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龐統也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不能讓李翊回心轉意,他就算是死也不怕,掙著脖子道:“皇上聽信讒言,臣要死諫!”
帳下,幾位隨即參謀氣呼呼的要死諫,四周大唐皇家侍衛頓時提高警惕,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救人。
然而這時候的李翊反而怒容一收,心平氣和的坐了下來,笑道:“陸遜用苦肉計,呂範獻詐降書,以為朕看不出來?朕也已經假裝信任了呂範,呂範說什麽救人無法定期,朕讓他隨便找時間來投降。他來到的一定是火船,後麵跟著敵人趁火打劫。這苦肉計,詐降計,火計,趁火打劫等等各種計策用的倒是挺順溜。”
“啊!”由於情況變化太快,幾位俱是傻了眼。
不但是他們,在禦帳中的大唐皇家侍衛們,亦是愣住了。
李翊又是笑道:“他們將計就計,咱們也將計就計。假裝中了火計,孫權一定忍不住派出連環戰艦。朕這裏日夜趕工的小型火船放出去,反燒他一個轟轟烈烈。孫權沒有了水軍,看他如何隻用投石車阻擋朕的無敵水軍!”
徐茂公、賈詡等人十分慚愧,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幾個人綁起來也不如皇上一個人看的透徹。皇上不僅看出了敵人的詐降,並且馬上就想出了對策。
幾個智謀超群的謀士對李翊更加敬畏,心說我們琢磨了半天,合幾人之力才琢磨透,沒想到皇上早就看出來了。
李翊望著愣神的謀士們,不免笑道:“如何,不用拿出身家性命了?”
他又專門對龐統說道:“你那雙眼睛還是留在眼眶裏,看朕怎麽擊破東吳大營,橫掃江東吧。”
徐茂公最先回神,大禮拜道:“皇上聖明,您聖明呀!”
賈詡、郭嘉、諸葛亮、程昱和龐統等人亦是拜道:“臣等慚愧,原來皇上早已經看破了,並在言語之中將計就計,反而騙過了呂範。臣自愧不如……”
於是,李翊便開始與眾謀士商議具體的辦法。就此製定下封鎖江麵,戒嚴大營四周。在水寨內部建設戰艦辟火點,而在外放棄水寨圍牆並自建著火點。從而用燃燒起的火牆遮蔽敵人的視線,給敵人一種計策成功的假象。待得敵人的連環船隊出現,本方這邊便衝開火勢衝出去,反圍剿敵人。
在等待的時日裏,李翊開始改造水寨,並大力建造兩人劃的小型火船。待得全殲敵人水軍後,就用這些小船突擊敵人水寨和水麵平台上的投石車陣地。
東吳沒有沿岸水軍輔助,需要裝彈時間和投擲距離限製的投石車已經不足為懼。這就如同後世沒有步兵陣地的炮兵一樣,隻需一鼓作氣趁機衝過去,炮兵就完蛋了。
於是,唐軍大營全麵準備了起來。
………………
江東,呂範返回了東吳大營,大吳皇帝孫權立刻召見了他。
禦帳中,大吳皇帝龍椅高坐,大都督蔣幹站在龍台前,東吳眾文武分左右而立。
呂範一臉喜色的走了進來,見到孫權後就激動的全身發抖,他再也忍不住,拜倒高呼道:“皇上,李翊中計了!東吳席卷天下的機會來了!”
孫權等消息等的都睡不著覺,聽到後,亦是十分激蕩,碧眼就要瞪出來了,臉也紅了,揮手道:“快快詳細說來!”
呂範隨即詳細道出與李翊交涉的每一個過程。
東吳上至孫權,下至文武大臣,個個彈冠相慶,大呼李翊中計,東吳必勝無疑。
東吳第三代大都督蔣幹昂首挺胸走了出來,躬身說道:“此計大獲成功,實乃皇上洪福齊天也!”
然而看他趾高氣揚的模樣,怎麽看怎麽像是在誇獎自己。
對於孫權來說,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他的碧眼彎成了月牙,不吝溢美之詞的說道:“實乃愛卿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待得擊破江北唐軍大營,愛卿當為首功!”
蔣幹聽到後欣喜若狂,想來擊敗李翊,他大都督的位置就算是真的坐穩了,就算是陸遜和周瑜回來,也不可能取代他。
皇上都誇讚了,東吳眾文武不能冷場,紛紛走出來稱頌東吳氣運悠長,代大都督運籌帷幄,實乃有張良、蕭何之謀。
於是,孫權便派出呂範、呂蒙、蔣欽、淩統返回建業,這四個人已經被呂範報到李翊那裏,所以孫權讓他們大張旗鼓的回去,也好讓大唐的密探能夠探察出來。
而在孫權這麵,他要留下來,因為他要在牛渚親自打敗李翊。並且有後世三代督呂蒙帶幾位大將回去鎮守建業,孫權也能夠放心等著火燒唐軍。
………………
孫權大笑離開後,蔣幹亦是大步流星首先出帳,東吳眾文武這才排位走了出去。
副都督魯肅望著洋洋得意而去的蔣幹直搖頭。
老將軍黃蓋一旁疑惑的問道:“子敬為何搖頭?可是哪裏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東吳眾文武一聽就圍了上去。
魯肅歎息一聲,搖頭道:“蔣子翼智計了得,實乃我東吳之福。然而……然而大都督可是因此遭了罪。看模樣,出來後這大都督估計也沒了。他們二人對立,可不是什麽好事。”
東吳文武聞之,皆是麵露憂色。
………………
江北唐軍大營,武德皇帝李翊知道孫權、蔣幹的組合中計了,欣喜不已。一方麵如常布置防務操練兵馬,另一方麵加班加點建造小型火船,又令大唐的特種部隊專一操練潛水。
並且,唐軍開始秘密改造水寨,清理出極其寬敞的水域停泊戰艦。又建造了一些船殼子,改造一番水寨圍牆秘密布置下引火之物,以形成中火計的效果。如今,隻等著孫權、蔣幹自己個來送死。
………………
荊州長沙郡臨湘城,大唐滅吳西路軍大營。
夏季的這裏十分炎熱,然而一隊隊武勇的士兵,卻是正整裝待發。
大唐滅吳西路軍主帥徐達手持鏨金槍站在點將台上,湘水的河風吹起他紅色的披風,呼聲也隨著傳了出去:“國內的最後一戰即將到來!不論你們是鮮卑人,還是匈奴人,還是南蠻人,我們都是大唐的子民!”
他高高舉起鏨金槍,大呼道:“追隨皇上,為大唐的統一而戰!”
“為大唐的統一而戰!”十萬唐軍高呼著口號,他們將會從荊南攻入揚州的豫章郡,也就是東吳所謂的豫章、廬陵、臨川和鄱陽四郡。
………………
曆陽,大唐滅吳主力大軍大營,中央禦帳。
“薛仁貴將軍取贛縣,高長恭將軍取廬陵,徐達將軍將會直取宜春與陽樂,而田豫將軍會從江夏出兵,直逼柴桑。”諸葛亮正向李翊做匯報,他白皙的麵龐漲紅,許久的等待,最後的戰役終於要到來了。
李翊做好了一切準備。
大唐百萬雄師將會橫掃南方,曆史在這一刻仿佛與後世重疊。
然而,敵人依舊在南岸布置下了龐大的火力點。大唐想要取得突破,必須要全殲東吳水軍主力。
全殲背後依靠投石車陣地,龜縮不出的東吳水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李翊抓住了蔣幹,反間計、苦肉計,詐降計,計中計,連環計,將計就計……各種計策齊出,雙方一番勾心鬥角後,李翊最終勝出,孫權、陸遜、蔣幹自以為得計,而陸遜更是心甘情願為了讓李翊中計入了天牢。
雙方都開始了焦急的等待。
………………
大唐武德五年(公元210年)7月。
江南東吳水寨,孫權走在兩艘樓船連環起來的龐大戰艦上,欣喜不已的說道:“好,好,好。朕有了這樣的大艦,擊破唐軍水寨,運兵登陸不成問題。”
東吳眾文武亦是嘖嘖稱奇,其實連環戰船還是有許多弊端的,比如不是一體的,很難調頭,或者遇到火攻。
然而,在李翊已經中計的前提下,這些不在是問題。反而連環戰船穩定,勇往直前乘風破浪,士兵在寬大的甲板上好戰鬥,也好運兵等等的優勢,被最大化了。
迎著江風,遙望北岸的蔣幹意氣風發,興奮的說道:“皇上,有了這些龐大的連環戰艦,再用火計,唐軍絕對無法抵擋。那個時候……”
“那個時候……”
包括孫權在內,所有人望著水寨內密密麻麻連環一起的“大船”,腦海中開始憧憬美好的未來。
“橫掃中原!進而攫取天下!”
孫權已經忍不住了,便召集眾臣返回禦帳議事。
升了寶座後,孫權馬上說道:“大都督,是否馬上派人前去江北?”
蔣幹也覺得時機成熟了,便道:“事不宜遲,可派人送信給李翊,三日後三更來降。咱們這裏準備大小火船五百艘,將其水軍燒他個幹幹淨淨!咱們的戰艦,就在岸邊放火箭。如今天氣,半夜江風很大。風從火勢,來他個火燒連營。別說唐軍隻有三十萬,便是三百萬也要葬身在火海之中。”
東吳眾文武個個點頭,隻需李翊中計,一切都沒有問題。
孫權大喜過望,起身激動的說道:“那麽大都督便全權負責此戰,朕靜候諸位佳音!”
“吾皇萬歲萬萬歲……”眾人一起拜道。
三個時辰後,天黑了下來,一葉孤舟開出了東吳水寨,望江北而去。
帳下,幾位隨即參謀氣呼呼的要死諫,四周大唐皇家侍衛頓時提高警惕,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救人。
然而這時候的李翊反而怒容一收,心平氣和的坐了下來,笑道:“陸遜用苦肉計,呂範獻詐降書,以為朕看不出來?朕也已經假裝信任了呂範,呂範說什麽救人無法定期,朕讓他隨便找時間來投降。他來到的一定是火船,後麵跟著敵人趁火打劫。這苦肉計,詐降計,火計,趁火打劫等等各種計策用的倒是挺順溜。”
“啊!”由於情況變化太快,幾位俱是傻了眼。
不但是他們,在禦帳中的大唐皇家侍衛們,亦是愣住了。
李翊又是笑道:“他們將計就計,咱們也將計就計。假裝中了火計,孫權一定忍不住派出連環戰艦。朕這裏日夜趕工的小型火船放出去,反燒他一個轟轟烈烈。孫權沒有了水軍,看他如何隻用投石車阻擋朕的無敵水軍!”
徐茂公、賈詡等人十分慚愧,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幾個人綁起來也不如皇上一個人看的透徹。皇上不僅看出了敵人的詐降,並且馬上就想出了對策。
幾個智謀超群的謀士對李翊更加敬畏,心說我們琢磨了半天,合幾人之力才琢磨透,沒想到皇上早就看出來了。
李翊望著愣神的謀士們,不免笑道:“如何,不用拿出身家性命了?”
他又專門對龐統說道:“你那雙眼睛還是留在眼眶裏,看朕怎麽擊破東吳大營,橫掃江東吧。”
徐茂公最先回神,大禮拜道:“皇上聖明,您聖明呀!”
賈詡、郭嘉、諸葛亮、程昱和龐統等人亦是拜道:“臣等慚愧,原來皇上早已經看破了,並在言語之中將計就計,反而騙過了呂範。臣自愧不如……”
於是,李翊便開始與眾謀士商議具體的辦法。就此製定下封鎖江麵,戒嚴大營四周。在水寨內部建設戰艦辟火點,而在外放棄水寨圍牆並自建著火點。從而用燃燒起的火牆遮蔽敵人的視線,給敵人一種計策成功的假象。待得敵人的連環船隊出現,本方這邊便衝開火勢衝出去,反圍剿敵人。
在等待的時日裏,李翊開始改造水寨,並大力建造兩人劃的小型火船。待得全殲敵人水軍後,就用這些小船突擊敵人水寨和水麵平台上的投石車陣地。
東吳沒有沿岸水軍輔助,需要裝彈時間和投擲距離限製的投石車已經不足為懼。這就如同後世沒有步兵陣地的炮兵一樣,隻需一鼓作氣趁機衝過去,炮兵就完蛋了。
於是,唐軍大營全麵準備了起來。
………………
江東,呂範返回了東吳大營,大吳皇帝孫權立刻召見了他。
禦帳中,大吳皇帝龍椅高坐,大都督蔣幹站在龍台前,東吳眾文武分左右而立。
呂範一臉喜色的走了進來,見到孫權後就激動的全身發抖,他再也忍不住,拜倒高呼道:“皇上,李翊中計了!東吳席卷天下的機會來了!”
孫權等消息等的都睡不著覺,聽到後,亦是十分激蕩,碧眼就要瞪出來了,臉也紅了,揮手道:“快快詳細說來!”
呂範隨即詳細道出與李翊交涉的每一個過程。
東吳上至孫權,下至文武大臣,個個彈冠相慶,大呼李翊中計,東吳必勝無疑。
東吳第三代大都督蔣幹昂首挺胸走了出來,躬身說道:“此計大獲成功,實乃皇上洪福齊天也!”
然而看他趾高氣揚的模樣,怎麽看怎麽像是在誇獎自己。
對於孫權來說,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他的碧眼彎成了月牙,不吝溢美之詞的說道:“實乃愛卿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待得擊破江北唐軍大營,愛卿當為首功!”
蔣幹聽到後欣喜若狂,想來擊敗李翊,他大都督的位置就算是真的坐穩了,就算是陸遜和周瑜回來,也不可能取代他。
皇上都誇讚了,東吳眾文武不能冷場,紛紛走出來稱頌東吳氣運悠長,代大都督運籌帷幄,實乃有張良、蕭何之謀。
於是,孫權便派出呂範、呂蒙、蔣欽、淩統返回建業,這四個人已經被呂範報到李翊那裏,所以孫權讓他們大張旗鼓的回去,也好讓大唐的密探能夠探察出來。
而在孫權這麵,他要留下來,因為他要在牛渚親自打敗李翊。並且有後世三代督呂蒙帶幾位大將回去鎮守建業,孫權也能夠放心等著火燒唐軍。
………………
孫權大笑離開後,蔣幹亦是大步流星首先出帳,東吳眾文武這才排位走了出去。
副都督魯肅望著洋洋得意而去的蔣幹直搖頭。
老將軍黃蓋一旁疑惑的問道:“子敬為何搖頭?可是哪裏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東吳眾文武一聽就圍了上去。
魯肅歎息一聲,搖頭道:“蔣子翼智計了得,實乃我東吳之福。然而……然而大都督可是因此遭了罪。看模樣,出來後這大都督估計也沒了。他們二人對立,可不是什麽好事。”
東吳文武聞之,皆是麵露憂色。
………………
江北唐軍大營,武德皇帝李翊知道孫權、蔣幹的組合中計了,欣喜不已。一方麵如常布置防務操練兵馬,另一方麵加班加點建造小型火船,又令大唐的特種部隊專一操練潛水。
並且,唐軍開始秘密改造水寨,清理出極其寬敞的水域停泊戰艦。又建造了一些船殼子,改造一番水寨圍牆秘密布置下引火之物,以形成中火計的效果。如今,隻等著孫權、蔣幹自己個來送死。
………………
荊州長沙郡臨湘城,大唐滅吳西路軍大營。
夏季的這裏十分炎熱,然而一隊隊武勇的士兵,卻是正整裝待發。
大唐滅吳西路軍主帥徐達手持鏨金槍站在點將台上,湘水的河風吹起他紅色的披風,呼聲也隨著傳了出去:“國內的最後一戰即將到來!不論你們是鮮卑人,還是匈奴人,還是南蠻人,我們都是大唐的子民!”
他高高舉起鏨金槍,大呼道:“追隨皇上,為大唐的統一而戰!”
“為大唐的統一而戰!”十萬唐軍高呼著口號,他們將會從荊南攻入揚州的豫章郡,也就是東吳所謂的豫章、廬陵、臨川和鄱陽四郡。
………………
曆陽,大唐滅吳主力大軍大營,中央禦帳。
“薛仁貴將軍取贛縣,高長恭將軍取廬陵,徐達將軍將會直取宜春與陽樂,而田豫將軍會從江夏出兵,直逼柴桑。”諸葛亮正向李翊做匯報,他白皙的麵龐漲紅,許久的等待,最後的戰役終於要到來了。
李翊做好了一切準備。
大唐百萬雄師將會橫掃南方,曆史在這一刻仿佛與後世重疊。
然而,敵人依舊在南岸布置下了龐大的火力點。大唐想要取得突破,必須要全殲東吳水軍主力。
全殲背後依靠投石車陣地,龜縮不出的東吳水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李翊抓住了蔣幹,反間計、苦肉計,詐降計,計中計,連環計,將計就計……各種計策齊出,雙方一番勾心鬥角後,李翊最終勝出,孫權、陸遜、蔣幹自以為得計,而陸遜更是心甘情願為了讓李翊中計入了天牢。
雙方都開始了焦急的等待。
………………
大唐武德五年(公元210年)7月。
江南東吳水寨,孫權走在兩艘樓船連環起來的龐大戰艦上,欣喜不已的說道:“好,好,好。朕有了這樣的大艦,擊破唐軍水寨,運兵登陸不成問題。”
東吳眾文武亦是嘖嘖稱奇,其實連環戰船還是有許多弊端的,比如不是一體的,很難調頭,或者遇到火攻。
然而,在李翊已經中計的前提下,這些不在是問題。反而連環戰船穩定,勇往直前乘風破浪,士兵在寬大的甲板上好戰鬥,也好運兵等等的優勢,被最大化了。
迎著江風,遙望北岸的蔣幹意氣風發,興奮的說道:“皇上,有了這些龐大的連環戰艦,再用火計,唐軍絕對無法抵擋。那個時候……”
“那個時候……”
包括孫權在內,所有人望著水寨內密密麻麻連環一起的“大船”,腦海中開始憧憬美好的未來。
“橫掃中原!進而攫取天下!”
孫權已經忍不住了,便召集眾臣返回禦帳議事。
升了寶座後,孫權馬上說道:“大都督,是否馬上派人前去江北?”
蔣幹也覺得時機成熟了,便道:“事不宜遲,可派人送信給李翊,三日後三更來降。咱們這裏準備大小火船五百艘,將其水軍燒他個幹幹淨淨!咱們的戰艦,就在岸邊放火箭。如今天氣,半夜江風很大。風從火勢,來他個火燒連營。別說唐軍隻有三十萬,便是三百萬也要葬身在火海之中。”
東吳眾文武個個點頭,隻需李翊中計,一切都沒有問題。
孫權大喜過望,起身激動的說道:“那麽大都督便全權負責此戰,朕靜候諸位佳音!”
“吾皇萬歲萬萬歲……”眾人一起拜道。
三個時辰後,天黑了下來,一葉孤舟開出了東吳水寨,望江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