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話者見狀,知道有效,再接再厲道:“沒什麽可怕的,陛下萬金之軀都夷然不懼,咱們大頭兵一個,爛命一條,有什麽好怕的?陛下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咱們也不能給他丟臉,這樣不但能保住性命,還能立功!”


    “這話再對不過了,一切盡在陛下掌握之中,有什麽可亂的?這黑燈瞎火的,跑,你們能跑到哪兒去?聽陛下的,才有活路!”


    東吳軍中頗有不少宿將,要不是因為孫權這段時間夜生活的影響,早在第一聲示警發出那會兒,就會有人采取行動了。


    在這些軍將的努力下,安撫士氣的說法被一層層的向外傳遞出去。很快,恐慌得到了抑製,至少軍中的士卒不那麽害怕了,依然處於恐慌之中的則是另有其人。


    “陛下,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啊?”


    “李翊真的來了?”


    “天啊,太可怕了!就這麽被人兵臨城下了,這仗還能打嗎?”


    “不如還是……”


    ……


    城樓上旖旎的氣氛已經徹底消失了,雲淡風輕什麽的更是遠遠談不上,有人在戰栗,有人在哀嚎,牙齒在打架,麵色青且白,眼神閃爍不定,袍袖顫動不停,這就是城樓上的眾生態。


    最後,欲言又止,暗示孫權趕緊開溜的那位,則是名滿江東,少有才名,以孝廉聞名的顧悌。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不過,他的從兄卻是大大的有名,那就是後來東吳的丞相顧雍。


    說起這顧雍,算起來與李翊還有一些關係,因為他年輕時曾拜流落吳郡的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他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故顧雍與老師蔡邕同名。又因受到老師稱讚,故字元歎。此時的顧雍,官至東吳尚書令。


    顧悌雖然也因才聞名,但是跟堂兄顧雍比起來,就差了很多了。尤其是在心性方麵,更是拍馬不及。這不,一見危險來了,他馬上向孫權獻出了三十六計的最後一招。


    “走不了的,這樣的天色登船過河,可不是一般的危險!能有一半的人平安渡河,就已經是邀天之幸了。”同樣出身吳郡四大家之一張家的張溫雖然對實務也不怎麽精通,但這些常識他還是知道的。


    浙水流速很急,白天渡河都得小心翼翼。在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登舟,小命就隻能交給上天來掌握了。不到萬不得已,斷然不會行此下策。


    東吳眾臣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孫權臉色慘白,癱坐在主位上,也不知是純粹被嚇的,還是因為情緒轉換太快,衝擊太大,導致身體機能下降,變得不中用了。


    臨危不亂的人確實也有,譬如東吳如今的大都督陸遜。


    一片哀鴻之中,他慨然而起,斷然說道:“來的不可能是李翊,也許隻是一支奇兵,規模不會很大。”


    “此話怎講?”像是抓到了根救命稻草似的,孫權精神猛的一振,略略直起身體,盯著陸遜追問。


    陸遜心中暗歎,其中的道理,眾人分明已經反複商討了無數遍,甚至還寫了辭賦為讚頌。結果事到臨頭,所有人的信心都瞬間崩潰,還得要自己提醒。


    “……正如陛下所謀劃的那樣,唐軍主力被蔣幹等人阻擋在天目山以北,急切難以通過。為了遲滯我們出海的腳步,故而以輕兵騷擾。若能趁虛而入,擊潰我軍,陛下的出海大計自然就難以成行了。”


    “原來如此,難怪陛下穩若泰山,原來卻是料敵機先,早有成算了。”


    “任那李翊百般狡計,卻也瞞不過陛下的慧如炬。”


    ……


    聽了陸遜的解說,眾人心情頓時一鬆。


    就在這時,外麵也喊起話來,即將崩潰之際,大軍的士氣竟然奇跡般的穩住了。


    “嗬嗬,各位謬讚了,朕心中雖有些計較,但賊軍來的突然,終究還是吃了一驚,勞各位掛懷了。”孫權頓時恢複了常態,先是語態雍容的給自己和眾名士擺了個台階,然後喝令道,“傳朕的命令,令呂岱、董襲兩位將軍整頓兵馬,速速奪回富春山,擒殺賊將來見朕!”


    “喏!”有親衛應諾一聲,就要去傳令,卻被陸遜出聲給攔住了。


    “且慢!”陸遜叫住親衛,迎著孫權疑惑的眼神,走到後者麵前,低聲說道:“陛下,適才外間亂起,首先點出城樓狀況之人頗有機變之能,此番唐軍奇兵夜襲,手段奇詭,形勢難辨,呂、董二位將軍老成持重,未必能應付得了這種場麵啊。”


    “唔……此言甚善。”孫權一拂長須,微微頷首,陸遜的提議正中了他的下懷。


    那個安撫軍心的人很機靈隻是其一,他捧了孫權一下,替孫權提升了在軍中的威望才是最重要的。


    有本事的人容易找,會做人的也不罕見,兩者兼而有之的才是真正的人才。亂世之中,正是用人之際,如果此人沒有問題,提拔起來做個心腹倒也不錯。


    於是,孫權就說道:“此事便交給元歎了,盡量速戰速決,功成之後,朕必不吝封賞。”


    陸遜拜道:“屬下遵命。”


    ………………


    富春城內外短暫的混亂很快結束了,山頂的戰鬥也同時到了尾聲。


    奇襲的部隊確實不多,一共隻有五百餘人,隻有山頂守軍的四分之一。


    不過,占了突襲的優勢,來的又都是十裏挑一的精銳,收拾一群烏合之眾,卻也全然不在話下。


    擊潰了山頂的守軍後,奇襲部隊並沒有順勢衝下山,擴大戰果的意思,反而在山頭來回搬運著什麽,在山頂邊緣,一個簡陋的防禦陣地已經成型。


    “孫權比想象中有本事得多啊,居然止住了潰勢。”郝昭探出頭,一邊向山下眺望,一邊搖頭晃腦的說著,很遺憾的樣子。


    “孫權雖然沒什麽真本事,可東吳的軍隊畢竟是孫文台和孫伯符訓練出來的精銳,不是這麽簡單就能解決得掉的。”夏侯淵很認真的答道,“好在皇上也沒指望能這麽簡單就解決孫權。看樣子,孫權已經從恐慌中恢複過來,要開始攻山了。”


    “來得正好。”郝昭臉上笑容更加燦爛了,悠然道,“來了,正好打個痛快。”


    ………………


    賈校尉單名一個華字,家世不算太高,卻也是吳郡有名的地方豪強。在當地的地位,大致與淩家相當。不過,賈華的仕途之路,卻遠沒有淩操那麽順暢,原因大抵上可以歸結為站錯了隊,沒有把握好時機。因為他最初選擇的主公,是原會稽郡太守王朗。


    當初,王朗的身份地位實力,無不遠在孫家父子之上,特別是孫家父子剛剛到江東的那會兒,完全就看不出什麽前途。連塊落腳之地都沒有,補給也隻能靠人襄助,豈是長久之計?


    賈家能立身豪強之列,家中自然不乏有眼光之人,齊賈華本人更是善於鑽營,於是在江東群雄當中,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王朗。


    結果沒多久,他就後悔了。因為孫家父子以摧枯拉朽之勢,統一了江東。就連賈華的主公王朗也被迫投降。也就是孫堅父子看在王朗有幾分名聲的麵子上,沒有幹掉他。


    主公都投降了,賈華這個部將自然也跟著降了。隻是,降將的日子都不那麽好過。


    沒能出頭,賈華倒也沒有灰心,他不覺得自己選錯了。亂世之初,占上風的通常都是那些敢於冒險的人。


    當年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掀起了遍襲天下的風暴,掀翻了不可一世的強秦,何等的威風?何等的霸氣?最後呢?還不是因時而動,趁勢而起的劉邦撿了便宜。


    東漢建國的過程,同樣可以驗證這個道理,先期稱雄一時的赤眉綠林,很快就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掀起的波浪雖然不小,但對長河卻沒造成多大影響,或者說,為後來者做了墊腳石,讓後來者得以站得更高。


    所以,在賈華看來,隻要沉下心尋找機會,把握機會,用心鑽營,上位的機會,終究會出現。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在苦苦等待之後,機會終於從天而降,落在了他的手裏。


    在他力挽乾坤般的穩定住了大軍的士氣後,大都督陸遜帶來了大吳皇帝孫權的命令,讓他擔任奪回富春山作戰的總指揮官,哪怕隻是臨時的,卻也彌足珍貴!


    賈華有信心,也有決心將這個職位保留下來,變成正式的。


    因此,盡管很是凶險,但他必須打贏這一仗。


    “兄弟們,敵人頂多不到千人,咱們身後有足足三萬大軍!沒什麽可怕的,殺上山,將他們碾成碎末!陛下有令,先登者,賞千金,封關內侯!擒殺敵將者,賞萬金,封鄉侯!”


    東吳建國後,孫權廢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謂賜爵。黃龍年間,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國號、封地,縣侯以下無封地而有租稅。九等爵之外,孫權創立的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侯作為賜爵保留,仍無封、無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召喚之三國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戀19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戀1988並收藏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