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內,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李雲天仰首闊步走向了高台之上的朱高熾。追莽荒紀,還得上。


    注意到李雲天的烏紗帽上竟然綁著白色絹布時,絕大多數的官員皆麵露詫異的神色,暗自猜測著是哪位王爺薨了。


    畢竟知道李雲天伴駕北征的人有限,因此自然不會聯想到與永樂帝有關,況且如果是永樂帝駕崩了的話,理應是楊榮、張輔或者金幼孜這樣的近身重臣前來報喪才對。


    立在大殿前幾排的高官顯貴對李雲天的意外出現表現出了不同的心情,神態各異,既有人驚喜,也有人慌亂,還有人麵沉似水。


    “臣都察院湖廣道監察禦史、翰林院庶吉士李雲天覲見太子殿下。”李雲天目不斜視地來到高前台,雙腿一屈跪了下去,雙手高高捧著手上的黃色錦布,雙目含悲地高聲向坐在雕花梨木椅子上的朱高熾道,“太子殿下,皇上操勞成疾,班師途中在榆木川駕崩了!”


    雷婷聞言腦子裏嗡的一聲,變得一片空白,她萬萬想不到李雲天口中的皇命竟然是如此驚人的一個消息,下意識地就跟在跪在了他的身後。


    轟,李雲天話音剛落大殿內就騷動了起來,官員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禁不住在那裏竊竊私語,議論紛紛,臉上紛紛流露出駭然的神色。


    “什麽?”朱高熾雖然早就有心理準備,但是從李雲天口中證實永樂帝駕崩後,心情還是變得萬分複雜,噌地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臉色有些蒼白地望著李雲天,好像有些不敢相信。


    “大膽狂徒,竟敢汙蔑皇上,實在是罪該萬死!”就在這時,一名身穿國公服飾的中年人從右側的隊列前方走出,來到大殿前衝著朱高熾一拱手,麵無表情地大聲道,“太子殿下,皇上正在班師途中,此人妖言惑眾,妄議皇上,其心可誅,罪同謀逆,應淩遲處死!”


    “太子殿下,此人對皇上大不敬,非淩遲不足以平聖怒!”


    “此人心懷叵測,請太子殿下將其淩遲處死!”


    “臣附議!”


    ……


    那名中年人的話音剛落,右側的隊列中就呼啦啦地站出了一群人,紛紛對其進行了聲援。


    “威國公此言何意?”朱高熾冷冷地掃了一眼那些站出來的官員,最後目光停在了先前話的中年人身上,不動聲色地問道。


    “太子殿下,恕臣不敬,倘若皇上駕崩,那就是驚天之事,前來傳詔之人即使不是跟隨皇上出征的英國公,那麽也應該是文淵閣大學士楊大人或者金大人,豈會輪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黃口兒。”


    魯仲乾衝著朱高熾一拱手,義正詞嚴地高聲道,“臣覺得此人心懷叵測,犯上謀逆,實在是罪大惡極,請殿下將其打入詔獄嚴加審問,揪出幕後主使。”


    與魯仲乾的這番慷慨之言不同的是,他的心中其實暗暗叫苦,天曉得怎麽會忽然之間冒出了李雲天,他現在所做的就是拖時間,阻止李雲天宣讀遺詔,等待漢王進城。


    “威國公言之有理。”朱高熾豈會猜不到魯仲乾的心思,嘴角流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冷笑,隨後望向了李雲天,“本王問你,傳詔乃國之大事,有英國公和楊學士、金學士等重臣在,為何要派你前來?”


    “啟稟太子殿下,臣此次前來傳詔是皇上的諭旨!”


    李雲天早就知道朝堂之上有人會發難,故而有條不紊地高聲回答,“臣所持遺詔乃文淵閣大學士楊榮楊大人親筆所書,**監少監馬雲馬少監用印,文淵閣大學士金幼孜金大人督察,英國公張輔張國公為證。”


    誰也沒有聽出來,李雲天話中暗藏玄機,他把英國公張輔排在了最後,這樣一來就使得眾臣認為張輔也同意他進京送遺詔。


    李雲天之所以張輔可以作證,是因為永樂帝駕崩前的晚上最後一個召見的就是張輔,表明回京後將傳位於太子朱高熾,當太上皇享幾天清福,而當時負責記錄兩人言行的正是李雲天,故而張輔可以證明永樂帝是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哼,現在北征大軍未回,你即使信口開河我等也無從可知。”


    魯仲乾見李雲天封口嚴謹,滴水不漏,不由得冷笑了一聲,向朱高熾道,“太子殿下,臣覺得此事事關重大,應該謹慎行事,以免釀成大錯,屆時悔之晚矣,當務之急是查清此人的身份和底細,看看其是否有不軌之心,同時派人去北征大軍進行求證。”


    “太子殿下,臣也覺得此事應該慎重,還是先查清此人來曆為好。”魯仲乾話音剛落,立在左側文臣第二排的兵部右侍郎武通隨即出列,鄭重其事地向朱高熾道,他既然已經投靠了漢王,自然要幫著魯仲乾話,拖延時間。


    “臣覺得此人來曆可疑,應當嚴查。”


    “遺詔乃國之重事,還是查清楚為好,倘若行差踏錯,我等可就成了千古罪臣。”


    “臣附議,嚴查此人。”


    ……


    隨即,左側的文臣隊列中相繼閃出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和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範彬等文官,紛紛質疑起了李雲天的身份和動機,表示要嚴查李雲天。


    見此情形大殿內頓時一陣騷動,誰也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麽多的文臣為魯仲乾話,間接地聲援了漢王。


    朱高熾的眉關微微一蹙,如果不是到了這種緊要的關頭,他還不知道竟然有這麽多的文臣會蹦出來,看來這些人無疑已經投靠了漢王。


    “太子殿下,李禦史是接到皇上的諭旨後才跟隨北征大軍出行,豈會來曆可疑?”麵對眾臣對李雲天的發難,作為李雲天的老丈人,忠勇侯周征自然不能置之不理,於是快步走出了隊列,不動聲色地衝著朱高熾拱手道,“皇上的諭旨就在李禦史的家中,隻要將諭旨拿來一驗,便知李禦史是奉旨伴駕。”


    “如此甚好!”朱高熾聞言了頭,衝著立在一旁的中年內侍道,“派人去李禦史家中取皇上的諭旨,另,調出此道諭旨的存底。”


    中年內侍向朱高熾躬身行了一禮,急匆匆走出殿外,招來立在門口處的兩名內侍低聲吩咐著。


    兩名內侍隨即兵分兩路,一路領著宮廷侍衛策馬前去李雲天家中取聖旨,另外一路則去了印綬監的庫房,調取永樂帝給李雲天那道諭旨的存檔,以及相關記錄。


    古代的聖旨皆一式兩份,一份交給接旨人,另外一份留在皇宮的庫房內存檔,並且有著相對應的記錄,以備將來查檔,防止有人矯詔。


    隻要永樂帝給李雲天的那道伴駕諭旨被拿到朝堂之上,那麽他是永樂帝身邊隨行官員的身份自然也就得以證明,魯仲乾等人也就無法以此來做文章。


    “太子殿下,即使皇上給了李禦史伴駕的諭旨,但傳詔一事何等重大,威國公和楊大人豈會令李禦史獨騎進京?況且李禦史不過是一個剛剛進入都察院的監察禦史,有何資格傳詔?”


    魯仲乾見周征為李雲天出頭,又搬出了永樂帝給李雲天諭旨,知道無法從李雲天的身份上做文章,故而語鋒一轉,開始質疑李雲天的傳詔資格。


    “威國公,國不可一日無君,下官年輕力壯,擊潰阿魯台後大明四海升平,為了能盡早將詔書送回京城,楊大人這才派下官飛馬傳詔。”李雲天聞言,不動聲色地進行了反擊。


    “年輕力壯?實在是可笑之至!”魯仲乾冷笑了一聲,麵無表情地望著李雲天,“事關我大明江山社稷,楊大人和英國公等大人自然深知其中的厲害,絕對會謹慎從事,豈會如此孟浪行事?”


    “威國公,下官先前已經了,在下此次前來傳詔是皇上的諭旨。”李雲天聞言從容不迫地回答,“楊大人和英國公等大人並不是孟浪行事,下官不僅是都察院的監察禦史,而且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是皇上身邊的近臣,故而才被委以重任。”


    “的庶吉士也敢自稱是皇上身邊的近臣?”魯仲乾知道李雲天是委婉地表明他有傳詔的資格,故而不屑地冷笑了一聲。


    此言一出,立刻使得左側文臣中一陣騷動,不少文官衝著魯仲乾怒目而視,翰林院可謂是文官心目中的聖殿,士大夫中的級存在,而魯仲乾竟然蔑視庶吉士,無形中就得罪了大殿內的那些文官。


    “呂大人,李禦史是否是皇上身邊近臣?”朱高熾聞言眉頭微微皺了皺,隨即問向了立在左側文臣前列的吏部尚書呂震,事關朝堂禮製,呂震自然是權威。


    “啟稟太子殿下,庶吉士居文淵閣,給天子講經史典籍,負責擬寫天子詔書,及記錄天子與重臣言行,是為天子近臣。”現場眾人齊刷刷望向了呂震,呂震走出隊列,衝著朱高熾一拱手,沉聲回答。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那麽李禦史此次進京傳詔就合情合理,依微臣看現在當務之急是檢驗遺詔真偽,以安民心。”隨後,一個宏亮的聲音響起,楊士奇走出了隊列,不動聲色地道。


    “威國公,你可還有異議?”朱高熾聞言微微頷首,看向了麵色變得有些難看的魯仲乾。


    “臣並無異議。”魯仲乾的臉上陰晴不定了一陣後,衝著朱高熾一拱手,頗為無奈地躬身回答。


    既然呂震已經證明了李雲天的傳詔資格,那麽他此時已經無法再為難李雲天。


    朱高熾聞言隨即下旨,讓六部尚書、五府都督、宗人府宗人令和左右宗正以及左右宗人、大理寺寺卿、都察院左右督禦史、翰林院翰林學士和內閣大學士等重臣在殿前檢驗遺詔真偽,這些人分別代表了朝中的文臣、勳貴和皇族。


    在檢驗結果出來前,李雲天和雷婷隻有依舊跪在那裏,李雲天還好,他清楚這裏麵涉及的權力之爭,神情平靜地等待著。


    可雷婷哪裏清楚那麽多的門門道道,臉上不由得流露出了鬱悶的神色,悄悄捶了捶雙腿。


    她本以為李雲天很快就能宣讀遺詔,誰成想要等這麽長時間,大殿內的那些大臣們嘰裏咕嚕地囉嗦個沒完,使得她的雙膝跪得又疼又麻。


    大殿內那些站在隊列中的官員鴉雀無聲,連大氣也不敢喘,現場的氣氛既沉悶又壓抑,誰都知道現在是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生怕打擾了那些檢驗遺詔的重臣。


    句不好聽的,現在就是有屁他們也隻能硬生生地憋回去,否則絕對會以失儀被治罪。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