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按照曆史的軌跡,先有巡撫而後有總督,總督是大明朝廷為了協調兩省之間的利益關係而設立的一個地方最高官職,位在巡撫之上。
不過由於李雲天在平叛交趾的時候擔任了廣西和交趾巡撫,宣德帝為了交趾的穩定專門為他量身設定了廣西、交趾總督一職,並在交趾設立總督衙門。
因此,總督成為封疆大吏的時間反而要早於巡撫,這無形中也推動了巡撫實職化的進程,加快了巡撫成為地方大吏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李雲天並不是以文職官銜擔任廣西、交趾總督,而是以鎮武候的名義坐上了總督的寶座,開創了大明官場上的一個先河,在此之前從未有武職官員來統帥文職官員的先例。
按理,治理地方政務必須要文職官員來做,可李雲天的文職官銜太低,他現在的兩個文職職務一個是翰林院從五品的侍讀學士,另一個是都察院正四品的左僉都禦史。
從級別上來看,他的官銜與交趾、廣西各府知府平級,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主官的級別要高於他,這樣就形成了以下統上的局麵。
雖宣德帝可以給李雲天進行加銜,例如像擔任都察院監察禦史的於謙一樣加兵部右侍郎銜,使得於謙可以在官場的品級上壓地方三司主官一頭。
但於謙等人的巡撫隻是一個臨時的職務,而李雲天的總督是宣德帝在廣西和交趾設立的一個實職,故而不宜加虛銜。
大明官場上的文武官職的升遷都要依循一定的定製,講究的是論資排輩和循序漸漸,尤其是文職官員的升遷更是按部就班地進行,否則難以在官場上服眾,更會被士大夫階層所厭惡。
通常來,如果一名大明官員的品級忽然之間得到大幅提升,並不是他的實際職務獲得了晉升,而是他獲得了加銜。
以於謙為例,於謙能以監察禦史的職務巡撫地方,依靠的正是他兵部右侍郎的加銜,這並不是意味著他真的在兵部擔任了右侍郎的職務,而隻是一種提高品級以便宜在地方行事的變通手段。
而且,這種加銜並不是任何官員都有幸能得到的,一般的情況下隻有兩榜進士出身的官員才有這個機會,其中又以翰林、禦史和六科給事中為重。
一旦有了加銜的經曆,那麽意味著當事官員在官場上有了一份很好的履曆,以後升遷無疑會便捷許多。
既然李雲天的文職等級無法威壓交趾和廣西三司的主官,那麽宣德帝就讓李雲天以鎮武候的身份來擔任廣西、交趾總督。
麵對宣德帝的這一決定,大殿上的勳貴紛紛暗自欣喜,這豈不是意味著他們壓了那些文官們一頭。
暗地裏,太和殿上的那些內閣閣員和六部堂官應該反對讓一名勳貴來治理地方政務,但李雲天的情況非常特殊,這使得他們也認同了宣德帝的這個做法。
之所以李雲天的情況特殊,是因為李雲天是以兩榜進士的身份踏入的仕途,從根源上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官,而且還是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可謂是大明士大夫階層的一員精英。
再者,交趾那個偏僻蠻夷的地方恐怕也隻有李雲天能夠治理,除了李雲天外朝中無人能震懾當地那些尚未開化的蠻民。
其實白了,交趾和廣西都是大明官員眼中的蠻夷之地,誰吃飽了撐的想去那兩個地方為官,不僅撈不到好處搞不好還會因為那些蠻民發生叛亂而丟了性命。
畢竟,像李雲天那樣能在三年多的時間裏以雷霆萬鈞之勢掃平了交趾境內土司的大明官員可謂鳳毛麟角,論對付那些當地蠻民的手段,朝中恐怕無人能出李雲天之右。
因此在種種境遇之下,李雲天得以以鎮武候之尊坐鎮廣西、交趾總督府,統轄廣西、交趾兩地軍民官吏。
宣德帝的第二道聖旨與納米贖罪例有關,納米贖罪例宣德二年所製定的一項大明律例,規定官吏軍民若犯雜犯死罪至笞四十之罪者,可分十等納米,從一百石至二石不等,納米者都減死罪,徒流以下皆免罪。無力納米者,雖然笞杖仍久係不釋。
按照大明律例,官吏們隻要贖完罪便可繼續為官,這就使得有些官吏犯罪後根本不用受刑,繳納了米糧便繼續堂而皇之地為官。
這並不是宣德帝對那些犯罪的官員采取了寬宥的態度,而是這種贖罪的體係是明太祖製定下來的。
明初缺少官吏故而明太祖采用了這種方式來維持地方政務的運作,隻要官員贖清了其罪責後,允許其繼續為官。
不過,明太祖對於那些貪汙的官員非常痛恨,故而也對其進行了嚴懲,例如著名的剝皮實草,以震懾大明那些企圖貪汙的官員。
宣德六年初,監察禦史王翱借著營造宮殿官員中飽私囊、貪贓枉法之機向宣德帝諫言,按照納米贖罪例,那些貪贓官吏無論罪行輕重隻要交納米糧恕罪後就可官複原職,這將使貪贓瀆職之人幸免,使廉潔守法的人得不到鼓勵,非治國之道,因此懇請犯贓罪應死者納米贖罪後罷為民,不許複官。
宣德帝深以為然,故而令吏部永不敘用犯貪汙罪行的官吏。
就在王翱上奏後不久,有文官犯贓而納米贖罪,吏部請求降其一級任用,宣德帝示下:納米贖罪是一時權宜之策,而懲治貪官是立國根本**,從今以後官吏有犯贓官,停止納米贖罪例,依律治罪。
雖然宣德帝當時有示下,但並未形成法令,故而趁著這次李雲天率軍凱旋下詔:文官犯贓,依律科斷,不準贖罪。
這意味著,以後凡是犯貪汙罪的官吏將無法納米贖罪,將直接斷送那些官員的仕途,是對朝廷官員的一個巨大威懾。
朝會結束後,宣德帝召李雲天進宮議事直到深夜他才出了紫禁城,在眾多親衛的護送下往家中趕去。
一晃四年的時光匆匆而過,李雲天心中自然對妻兒無比思念,恨不得立刻飛回家裏與妻兒團聚。
昔日的鎮武伯府現在已經成為了鎮武候府,門頭上那塊氣派的鎏金大匾上刻著“鎮武候府”四個筆力遒勁的大字,是宣德帝親自題寫的墨寶,由此可見宣德帝對李雲天的器重。
“來了來了,侯爺回來了!”雖現在夜色已深,但鎮武候府大門前立著幾名下人,望見李雲天一行人騎馬而來後,一名下人麵色一喜,連忙興衝衝地奔進了院裏。
“相公!”當李雲天在府門前下馬時,周雨婷已經領著綠萼和朱玉馨等人滿心歡喜地從院中走出,望見他後周雨婷不由得眼圈一紅,滿含深情地喊了一聲。
“辛苦你了。”李雲天微笑著上前,周雨婷攬入了懷裏。
“老爺!”這時,跟在周雨婷身後的綠萼和朱玉馨齊身向李雲天福身行禮,每個人的雙目都顯得晶瑩濕潤。
值得一提的是,周雨婷可以喊李雲天相公,綠萼和朱玉馨則隻能喊他老爺,嫡庶有別,並不會因為兩人的身份而發生變化。
“你們也辛苦了。”李雲天笑著向兩人頷首示意,在他離開京城的這段時間裏綠萼負責府裏的內務,而朱玉馨則協助周雨婷與京城權貴們的家眷打交道,對鎮武候府可謂是勞苦功高。
“老爺,一兒也不辛苦,這是妾身們應盡的本份。”有了李雲天這一句體貼的問候,綠萼和朱玉馨心中不由得一甜,連連衝李雲天搖著頭。
“侯爺!”李雲天聞言頓時笑了起來,正當他準備與情緒激動的周雨婷寒暄時,一名女子從綠萼和朱玉馨的身後走出,微笑著向他一俯身,嬌聲喊道。
“憐香?”等看清了那名女子容貌,李雲天不由得微微一怔,臉上流露出驚訝的神色,萬萬沒有想到憐香此時會出現在這裏。
憐香見李雲天神情詫異的望著她,禁不住臉上一紅,流露出了一副女兒的嬌羞神態。
“相公,你不在的時候憐香妹妹時常來府裏看望我們,教了我們不少曲子。”就在李雲天愣神的時候,周雨婷從他的懷裏出來,笑盈盈地望著他道,眼神中充滿了一絲狡黠。
“憐香姑娘,有勞了。”李雲天見狀先是覺得有些疑惑,隨後從周雨婷狡黠的眼神中意識到了什麽,臉上的神情頓時變得有些尷尬,向憐香拱了拱手道。
“侯爺言重了,能到侯爺府教各位夫人曲子是女子的福份。”憐香聞言連忙向李雲天福身還禮,滿麵紅霞地道。
“相公,妾身給你準備了一桌接風宴,咱們進去吧。”或許是感覺到李雲天和憐香之間的氣氛有些尷尬,周雨婷笑著打起了圓場,與李雲天談笑著進了院子。
趁著下人們準備酒宴的時機,李雲天去各院看望了已經在睡夢中的兒女們,四年不見兒女們已經長高了不少,尤其是長子李安國、次子李安民和長女李玉瑤此時已經六七歲,與他記憶中的模樣相距甚遠。
由於陳凝凝和鄭婉柔常年在外忙著九州商會的生意,因此李安國和李安民等人就由綠萼照料,有綠萼在兩人非常放心。
本來李安國和李安民等人都想等李雲天回來,後來他們實在是太困了,故而隻好回去睡覺。
李雲天逐個在李安國和李安民等兒女的額頭上吻了一下,心中對這些兒女感到十分愧疚,認為自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因此在心中拿定了主意,準備這次回京後抽出時間好好陪陪他們,以增進與兒女們之間的感情。
不過由於李雲天在平叛交趾的時候擔任了廣西和交趾巡撫,宣德帝為了交趾的穩定專門為他量身設定了廣西、交趾總督一職,並在交趾設立總督衙門。
因此,總督成為封疆大吏的時間反而要早於巡撫,這無形中也推動了巡撫實職化的進程,加快了巡撫成為地方大吏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李雲天並不是以文職官銜擔任廣西、交趾總督,而是以鎮武候的名義坐上了總督的寶座,開創了大明官場上的一個先河,在此之前從未有武職官員來統帥文職官員的先例。
按理,治理地方政務必須要文職官員來做,可李雲天的文職官銜太低,他現在的兩個文職職務一個是翰林院從五品的侍讀學士,另一個是都察院正四品的左僉都禦史。
從級別上來看,他的官銜與交趾、廣西各府知府平級,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主官的級別要高於他,這樣就形成了以下統上的局麵。
雖宣德帝可以給李雲天進行加銜,例如像擔任都察院監察禦史的於謙一樣加兵部右侍郎銜,使得於謙可以在官場的品級上壓地方三司主官一頭。
但於謙等人的巡撫隻是一個臨時的職務,而李雲天的總督是宣德帝在廣西和交趾設立的一個實職,故而不宜加虛銜。
大明官場上的文武官職的升遷都要依循一定的定製,講究的是論資排輩和循序漸漸,尤其是文職官員的升遷更是按部就班地進行,否則難以在官場上服眾,更會被士大夫階層所厭惡。
通常來,如果一名大明官員的品級忽然之間得到大幅提升,並不是他的實際職務獲得了晉升,而是他獲得了加銜。
以於謙為例,於謙能以監察禦史的職務巡撫地方,依靠的正是他兵部右侍郎的加銜,這並不是意味著他真的在兵部擔任了右侍郎的職務,而隻是一種提高品級以便宜在地方行事的變通手段。
而且,這種加銜並不是任何官員都有幸能得到的,一般的情況下隻有兩榜進士出身的官員才有這個機會,其中又以翰林、禦史和六科給事中為重。
一旦有了加銜的經曆,那麽意味著當事官員在官場上有了一份很好的履曆,以後升遷無疑會便捷許多。
既然李雲天的文職等級無法威壓交趾和廣西三司的主官,那麽宣德帝就讓李雲天以鎮武候的身份來擔任廣西、交趾總督。
麵對宣德帝的這一決定,大殿上的勳貴紛紛暗自欣喜,這豈不是意味著他們壓了那些文官們一頭。
暗地裏,太和殿上的那些內閣閣員和六部堂官應該反對讓一名勳貴來治理地方政務,但李雲天的情況非常特殊,這使得他們也認同了宣德帝的這個做法。
之所以李雲天的情況特殊,是因為李雲天是以兩榜進士的身份踏入的仕途,從根源上來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官,而且還是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可謂是大明士大夫階層的一員精英。
再者,交趾那個偏僻蠻夷的地方恐怕也隻有李雲天能夠治理,除了李雲天外朝中無人能震懾當地那些尚未開化的蠻民。
其實白了,交趾和廣西都是大明官員眼中的蠻夷之地,誰吃飽了撐的想去那兩個地方為官,不僅撈不到好處搞不好還會因為那些蠻民發生叛亂而丟了性命。
畢竟,像李雲天那樣能在三年多的時間裏以雷霆萬鈞之勢掃平了交趾境內土司的大明官員可謂鳳毛麟角,論對付那些當地蠻民的手段,朝中恐怕無人能出李雲天之右。
因此在種種境遇之下,李雲天得以以鎮武候之尊坐鎮廣西、交趾總督府,統轄廣西、交趾兩地軍民官吏。
宣德帝的第二道聖旨與納米贖罪例有關,納米贖罪例宣德二年所製定的一項大明律例,規定官吏軍民若犯雜犯死罪至笞四十之罪者,可分十等納米,從一百石至二石不等,納米者都減死罪,徒流以下皆免罪。無力納米者,雖然笞杖仍久係不釋。
按照大明律例,官吏們隻要贖完罪便可繼續為官,這就使得有些官吏犯罪後根本不用受刑,繳納了米糧便繼續堂而皇之地為官。
這並不是宣德帝對那些犯罪的官員采取了寬宥的態度,而是這種贖罪的體係是明太祖製定下來的。
明初缺少官吏故而明太祖采用了這種方式來維持地方政務的運作,隻要官員贖清了其罪責後,允許其繼續為官。
不過,明太祖對於那些貪汙的官員非常痛恨,故而也對其進行了嚴懲,例如著名的剝皮實草,以震懾大明那些企圖貪汙的官員。
宣德六年初,監察禦史王翱借著營造宮殿官員中飽私囊、貪贓枉法之機向宣德帝諫言,按照納米贖罪例,那些貪贓官吏無論罪行輕重隻要交納米糧恕罪後就可官複原職,這將使貪贓瀆職之人幸免,使廉潔守法的人得不到鼓勵,非治國之道,因此懇請犯贓罪應死者納米贖罪後罷為民,不許複官。
宣德帝深以為然,故而令吏部永不敘用犯貪汙罪行的官吏。
就在王翱上奏後不久,有文官犯贓而納米贖罪,吏部請求降其一級任用,宣德帝示下:納米贖罪是一時權宜之策,而懲治貪官是立國根本**,從今以後官吏有犯贓官,停止納米贖罪例,依律治罪。
雖然宣德帝當時有示下,但並未形成法令,故而趁著這次李雲天率軍凱旋下詔:文官犯贓,依律科斷,不準贖罪。
這意味著,以後凡是犯貪汙罪的官吏將無法納米贖罪,將直接斷送那些官員的仕途,是對朝廷官員的一個巨大威懾。
朝會結束後,宣德帝召李雲天進宮議事直到深夜他才出了紫禁城,在眾多親衛的護送下往家中趕去。
一晃四年的時光匆匆而過,李雲天心中自然對妻兒無比思念,恨不得立刻飛回家裏與妻兒團聚。
昔日的鎮武伯府現在已經成為了鎮武候府,門頭上那塊氣派的鎏金大匾上刻著“鎮武候府”四個筆力遒勁的大字,是宣德帝親自題寫的墨寶,由此可見宣德帝對李雲天的器重。
“來了來了,侯爺回來了!”雖現在夜色已深,但鎮武候府大門前立著幾名下人,望見李雲天一行人騎馬而來後,一名下人麵色一喜,連忙興衝衝地奔進了院裏。
“相公!”當李雲天在府門前下馬時,周雨婷已經領著綠萼和朱玉馨等人滿心歡喜地從院中走出,望見他後周雨婷不由得眼圈一紅,滿含深情地喊了一聲。
“辛苦你了。”李雲天微笑著上前,周雨婷攬入了懷裏。
“老爺!”這時,跟在周雨婷身後的綠萼和朱玉馨齊身向李雲天福身行禮,每個人的雙目都顯得晶瑩濕潤。
值得一提的是,周雨婷可以喊李雲天相公,綠萼和朱玉馨則隻能喊他老爺,嫡庶有別,並不會因為兩人的身份而發生變化。
“你們也辛苦了。”李雲天笑著向兩人頷首示意,在他離開京城的這段時間裏綠萼負責府裏的內務,而朱玉馨則協助周雨婷與京城權貴們的家眷打交道,對鎮武候府可謂是勞苦功高。
“老爺,一兒也不辛苦,這是妾身們應盡的本份。”有了李雲天這一句體貼的問候,綠萼和朱玉馨心中不由得一甜,連連衝李雲天搖著頭。
“侯爺!”李雲天聞言頓時笑了起來,正當他準備與情緒激動的周雨婷寒暄時,一名女子從綠萼和朱玉馨的身後走出,微笑著向他一俯身,嬌聲喊道。
“憐香?”等看清了那名女子容貌,李雲天不由得微微一怔,臉上流露出驚訝的神色,萬萬沒有想到憐香此時會出現在這裏。
憐香見李雲天神情詫異的望著她,禁不住臉上一紅,流露出了一副女兒的嬌羞神態。
“相公,你不在的時候憐香妹妹時常來府裏看望我們,教了我們不少曲子。”就在李雲天愣神的時候,周雨婷從他的懷裏出來,笑盈盈地望著他道,眼神中充滿了一絲狡黠。
“憐香姑娘,有勞了。”李雲天見狀先是覺得有些疑惑,隨後從周雨婷狡黠的眼神中意識到了什麽,臉上的神情頓時變得有些尷尬,向憐香拱了拱手道。
“侯爺言重了,能到侯爺府教各位夫人曲子是女子的福份。”憐香聞言連忙向李雲天福身還禮,滿麵紅霞地道。
“相公,妾身給你準備了一桌接風宴,咱們進去吧。”或許是感覺到李雲天和憐香之間的氣氛有些尷尬,周雨婷笑著打起了圓場,與李雲天談笑著進了院子。
趁著下人們準備酒宴的時機,李雲天去各院看望了已經在睡夢中的兒女們,四年不見兒女們已經長高了不少,尤其是長子李安國、次子李安民和長女李玉瑤此時已經六七歲,與他記憶中的模樣相距甚遠。
由於陳凝凝和鄭婉柔常年在外忙著九州商會的生意,因此李安國和李安民等人就由綠萼照料,有綠萼在兩人非常放心。
本來李安國和李安民等人都想等李雲天回來,後來他們實在是太困了,故而隻好回去睡覺。
李雲天逐個在李安國和李安民等兒女的額頭上吻了一下,心中對這些兒女感到十分愧疚,認為自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因此在心中拿定了主意,準備這次回京後抽出時間好好陪陪他們,以增進與兒女們之間的感情。