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郡王的祖上是洪武帝五服以內的堂兄,因此得以被封為郡王,不過與洪武帝的親戚關係要比肅王的祖上和福王遠一些。
李雲天之所以會帶王彬去交趾而且留他在驍武軍參謀部做事,除了王彬的妻子――隆慶郡王嫡次女水雲縣主托朱玉馨情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王彬才華橫溢、生性灑脫,在李雲天看來是一個精於謀略的人才,故而才將他安置在參謀部這種要害部門。
王彬與水雲縣主之間的結合充滿了一絲浪漫的味道,按理王彬金榜題名後已經不符合與水雲縣主成親的條件,他將被安排到京城各大部院中曆練,並且得到考庶吉士的機會。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喝完了順天府尹給新科進士們準備的瓊林宴後,王彬竟然徑直去了隆慶郡王府找隆慶郡王提親,放棄他的大好前程想要迎娶水雲縣主,而水雲縣主也跪在地上請隆慶郡王成全兩人。
原來,王彬在京城備考的時候偶遇水雲縣主,兩人一見傾情,故而王彬舍棄了自己的仕途,否則水雲縣主將嫁給別人。
隆慶郡王對此是又驚又喜,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有一個進士女婿,因此自然不會反對此事,暗地裏買通了負責水雲縣主婚事的官員,使得王彬最終成為了隆慶郡王府的儀賓,在民間留下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
本來,王彬和水雲縣主恩恩愛愛,如膠似漆,日子獲得滋潤甜蜜,可當李雲天被宣德帝進封為鎮武伯後,王彬的眉目間就多出了一絲淡淡的憂愁,敏銳地被水雲縣主察覺。
俗話龍翔九天,作為一名滿腹經綸、心高氣傲的男人,王彬雖然對水雲縣主一往情深,但是內心深處又豈會甘於平淡的生活?
他也想像李雲天那樣建功立業,可惜仕途之路已經隨著成為隆慶郡王府的儀賓而被徹底堵死,隻能徒呼奈何,空有一腔抱負而無用武之地。
麵對王彬的苦惱,水雲縣主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在大明祖製麵前她無能為力,根本就幫不了王彬。
除非……除非王彬能像李雲天一樣能在戰場上立功封爵,成為大明的勳貴,否則無法擺脫大明祖製的限製進入官場。
然而,想在戰場上立功又談何容易,戰場上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保不準命就沒了。
尤為重要的是,王彬首先必須要擁有武職,因為按照大明祖製隻有武官立軍功後可以進爵,文官即使立下再大的功勞也隻能晉升官階。
以李雲天為例,他是兩榜出身的文官,平定漢王叛亂後之所以能得以進封伯爵,是因為當時身上有兩個武職,一個是講武堂總教官,另外一個就是兼掌軍閣武選清吏司武舉廳主事。
如果沒有武職的話,即使李雲天在黑牛鎮出生入死,最後得到的不過是官階的提升和宣德帝的賞賜而已。
然而,武職並不是那麽好來的,大明的軍隊實行屯兵製,各級軍官都是世襲而來,可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哪裏有多餘的官職出來?
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李雲天那麽好的機遇,能夠同時擔任文官和武官,通常而言文官和武官是不能夠相互轉換的,因為這不僅涉及了雙方的利益,而且術業有專攻,誰會接納一個外行來擔任自己的上司?
李雲天之所以能成為武官,得益於他所進行的一番精密籌劃,先是擔任京師講武堂總教官,然後服宣德帝成立了軍閣,將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並在了一起,使得兵部的文官轉為了軍閣的武官。
京師講武堂又是兵部的下屬部門,李雲天自然而然地就隨著兵部並入軍閣有了武官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是都察院的監察禦史,進而一舉跨越了文官和武官的界限,可謂神不知鬼不覺。
起來,王彬的身份很特殊,雖然他無法涉足仕途,但卻是大明不折不扣的官員,因為按照禮製大明縣主的儀賓是個從六品的閑散官職,隻拿俸祿而沒有實際職務。
簡單來,如果縣主的儀賓是個沒有功名的白丁,那麽迎娶了縣主後就將成為大明從六品的官員,搖身一變擁有了官身,徹底告別庶民的身份。
這就是為何那些仕途無望的商賈子弟趨之若鶩的原因,有了皇親國戚的頭銜,那些商賈的社會地位將水漲船高,生意上也會少很多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儀賓和駙馬一樣都是大明的皇親國戚,其並不屬於文官和武官的範疇,不過官袍服飾的禮製與公侯伯這些勳貴相同。
別看王彬是隆慶郡王府的儀賓,貴為皇親國戚,可他要想獲得武職也並不容易,唯有隆慶郡王從宣德帝那裏給他求來一個武職,然後報備軍閣。
這意味著王彬的後人將成為大明的軍戶,以後無法再考科舉,隻能投身行伍之中。
即便是隆慶郡王從宣德帝那裏給王彬求來一個武職,那麽估計十有**也隻是正六品的百戶而已,要想積累到足以封爵的戰功可謂是難上加難。
另外,那些進爵的勳貴無不是踏著死人堆爬上來的,也不知道王彬有沒有命等到那一天。
麵對著心情越來越低落的王彬,水雲縣主不由得暗自神傷,她與王彬生活這麽些年自然清楚王彬並不是那種甘於寂寞的人,應該在仕途上大展拳腳,開創一番事業。
可事已至此也就隻有得過且過了,總不能真的讓王彬拎著刀去戰場與敵人廝殺吧!這或許就是王彬的命。
不過,事情在李雲天率軍前去交趾平叛以及朱玉馨嫁給李雲天後發生了轉機,水雲縣主立刻意識到這是王彬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水雲縣主與朱玉馨年齡相仿,作為大明同在京城的旁係皇族兩家之間的關係很好,兩人也是從玩到大的朋友,故而水雲縣主在張太後賜婚的當天晚上就去找了朱玉馨,希望朱玉馨能向李雲天情,讓王彬跟著李雲天前去交趾平叛。
按照慣例,作為此次平叛交趾的主帥,李雲天可以從朝中的武官裏將隨他出征。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調兵和統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係統。
在大明的統兵係統中,從高到低的職務是:
大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衛指揮使、衛指揮同知、衛指揮僉事、千戶、副千戶、百戶、試百戶、總旗和旗。
而在大明的調兵係統中,從高到低的職務是:
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守備、千總、校尉和把總。
必須要指出的是,調兵係統中的官職都沒有品級,隻是在遇有戰事中才設置,是臨時差遣的一個職務,當戰事結束後職務自動取消,屬於“差官”的性質。
通常來,總兵、副總兵和參將由都督同知以上的武官或者勳貴來擔任,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具體的定製,隻是官場上通行的一種被大眾認可的規則而已,否則梁少傑無法以都指揮同知的身份擔任右副總兵。
總兵要被皇上授予將軍印,作為調兵的憑據,例如廣西總兵掛鎮蠻將軍印,交趾總兵掛征虜副將軍印。
副總兵也就是人們常的“副將”,與參將、遊擊將軍一樣,屬於軍隊中的將領。
舉個例子,梁少傑的武職是中軍都督府都指揮同知,但在率軍前往交趾平叛的時候,是以右副總兵的身份來調兵作戰,而不是都指揮同知。
王彬是皇親國戚,身份特殊,雖然不屬於文官和武官,但而身為大明儀賓的他也能隨李雲天出征,在戰場上浴血殺敵。
畢竟,忠君報國也是皇親國戚的職責,如今交趾戰事緊急,朝廷豈會阻止他為國效力的,所以王彬可以在平叛大軍中獲得一個職務,進而立下軍功。
而正是由於王彬皇親國戚的特殊身份,其立下軍功後的封賞會與武官相同,按照他的品級會往上晉升為千戶、衛指揮使之類的武職。
不過,必須要明的是,王彬晉升的千戶或者衛指揮之類的官職隻是一個虛職,隻是用來表明他的品級而已,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軍中並沒有職務,故而也就不會成為了世襲軍戶。
實話,水雲縣主並不願意讓王彬去交趾,交趾的戰局現在對明軍極為不利,而李雲天倉促之中僅僅帶了三千驍武軍出征,可謂前途莫測。
不過,這對王彬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她實在是不想放棄。
原因很簡單,李雲天也是兩榜的進士,再加上水雲縣主和朱玉馨之間的親密關係,想必一定會對王彬關照有加,即使有危險也肯定會保護王彬周全。
萬一此次成功平定了交趾叛亂的話,李雲天必定不會虧待了王彬,給王彬向朝廷上報一份厚功,屆時即使王彬不能進爵,想必品級也能晉升不少。
尤為重要的是,通過此次平叛王彬和李雲天之間將建立一種密切的聯係,如果李雲天平叛後把王彬調入講武堂為官的話,那麽想必宣德帝也會恩準,進而使得王彬得以踏入仕途。
果然,李雲天並沒有讓水雲縣主失望,讓王彬出征之日前來講武堂議事,這表明李雲天將會對王彬委以重任,對王彬榮立戰功將大有裨益。
如此一來,此次平叛交趾的部隊中就有兩名皇親國戚,一個是劉少傑,另外一個就是王彬。
起來兩人還與李雲天有著親戚關係,從輩分上來算的話朱玉馨是劉少傑和王斌的姑姑,因此李雲天是兩人的姑丈。!^!
李雲天之所以會帶王彬去交趾而且留他在驍武軍參謀部做事,除了王彬的妻子――隆慶郡王嫡次女水雲縣主托朱玉馨情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王彬才華橫溢、生性灑脫,在李雲天看來是一個精於謀略的人才,故而才將他安置在參謀部這種要害部門。
王彬與水雲縣主之間的結合充滿了一絲浪漫的味道,按理王彬金榜題名後已經不符合與水雲縣主成親的條件,他將被安排到京城各大部院中曆練,並且得到考庶吉士的機會。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喝完了順天府尹給新科進士們準備的瓊林宴後,王彬竟然徑直去了隆慶郡王府找隆慶郡王提親,放棄他的大好前程想要迎娶水雲縣主,而水雲縣主也跪在地上請隆慶郡王成全兩人。
原來,王彬在京城備考的時候偶遇水雲縣主,兩人一見傾情,故而王彬舍棄了自己的仕途,否則水雲縣主將嫁給別人。
隆慶郡王對此是又驚又喜,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有一個進士女婿,因此自然不會反對此事,暗地裏買通了負責水雲縣主婚事的官員,使得王彬最終成為了隆慶郡王府的儀賓,在民間留下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
本來,王彬和水雲縣主恩恩愛愛,如膠似漆,日子獲得滋潤甜蜜,可當李雲天被宣德帝進封為鎮武伯後,王彬的眉目間就多出了一絲淡淡的憂愁,敏銳地被水雲縣主察覺。
俗話龍翔九天,作為一名滿腹經綸、心高氣傲的男人,王彬雖然對水雲縣主一往情深,但是內心深處又豈會甘於平淡的生活?
他也想像李雲天那樣建功立業,可惜仕途之路已經隨著成為隆慶郡王府的儀賓而被徹底堵死,隻能徒呼奈何,空有一腔抱負而無用武之地。
麵對王彬的苦惱,水雲縣主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在大明祖製麵前她無能為力,根本就幫不了王彬。
除非……除非王彬能像李雲天一樣能在戰場上立功封爵,成為大明的勳貴,否則無法擺脫大明祖製的限製進入官場。
然而,想在戰場上立功又談何容易,戰場上刀光劍影,腥風血雨,保不準命就沒了。
尤為重要的是,王彬首先必須要擁有武職,因為按照大明祖製隻有武官立軍功後可以進爵,文官即使立下再大的功勞也隻能晉升官階。
以李雲天為例,他是兩榜出身的文官,平定漢王叛亂後之所以能得以進封伯爵,是因為當時身上有兩個武職,一個是講武堂總教官,另外一個就是兼掌軍閣武選清吏司武舉廳主事。
如果沒有武職的話,即使李雲天在黑牛鎮出生入死,最後得到的不過是官階的提升和宣德帝的賞賜而已。
然而,武職並不是那麽好來的,大明的軍隊實行屯兵製,各級軍官都是世襲而來,可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哪裏有多餘的官職出來?
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李雲天那麽好的機遇,能夠同時擔任文官和武官,通常而言文官和武官是不能夠相互轉換的,因為這不僅涉及了雙方的利益,而且術業有專攻,誰會接納一個外行來擔任自己的上司?
李雲天之所以能成為武官,得益於他所進行的一番精密籌劃,先是擔任京師講武堂總教官,然後服宣德帝成立了軍閣,將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並在了一起,使得兵部的文官轉為了軍閣的武官。
京師講武堂又是兵部的下屬部門,李雲天自然而然地就隨著兵部並入軍閣有了武官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是都察院的監察禦史,進而一舉跨越了文官和武官的界限,可謂神不知鬼不覺。
起來,王彬的身份很特殊,雖然他無法涉足仕途,但卻是大明不折不扣的官員,因為按照禮製大明縣主的儀賓是個從六品的閑散官職,隻拿俸祿而沒有實際職務。
簡單來,如果縣主的儀賓是個沒有功名的白丁,那麽迎娶了縣主後就將成為大明從六品的官員,搖身一變擁有了官身,徹底告別庶民的身份。
這就是為何那些仕途無望的商賈子弟趨之若鶩的原因,有了皇親國戚的頭銜,那些商賈的社會地位將水漲船高,生意上也會少很多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儀賓和駙馬一樣都是大明的皇親國戚,其並不屬於文官和武官的範疇,不過官袍服飾的禮製與公侯伯這些勳貴相同。
別看王彬是隆慶郡王府的儀賓,貴為皇親國戚,可他要想獲得武職也並不容易,唯有隆慶郡王從宣德帝那裏給他求來一個武職,然後報備軍閣。
這意味著王彬的後人將成為大明的軍戶,以後無法再考科舉,隻能投身行伍之中。
即便是隆慶郡王從宣德帝那裏給王彬求來一個武職,那麽估計十有**也隻是正六品的百戶而已,要想積累到足以封爵的戰功可謂是難上加難。
另外,那些進爵的勳貴無不是踏著死人堆爬上來的,也不知道王彬有沒有命等到那一天。
麵對著心情越來越低落的王彬,水雲縣主不由得暗自神傷,她與王彬生活這麽些年自然清楚王彬並不是那種甘於寂寞的人,應該在仕途上大展拳腳,開創一番事業。
可事已至此也就隻有得過且過了,總不能真的讓王彬拎著刀去戰場與敵人廝殺吧!這或許就是王彬的命。
不過,事情在李雲天率軍前去交趾平叛以及朱玉馨嫁給李雲天後發生了轉機,水雲縣主立刻意識到這是王彬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水雲縣主與朱玉馨年齡相仿,作為大明同在京城的旁係皇族兩家之間的關係很好,兩人也是從玩到大的朋友,故而水雲縣主在張太後賜婚的當天晚上就去找了朱玉馨,希望朱玉馨能向李雲天情,讓王彬跟著李雲天前去交趾平叛。
按照慣例,作為此次平叛交趾的主帥,李雲天可以從朝中的武官裏將隨他出征。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調兵和統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係統。
在大明的統兵係統中,從高到低的職務是:
大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衛指揮使、衛指揮同知、衛指揮僉事、千戶、副千戶、百戶、試百戶、總旗和旗。
而在大明的調兵係統中,從高到低的職務是:
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守備、千總、校尉和把總。
必須要指出的是,調兵係統中的官職都沒有品級,隻是在遇有戰事中才設置,是臨時差遣的一個職務,當戰事結束後職務自動取消,屬於“差官”的性質。
通常來,總兵、副總兵和參將由都督同知以上的武官或者勳貴來擔任,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具體的定製,隻是官場上通行的一種被大眾認可的規則而已,否則梁少傑無法以都指揮同知的身份擔任右副總兵。
總兵要被皇上授予將軍印,作為調兵的憑據,例如廣西總兵掛鎮蠻將軍印,交趾總兵掛征虜副將軍印。
副總兵也就是人們常的“副將”,與參將、遊擊將軍一樣,屬於軍隊中的將領。
舉個例子,梁少傑的武職是中軍都督府都指揮同知,但在率軍前往交趾平叛的時候,是以右副總兵的身份來調兵作戰,而不是都指揮同知。
王彬是皇親國戚,身份特殊,雖然不屬於文官和武官,但而身為大明儀賓的他也能隨李雲天出征,在戰場上浴血殺敵。
畢竟,忠君報國也是皇親國戚的職責,如今交趾戰事緊急,朝廷豈會阻止他為國效力的,所以王彬可以在平叛大軍中獲得一個職務,進而立下軍功。
而正是由於王彬皇親國戚的特殊身份,其立下軍功後的封賞會與武官相同,按照他的品級會往上晉升為千戶、衛指揮使之類的武職。
不過,必須要明的是,王彬晉升的千戶或者衛指揮之類的官職隻是一個虛職,隻是用來表明他的品級而已,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軍中並沒有職務,故而也就不會成為了世襲軍戶。
實話,水雲縣主並不願意讓王彬去交趾,交趾的戰局現在對明軍極為不利,而李雲天倉促之中僅僅帶了三千驍武軍出征,可謂前途莫測。
不過,這對王彬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她實在是不想放棄。
原因很簡單,李雲天也是兩榜的進士,再加上水雲縣主和朱玉馨之間的親密關係,想必一定會對王彬關照有加,即使有危險也肯定會保護王彬周全。
萬一此次成功平定了交趾叛亂的話,李雲天必定不會虧待了王彬,給王彬向朝廷上報一份厚功,屆時即使王彬不能進爵,想必品級也能晉升不少。
尤為重要的是,通過此次平叛王彬和李雲天之間將建立一種密切的聯係,如果李雲天平叛後把王彬調入講武堂為官的話,那麽想必宣德帝也會恩準,進而使得王彬得以踏入仕途。
果然,李雲天並沒有讓水雲縣主失望,讓王彬出征之日前來講武堂議事,這表明李雲天將會對王彬委以重任,對王彬榮立戰功將大有裨益。
如此一來,此次平叛交趾的部隊中就有兩名皇親國戚,一個是劉少傑,另外一個就是王彬。
起來兩人還與李雲天有著親戚關係,從輩分上來算的話朱玉馨是劉少傑和王斌的姑姑,因此李雲天是兩人的姑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