠度很值得商榷的人放過去,那不是縱虎入山嗎?這世上,真有這種大公無私的人?


    他委實不大相信。


    然而,任憑他如何觀察,那張堅毅的麵容上都看不出一絲虛偽。


    李翊笑道:“其實南蠻王也不用猜疑,朕之所以敢這麽幹,就是因為知道南蠻王不是因私廢公之人。”


    “這話怎麽講?”孟獲微微一怔。


    “這就要問南蠻王自己了。”李翊看向孟獲的眼神頗為意味深長,“南蠻王捫心自問,咱們之間的仇,當真是非報不可嗎?”


    李翊語出驚人,別說是孟獲兄弟,就連唐軍眾將都大吃一驚,搞不清楚李翊是不是要和孟獲翻臉,否則為何要說這種莫名其妙,卻無比傷人的話?


    孟獲死死的盯著李翊,眼神變得異常複雜,凶厲,憤怒,驚訝,還帶著一絲疑惑。


    孟優緊張得不得了,生怕兄長突然暴發,他是真心不想繼續打了,身邊的人死的太多,而對麵的敵人又是讓他恨不起的人。


    在緊張的氣氛之中,時間的流逝似乎也變慢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孟獲突然笑了起來。


    “二哥你……”孟優從未聽過兄長這樣的笑聲,在他的記憶中,兄長是個豪霸爽朗之人,會哈哈大笑,也有豪氣幹雲,霸氣衝天的時候,就是不可能發出這種像是夜梟一般的恐怖聲音,陰森森的,聽得人毛骨悚然。


    慘笑聲中,孟獲嘿然說道:“武德皇帝不愧是武德皇帝,單說這份洞察人心的本事,孟獲便望塵莫及了。”


    李翊並不答話,隻是靜靜的看著孟獲。


    這一笑,就是差不多一柱香的時間,待孟獲止住笑聲時,他對李翊說道:“武德皇帝,我不知你如何看穿此事,但大丈夫光明磊落,既然被你說中,此事便就此揭過可好?”


    “甚好。”孟獲點頭應道。


    這件事其實一點都不難猜。在另外一個時空,諸葛亮同樣將南蠻打的很慘,甚至比現在還要慘,可孟獲最終還是投降了蜀漢,並且一生忠誠,沒有背叛蜀漢。由此可見,孟獲根本沒有把什麽國仇家恨當回事的。


    有了先見之明,再加上實際接觸,李翊毫不費力的猜出了其中的緣由。


    ………………


    隨著孟獲的投降,唐軍也就順利的進入三江城。


    唐軍不擾民,反而幫助南蠻人。南蠻人充分感受到了大唐的熱情,對加入大唐充滿了期待。


    而各部洞主、酋長,亦是浮想聯翩,那中原是如此的繁華,當自己到了那裏後,又是怎麽開始享受榮華富貴呢?他們每天都去給武德皇帝請安,詢問何時能夠啟程返回中原故土。酷熱,荒涼的南蠻,他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若是他朝,這些洞主酋長絕對不敢去薊城,然而大唐早有遼東、大漠各民族的先例,人家早就開始在薊城享福了,所以南蠻這些人也就巴不得快點去。


    李翊便讓孟節、楊鋒負責統計造冊,收集所有南蠻部落戶籍資料,所在地域等等等等。


    當孟節統計上來,與薊城軍機處接軌後,自然有荀彧等人造出具體的並入計劃。調派守備兵,調派官員,修建城鎮衙門,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需的隻是時間。


    徐茂公、劉伯溫這些人的心中充滿了對武德皇帝的敬畏,又有對大唐國由衷的自豪感。從古至今,便是漢朝最強盛的時候,實際執掌的也就是十三州之地。從來沒有一位君王,實際執掌的土地和民族能夠與武德皇帝相比。


    然而這裏麵還有一個巨大的遺憾,那就是國內沒有一統,還有一個東吳盤踞在江東和交州。


    國內真正的統一,會是不亞於大唐開國的盛事,也不亞於武德皇帝登基的盛事。


    “東吳!”李翊思考了起來。


    如今,東吳正準備用奇兵偷襲薊城,妄圖尋找機會翻盤。但是李翊很有信心,薊城的守備力量將會粉碎東吳的陰謀。


    之前,孟獲沒有投降的時候,李翊還有些擔憂,畢竟留著孟獲的反叛力量是一個變數。李翊討厭變數,習慣將一切都掌握在手中。


    但是,當孟獲投降,徹底平定南蠻之後,李翊卻是一點兒都不著急了。因為他已經徹底掌握局勢,東吳再使用各種奇謀詭計,都無濟於事。


    所以,這個時候,李翊也有心情去了解永昌郡之外的各處的情況了。


    據李翊所知,永昌郡的部分地區,都已經在後世的國境線之外了。而永昌郡之外的地區,那肯定徹底的跨越後世的國境線了。


    通過從南蠻各部落匯總得到的消息,如今的永昌郡西麵是盤越國,又名漢越,在天竺東南數千裏,西與達光國、車離國為鄰,北與發羌國為鄰,東與哀牢國為鄰,南與僄越部為鄰。


    漢越國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印度那加蘭邦、曼尼浦爾邦、米佐拉姆邦,和緬甸實皆省北部、欽省等地,漢越國的勢力最東曾經到達今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車離國即古東輝國(danava),位於漢越國西麵,相當於現在的印度阿薩姆邦西部和梅加拉亞邦,也是由黃色人種建立的國家。


    而在永昌郡的南麵,則是有著撣國和驃國。


    撣國,即達光王國後期,是哀牢國(達光王國前期)殘餘勢力在伊洛瓦底江上遊地區建立的軍事民主製國家。


    驃國是驃人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國。驃國都城為卑謬,在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遊卑蔑附近。另外,《新唐書》還記有朱波、突羅朱、徒裏掘等異稱。唐代文獻記載驃國都城是圓形磚城,周長160 裏,有12座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召喚之三國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戀19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戀1988並收藏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