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韓衛望著一臉高深莫測的李雲天,雙目流露出疑惑的神色,心中十分好奇李雲天會送給他什麽。.
李雲天沒有向韓衛解釋,隨後領著他去了宅院中的一個被驍武軍軍士把守著的院,在一個幹燥、空曠的房間裏擺著從先前那兩輛馬車上卸載下來的木箱。
在李雲天的示意下,一名驍武軍的軍士打開了其中一個木箱的蓋子,隻見箱子裏的幹草上靜靜地躺著六個黑乎乎的鐵家夥,被木製的模具固定住。
“這是地雷,講武堂新近研發的武器,對付叛軍的時候把它埋在地裏,隻要叛軍的人踩到上麵就會發生爆炸,其產生的碎片將大量殺傷周圍的叛軍。”李雲天從箱子裏拎起一顆地雷,笑著向韓衛道。
韓衛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李雲天手裏那個看上去顯得有些笨重的鐵家夥,他還是還一次聽這種叫地雷的東西,雖然顯得十分陌生,但既然這是李雲天專門給他準備的禮物,想必一定像李雲天所的那般厲害。
地雷自從六月初研製成功後,講武堂司科院就在李雲天的命令下加班加地進行製造,截止李雲天離開京城的時候已經生產出了千餘顆,其中有一千顆被李雲天帶來了交趾,一是用來打擊叛軍,二來也是在交趾試驗一下地雷在實戰中的威力。
房間裏的這些木箱裝著的地雷一共有兩百顆,剩下的八百顆在王簡和張本所率領的驍武軍輜重中。
這兩百顆地雷隨著李雲天乘坐明定號海船抵達了欽州,由於李雲天急著趕去交趾,自然不可能帶著這些地雷一同前行。
因此,李雲天留下了二十多名驍武軍軍士看押這批地雷,並讓地方衛所的部隊沿途護送。
經過二十多天的跋涉後,這批地雷波瀾不驚地來到了交趾,迅速被李雲天調來了三江城來對付叛軍。
毫無疑問,韓衛所打的這場伏擊戰將開創人類曆史上成批量使用地雷的先河。
兩天後,李雲天派到立濂城的探子傳回了消息,黎利親自率領十二萬叛軍趕到了立濂城,加上立濂城的兩萬守軍和一萬多名從安梁縣城潰逃的叛軍,立濂城的叛軍總兵力超過了十五萬。
由於立濂城安置不下如此多的軍隊,故而不少叛軍在城外紮營,營房連綿不絕,一眼望上去密密麻麻,聲勢浩大。
黎利在立濂城待了一晚上,第二天就率領十四萬叛軍浩浩蕩蕩地趕向了安梁縣城,隻在立濂城裏留下了一萬多人守城,擺出了一副對安梁縣城勢在必得的架勢。
當消息傳到三江城後,李雲天立刻召集城內的重要官員議事,向他們布置了守城事宜,三江城上空隨即籠罩了戰爭的陰雲,氣氛變得緊張壓抑。
麵對大舉壓境的十四萬叛軍,李雲天並沒有感到驚慌,而是暗中等待著叛軍抵達安梁縣城後的舉動,想知道黎利是否會像他想的那樣派人來攻打三江城,切斷明軍與太原府、宣化府之間的聯係。
至於安梁縣城的明軍,李雲天並不感到擔心,安梁縣城有近三萬人,而且一大半都是精壯之人,再加上叛軍在安梁縣城留下了不少輜重,叛軍一時間難以將其攻下。
況且,李雲天認為叛軍會先攻打三江城,以切斷安梁縣城明軍的退路,對安梁縣城的明軍形成威懾。
故而,在三江城未被叛軍攻克前,黎利十有**不會派兵強攻安梁縣城。
李雲天之所以要讓韓衛去伏擊前來攻打三江城的叛軍,是因為三江城裏那五萬士兵中的精壯者幾乎都被抽調到了安梁縣城,現在三江城內的明軍完全就是一群老弱殘兵,麵對叛軍猛烈的攻勢很容易就發生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李雲天才要在城外與叛軍決戰,他要打前來三江城的叛軍一個措手不及,隻有這樣才可能扭轉當前的劣勢。
一萬明軍精銳對五萬叛軍,李雲天有信心打贏這一仗,正麵交鋒的話明軍精銳部隊的優勢將會完全體現出來。
叛軍此時一定傲慢輕敵,絕對想不到明軍會被伏擊,再加上他們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地雷陣,必定會產生慌亂,屆時隻要明軍一鼓作氣就一定能將其擊潰。
黎利抵達安梁縣城後立刻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用九萬叛軍將安梁縣城團團圍住,並且抓緊時間打造攻城器械,另一路由範友率領,帶著五萬叛軍徑直撲向了三江城。
在此之前,韓衛已經在李雲天的命令下率領著一萬餘整編的明軍前往落葉坡設伏。
李雲天立在城門樓上神情嚴肅地給他們送行,根據叛軍的行軍速度,他大致推測出了黎利一行人抵達安梁縣城的時間,提前一步讓韓衛趕去落葉坡進行準備。
在李雲天看來,交趾的局勢能否穩定下來,關鍵就在落葉坡一戰,如果韓衛能順利將叛軍擊潰,那麽必然使得黎利感到震驚,由此不敢覷三江城和安梁縣城的明軍,進而給兩人的談判打下堅實的契機。
“大哥,韓將軍一定能打贏這一仗的。”立在一旁的雷婷見李雲天雙目浮現出憂慮的神色,知道他十分重視此次落葉坡伏擊戰,於是開口安慰道。
“此戰若勝,安遠候等人在天之靈就可以安息了。”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望著雷婷道。
夜襲安梁縣城的明軍主力是王通平叛大軍中幸存的京衛,落葉坡一戰則由柳升平叛大軍中的潰兵組成。
無論是夜襲安梁縣城,還是落葉坡的伏擊戰,明軍都是以寡擊眾,倘若落葉坡的伏擊戰也取得勝利,那麽將一雪兩次平叛大軍被叛軍打得落荒而逃的恥辱,對外界重新樹立起勇武善戰的形象來。
落葉坡距離三江城三十裏,距離安梁縣城五十裏,位於由兩座巍峨陡峭的大山形成的一個山穀出口的前方,是一片地勢起伏的山丘,雜草叢生。
抵達落葉坡後,韓衛立刻布置明軍的埋伏事宜,並且調集一批人在設伏路段的路上和山穀口左右兩側的空曠地帶挖洞,然後由驍武軍的軍士埋放地雷。
之所以要在山穀口左右兩側的空曠地帶埋雷,是因為路上的地雷殺敵有限,一旦叛軍遇襲後就不會繼續前行。
這時,明軍將向叛軍發起進攻,逼迫叛軍向後退卻,將他們趕回山穀。
由於兩座大山之間的通道隻有二十多米寬,再加上還有叛軍聚集在山穀裏,那些已經出了山穀的叛軍必定無法撤回山穀,勢必會在山穀口前擁擠,屆時那些埋藏著的地雷就將到了發揮威力的時候。
埋雷的時候,數名驍武軍的軍士拿著本子,將地雷的埋藏地記錄下來,等戰後好將那些地雷回收,以免傷及無辜。
對於落葉坡發生的事情範友是一無所知,他位於浩浩蕩蕩行進在路上的叛軍大軍中前部,騎著馬與一旁的幾名叛軍將領談笑著。
叛軍在三江府也派來了探子,故而範友已經知道三江城內新到了一支萬餘人的援軍,也清楚了偷襲安梁縣城明軍的身份,正如阮焉預料的那樣是三江城的明軍,這意味著三江城內的部隊並不多,否則李雲天也不會調來援軍前來支援。
那些援軍是什麽來曆探子們並不清楚,不過援軍的身上穿著大明衛所部隊的軍服,與那些驍武軍軍士的黑色軍服不同,想必是李雲天調來的地方部隊,以此來增加三江城的兵力。
雖然範友離開安梁縣城之前,阮焉曾經告誡他不可輕視三江城的明軍,讓他抵達三江城後一定要心行事,以免城裏麵的明軍孤注一擲,向範友發動突襲。
範友雖然口上痛痛快快地表示自己會心,可是他壓根就沒把阮焉的告誡聽進心裏,心中反而希望明軍出城,這樣他正好可以趁勢指揮手下的叛軍大軍將明軍消滅,就勢攻進三江城,省去了攻城的麻煩。
在範友看來,曾經無比悍勇的明軍現在已經衰落,再加上士氣低沉,豈是他手下這些士氣高昂叛軍的對手,如果敢來的話就是找死。
在範友身旁的叛軍將領中,蔡福無疑是最尷尬的一個,一直在邊上陪著笑臉,被問到的時候就開口答上兩句。
由於來交趾已經好幾年,蔡福已經會交趾當地的語言,甚至服飾也改成了交趾的樣式。
實話,蔡福開始投降叛軍隻是無奈的權宜之計,他可不想被叛軍給殺了,想找一個機會跑了,隻不過後來他幫叛軍做了不少事情來對付交趾的明軍,因此越陷越深,尤其是前去清化城勸降羅通後,已經沒有了退路,唯有老老實實地投靠叛軍。
不過,因為他是明軍的叛將,即使蔡福將自己打扮成為了一個交趾本地人,他依然受到了那些叛軍將領的排擠,在仕途上可謂鬱鬱不得誌。
比如範友和另外幾名叛軍將領,路上時不時就拿蔡福取笑一番。
蔡福也不敢發怒,唯唯諾諾地跟著笑著,表現出了一副老實軟弱的形象來,心中卻恨得直咬牙。
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想他堂堂的大明都指揮同知竟然落得向土人叛逆“搖尾乞憐”,實在是太過可惡了,如果是在大明的話他早就整死了範友這些人,以消他的心頭之恨。!^!
複製本地址到瀏覽器看最新章節
李雲天沒有向韓衛解釋,隨後領著他去了宅院中的一個被驍武軍軍士把守著的院,在一個幹燥、空曠的房間裏擺著從先前那兩輛馬車上卸載下來的木箱。
在李雲天的示意下,一名驍武軍的軍士打開了其中一個木箱的蓋子,隻見箱子裏的幹草上靜靜地躺著六個黑乎乎的鐵家夥,被木製的模具固定住。
“這是地雷,講武堂新近研發的武器,對付叛軍的時候把它埋在地裏,隻要叛軍的人踩到上麵就會發生爆炸,其產生的碎片將大量殺傷周圍的叛軍。”李雲天從箱子裏拎起一顆地雷,笑著向韓衛道。
韓衛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李雲天手裏那個看上去顯得有些笨重的鐵家夥,他還是還一次聽這種叫地雷的東西,雖然顯得十分陌生,但既然這是李雲天專門給他準備的禮物,想必一定像李雲天所的那般厲害。
地雷自從六月初研製成功後,講武堂司科院就在李雲天的命令下加班加地進行製造,截止李雲天離開京城的時候已經生產出了千餘顆,其中有一千顆被李雲天帶來了交趾,一是用來打擊叛軍,二來也是在交趾試驗一下地雷在實戰中的威力。
房間裏的這些木箱裝著的地雷一共有兩百顆,剩下的八百顆在王簡和張本所率領的驍武軍輜重中。
這兩百顆地雷隨著李雲天乘坐明定號海船抵達了欽州,由於李雲天急著趕去交趾,自然不可能帶著這些地雷一同前行。
因此,李雲天留下了二十多名驍武軍軍士看押這批地雷,並讓地方衛所的部隊沿途護送。
經過二十多天的跋涉後,這批地雷波瀾不驚地來到了交趾,迅速被李雲天調來了三江城來對付叛軍。
毫無疑問,韓衛所打的這場伏擊戰將開創人類曆史上成批量使用地雷的先河。
兩天後,李雲天派到立濂城的探子傳回了消息,黎利親自率領十二萬叛軍趕到了立濂城,加上立濂城的兩萬守軍和一萬多名從安梁縣城潰逃的叛軍,立濂城的叛軍總兵力超過了十五萬。
由於立濂城安置不下如此多的軍隊,故而不少叛軍在城外紮營,營房連綿不絕,一眼望上去密密麻麻,聲勢浩大。
黎利在立濂城待了一晚上,第二天就率領十四萬叛軍浩浩蕩蕩地趕向了安梁縣城,隻在立濂城裏留下了一萬多人守城,擺出了一副對安梁縣城勢在必得的架勢。
當消息傳到三江城後,李雲天立刻召集城內的重要官員議事,向他們布置了守城事宜,三江城上空隨即籠罩了戰爭的陰雲,氣氛變得緊張壓抑。
麵對大舉壓境的十四萬叛軍,李雲天並沒有感到驚慌,而是暗中等待著叛軍抵達安梁縣城後的舉動,想知道黎利是否會像他想的那樣派人來攻打三江城,切斷明軍與太原府、宣化府之間的聯係。
至於安梁縣城的明軍,李雲天並不感到擔心,安梁縣城有近三萬人,而且一大半都是精壯之人,再加上叛軍在安梁縣城留下了不少輜重,叛軍一時間難以將其攻下。
況且,李雲天認為叛軍會先攻打三江城,以切斷安梁縣城明軍的退路,對安梁縣城的明軍形成威懾。
故而,在三江城未被叛軍攻克前,黎利十有**不會派兵強攻安梁縣城。
李雲天之所以要讓韓衛去伏擊前來攻打三江城的叛軍,是因為三江城裏那五萬士兵中的精壯者幾乎都被抽調到了安梁縣城,現在三江城內的明軍完全就是一群老弱殘兵,麵對叛軍猛烈的攻勢很容易就發生崩潰,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李雲天才要在城外與叛軍決戰,他要打前來三江城的叛軍一個措手不及,隻有這樣才可能扭轉當前的劣勢。
一萬明軍精銳對五萬叛軍,李雲天有信心打贏這一仗,正麵交鋒的話明軍精銳部隊的優勢將會完全體現出來。
叛軍此時一定傲慢輕敵,絕對想不到明軍會被伏擊,再加上他們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地雷陣,必定會產生慌亂,屆時隻要明軍一鼓作氣就一定能將其擊潰。
黎利抵達安梁縣城後立刻兵分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用九萬叛軍將安梁縣城團團圍住,並且抓緊時間打造攻城器械,另一路由範友率領,帶著五萬叛軍徑直撲向了三江城。
在此之前,韓衛已經在李雲天的命令下率領著一萬餘整編的明軍前往落葉坡設伏。
李雲天立在城門樓上神情嚴肅地給他們送行,根據叛軍的行軍速度,他大致推測出了黎利一行人抵達安梁縣城的時間,提前一步讓韓衛趕去落葉坡進行準備。
在李雲天看來,交趾的局勢能否穩定下來,關鍵就在落葉坡一戰,如果韓衛能順利將叛軍擊潰,那麽必然使得黎利感到震驚,由此不敢覷三江城和安梁縣城的明軍,進而給兩人的談判打下堅實的契機。
“大哥,韓將軍一定能打贏這一仗的。”立在一旁的雷婷見李雲天雙目浮現出憂慮的神色,知道他十分重視此次落葉坡伏擊戰,於是開口安慰道。
“此戰若勝,安遠候等人在天之靈就可以安息了。”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望著雷婷道。
夜襲安梁縣城的明軍主力是王通平叛大軍中幸存的京衛,落葉坡一戰則由柳升平叛大軍中的潰兵組成。
無論是夜襲安梁縣城,還是落葉坡的伏擊戰,明軍都是以寡擊眾,倘若落葉坡的伏擊戰也取得勝利,那麽將一雪兩次平叛大軍被叛軍打得落荒而逃的恥辱,對外界重新樹立起勇武善戰的形象來。
落葉坡距離三江城三十裏,距離安梁縣城五十裏,位於由兩座巍峨陡峭的大山形成的一個山穀出口的前方,是一片地勢起伏的山丘,雜草叢生。
抵達落葉坡後,韓衛立刻布置明軍的埋伏事宜,並且調集一批人在設伏路段的路上和山穀口左右兩側的空曠地帶挖洞,然後由驍武軍的軍士埋放地雷。
之所以要在山穀口左右兩側的空曠地帶埋雷,是因為路上的地雷殺敵有限,一旦叛軍遇襲後就不會繼續前行。
這時,明軍將向叛軍發起進攻,逼迫叛軍向後退卻,將他們趕回山穀。
由於兩座大山之間的通道隻有二十多米寬,再加上還有叛軍聚集在山穀裏,那些已經出了山穀的叛軍必定無法撤回山穀,勢必會在山穀口前擁擠,屆時那些埋藏著的地雷就將到了發揮威力的時候。
埋雷的時候,數名驍武軍的軍士拿著本子,將地雷的埋藏地記錄下來,等戰後好將那些地雷回收,以免傷及無辜。
對於落葉坡發生的事情範友是一無所知,他位於浩浩蕩蕩行進在路上的叛軍大軍中前部,騎著馬與一旁的幾名叛軍將領談笑著。
叛軍在三江府也派來了探子,故而範友已經知道三江城內新到了一支萬餘人的援軍,也清楚了偷襲安梁縣城明軍的身份,正如阮焉預料的那樣是三江城的明軍,這意味著三江城內的部隊並不多,否則李雲天也不會調來援軍前來支援。
那些援軍是什麽來曆探子們並不清楚,不過援軍的身上穿著大明衛所部隊的軍服,與那些驍武軍軍士的黑色軍服不同,想必是李雲天調來的地方部隊,以此來增加三江城的兵力。
雖然範友離開安梁縣城之前,阮焉曾經告誡他不可輕視三江城的明軍,讓他抵達三江城後一定要心行事,以免城裏麵的明軍孤注一擲,向範友發動突襲。
範友雖然口上痛痛快快地表示自己會心,可是他壓根就沒把阮焉的告誡聽進心裏,心中反而希望明軍出城,這樣他正好可以趁勢指揮手下的叛軍大軍將明軍消滅,就勢攻進三江城,省去了攻城的麻煩。
在範友看來,曾經無比悍勇的明軍現在已經衰落,再加上士氣低沉,豈是他手下這些士氣高昂叛軍的對手,如果敢來的話就是找死。
在範友身旁的叛軍將領中,蔡福無疑是最尷尬的一個,一直在邊上陪著笑臉,被問到的時候就開口答上兩句。
由於來交趾已經好幾年,蔡福已經會交趾當地的語言,甚至服飾也改成了交趾的樣式。
實話,蔡福開始投降叛軍隻是無奈的權宜之計,他可不想被叛軍給殺了,想找一個機會跑了,隻不過後來他幫叛軍做了不少事情來對付交趾的明軍,因此越陷越深,尤其是前去清化城勸降羅通後,已經沒有了退路,唯有老老實實地投靠叛軍。
不過,因為他是明軍的叛將,即使蔡福將自己打扮成為了一個交趾本地人,他依然受到了那些叛軍將領的排擠,在仕途上可謂鬱鬱不得誌。
比如範友和另外幾名叛軍將領,路上時不時就拿蔡福取笑一番。
蔡福也不敢發怒,唯唯諾諾地跟著笑著,表現出了一副老實軟弱的形象來,心中卻恨得直咬牙。
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想他堂堂的大明都指揮同知竟然落得向土人叛逆“搖尾乞憐”,實在是太過可惡了,如果是在大明的話他早就整死了範友這些人,以消他的心頭之恨。!^!
複製本地址到瀏覽器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