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天自然不會忘記崔輝當年對他的刁難,隻不過他在京城立足未穩,再加上手裏又沒有崔輝的把柄,故而不宜向崔輝發難,以免被人成是睚眥必報。更新最快最穩定追書必備讀蕶蕶尐說網


    與李雲天同為湖廣道監察禦史的韓亮曾經想調解他與崔輝之間的矛盾,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


    值得一提的是,韓亮雖然和崔輝是同科的進士,但跟李雲天走得卻非常近。


    不過很可惜,李雲天婉拒了韓亮的好意,對他來有些錯誤可以一笑了之,但有些錯誤則不可饒恕。


    其實,李雲天並不怎麽恨崔輝算計他,畢竟人世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有的隻是永遠的利益,他既然踏足仕途那就要虛懷若穀,包納萬物。


    可崔輝千不該,萬不該,竟然連身懷六甲的綠萼也算計,結果導致綠萼產。家人是李雲天的逆鱗,如果膽敢有人觸動,那麽他絕對要以雷霆之勢反擊。


    正是因為李雲天的這種強硬的態度,使得崔輝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雖然李雲天現在沒有動他,但他知道李雲天是在暗中尋找機會,自己一旦行差踏錯必將受到滅之災。


    這天晚上,京城一家酒樓的雅間,兩個人麵對麵地坐著喝酒。


    其中一人是崔輝,另而外一人的出現得則顯得讓令人意外,竟然是威國公的二公子、後軍都督府的經曆魯天行。


    如果要給京城中李雲天的冤家對頭排名的話,那麽魯天行無疑高居首位,兩人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其中的恩怨非三言兩語能夠清楚。


    魯天行本來並不想對付李雲天,在他看來李雲天不過一個的知縣而已,根本沒資格成為他的對手,他隻是想破壞李雲天和周雨婷之間的親事而已。


    這才有了李雲天醉宿鄭家的事情,引出了他與鄭婉柔之間的一段姻緣,使得魯天行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地浪費了許多力氣去算計李雲天。


    後來,李雲天奉永樂帝諭令孤身回京傳遺詔,魯天行第一次遇見李雲天時沒有辨認出來,白白放走了李雲天。


    第二次他雖然認出了李雲天,但卻被李雲天用一顆假的監察禦史印章震住了大明門的值守親軍,進而使得他被關在了東千步廊的朝房中,連給朱瞻圻通風報信的機會都沒有,可謂是他人生的奇恥大辱。


    可以,魯天行在京城兩次與喬裝打扮的李雲天相遇,不僅成全了李雲天的威名,而且也使得他成為了人們口中的笑料。


    事後魯天行意誌消沉,很是頹廢了一段時間,然後性情大變,整個人看上去陰沉沉的,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他現在對李雲天自然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將李雲天碎屍萬段,以解心頭之恨。


    可李雲天現在既有禦史和庶吉士的官職護身,又有楊士奇和周征關照,再加上聖恩正隆,不要他,即使是他老爹威國公也無法動李雲天。


    因此,魯天行隻能暗中等待著報仇雪恨的機會,隻有將李雲天踩在腳下那麽他失去的名聲才能恢複,他也才能重新挺起胸膛做人。


    既然李雲天動不得,那麽魯天行就把精力放在了尋找雷婷的身上,想要將這個與李雲天合謀蒙騙他的女人抓起來好生得教訓一通。


    不過雷婷自從洪熙帝登基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派了大量人手前去打探都未能找到絲毫的線索,看來對方早有防備,最後隻能悻悻作罷。


    京城知道雷婷身份的人寥寥無幾,除了洪熙帝外就是周雨婷,即使是綠萼、陳凝凝和鄭婉柔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這是李雲天對雷婷的一種保護,要知道雷婷麵對的可是堂堂的漢王,要想對付漕幫那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公爺,如今姓李的在京裏春風得意,在都察院更是耀武揚威,在下看來是永無出頭之日了。”


    酒過三巡後,崔輝的臉上喝得通紅,他已經有了幾分醉意,不無懊惱地向魯天行道,“早知道這樣的話,下官當年就派人在牢裏做了他,也免得留到現在成為了一個禍害!”


    “老弟,你放心,等漢王繼承了大統,本經曆一定讓他人頭落地。”魯天行聞言雙目凶光一閃,開口安慰崔輝,“他壞了漢王的大事,屆時漢王豈能容他?”


    “公爺,漢王能執掌江山?”崔輝聞言頓時吃了一驚,不無謹慎地低聲問道,這種改朝換代的大事可不是他所能接觸得了的。


    “這大明的江山本就屬於漢王,漢王隻不過取回了他應得的東西而已。”


    魯天行聞言冷笑了一聲,隨後透露出了一個秘密,“大家都知道靖難時的功勞有一半是漢王立下的,不過很少有人清楚,先帝曾經當著五軍都督府多位都督的麵,親口承諾把江山傳給漢王,隻不過後來一些心懷叵測之人從中作梗,漢王才會被先帝趕去樂安就藩。”


    崔輝的臉上頓時流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怪不得朝中的眾多勳貴都支持漢王,想不到這裏麵還有如此隱情。


    建文二年,漢王朱高煦曾經在東昌拚死力戰,從亂軍中救了永樂帝一命,展現了其在戰場上的驍勇。


    此役萬分凶險,被永樂帝封為大明靖難第一功臣、英國公張輔的老爹張玉就是在此役中為了救永樂帝而戰死。


    後來,建文四年,永樂帝在浦子口被建文帝派來圍剿的南軍所擊敗,關鍵時刻又是朱高煦帶兵及時趕到。


    永樂帝大喜之下曾經關愛地撫著朱高煦的背部道,“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


    雖然永樂帝沒有明,但廢除當時的世子朱高熾的心意已經顯露無疑,朱高煦聞之大喜,奮勇殺敵,終將南軍擊敗。


    正是由於永樂帝的這句話,朱高熾獲得了與他一同馳騁疆場的勳貴擁護,靖難後被視為了大明太子的不二人選。


    當年朝廷商議立儲之事時,淇國公丘福和駙馬王寧等人就請求永樂帝立朱高煦為太子,結果永樂帝以朱高熾仁賢又是明太祖所立為由,故而立朱高熾為太子。


    不得不,當年朱高煦犯了一個錯誤,不應該讓那些與他親近的勳貴上書永樂帝立他為太子,如此一來豈不是在逼宮?


    永樂帝為了手中的皇權著想,又豈會立與手握兵權的勳貴來往密切的朱高煦?


    但是,永樂帝也並沒有虧待朱高煦,曾經兩次讓朱高煦就藩,第一次藩地在雲南,第二次藩地在青州,結果兩次朱高煦都找故推脫,他也沒有與之計較,而是讓朱高煦留在了京城。


    直到朱高煦招募私兵三千,趁著永樂帝北征時殺了兵馬指揮使徐野驢,又僭用**車馬器等物品,再加上縱容手下行凶京城,這才被永樂帝趕去了樂安。


    “皇上現在重用內閣,已經激起了滿朝文武的不滿,屆時漢王登高一呼,必將響者雲集!”


    魯天行見崔輝被這個消息震住了,於是打了一個酒嗝,笑著給他吃了一記定心丸,“老弟,你放心,本經曆是不會忘記你曾經幫過本經曆,等漢王登上了皇位,本經曆一定保你一個錦繡前程。”


    “那下官就多謝公爺了。”崔輝聞言眼前一亮,連忙端起手裏的酒杯敬向了魯天行,他也知道近來內閣和五府六部不合,不準漢王真的能借此機會反戈一擊,一承大統。


    魯天行口中的幫過他,自然就是當年崔輝算計李雲天一事,魯天行當時暗中謀劃好了一切,單單缺一個下手對付李雲天的合適人選,於是想到了崔輝這個江西巡按禦史。


    兩人一拍即合,崔輝隨即動手算計李雲天,借此搭上威國公府的線,為其日後在仕途上鋪路。


    可惜的是,事情竟然驚動了永樂帝,派三法司的官員去九江府會審此案,再加上李雲天找到了破綻等因素,最終使得崔輝功虧一簣,也因此與李雲天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魯天行見狀,嘴角流露出一絲陰森森的笑意,與崔輝碰了一下酒杯,他現在就等著漢王重新殺回京城,屆時要好好地整治李雲天。


    崔輝的心情隨之好了起來,心裏有了一個盼頭,在他看來漢王如果舉事的話至少有五成的勝算。


    另外,考慮到漢王比洪熙帝年輕,也更健康,要是漢王等洪熙帝駕崩後像永樂帝一樣也來一個靖難,那麽麵對太子朱瞻基的話勝算將達到七成。


    畢竟朝廷大部分勳貴都與漢王有舊,而打仗很顯然是依靠勳貴。


    不過,有一句話崔輝好像忘記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如果介入到漢王的事情中去,是福是禍將難以預料。


    就在崔輝和魯天行喝酒的時候,醉月樓一樓大廳裏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大廳的前端搭起了一座一米多高的正方形高台,不少衣著華貴的男子圍坐在台前的一張張酒桌前觥籌交錯,談笑風生,身旁還有不少妖豔靚麗的年輕女子作陪。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憐香今天將在這裏進行首場《女駙馬》的演出。


    由於《明新報》這段時間來的連載,《女駙馬》在京城中可謂聲名鵲起,家喻戶曉。


    故而,《明新報》上一登出憐香已經獲得了明新館的同意,要以一種新雜劇的形式演繹這位奇女子的故事後,立刻吸引了京城眾多的達官貴人前來看熱鬧,根本就不用張克敵等人動員親朋好友來捧場。


    至於憐香為什麽要獲得明月館的同意才能演唱《女駙馬》,是因為《明新報》在刊載了《女駙馬》的故事後,特別注明《女駙馬》這則故事的所有者是“明新館主”,是“明新館主”的私人財物,任何人想要轉載以及使用必須爭得“明新館主”的同意,所以將被視為盜竊。


    由於“明月館主”不方便處理相關的事務,故而授權給了明月館來代為維護其在《女駙馬》中的權益。


    為了取得《女駙馬》的演唱權,憐香不僅與明月館簽訂了相關的使用文書,而且還支付了具有象征意義的一兩銀子,成為了大明曆史上支付產權費用的第一人,也隨之拉開了大明版權保護的序幕,對以後的自然學科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毫無疑問,這件事情的幕後推手是李雲天,在他看來隻有保護了產權的歸屬,使得大明那些士子從中嚐到了甜頭,那麽才能使得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項學科的研究和創新中,從長遠來看對大明有百利而無一害。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